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实验探究题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实验探究题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复习 专题 实验 探究 课件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化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专题专题六六实验探究题实验探究题 考情分析考情分析实验探究题是安徽中考每年必考题型,通常放在试卷的第14题和第15题(含附加分题)考查。该题型在中考中所占分值比重较大,分值为1820分,足见其重要性。安徽中考在考查实验探究题时通常会以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为着眼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与处理数据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纵观安徽近几年中考试题可发现,实验探究题的命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物质成分的探究、物质性质和变质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类探究、实验中意外现象的探
2、究。类型类型1 1 物质成分的探究物质成分的探究12017甘肃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家用普通干电池中含有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剥开电池时闻到氨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氨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能闻到氨味说明含有铵盐(如NH4Cl);黑色固体可能有铁粉、氧化铜或二氧化锰。【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小聪取适量黑色物质与熟石灰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强烈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实验.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过滤,取不溶物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
3、结论1.取适量黑色滤渣放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2.取适量黑色滤渣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H2O2(或过氧化氢)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木条复燃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交流讨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O2 。实验.铵盐与碱混合会放出氨气,所以取适量黑色物质与熟石灰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实验.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过滤,取不溶物进行实验;1.取适量黑色滤渣放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说明黑
4、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2.取适量黑色滤渣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H2O2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可证明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会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22017荆州中考某化学小组将少量过氧化钠(Na2O2)粉末加入盛水的试管中,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作出猜想】甲同学:生成氢氧化钠乙同学:生成碳酸钠丙同学:生成氢气丁同学:生成氧气(1)大家一致认为乙同学的推测不正确,理由是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所以反应后,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碳元素
5、。【实验探究】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结论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无现象(2)说明无氢气生成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氧气生成(4)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溶液显碱性【得出结论】(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反思拓展】(6)根据所学知识,请你预测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加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现象有气泡产生,有蓝色沉淀生成。(1)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因此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碳酸钠,所以乙同学的推测不正
6、确;(2)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无现象,说明无氢气生成;(3)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4)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有氢氧化钠生成;(5)由以上探究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6)根据所学知识,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加入硫酸铜溶液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则反应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有蓝色沉淀生成。32016南宁中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
7、验室里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并进行有关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的药品是浓盐酸。(2)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考虑,装置A属于固液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3)若进入装置D中的氯气是纯净干燥的,则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HCl,装置C中盛有的溶液是浓硫酸。(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看到装置D中“石蕊纸花”(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下同)无明显变化,E中湿润的石蕊纸花先变红后褪色。对此,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继续进行以下实验探究。【查阅资料】.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溶解性不大)并能与水反应:Cl2H2
8、O=HClHClO(次氯酸)。.氯气溶于水所得的溶液称为氯水,氯水除了具有消毒作用,还具有漂白作用。【提出问题】氯水中的什么物质具有漂白作用?【提出猜想】猜想1:氯水中的H2O具有漂白作用。猜想2:氯水中的HCl具有漂白作用。猜想3:氯水中的HClO具有漂白作用。猜想4:氯水中的Cl2具有漂白作用。【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现象结论结论将石蕊纸花放入水中石蕊纸花不变色猜想1不成立将石蕊纸花放入稀盐酸中石蕊纸花变红但不褪色猜想2不成立 将石蕊纸花放入次氯酸中石蕊纸花先变红后褪色猜想3成立【反思交流】同学们一致认为,不用再做实验对猜想4进行探究,理由是:进行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时,装置
9、D(填装置序号)的现象已证明了Cl2不具有漂白作用。钱程同学认为,由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用实验装置F中的蒸馏水吸收氯气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将装置F中的蒸馏水换成了氢氧化钠溶液,则最终反应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盐类物质是氯化钠、次氯酸钠。(1)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的药品是浓盐酸;(2)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考虑,装置A属于固液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3)制备的氯气中含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 MnCl2Cl22H2O,通过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氯气中的水,可以干燥氯气,装置C中盛有的溶液是浓
10、硫酸;(4)水显中性,石蕊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探究如下:将石蕊纸花放入水中,石蕊纸花不变色,则猜想1不成立;将石蕊纸花放入稀盐酸中,石蕊纸花变红但不褪色,说明猜想2不成立;将石蕊纸花放入次氯酸中,石蕊纸花先变红后褪色,则猜想3成立;【反思交流】根据装置D中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不变色,说明Cl2不具有漂白作用;用实验装置F中的蒸馏水吸收氯气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将装置F中的蒸馏水换成了氢氧化钠溶液,Cl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则最终反应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盐类物质是氯化钠、次氯酸钠。42017临沂中考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
11、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2HCl=CaCl22H2O。【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猜想:只有CaCl2猜想:有CaCl2和HCl猜想:有CaCl2和Ca(OH)2猜想:有CaCl2、HCl和Ca(OH)2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不合理,其理由是盐酸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得出结论】通过探究
12、,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是正确的。【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也能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演示实验】根据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猜想与假设】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当稀盐酸过量时,溶液中含有氯化钙和稀盐酸;当氢氧化钙过量时,溶液中含有氯化钙和氢氧化钙;【实验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
13、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评价反思】(1)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也能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52017瑶海区一模小明在家里的月饼包装盒中发现一包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图1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实验探究】甲同学的方案: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实
14、验现象实验现象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固体中一定含有Fe,一定不含Fe2O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他设计图2所示实验方案继续探究。(1)步骤样品用磁铁吸引前需经过研碎处理,研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2)步骤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由此可判断原固体中一定含有CaO。(3)步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4)乙同学对滤渣B进一步探究。取少量滤渣B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
15、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固体逐渐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黄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原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和Fe2O3。(5)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还无法确定原固体中是否含有Ca(OH)2,他的理由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Ca(OH)2,所以不能确定原固体中是否含有Ca(OH)2。【实验探究】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铁;但由于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故固体中不一定不含Fe2O3。(1)步骤样品用磁铁吸引前需经过研碎,研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
16、分;(2)由乙同学的设计方案可知:磁铁吸引了铁粉,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因为生石灰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钙;(3)滤液A中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4)取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固体减少,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和Fe2O3;(5)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Ca(OH)2,所以不能确定原固体中是否含有Ca(OH)2。类型类型2 2 物质性质和变质的探究物质性质和变质的探究一、酸、
17、碱和盐的性质一、酸、碱和盐的性质62017达州中考小明、小芳二位同学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1)试管A中的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Fe2(写离子符号)。(2)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小芳同学把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小芳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小芳同学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HCl,理由是混合后,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盐酸被消耗完。【提出问题】无色滤液的溶质是什么?【作出猜想】NaCl;NaCl和C
18、aCl2;NaCl、CaCl2和Na2CO3;NaCl和Na2CO3。小明认为猜想一定不正确。【进行实验】(1)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试管A中的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符号为Fe2;(2)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由实验的现象可知,混合后的溶液先产生气泡,说明在E中有剩余的碳酸钠,另一支试管D中有剩余的盐酸,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应为碳酸钙,说明溶液含有氯化钙。故小芳同学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HCl,理由是混合后,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19、,说明盐酸被消耗完;【作出猜想】由上述分析可知,当碳酸钠与盐酸、氯化钙恰好反应时,滤液中只含有氯化钠;当氯化钙有剩余时,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当碳酸钠有剩余时,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小明认为猜想一定不正确,因为氯化钙和碳酸钠会发生反应,不能同时存在;【进行实验】由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证明猜想成立。7.2017庐阳区模拟实验室用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定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查阅资料】(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的碳酸钠,碳酸钠在二氧化碳过
20、量的条件下继续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如下表。操作NaHCO3溶液Na2CO3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产生气泡加入稀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产生白色沉淀(填写现象)加热溶液至沸腾,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进行实验】【实验反思】(1)学习小组讨论,认为产生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另一种是二氧化碳溶于水。(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生成的新物质。【实验拓展】该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测定溶液pH值变化,待完全反
21、应后,观察到溶液中逸出大量气泡,pH出现两段S型变化曲线。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实验分析】(3)AB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碱性减弱。BC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碱性继续减弱。(4)利用实验验证变化后的产物,实验操作为取最后段的液体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82017南京中考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
22、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查阅资料:液体名称液体名称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蒸馏水蓝紫色碳酸氢钠溶液蓝色碳酸钠溶液绿色氢氧化钠溶液黄色pHpH7.591011.91214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蓝色绿色黄色【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
23、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a点表示的含义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得出结论1】由提供的信息可知,加入紫甘蓝汁液时,溶液显黄色时的碱性比显绿色时强,显绿色时的碱性比显蓝色时强,因此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向
24、其中加入稀盐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交流与反思】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b点时稀盐酸过量,因此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HCl;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说明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碳酸氢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c点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Cl和NaHCO3。【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Na2
25、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92017陕西中考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实验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1)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清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酸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下实验。取洁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