给水排水工程概论-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给水排水工程概论-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给水 排水工程 概论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2第1章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水工业n“给水排水工程”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关系n水的循环n水的良性社会循环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n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n水的社会循环的工程设施n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基本内容n21世纪的朝阳产业水工业精品资料4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51.1 “给水排水工程”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关系n我国给水排水学
2、科发展的几个历史过程n1、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成立了给水排水工程学科。n特点:主要解决城市用水量问题与排水量问题n2、建国后的前30年,我国实行“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给水排水被纳入生活类。n特点:发展缓慢,大大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6n3、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成倍的增长。n特点:污染治理滞后,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依旧发展缓慢。n4、80年代后期,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达到危机的程度,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n特点: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不仅在水量方面有了相应发展。解决水质问题成为主要矛盾。给水排水工程学科有了质的飞跃。7n给排
3、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新命名81.2 水的循环n 水的自然循环n水的循环 n 水的社会循环9 n n n n n n n n 风太阳n雨雪蒸发河湖云n蒸腾n地表径流n地下渗流n蒸腾n冰雪n植被101.2.2 水的社会循环 生活商业城市收集工业农业给 水新陈代谢废 水人处理处置灌溉水体产品用水、用水工艺、冷却用水等良性循环非良性循环11n水的社会循环:人们为了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由天然水体取水,经适当处理后,供人们生活和生产使用,用过的水又排回天然水体。121.2.3 水的良性社会循环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水的良性社会循环n水体的自净n水的良性社会循环:对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处理
4、,使其排入水体不会造成污染,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13生活商业城市收集工业农业给 水新陈代谢废 水人处理处置灌溉水体产品用水、用水工艺、冷却用水等良性循环非良性循环141.3 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n目前,我国用水存在的问题。n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n水的社会循环的工程设施。151.3.1 目前,我国用水存在的问题n1、水资源紧缺与用水效率不高。n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约为0.45,发达国家为 0.7甚至0.8n工业用水: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30%40%,甚至更低,而发达国家为75%85%。n2、用水大量浪费n生活用水:跑、冒、滴、漏严重,15%25%161.3.2 缓解水资源危机
5、的有效途径n1、节水:n n n节水的优点:n可减少从天然水体的取水量,缓解水资源危机n减少供水和给水处理费用n减少排水和污、废水的处理费用n节水、提高用水效率、杜绝浪费,是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首要任务。杜绝浪费提高用水效率节水工业节水农业17n2、多渠道开源 n城市污水回用于农业灌溉n推行高效节水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n大量发展海水利用n充分利用雨水 远距离调水181.4 水的社会循环的工程设施n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n取水工程n水泵站n给水处理厂 污水排水系统n调贮构筑物 污水处理厂n输配水系统 雨水排水系统n建筑水工程 城区防洪n工业水工程 农业水工程191.5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基本内容水源 取水
6、构筑物 一级泵站 n 给水处理厂 二级泵站 城市给水系统 n 输配水系统 n n建筑给水管网 用水设备 n建筑排水管网 建筑给排水系统n城市污水管网 n污水泵站 污水处理厂 水体 城市排水系统 城市雨水管网 水体201.6 21世纪的朝阳产业水工业n水工业的概念:n水经采集、生产、加工、供应、销售、回收、再生,最后回归自然。n城市水工程学科是水工业的主干学科。21水工业的组成n运营业n工程建设业n设备制造业n知识产业22第二章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n水资源n水的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n中国的水资源状况n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工程n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232.1 水资源n2.1.1水资源的含义与特性n1、水资
7、源的含义n 广义:地球上所有的水。n 狭义: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可被人类直接开发利用的水。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不影响地球生态,水质达到一定的标准24n自然界的水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时才被称为水资源n1、可使用性n2、可获得性n3、天然性25n水资源: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获得的、并可作为人类生产资料的天然资源n陆地上可供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江河、湖沼以及部分储存在地下的淡水资源,即“可利用的水资源。n水资源:一定区域内逐年可以恢复更新的淡水量。262、水资源的特征性n1)、流动性与溶解性n2)、再生性与有限性n3)、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n4)、社会性与商品性272.1.2、地球上的水资源n1
8、、地球上的总水量n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km2,其中海洋面积为3.61亿km2,严格地讲,地球是一个水球。n海洋、咸水湖等咸水为14.21亿km3 ,占97.3%。n淡水0.39 亿km3 ,占2.7%。其中有77.2%储存在极地和冰川中。282、淡水资源n液态淡水n固态淡水:占全球淡水资源量的70%。n气态淡水293、径流资源n世界水资源量指全球河流入海径流量。304、海水资源及水能资源n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海洋水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312.2水的循环n1、水的自然循环n1)水循环风太阳n雨雪蒸发河湖云n蒸腾n地表径流n地下渗流n蒸腾n冰雪n植被322)水循环的基本特点na、从全球
9、角度看,水循环过程中的总水量是平衡的。总蒸发量=总降水量;nb、海洋上的总蒸发量海洋上的总降水量。nc、水循环不仅维持着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水量的平衡,而且使水体水质不断更新。nd、对全球环境的结构和环境的演变有着深刻的作用和影响。332、水的社会循环342.3 中国水资源状况n我国的水资源概况n我国水资源的特点n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社会因素35一、中国的水资源概况 我国多年平均降水量中只有44%形成地表径流。n降水量=河川径流量+总蒸发量+地下潜流量n水资源总量=河川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n全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北方六片占总量的19%,南方
10、四片占81%。36二、我国水资源的特点n1、总量、人均、亩均特点n总含量丰富,从人均亩均上看并不丰富。n2、地区分布特点n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n地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很不相应n3、年内及年际分布特点n年内分配不均匀,秋冬少雨,春夏多雨。n年际变化很大。37三、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社会因素n1、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用水标准的提高使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n2、我国农用耕地需水量很大,农用水量十分紧缺。n3、我国工业用水量增长极快,但是用水效率很差。n4、地表水已有明显减缩。n5、地下水过量开采,水位降低。n6、水污染严重。n7、用水方式落后,水资源浪费惊人。382.4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工
11、程n水源及其特点n地下水取水n地表水取水39一、水源及其特点n水源n n地下水的特点:水质澄清、色度低、细菌少、水温较稳定、变幅小、分布面广且较不易被污染,但水的含盐量和硬度较高,径流量有限。n地表水的特点:浑浊度和水温变化幅度较大,水质易受到污染;但是水的含盐量及硬度较低,其他矿物质含量较少。径流量一般较大,但水量和水质的季节变化明显。地表水地下水40水源的选择原则: 1、应对当地的水资源作充足的调查,所选水源应水量充沛可靠,水质好,便于防护。n2、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可优先作为饮用水水源考虑,但取水量应小于允许开采量。n3、全面考虑。统筹安排,正确处理给水工程同有关部门的关系,以求合理地综
12、合利用开发水资源。n4、考虑取水工程本身的建设施工、运行管理时的安全,注意相应的各种具体条件。41二、地下水取水n1、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和类型n1)、水在地下岩石中的存在形式:n气态水、结合水 n重力水和毛细管水,固态水。可用作水源吸着水薄膜水42地下水垂直分布图隔水层包气带饱水带土壤水带毛细水带中间水带潜水承压水隔水层薄膜水432)按埋藏条件分类n n n n 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n 1.隔水层;2.透水层;3.饱水部分;4.潜水位;5.承压水测压水位;6.泉(上升泉);7.水井,实线表示井壁不透水442、地下水取水构筑物n1)、管井n浅井:深度在2030m以内。n深井:深度在2
13、030m以上。n小管井:直径小于150mm.大口径管井:直径大于1000mm。45n2)、大口井n直径38m,深小于20m。n非完整式n完整式46n非完整式大口井的水利条件比完整式的好,集水范围大,适于开采较厚的含水层。47n3)水平集水管与渗渠n4)复合井与辐射井48三、地表水取水n1、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n河流的径流变化n泥沙运动和河床演变。n河床的岩性、稳定性。n河流冰冻情况。n水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492、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分类n1)、固定式取水构筑物505152n岸边式:适用于河岸较陡、岸边有一定的取水深度、水位变化幅度不大、水质及地质条件较好时。n河床式:适用于岸坡平缓、主流
14、离岸较远、岸边缺乏必要的取水深度或水质不好的情况。n斗槽式:适用于河流缺水量大或泥沙量大、冰凌严重的情况。532)移动式取水构筑物54n适应于水位变化幅度较大55n适应于水位变化幅度较大56n山区浅水河流浅水构筑物(自学)572.5 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n当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n1、用水浪费,管理不善。n2、开采不当,水环境恶化。n3、污染严重,淡水资源减少。58一、水资源保护n定义:n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对水资源实行积极的保护与科学管理。n内容:n1)、对水量的合理取用及对其补给源的保护。n2)、对水质的保护。591、水资源保护的目标和措施1)水资源保护的目标
15、n水量方面:n对地表水资源不因过量引水而引起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地下水不会引起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而引起环境恶化和地面沉降。n水质方面:n要消除和截断污染源,保障饮水水源及其他用水可用的水质,防止风景游览区和生活区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注意维持地表水体和地下水含水层的水质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不同要求标准。60n2)采取的措施n(1)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信息收集。n(2)进行以流域为单位的江河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兼顾上下游合理配置用水。n(3)建立水资源保护区,防止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植树造林补充水源。n(4)进行流域范围内的污染控制与治理,实行排污总量控制,保护水环境质量。n(5)建立和健全有
16、关法规,加强有关机构的建设。612、水污染的控制n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n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基本目标:保护人民的生活和健康状态不致受到以水为媒介的疾病的影响;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不受破坏;保证水资源能长期持久的利用。62水污染防止措施n1)加强水质的监测、评价与预测工作,及时掌握水质状况。n2)提高工农业用水的效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技术,减少废水的排放量。n3)制定水污染防治的法规和标准,依照经济规律,加强领导管理,依法治污;特别是要继续加强
17、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同时也要加快城市污水厂的建设,采取集中处理方式,解决污染危害。n4)积极开展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工作,包括点源治理、面源治理和内源污染治理,63二、水资源管理n定义n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手段,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间的用水矛盾;监督并限制各种危害水资源的行为;保护水资源的水量及水质供应,以满足社会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641、水资源管理原则、目标和内容n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水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65水资源管理的内容n1)实行统筹规划,有效合理
18、地分配水资源;n2)保护水资源水量与水质良性循环和水生态系统安全;n3)保障城市生活、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用水;n4)提高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和污水资源化的水平;n5)遵循经济规律,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管理能力建设;n6)健全法律措施,实现依法治水、管水。66第三章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n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任务和组成n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规划和布置n给水排水管道系统主要设计内容、方法和要求n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运行管理n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材料673.1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任务和组成n给水管网系统的任务和组成n排水管网系统的任务和组成683.1.1给水管网系统的任务和组成n给水系统:水的取集、处理、输配与调
19、节 n给水管网系统:水的提升、水的输送和分配及水量的调节 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处理构筑物二级泵站清水池配水管网693.1.2 排水管道系统的任务和组成n排水系统:将城市污废水和降水按要求进行收集、处理和排放的工程。n排水管网任务:将城市污废水和降水按要求进行收集和排放。703.2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和布置n给水管网系统规划和布置n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和布置713.2.1给水管网系统规划和布置n给水系统的总体布局n配水管网布置n输水管渠布置n长距离输水管渠和引水工程721、给水系统的总体布局按水源数目分类分:1)单水源给水管网系统 2)多水源给水管网系统73n按系统构成方式分类:n统一供水系统n分质
20、供水系统n分区供水系统n区域供水系统741)统一供水系统 根据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由同一管网供给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到用户的给水系统。 特点:所有用户用一个管网,一个水处理系统;造价低,运行费用高,会造成浪费。n适用于:城市地形起伏较小,建筑层数差别不大,各种用户对水质和水压要求相差不大的城市或大型工业区。752)分质供水系统n不同水质n不同的管道系统n适用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用水或其他用水所占比例较大时的城市或大型工业区。763)分区供水系统n适用于城市地形高差较大,或城市供水范围很大,或城市被自然地形分割成若干部分的大、中城市。n并联分区:地形高差很大。n串联分区:高区和低区相距较
21、远且高差很大;城市地形平坦但配水管网延伸很长。77并联分区(分压给水系统)n1、取水构筑物 2、水处理构筑物n3、泵站 4、高压管网 5、低压管网 6水塔n由同一泵站内的低压和高压水泵分别供给低区和高区用水。n供水安全可靠,水泵集中;管理方便,但管网造价高,需要高压输水管。78串联分区n1、井群 2、泵站n高低两区用水均由低区泵站供给,高区用水再由高区水泵加压。n管网造价低,但供水安全、可靠性较差,水泵站分散,管理不便。794) 区域供水系统n两个以上城镇采用同一给水管道系统;或者若干原先独立的管道系统连成一片,或者以中心城市管道系统为核心向周边城镇扩展的供水系统。n适用于相距较近、地理条件和
22、水源特点合适的中、小城镇,或某一大城市与其周边的中、小城镇乃至村镇的联合供水。802、配水管网布置n干管 分配管 接户管n配水管网布置:通常指干管及干管之间连接管的布置,不包括分配管和接户管。n树状网n环状网81树状网n 二级泵站82环状网n1、取水构筑物 2、一级泵站3、水处理构筑物n4、清水池5、二级泵站6、输水管7、管网8、调节构筑物83布置配水管网总的要求n管线应遍布整个用水区;n供水安全可靠;n力求以最短距离向用户供水;n按城市规划要求保留管网发展余地;n管道一般按规划道路敷设,但尽量避免敷设在高级路面下。843、输水管渠布置n1、能保证不间断供水。(单管或双管)n2、尽量使输水管线
23、最短,以降低造价和输水费用。n3、输水管线尽量避免穿越河谷、铁路等障碍以及沼泽、滑坡等地质不良地区,并尽量不占或少占良田。n4、充分利用地形,优先考虑重力流或部分重力流输水。854、长距离输水管渠和引水工程n应注意的问题n1)应尽量利用现有河道或管渠。n2)管道材质或渠道的选择应根据地质、地形、管渠尺寸和压力、管道价格及施工条件等,经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n3)防止水质污染,同时还应考虑沿河一带农业和工业用水的影响,确保城市所需的水质水量。n4)应采用双(多)管道或双(多)渠道输水,并每隔一定距离设联通管或连接井一座。863.2.2 排水管道系统规划和布置n城市排水体制n排水管道系统布置8
24、71、城市排水体制n合流制排水系统n分流制排水系统881)合流制排水系统直流式排水系统截流式排水系统892)分流制排水系统90n1、污水干管 2、明渠或小河 3、污水厂 4、出水口 5、河流污水干管(沟)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未建雨水管网)1明渠或小河235污水厂3412出水口4河流591n1、污水干管 2、原有水渠 3、雨水干管 4、污水厂 5、出水口 6、河流雨水干管(沟)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补充部分雨水管网)河流65出水口污水干管(沟)1原有渠道234污水厂14236592合流制和分流制的比较n环保方面环保方面:截留式合流制雨天时部分污水溢流:截留式合流制雨天时部分污水溢流入水体,造成
25、污染;分流制在降雨初期有污染。入水体,造成污染;分流制在降雨初期有污染。n造价方面造价方面:合流制管道系统简单,造价低,但:合流制管道系统简单,造价低,但合流制泵站和污水处理厂投资要高于分流制;合流制泵站和污水处理厂投资要高于分流制;分流制管道系统复杂,造价高;分流制管道系统复杂,造价高;总造价看,完总造价看,完全分流制高于合流制。全分流制高于合流制。n维护管理维护管理:合流制污水厂维护管理复杂。分流:合流制污水厂维护管理复杂。分流制管内流速稳定,污水厂易于控制。制管内流速稳定,污水厂易于控制。932、排水管道系统布置n布置形式:呈树状网。n管道系统布置和定线原则:n尽可能在管线短、管道埋设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