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16上半年陕西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雁南飞1234
  • 文档编号:2743975
  • 上传时间:2022-05-23
  • 格式:DOC
  • 页数:23
  • 大小:27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6上半年陕西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由用户(雁南飞1234)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考试试题及答案
    资源描述:

    1、2016上半年陕西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教师讲授胡适我的母亲时。引导学生联系其他描写亲情的作品。下列适合的是()。A都德最后一课B史铁生秋天的怀念C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D茹志鹃百合花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项最后一课表达的是法兰西人的爱国之情。B项秋天的怀念描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C项威尼斯商人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D项百合花主要刻画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圣洁的感情,表现了我国人民解放军热爱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拟向学

    2、生推荐一部以“人力车夫”为题材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适合的是()。A钱钟书围城B茅盾子夜C巴金家D郁达夫薄奠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解析:A项,围城以主人公方鸿渐的命运变迁为主线,概括出在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一代欧化知识分子的时代特征与命运。B项,子夜以1930年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故事中心,再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与斗争。C项,家以高家这一代表性封建大家庭为典型,揭露了封建家族内部的腐烂与封建制度维护者的丑恶、顽固、腐朽,展现了觉新、觉民、觉慧等青年人的不同遭遇与其所选择的不同道路,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衰落、败坏与最终的崩溃。D项,

    3、薄奠中的主人公洋车夫生前始终想要买一辆自己的洋车,但贫穷使他至死都未能实现这个愿望,甚至死后家人连一辆纸糊的洋车都买不起。后来还是小说中的“我”出钱买了一辆纸糊的车去坟上祭奠。故只有D项符合题千要求,本题当选D项。3教师讲解“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中“而”的用法,再举出“而”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句是()。A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解析:题干中“而”表转折。A项中的“而”表承接;B项中的“而”表并列;C项中的“而”表转折;D项中的“而”表递进。4在“典故之趣”的文学小组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归类整理源于我国

    4、古代文人轶事的典故成语,下列不适合的是()。A闻鸡起舞B兰亭雅聚C程门立雪D咏絮之才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解析:A项,“闻鸡起舞”出自晋书祖逖传,用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书中记载,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在年轻时便立志报国,为精进武艺,振奋精神,半夜一听到鸡鸣,便与好友披衣起床,拔剑练武。C项,“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杨时传,常用以赞扬尊敬师长、诚恳求学的人。宋史记载,北宋大学问家杨时与好友游酢同去向程颐求教,为免打扰程颐小憩,两人冒着鹅毛大雪立在程颐家门口静候。D项,“咏絮之才”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常用以形容女子之才甚高。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名将谢安的侄女谢道韫(东晋女诗人),曾在谢安举行的家庭聚

    5、会上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语惊四座,她的才气使得谢安十分欣慰。B项,“兰亭雅聚”说的是王羲之与群贤春游兰亭,流觞曲水,感叹人生的故事,但它并不是成语。5在“汉字书法”活动课中,学生问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中最先产生的字体,正确的是()。A草书B行书C楷书D隶书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解析: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隶书、草书、楷书、行书。6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往往以梅为意象抒发思想感情。教师让学生举出例句,下列不合适的是()。A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解析:A项“俏也不争春,只把春

    6、来报”出自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B项“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出自陆游的卜算子咏梅;C项“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D项“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王冕的墨梅,A、B、D三项的诗句均是描写梅的诗句,故本题答案是C。7在“读名著写对联我读雨果的悲惨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副对联概括主人公的结局。下列适合的是()。A十九年监狱风云,几十载自由人生B救孤女济贫民奋勇抗争,受感动走正路含笑离世C一条面包被判多年苦狱,几件银器救赎黑暗灵魂D。心入悲惨世界感受辛酸人生,情进苦难人间创造经典文集参考答案:

    7、B参考解析:解析: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一条面包救济外甥而坐牢十九年,原本只判五年徒刑,但由于他不信任法律,屡屡越狱以致罪刑加重。假释后他受神父启发,隐姓埋名,开办工厂,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后来冉阿让被沙威认出,不得已又开始逃亡的生活。在逃亡中,冉阿让收养的义女爱上了一个革命青年,而他也因救助这个青年被卷入战争。之后发生的事情使冉阿让感动了沙威,最终,沙威羞愧自杀,而冉阿让在女儿有了好的归宿之后也死在了女儿的怀中。A项中说“几十载自由人生”是不符合小说内容的,冉阿让出狱后的生活也是漂泊动荡的:C项中说“黑暗灵魂”是不对的,小说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在后期有着高尚的灵魂和一颗勇于救赎的心;D项

    8、是评价悲惨世界整本小说的,并非评价主人公结局。8教师教学中国石拱桥后,选择了一道课后练习题作为作业:“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试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特点的。”对教师选用此题的目的说法不适合的是()。A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结构B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作用C启示学生说明事物要抓特征D巩固学习内容提高表达能力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解析:材料中的练习题主要是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让学生理解文章说明事物的方法,并没有体现文章的结构。因此,A项不符合该教师的目的。9语文教师的板书会给学生的书写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板书除了需要条理清晰外,还需要注意()。A高度概括B内

    9、容全面C规范工整D图文并茂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解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板书设计要遵循概括性、条理性、规范性、针对性和启发性原则,并且要做到知识内容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展现全面、有重点,为追求创新效果可图文并茂地进行设计。题干要求选择能够对学生的书写习惯养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的选项,A、B、D三项都是针对板书的内容的要求,只有C项的“规范工整”是对于板书书写的要求。10教师在研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o11年版)“形成性评价”这一内容时,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产生了分歧。下列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适合的是()。A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水平B形成性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C语文课程评价

    10、的功能应侧重于诊断D形成性评价应强化对学生的定性评价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解析: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因此,A项错误。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因此,C项错误。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做出总结性的结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在评价方式上,应该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因此D项错误。语

    11、文形成性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在教学中将口头提问与书面测验相结合并运用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因此,B项正确。11阅读背影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师:从描写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文字中,大家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展开分析、思考。生1:很感人。师:有想法,可不可以再深入一些?生2:细节描写在传递人物内心情感上有突出的作用。生3:老师,朱自清的爸爸“穿过铁道”,这是违反交通规则,多危险呐!师:这位同学看到了与大家迥异的地方,表明他阅读非常仔细。我们学习背影,就是要通过文字来体验如何表达情感,至于父亲行为是否得当,对于我们意义不大。但是请大家关注,“多危

    12、险呐”不正强调了父亲不顾安危去为儿子买橘子,这在某种意义上不也体现了父亲的舐犊情深吗?全体学生:(鼓掌)是啊!对上面教学片段分析正确的是()。A教师没有简单地否定学生提出的异议,体现出对学生的充分尊重B教师依据散文文体特征所做的处理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文体特点C教师对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内容的方式没有给予恰当的肯定D教师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异议,做了必要的引导与分析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解析:教师对于学生3的回答没有给予否定,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多元性,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A项正确。材料中教师没有从文体特征方面进行说明,由于本文是回忆性散文,教师更多的是从文本内容方面进行分析,B项错误

    13、。材料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了恰当的引导和肯定,C项错误。该教学实录中没有体现小组合作,D项错误。12在校内教研中,传统研究课与课例研究课并存。阅读下面表格,按照要求答题。对上述两种研究课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种研究课都依据研究目标选定研究方式B两种研究课都立足于关注课堂教学的改善C两种研究课都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两种研究课都以观察学生为重点进行评价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传统研究课关注的是教师“教”的教学行为,以教师为重点;课例研究课关注师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更关注学生“学”的学习状态,故是以学生为重点,据此,D项说法错误,当选。13阅读某位教师的沁园

    14、春雪教学设计,按要求答题。教学目标:通过朗读,体味词的韵律美。过渡语:有人说,诗歌是凝固的音乐,特别适合朗读。初读:要求读得准确流畅。学生自由朗读。学生朗读展示。教师评价:从朗读的流利、读音的准确方面予以评价。全班齐声朗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再读:要求读准节奏和重音。教师用PPT展示沁园春雪的朗读节奏和重音的说明,供学生参照。学生再自由朗读。学生评价:从朗读的节奏适当和重音的处理两方面评价。听名家朗读的音频,进一步体味沁园春雪的韵律美。对上述教学设计分析正确的是()。A教学的过渡语设计得很贴切,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意义B诗歌朗读占用时间过长,减少了学生朗读诗词文本的时间C采用两次自由朗读的设

    15、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天性D从初次朗读到再次朗读,体现了朗读教学层层深入的特点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解析:A项,“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意义”说法错误,过渡语只说明了诗歌适合朗读,并没有强调朗读的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要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故B项说法错误。C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天性”说法错误。教师在教学沁园春雪时,从初读解决字音和停顿,到再读解决重音和节奏,到最后听音频,体现了朗读的层层递进,能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故D项正确,当选。14教学插图的使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讲授隆中对时,为了让学生对当时群雄割据的时局有深入的理解,引入了下面的“三

    16、国鼎立形势图”。对于教师这样做的意图,下列说法不合适的是()。A使枯燥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B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刘备面临的形势发展前景C使学生深刻理解诸葛亮之对策属“天才预见”D使文言文中的历史人物传记教学尊重历史背景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解析:隆中对主要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诸葛亮针对刘备的问题,为其分析天下时局。并确定了“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然后北定中原的战略方针,其是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据此可知B、C两项正确。隆中对作为一篇文言文,且论述内容为三国时期的政治时局,课文内容较为枯燥、抽象,教师引入“三国鼎立形式图”能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变得

    17、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故A项正确。“三国鼎立形势图”中的局势不能被称为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三国鼎立是当时时局的前景,而当时并没有形成天下三分的局面,故D项说法错误,当选。15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按要求答题。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辛苦的事。青少年的“情感效应”极为明显,当代学者认为:“情商”甚于“智商”。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是作文教学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叶圣陶早在1963年的一封信中曾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他很注重情感的激励机制。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学生能力的发挥,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积极态度,则学生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而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20

    18、30。这说明,其中5060的潜力,是能够通过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动机而递增的。基于材料倡导的作文批改观,下列理解或做法正确的是()。A作文批改重在激发青少年的智商B尽量依据名家的观点批改作文C积极评价更能提高批改作文效率D积极评价就是巧于点拨、精批细改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解析:作文讲评应该正面激励学生,评出学生练笔的信心和热情,所以积极的、正面的评价能够提高作文评改的效果和效率,选项C的说法是正确的。A项,“重在激发智商”说法不对;B项,批改作文的依据应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而非名家观点;D项,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共有四点,一是“引导自改,突出批改的主体观”;二是“肯定优点,体现批改的激励观”

    19、;三是“巧于点拨,立足批改的启发观”;四是“形式常新,实现批改的多样观”;材料中体现的是第二点,而选项是第三点,所以该选项也错误。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案例:阅读一位教师讲授八年级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两个环节,完成第16题。环节一:启发思考教师提示文中写到小时候的鲁迅拿到山海经时的反应,“霹雳”“震悚”,那么让他发生如此反应的山海经是什么样一本书?展示PPT1:教师点评:是一本“刻印都十分粗拙”的书;写的是有趣的怪物们。环节二:比较阅读教师提问:文中有三次提到山海经,文字有什么不同?如果把第三次和第一次调换顺序可以吗?对于“我”

    20、而言,山海经有着怎样的意义?展示PPT2: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不能换。因为第一次是写叔祖的介绍,听别人讲的,才知道了这本书;第三次的文字表明经过“自己细细读”,已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正是通过这三次对书的描写,说明了山海经于“我”而言的意义是:打开一个世界,唤起无穷的好奇心和无羁的想象力的书,甚至可以说有启蒙的意义。问题:16(1)评析PPT1中展示山海经一书的作用是什么。(10分)(2)评析环节二教师提问的目的。(10分)参考解析:(1)教师采用图片演示进行教学,直观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有意注意。刺激和引导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对山海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21、,增加其知识容量。教师配合讲授法进行总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积极的作用。(2)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提问,教师可以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来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教师从句子的关键词语人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使学生理解山海经一书在“我”与长妈妈的交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彻底颠覆了“我”原先对长妈妈的一切不好的印象,“我”终于由“厌”长妈妈、“烦”长妈妈转变为“敬”长妈妈。发

    22、生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就是山海经,侧面反映出“我”对长妈妈的怀念以及长妈妈对我深沉的爱。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案例:阅读下面的习作,完成第1718题。留点感激在心中因为星星的陪伴,明月更加清幽皎洁;因为白云的点缀,蓝天更加宁静;因为同学的善良和关爱,我获得了无限感动。发生在我身上的两件小事使我第一次明白:我们应该留点感激在心中。一天中午,伴着上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同学们纷纷冲出了教室拿饭,可是由于昨天晚上没有睡好加上感冒,有些不舒服,我趴在桌上补觉,没有去拿饭。没过一会儿,突然有个东西碰

    23、了我一下,我惊醒了一看,原来是她,一天前刚闹完矛盾的她把盒饭放在了我的桌上。这时,我有些尴尬,说:“不好意思,我有点不舒服没来得及去拿饭,谢了!”她说:“没事啦,我看到你好像不太舒服,于是就替你把饭拿了。你到底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去医务室看看。”我连忙说:“不用,不用,睡会儿就好,你赶紧吃饭吧!”她又叮嘱我说:“你赶紧吃吧,不然凉了就不好了,我再去给你盛碗汤。”“那多不好意思,我自己”没等我说完,她已经转身盛汤去了。我感激地望向她,觉得是多么善良。她帮助了一个刚与她闹过矛盾的同学,对她说着关切的话语。她的友善,她的大度,她的细心,有着多么感人的力量。她的行为也许对她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却使我产生了

    24、深深的感激之情。那顿饭,我吃得格外香,那种感觉至今都还记得。类似感人的小事我还碰到过一件。在一个雨天,我因为没有带伞,正在愁怅放学后怎样回家的时候,一位离我家较近的同学主动送我回家,就这样,我们并肩挤在一把小伞中一起走回家。到我家楼下时,她微笑着与我道别,我感激地跟她说:“谢谢”,她摆摆手,转身延着我们刚刚走过的路回去了,为了送我她竟绕了一段弯路,我看见她逐渐消失在雨中的背影,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之情油然而升。让我们留点感激在心中吧,去感激那些充满爱心帮助他人的每一个人!问题:17请从第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段找出一个病句,并改正。(8分)参考解析:错别字:第段中“愁怅”应为“惆怅”,“延着”应

    25、为“沿着”。病句:我感激地望向她,觉得是多么善良。成分残缺。应改为:我感激地望向她,觉得她是多么善良啊!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提出大体的改进建议。(12分)参考解析:文章叙事过程较为拖沓,语言不够简洁生动。例如与同学的对话部分,过多地还原两人对话,使故事的叙述冗长而乏味,强行言说同学善良、友善、大度、细心来表达感激之情,反而使感情表达得十分生硬。文章作为记叙文。细节描写过少。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为作文本身增加光彩,既能突显人物性格,也能将事情本身叙述得更为生动有趣。再如与同学的对话部分,可适当加入对同学神态、外貌、动作以及“我”的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如此一来,不仅能使文中人物形象具体

    26、化、丰满化,也能使文章本身更具趣味,情感更加真实可感。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19-21题。沈括活板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异,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

    27、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异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探究练习一、毕异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我国及世界科技史上有怎样的地位?读了本文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二、“为”基本意思是“做”,动词,但在句子里根据上下文翻译成不同的动词。它也可作介词,还可作其他的词。找出课文中有“为”的句子,整理在笔记本上,比较它们

    28、在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2用讫再火令药熔3测以一铁范置铁板上4旋刻之四、下面八句话中加点的词有四组同义词,指出来,解释其意思。1薄如钱唇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3持就火炀之4则字平如砥5箬篷覆之6东坡右手执卷端7其船背稍夷8细若蚊足五、熟读本文单元介绍本单元以“事理说明”。活版与魏学咿的核舟记共同组成本单元第三课短文两篇,另外还有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伽利略的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叫三声夸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29、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19从“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引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或“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角度,写出你对活板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参考解析:19.【参考答案】活板是初中语文中的一篇文言说明文,从其内容来看,需要理解的文言字词不是很多,对学生理解课文影响较小,故这篇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主要设定在:培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激发热爱科学的热情,能够自觉参与社会实践。为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习目标,我认为活板教学应主要解决以

    30、下几个问题:(1)活板是一篇说明活板制作和使用程序的文言说明文,学生对文章内容很生疏,如果直接对文言文字词进行解释.然后讲解活板的制作与使用,学生接受起来会感到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枯燥的文言文内容“活化”、形象化,让学生对活板的认识更加现实化。据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该课的多媒体影音资料,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技术,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课文中原本生涩的术语变成具体、形象的感性认知,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火花和爱国主义精神。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一方面让学生认真阅读活板原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搜集到的

    31、相关资料,将活字印刷术的每一道工序和细节都明确列出来,并按要求指导学生逐步进行复原实验。通过搜集资料,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了课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通过复原活板印刷的实践活动,学生对活板印刷的制版过程和印刷过程已经熟记在心。于是文中的文言字词、语句也就顺理成章地得到解决了。(2)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是印刷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飞跃,而这个重大贡献却是宋朝的一位平民发明家毕异做出的。平民能有如此大的贡献.而且这一技术早于世界400多年,充分体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造精神。应该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加上拓展延伸,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现在的生活做一些发明

    32、创造。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发挥能力,也会更加有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与探索的精神,情感目标自然会达成。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得照抄材料)。(20分)参考解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文言语法现象,能掌握文章的大意。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理解说明语言的简明、生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2)确立依据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文内容与特点和八年级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确立了以上三维目标。具体依据如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

    33、程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计,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第四学段的学习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基本理解课文内容。据此,设立了以上三维目标。活板是苏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之后的第二个说明文单元。活板位于这一单元的第三篇。在这一单元中,它前承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后接知识短文谈谈说明文,可以说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

    34、,又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座桥梁,使学生从注重知识的掌握转向注重能力的提升。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古文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与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将朗读技巧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文言文朗读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加深对文意的理解。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教学方式。(25分)参考解析:活板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由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导入.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伟大的创造力和智慧。(PPT展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图片及相关的文字介绍)2.简

    35、要介绍印刷术。PPT展示: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毕异首创胶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毕异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二、简介作者沈括,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

    36、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宋史沈括传)。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共30卷,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快速读课文,将不认识的字词标记出来。2.听录音,注意断句和特殊字的读音。3.齐读。4.解题:“活板”,即为活字板,“板”同“版”。5.疏通全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教师提醒: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现象要标记出来。四、整体感知课文.积累文言知识1.指名朗读第1段,教师指导学习。教师总结:文言词汇:板:刻板、雕板,这里名词作状语,意为“用雕板”。印:动词,印刷。为

    37、:动词,使用。之:代词,指“板印书籍”这种方法,可译为“它”。五经:指周易诗经礼记春秋尚书五种儒家经书。已后:以后。典:经典,例如“五经”。为:判断动词,是。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注意:专用名词:朝代、书名、人名、地名、官职等不译。文言文省略较多,译为现代汉语时,要疏通上下文意,补上。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译时有很多单音节词要补上一字变成双音节词。分析:本段介绍活板之前先说雕板,既说明了活板的渊源又提出了比较对象。“尚未盛为”,并非绝无,用词考究。“尚未始印皆为”,干净利落地交代了雕板印刷的发展过程,自然地引向说明中心活板。2.疏通第2段文意。学生默读.归纳段落大意

    38、。大意:这一段是全文主体,具体说明了活板的发明、制作、印刷及有关事项。(板书:活板的发明、制作、印刷等)(1)学习第一层。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提问:第一段中“唐人尚未盛为之”的“为”译为“使用”,这里的“为”译为“发明”,其根据是什么?提示:根据上下文意。前一处宾语“之”指“板印书籍”的方法,“为”译为“使用”;这一处宾语是“活板”,所以“为”译为“发明、创造”。提问:这一句十二个字,介绍了什么?提示:活板发明时间、发明人身份及姓名。(板书)“布衣”二字,表现了人民的创造力,也表明作者不以地位取人的进步态度。“又”字呼应第一段,说明活板是在雕板印刷基础上的新创造。(

    39、2)疏通第二层文意。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层(“其法瞬息可就”),教师指导,看注释,逐句疏通文意。其:他的,指毕昇。胶泥:有粘性的泥土。一印:一(个)印模,省略量词。火:名词,在这里名词作状语,意为“用火”。其:那,代指铁板。以:介词,用。止:通“只”。为:认为,算为。神速:极快、快得惊人。指明学生翻译本层,其他同学校正,教师评判。本层大意:本层介绍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是文章的说明重点。(3)疏通第三层文意。段落大意:这一层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事项。共四句话,分别请四位同学朗读、翻译。3.学习第3段。指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为:介词,被。予:我。段落大意:作者在这一段介绍了毕昇毕异活字模的下落,证明自己所介绍的活字印刷术是确切无疑的。这段说明是必要的。五、强化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三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6上半年陕西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74397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