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物制药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制药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关于生物制药关于生物制药v性质:选修性质:选修v学时:学时:32 32 学分:学分:2 2v考核方式:闭卷考核方式:闭卷v参考教材:参考教材:v夏焕章、熊宗贵,生物技术制药(第夏焕章、熊宗贵,生物技术制药(第2 2版),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06;v熊宗贵,生物技术制药,高等教育出版社,熊宗贵,生物技术制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999.2前前 言言 当今世界当今世界七大高新技术七大高新技术分别是:分别是: 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 航天技术航天技术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 激光技术激光技术 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 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 新材料技术新材料技术.3 现
2、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列在七大高新技术的首位。列在七大高新技术的首位。 它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它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物短缺食物短缺、人类健康人类健康、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和和资源匮乏资源匮乏等重大等重大问题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问题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4v就学科内容来说就学科内容来说:v生物技术是以生物技术是以基因工程基因工程为主导;为主导;v以以发酵工程发酵工程为基础;为基础;v包括包括细胞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生化工程,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又衍生出第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又衍生出第二代、第三代的二代、第三代的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抗体工程工程、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物
3、技术等。等。.5v就产业来说就产业来说:v生物技术涉及生物技术涉及制药工业制药工业、化学工业化学工业、食食品工业品工业、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农作物育种与病虫农作物育种与病虫害防治害防治、能源开发能源开发等。等。.6第一章第一章绪绪 论论.7本章主要内容v一、生物技术发展简史一、生物技术发展简史v二、生物制药的概念和内容二、生物制药的概念和内容 v三、新型生物药物研制的理论和方法三、新型生物药物研制的理论和方法v四、生物制药技术新进展四、生物制药技术新进展.8一、生物技术发展简史一、生物技术发展简史v生物技术是人类对生物资源(微生生物技术是人类对生物资源(微生物、动植物)的利用、改造并为人物、动植
4、物)的利用、改造并为人类服务的技术,它的发展已有几千类服务的技术,它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将其发展过程按技术特年的历史,将其发展过程按技术特征可分为征可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9v1 1、传统生物技术阶段、传统生物技术阶段v2 2、近代生物技术阶段、近代生物技术阶段v3 3、现代生物技术阶段、现代生物技术阶段.101 1、传统生物技术阶段、传统生物技术阶段v出现在公元前几千年,直到出现在公元前几千年,直到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年代。v主要是酿造技术主要是酿造技术,当时人们只知道酿造技,当时人们只知道酿造技术,但不知道这些技术的内在原因。术,但不知道这些技术的内在原因。v1680168
5、0年出现了显微镜。年出现了显微镜。v18571857年用实验方法证明了酒精发酵与酵母年用实验方法证明了酒精发酵与酵母菌有关。菌有关。v18971897年揭开发酵现象的奥秘。酶年揭开发酵现象的奥秘。酶.11v至至20世纪世纪30年代年代v该阶段的产品:乳酸、酒精、丙酮、丁该阶段的产品:乳酸、酒精、丙酮、丁醇、柠檬酸、淀粉酶。醇、柠檬酸、淀粉酶。v该阶段生产的特点该阶段生产的特点:过程简单,大多数:过程简单,大多数属于兼气发酵或表面培养,生产设备要属于兼气发酵或表面培养,生产设备要求不高,产品化学结构简单,求不高,产品化学结构简单,属于初级属于初级代谢产物。代谢产物。.122 2、近代生物技术阶段
6、、近代生物技术阶段v2020世纪世纪4040年代。年代。v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急需疗效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急需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抗细菌感染药物,出现了毒副作用小的抗细菌感染药物,出现了青霉素。青霉素。v产品价格昂贵,随着发酵新技术的出现,产品价格昂贵,随着发酵新技术的出现,又相继发现了链霉素、红霉素、金霉素又相继发现了链霉素、红霉素、金霉素等药物。等药物。 .13v该阶段的主要产品:该阶段的主要产品:v医药医药:抗生素、维生素、甾体、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甾体、氨基酸;v食品工业食品工业:酶制剂、食用氨基酸、酵母、:酶制剂、食用氨基酸、酵母、啤酒;啤酒;v化工业化工业:酒精、丙酮
7、、丁醇、沼气;:酒精、丙酮、丁醇、沼气;v农林业农林业:农药;:农药;v环境保护业环境保护业:生物治理污染。:生物治理污染。 .14v(1 1)产品类型多,初级(氨基酸、酶、产品类型多,初级(氨基酸、酶、有机酸);次级(抗生素);生物转化有机酸);次级(抗生素);生物转化(甾体)。(甾体)。(2 2)生物技术要求高,纯种、生物技术要求高,纯种、无菌、通气、产品质量要求也高。无菌、通气、产品质量要求也高。(3 3)生产设备规模大,常用生产设备规模大,常用500m500m3 3,最大,最大2000m2000m3 3。(4 4)技术发展速度快,如青霉技术发展速度快,如青霉素菌种,初期素菌种,初期20
8、0200单位单位/ml/ml,目前,目前8 8万单位万单位/ml/mlv形成了交叉学科形成了交叉学科生化工程。生化工程。 该阶段生物技术的特点该阶段生物技术的特点.153 3、现代生物技术阶段、现代生物技术阶段v标志,标志,19531953年美国年美国WatsonWatson和英国的和英国的CrickCrick共同提出了共同提出了DNA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双螺旋结构,揭开了生命科学划时代的一页。揭开了生命科学划时代的一页。v此后,又相继出现了一系列新发现和此后,又相继出现了一系列新发现和新进展,遗传中心法则,破译遗传密新进展,遗传中心法则,破译遗传密码,基因重组,单克隆抗体,码,基因重组,单
9、克隆抗体,DNADNA测序,测序,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16DNA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双螺旋结构.17v根据实验研究表明,基因表达即遗传信根据实验研究表明,基因表达即遗传信息的传递路线是:息的传递路线是:vDNA RNADNA RNA(mRNAmRNA) 蛋白质蛋白质生物生物性状性状遗传的中心法则遗传的中心法则.18v(1 1)基因操作技术日新月异;基因操作技术日新月异;v(2 2)新技术、新方法迅速商品化;新技术、新方法迅速商品化;v(3 3)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研究;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研究;v(4 4)生物治疗制剂产业化;生物治疗制剂产业化;v(5 5)转基因动植物取得重
10、大突破;转基因动植物取得重大突破;v(6 6)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v(7 7)阐明生物体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阐明生物体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v(8 8)基因治疗;基因治疗;v(9 9)蛋白质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v(1010)信息技术渗入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渗入生命科学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快速、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是高通量药物筛选的关键技术之一。在高通量药物筛选中,检测系统一般采用液闪计数器、化学发光检测计数器、宽谱带分光光度仪、荧光光度仪等。检测仪器灵敏度的不断提高,即使对微量样品的检测,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检测效果。1.3
11、.1 液闪计数 放射性同位素广泛用于受体结合测定、细胞毒性、细胞增殖实验、药物代谢示踪以及基因分析中。由于采用了双光电倍增管及时间分辨偶合回路(time-resolved coincidence circuit)技术,有效地降低了背景信号的干扰,使测定灵敏度提高,同位素用量少。在96孔板的分析检测中,背景信号可控制在10cpm左右。亲和闪烁分析(scintil1ation proximity assay,SPA)是一种新的液闪分析法。该方法在细胞表面受体药物筛选中应用较为普遍。在高通量筛选测定细胞表面受体亲合结合作用时,放射配体标记滤过分析技术由于需要进行分离,现已被亲合闪烁分析所取代。亲合闪
12、烁分析技术通过亲合结合,将放射性配基结合到具有受体的闪烁球上,从而产生光子,减少了放射配体标记分析中的游离配基与结合配基的分离过程,使得放射配基分析可完全以自动化的方式进行,适于进行高通量筛选。产生低能量放射粒子的同位素可被用来进行放射性标记,而这种低能量放射粒子在短距离内可被重吸收,以确保只有结合到受体表面的配基才被检测到。SPA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激酶、核酸处理酶分析以及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分析中。1.3.2 分光光度法 为了适应高通量药物筛选,许多公司都生产了具备计算机接口并能对多孔板进行同时检测的分光光度计。以Molecular Device公司的spectra 190为例,它采用8条光导
13、纤维同时对8孔进行测定。测定波长以2nm为间隔,可以在190nm一850nm间进行选择。对未知物质,可在该范围内进行扫描以确定其特征吸收光谱。因此,大大增加了建立模型的多样性。检测数据以不同文件格式输出,可用随机软件或通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方便、快速、准确、自动化程度高。分光光度法高灵敏仪器同自动化操作系统的连接,使得基于紫外、可见光谱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成为主要模型种类。1.3.3 化学发光检测 化学发光指生色物质在酶促作用下,化学能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化学发光根据发光的形式和种类分为辉光型和闪光型发光两种。辉光型化学发光如以AMPPD、CDPS、ECL、Diagoxigein等为基础
14、的发光反应。其发光时间较长且稳定。而以发光蛋白、ATP、荧光素酶等为底物的发光反应则是闪光型发光反应,其发光时间较短。由于时间分辨及偶合回路技术的使用,对于背景的去除更为有效,使得化学发光的检测灵敏度达到0.1pg数量级。在单孔多点喷射技术中,用于检测化学发光的光导纤维末端带有一喷头,用来加入反应性底物。反应性底物从100个小孔喷出,使反应性底物加入孔中后即可均匀混合。发光反应同时启动后,可立即进行测定,对于闪光性化学发光的测定更为有利。1.3.4 激发荧光检测 新型激发荧光检测仪在传统仪器的基础上,用连续的激发光谐和测定光谱取代固定光谱,使模型的建立更具备灵活性。荧光检测方法灵敏是因为多数荧
15、光基团都有短暂的半衰期,即使用较弱的激发光源也能获得大量的光子流。这种特性以及多种可采用的荧光模式,使得荧光检测技术成为高通量筛选必不可少的应用手段。荧光技术在均相筛选分析中广为应用。其中,包括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荧光偏振(FP),时间分辨荧光(TRET)以及荧光相关谱(FCS)等技术。1.4 数据库管理系统高通量药物筛选的特点是对数以万计的化合物样品进行多模型的筛选。与高通量药物筛选相适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承担4个方面的功能。样品库的管理功能:化合物样品库对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的化合物样品的各种理化性质进行存储管理。对每一个新入库的化合物进行新颖性分析,排除结构雷同的化合物,避免不
16、必要的筛选。由于高度反应性基团增加了假阳性出现的机率,样品库对新入库的化合物进行反应基因检测以去除这类化合物。生物活性信息的管理功能:生物活性库存贮每一化合物经过不同模型检测后的结果,并根据多个模型的检测结果对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综合评价。对高通量药物筛选的服务功能:高通量药物筛选的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高,也涉及到许多繁琐的工作。高通量药物筛选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与药物筛选相关的业务往来通讯、档案管理以及各种样品标签的打印进行管理,使高通量药物筛选的各个环节程序化、标准化。药物设计与药物发现功能:高通量药物筛选产生大量的化合物结构信息,随着筛选的进行,生物活性信息也特大幅度提高。高通量药物筛选数据
17、库管理系统通过对同一模型不同的呈现阳性反应的化合物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其构效关系,从而为药物设计提供参考。1.5 筛选模型是指用于检测药物作用的实验方法。由于高通量筛选要求反应总体积小,而且,反应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对于筛选模型也要求较高,常用的筛选模型都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观察的是药物与分子靶点的相互作用,能够直接认识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目前这些模型主要集中在受体、酶、通道以及各种细胞反应方面。近年也出现了基因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使药物筛选模型的范围更为广泛。1.5.1 以酶为靶的高通量筛选 以酶为作用靶的高通量筛选方法,绝大多数是直接检测酶活性。具体方法根据酶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基
18、于放射性的方法和基于比色、荧光的方法两大类。基于放射性的方法多是将底物标记,测定放射性产物的生成。Taft等建立了(1,3)-葡聚糖合酶抑制剂(抗真菌)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将含有酶的菌丝提取物、-淀粉酶和UDP-14-葡萄糖加入96孔板的孔中,温孵、反应。终止反应后,滤去未被合成进入的底物。闪烁计数检测滤器上保留的(1,3)-葡聚糖,指示酶活性大小。也有将酶标记,测定被特异结合的酶的方法。Vollmer等建立了一种以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为靶的抗生素的高通量筛选方法。PBP既是糖基转移酶又是肽转移酶,该法是筛选其糖基转移结构域的活性位点上的可结合物。将莫诺霉素(moenomycin)结合于一种
19、小球上,制成混悬液,加入96孔板,然后加入3标记的PBP(细菌膜粗提物)和受试化合物,孵育、过滤去掉非结合的放射性,闪烁计数测得的放射性指示PBP与莫诺霉素结合的情况及受试化合物对其影响。另外,基于放射性而无需过滤分离的SPA也有应用。Brown等建立了内源性肽酶的水解活性检测方法,用以研究其抑制剂。用3标记的肽底物,通过生物素(biotin)与抗生物素蛋白(avidin)包裹的SPA闪烁球相连。酶解使3随肽的断裂而离开闪烁球。测定3放射性作用于闪烁球产生的闪烁信号的丢失量,即指示酶活性大小。基于比色、荧光等的方法有一些报道。Waslidge等建立了脂氧合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酸性条件下,脂的过
20、氧化物能把Fe2+氧化为Fe3+,然后氧化二甲酚橙(xylenol orange),产物在可见光区620nm有强烈吸收。在96孔板上测定。Zhang等建立了HIV逆转录酶抑制剂(抗病毒药物)的高通量筛选方法。方法使用了“同质时间分辨荧光”(homogenous time resolved fluorence,HTRF)技术,既实现了非分离操作(同质),又避免了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该方法基于逆转录酶能很容易地将核苷酸类似物(如生物素-11-dUTP)引入新生DNA链。在96或384孔板上,将生物素化的引物/模板与抗生蛋白链菌素-铕在板孔中混合孵育,加入逆转录酶,再加入生物素-dUTP和d-TTP
21、混合物启动反应。反应60min后,加入链亲和素-别藻蓝蛋白(streptavidin-allophycocyanin),孵育,用HTRF分析仪读取数据。该法也可用于多种其他的核酸聚合酶。1.5.2 以受体为靶的高通量筛选 以受体为作用靶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包括检测功能反应、第二信使生成和标记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等不同类型。检测功能反应的优点是易于区分激动剂和拮抗剂。经典的功能检测方法通量低,而引入基于重组技术的报告基因检测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筛选通量,既高效且节省成本。检测第二信使或下游机制如磷酸化,传统方法也比较麻烦,不适于高通量检测,但将这些机制与报告基因相偶联则能克服。1.5.3 以离子通道为靶
22、的高通量筛选 Negri等建立了贝类动物毒素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其作用靶为Na+通道上的蛤蚌毒素(STX)结合位点,用放射性配体(3H-STX)进行竞争性结合试验考察受试样品。Yong等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高通量筛选干扰N型钙通道3亚单位与1亚单位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寻找新型钙通道拮抗剂。1.5.4 以核酸为靶的高通量筛选 Hamasaki等建立了以16S rRNA编码区结构和HIV-RRE RNA结构为靶的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寻找类似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而亲和力更高或作用于相同核酸的其他位点的新化合物,以及不易被代谢失活的新化合物。方法基于当含芘的氨基甙类似物结合于RNA时,芘的荧光被淬灭的原理。
23、在96孔板上,将芘碳酰巴龙霉素(PCP),RNA结构配成溶液后加入有受试化合物的板孔中,用荧光读板器考察荧光恢复的程度。1.5.5 以细胞功能为基础的高通量筛选1.5.5.1 内皮细胞激活 内皮细胞激活是急慢性炎症过程中重要的组成环节。Rice等以选择蛋白在细胞表面的表达作为标志,建立了内皮细胞激活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系统。IL-1刺激下,选择蛋白在内皮细胞表面的表达用ELISA方法定量。方法包括细胞固定、加液、加受试化合物等操作,能保持细胞完整,不昂贵,可重复,筛选速度可达每星期1000种化合物。适用化合物范围很宽,并且方法用细胞作为检测对象,使能够较早地发现细胞
24、对化合物的摄取及化合物的细胞毒性。1.5.5.2 细胞凋亡 Erusalimsky等建立了新型细胞凋亡调节物的高通量筛选方法。细胞预先用3 胸苷标记,与凋亡诱导物孵育后,连续经过两种玻璃滤器。一个是中性的,捕获完整的染色质和高分子量。另一个装有DEAE活性基团,捕获低分子量DNA碎片。通过对滤器上放射性的测量,可以对DNA的破碎情况定量。1.5.5.3 抗肿瘤活性 Lu等建立了用高通量“生物活性指纹”筛选抗肺癌药物的方法,考察受试分子(类维生素及类维生素相关分子)对许多不同细胞系的效应特点。检测指标包括:(1)肺癌细胞生长抑制检测。选择了约50种肿瘤和非肿瘤细胞,包括了大量不同的组织和(或)肿
25、瘤来源。细胞暴露于受试化合物5后,用标准比色法测定存活细胞百分率。20%生长抑制率指示有活性。(2)集落形成抑制检测,用以区分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和细胞杀伤作用。6孔板上加NCI-H292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暴露于受试物一定时间。然后对细胞进行清洗,植于无受试物的培养介质共7d。用结晶紫对细胞染色,考察集落形成情况。(3)凋亡检测,用ELISA方法测量细胞DNA破碎。(4)转录调控检测,用以考察受试化合物是否有类维生素受体介导的转录抑制作用。方法是将HeLa TK-细胞用73Col-CAT报告基因连同受体的表达载体转染,与受试物一起培养,用ELISA方法检测CAT活性。1.5.5.4 G2检查点(G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