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理论知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田径理论知识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田径 理论知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第一章 田径运动概述田径运动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田径运的定田径运的定义和功能义和功能 第二节第二节 田径运动分田径运动分类类 第三节田径运动的产第三节田径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概况生与发展概况 第四节我国田径运动第四节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概况的发展概况一,田径运动的定义一,田径运动的定义随着田径运动的迅速发展和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间的竞赛频繁,交流增多,人们对田径运动的认识不断加深。根据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章程第一条,田径运动定义为:“田径运动是由田赛和竞赛,公路赛,竞走和越野赛组成的运动项目”。田径运动与人类活动基本技能密不可分,将它十分准确地界定也很困难,从不同角度会不同的认识,重要的是应
2、掌握田径运动的实质。田径运动是人们用于竞技和健身的走、跑、跳、投的身体运动,也就是说田径运动包括田径竞技运动和田径健身运动。田径运动内容包括男女竞走、跑、跳、投等40多个单项以及由跑、跳、投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和远度计量成绩的跳跃和投掷项目叫田赛。田赛和径赛合称为田径运动。二、田径运动的功能健身功能:田径运动是一项易于在群众中开展且健身价值较高的运动项目。经常、系统地参加田径运动锻炼,能提高人体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机能的水平;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发展;能全面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竞技功能:竞技体育是
3、社会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年在国内和国际举行的田径运动竞赛很多。在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上,田径项目奖牌数最多,影响最大,故有“得田径者得天下”之说。基础功能:田径运动的基础功能表现在3各方面。首先,人类永远不会摆脱依靠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既能去提高人类的生活、生存和生命的质量;其次,很多运动项目都离不开走、跑、跳、投等动作,田径运动成绩为很多运动项目的基础;再次,由于田径运动能有效和全面地发展人的各种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水平越高,对于各项运动的技术发展和成绩提高也越能起积极和决定性作用。教育功能:由于参加田径运动练习要承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克服一定的心理障碍,还要遵循一定的练习方法,
4、要求和规则,因此,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心理品质。第二节田径运动项目分类 田径运动项目,分为竞走、跑、跳、投掷以及由跑、跳、投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5类。 竞走:场地进行的成人男子,20000米、50000米;女子5000、10000米;少年组(男女甲乙3000-10000米)。公路上进行的成人男女10公里-50公里。 跑:短距离跑(400米以下);中距离跑(8001500米,少年乙组400米);长距离跑(500010000米,少年甲乙组3000米);超长距离跑(成人,男女马拉松跑42.195公里)跨栏跑和接力跑项目的分类类别成人少年甲组少年乙组男女男女男女跨栏跑110米栏400米栏100米栏40
5、0米栏110米栏,栏高1米400米栏,栏高0.914米100米栏,栏高0.84米400米栏,栏高0.762米110栏,栏高0.914米300米栏,栏高0.84米100米栏,栏高0.84米300米栏,栏高0.762米接力跑4*1004*4004*1004*4004*1004*1004*1004*100公路赛和越野赛跳跃、投掷和全能运动的分类 跳跃项目分为:跳高、撑杆跳高;跳远、三级跳远。 投掷项目分为:推铅球、掷标枪、掷铁饼、掷链球。 全能项目分为:成人男子10项全能(第一天:100米、跳远、推铅球、跳高、400米。第二天:110米栏、掷铁饼、撑杆跳高、掷标枪、1500米。)成人女子7项全能(第
6、一天:100米栏、跳高、推铅球、200米。第二天:跳远、掷标枪、800米。)还有少年甲组和乙组的五项全能,四项全能等。世界田径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是田径运动形成时期,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延续声明,在进行渔猎或与猛兽搏斗的时候,不得不走、跑相当的距离,跳跃各种障碍和掷击石块,长矛等。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这些活动,逐步提炼形成了快速奔跑、跳跃、投掷等技能,并有意识地把这些技能传授给下一代。世界田径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古希腊是有组织的田径运的开创和发展时期,公元前776年,在希腊奥林匹亚村举行了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后每隔4年召开一次,最初只有短跑比赛。世界田径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19-
7、20世纪是现代田径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公元394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被罗马皇帝狄奥西多废止。1896年,经法国社会活动家皮埃尔.德.古拜旦倡议,恢复和召开了以田径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仅限男子参加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1912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成立,并做出了设立田径竞赛项目世界纪录的决定。1928年首次将女子5个项目列为第9届奥运会田径比赛项目。到目前为止,4年一次的奥运会已进行了28届。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概况一、解放前我国田径运动的概况19世纪末,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以田径、球类运动维主要内容的澳美体育,开始由基督教的传教和办学活动经过青年会和教会学校传入我国。1878年在福建省
8、莆田县建立的培元书院和1879年在上海建立的圣约翰书院,一开始就有美国的教师教学生跳高、赛跑、仍铁秋等。当时不仅在教会学校的体育课中出现了田径运动教材,而且在教会学校内部和教会学校之间开始举行田径项目的比赛和田径运动会。1910年10月18日22日在南京举行全国第一届运动会。解放前,旧中国共举行了7届以田径项目为主要比赛内容的全国运动会。二、解放后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下,田径运动和其他体育运动一起得到迅速发展。1954年开始试行、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正式颁布并在全国普遍推行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把田径项目列为主要的锻炼项目。195
9、6年颁布了小学试行的体育教学大纲等好几个章程和条列。1953年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田径竞赛。到1966年,我国田径运动员不断打破全国纪录,还有少数项目的成绩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1957年11月17日郑凤荣以1.77米的成绩打破了女子跳高世界纪录。19661976“文革”。1970倪志钦以2.29m的成绩创造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19831984年朱建华先后以2.37m,2.38m,2.39m的成绩创造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曲云霞于1993年以3min50.46s的成绩创造女子1500m跑世界纪录。还出现了王军霞,黄志红等优秀运动员。2004年奥运会上刘翔在男子110m跨栏项目获得金牌轰动了世界体
10、坛。(成绩是12.91s)第二章第二章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第一节第一节 田径运动技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术原理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跑的技术原跑的技术原理理 第三节第三节 跳跃的技术跳跃的技术原理原理 第四节第四节 投掷的技术投掷的技术原理原理一、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一、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 田径运动技术是人们在田径运动实践中,合理地运用和发挥自身的机体能力,有效地完成跑的快、跳的高和远、掷得远的动作方法。田径运动技术是有关的体育学科理论在田径运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所以,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是运用有关的体育学科理论,对田径运动技术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和科学道理的分析和解释。 二、评定田
11、径运动技术的标准 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是实效性和经济性。实效性是指完成动作时能充分发挥人体的运动能力,从而产生最大的作用并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经济性是指运动过程中合理地运用体力,在获得最佳运动效果的前提下,最经济地利用人体的能量,避免人体能量不必要的消耗。所以,完善的技术应体现出:消除了多余和紧张动作,在预备动作和次要动作阶段尽量节省力量,在技术的主要阶段能增大用力程度和充分发挥身体素质的作用,从而表现出更高的运动效能。 三、田径运动中影响人体和器械运动的力 在田径运动中,影响人体和器械运动的力包括内力与外力两种。 (1)内力:指人体运动器官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力。如肌肉收缩力、关节内部和关节
12、外部(韧带)的阻力、肌肉组织内部的摩擦力、对抗肌的拉力等。在人体运动时,起主要作用的是肌肉的收缩力。 (2)外力:指人体或器械与外界物体相互作用时,外界对人体或器械作用的力。外力主要有支撑反作用力、重力、空气作用力、摩擦力等。 四、学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的目的四、学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的目的 学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的目的,是运用田径运动技术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规律,指导田径运动教学和训练的实践。无论是田径运动项目的具体动作,还是田径运动中的专门练习手段(如高抬腿跑、后蹬跑等)和作为发展能力、锻炼身体的一般练习手段(如立定跳远、抛掷实心球等),都应该讲究和强调熟练掌握技术。因为掌握技术的过程,不仅是身体
13、灵敏、协调、控制能力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与锻炼过程,而且合理、完善的技术还能给人以运动美的享受、提高锻炼兴趣以及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是指导田径运动实践的理论依据,是人们长期实践的探索和经验的总结。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进步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一、跑的概念和时期、阶段的划分 跑是人体水平位移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配合的周期性运动。 跑步中的一个周期是由一个复步(即两个单步)构成的。所以,跑步的一个周期包括两个支撑时期和两个腾空时期。 (1)支撑时期:从脚着地时起到脚离地时止。 (2)腾空时期:从脚离地时起到另一脚着地时止 二、决定跑速的因素 决定
14、跑速的因素主要是步长和步频。步长是指两脚着地点之间的距离,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跑的步数。两者的乘积就是跑的速度(跑速二步长*步频)。 步长是由后蹬距离、腾空距离和着地缓冲距离3部分组成。 后蹬距离是后蹬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 腾空距离是腾空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 着地缓冲距离是脚着地的一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到着地点间的水平距离 二、决定跑速的因素 为了通过增加步长来提高跑的速度,必须提高后蹬和摆动效果。 步频取决于完成每一步的时间,这一段时间可以分为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支撑时间是完成步长中着地缓冲距离和后蹬距离所花费的时间,它与着地缓冲技术和后蹬动作的完成速度等因素有关。腾空时间是
15、完成步长中腾空距离所用的时间,它与腾起的初速度、腾起角度和空气作用力等因素有关。提高步频需要缩短每一步中的腾空时间和支撑时间缩短腾空时间,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减小后蹬角度,加大后蹬时的水平分力,减小垂直分力,从而降低跑进时身体重心的腾起高度。同时,还应通过减小摆动半径、加快摆动速度来缩短摆动腿前摆至最高点的时间。因为充分摆动所需时间越短,就为进一步减小后蹬角度,减小后蹬的垂直分力、加大后蹬的水平分力、缩短腾空时间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缩短支撑时间主要是缩短着地缓冲时间。 二、决定跑速的因素三、跑的各阶段技术要求 (一)起跑:起跑的任务是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起跑技术对起跑后的加速跑有直接影响,在
16、短距离跑中尤为重要。由于跑的项目不同,起跑方式也有所不同。短距离跑采用蹲踞式起跑,中、长距离跑采用站立式起跑。 (二)起跑后的加速跑:短距离跑项目起跑后加速跑阶段的任务是在最短时间内尽快地发挥出较高的跑速,迅速过渡到途中跑。中、长距离跑则按最短距离原则迅速朝弯道“切点”方向跑去或根据战术需要迅速占据有利的战术位置。 (三)途中跑:短距离跑项目途中跑的任务是运用合理的技术动作继续提高跑速或保持高速跑进。中、长距离跑则是运用技术和战术合理分配体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耗时或争取有利于取得好名次的“跑位”。 (四)终点跑:终点跑的任务是尽量保持途中跑的速度并进行冲刺,尽快以躯干接触终点线内沿垂直面,通过赢
17、取时间来取得最佳成绩和名次。短距离跑的终点跑,要求保持好途中跑的技术和节奏。中、长距离跑则要求根据项目、个人体力和特点、比赛目的和对手情况来确定终点跑的冲刺距离和战术。 第三节第三节 跳跃的技术原理跳跃的技术原理 一、跳跃的概念和阶段划分 田径运动中的跳跃,是人体运用自身的能力或借助一定的器材,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的高度或远度的运动项目。 田径运动的跳跃项目是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相结合的混合性质的运动。 (1)助跑阶段:亦称人体水平位移阶段。 (2)起跳阶段:亦称人体由水平位移向抛射运动的转变阶段。 (3)腾空阶段:亦称人体的抛射运动阶段。 (4)落地阶段:亦称人体抛射后的下落着地
18、阶段。决定跳高成绩的因素跳高成绩(H)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腾空前身体重心的高度(H1);二是腾空前身体重心高度到腾空最高点的垂直距离(H2);三是腾空最高点时身体重心与横杆的垂直距离(H3),它取决于过杆时的身体姿势和过杆动作 决定跳高成绩的因素分析决定跳高成绩的因素分析跳高成绩可以用H二H1+H2十H3公式来表示。这里需要指出,除非腾越过杆时身体重心低于横杆(实践中又不可能做到)H3是正值,否则H3均为负值。 从Hl来看,身高和腿长无法改变,但在技术方面,如能在起跳离地时充分伸直起跳腿的髋、膝、踝三关节,两臂和摆动腿充分向上摆起,身体充分向上伸展,就能提高起跳离地时身体重心的高度,有效地增大
19、H1的值。从H2来看,根据抛射运动物体上升高度公式:H二V20sin2a2g得知,在跳高中,人体重心上升的高度,主要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因此,起跳是跳高技术的关键。 决定跳高成绩的因素分析决定跳高成绩的因素分析 分析整个动作过程,H1又可以分解为h1和h2。h1是起跳脚着地后屈膝缓冲至最大程度时,地面到身体重心的高度。h2是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H1减去h1,也就是说,h2是起跳用力的有效工作距离,它对提高H2的值至关重要。因为当用力蹬地使身体产生垂直加速度时,工作距离越长,或者通过这段距离的时间越短,起跳离地瞬间的末速度越大。所以,加大起跳腿蹬伸用力的工作距离和缩短起跳腿蹬伸用力
20、的时间是使人体获得较大腾起初速度(或者说取得较大的H2值)的基本途径。因此,在跳高的起跳中应做到:一是通过屈膝缓冲、上体后仰(弧线助跑中的起跳还应使身体向内倾斜)等动作合理地降低身体重心高度和通过起跳腿三关节充分伸直、摆动腿和两臂充分上摆、躯干充分向上伸展等动作,来增加起跳离地时的身体重心高度,从而加大起跳蹬伸用力的工作距离;二是充分利用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和快速积极放脚着地等动作来缩短起跳蹬伸前的缓冲时间,从而增加起跳腿肌肉在收缩前的紧张度和初长度,通过加大垂直用力的程度来缩短蹬伸用力的时间。 跳高的腾起角度是人体离地时身体重心腾起初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构成的跳高的腾起角一般在50-65度。影响
21、跳高成绩的因素示意图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示意图决定跳远成绩的因素决定跳远成绩的因素 跳远的成绩(L)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腾空前身体重心投影点距起跳板前沿的水平距离(L1)。它取决于踏跳的准确性、身高、腿长以及腾空前的身体姿势;二是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飞行的水平距离(L2)。它取决于身体重心腾起的初速度、腾起角度、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和空气作用力等,这一段距离还可以分解成S1和S2两个部分;三是着地时身体重心投影点与着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L3)。它取决于下落时的身体姿势和着地动作的合理性。因此,跳远的成绩可以用L=L1十L2+L3,公式来表示。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分析 从L1来看,身高、腿长不能改变,
22、但提高踏跳的准确性(因为跳远成绩是量至起跳板前沿的)和在保证合理腾起角度前提下取得一个尽量向前的身体姿势,就能使L1的值有所增加。 L2的值是在起跳离地时就决定了的。根据物体抛射远度公式:S二V20sin2ag得知,人体重心腾越的远度主要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腾起初速度是起跳离地瞬间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合速度,腾起角度是由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比例关系决定的。由于跳远要获得最大的水平距离,因此,助跑的速度对提高L2的值尤为重要。跳远应以理想的(以能完成充分的起跳动作为前提)最大速度助跑,并在起跳阶段取得适宜的垂直速度前提下,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以获得更大的腾起水平分速度,从而提高L2的
23、值。 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分析 虽然从物体抛射远度公式中得知在抛射角成45度时射程最远(不考虑空气阻力时),但在跳远起跳时,由于通过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不能损失太多,垂直速度的提高又受到人体机能的限制(当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相等时,抛射角成45度但优秀运动员的水平速度可达10ms以上,而垂直速度却很难达到45m/s);另外,考虑到起跳离地时的身体重心和着地时的身体重心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因此,跳远适宜的腾起角度不可能是45度。根据运动员不同的身体形态和不同的身体素质水平,适宜的腾起角度通常在1824度之间。 L3的值是由着地时的身体姿势和着地动作合理性来决定的,但着地动作又与空中姿势和空中身体平衡的控
24、制能力有密切联系。因此,为了加大L3的值,必须首先做好跳远的空中姿势和动作,着地前两腿要尽量上举和前伸,着地后,要依靠屈膝缓冲和两臂迅速前摆,使身体重心尽快通过着地点的上方,或采用侧倒等技术来避免身体后倒或坐在脚着地点的后面,从而使L3的值不会受到影响 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示意图跳跃各阶段的技术要求跳跃各阶段的技术要求 (一)助跑: 田径跳跃项目的助跑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和为起跳产生必要的垂直速度创造条件。不同的跳跃项目助跑虽有差异,但助跑技术的共同要求是:动作轻松、自然,身体重心移动平稳,便于在短时间内发挥到能顺利完成起跳动作的最大速度;步长和节奏稳定,便于在助跑结束时能准确踏上起跳点或起
25、跳板;助跑最后几步加速节奏明显,适当降低身体重心,为通过起跳改变人体运动方向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起跳: 起跳是正确、合理地运用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通过起跳动作,使人体向预定方向腾起的过程。起跳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垂直速度,以获得尽量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度。起跳是田径跳跃项目最关键的技术阶段,包括放脚、缓冲和蹬伸3个有序的动作过程以及与之相配合的摆动腿与两臂的摆动动作。不同的跳跃项目采用不同的起跳方式,但共同的要求是:放脚着地动作要积极、快速,以脚跟接触地面后应迅速滚动至全脚掌着地;加强缓冲效果并获得蹬伸动作前的合理身体姿势;蹬伸动作要快速、有力、充分,要使蹬伸动作的反作用力尽可能地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