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城市建筑设计与环境创造 (doc 10页).doc

  • 上传人(卖家):欢乐马
  • 文档编号:273980
  • 上传时间:2020-02-23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3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城市建筑设计与环境创造 (doc 10页).doc》由用户(欢乐马)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城市建筑设计与环境创造 doc 10页 城市 建筑设计 环境 创造 doc 10
    资源描述:

    1、城市建筑设计与生存环境城市建筑设计与生存环境 1 建筑与城市设计 建筑的狭义概念原指一栋房屋建筑或一组建筑群。历史上 “建筑”的概念曾包括园林和城市规划设计,到近代才各自成为独 立的学科,但它们之间仍然是相互渗透的。到了现代,由于科技的 进步和城市的发展以及伴随着发展和进步而产生的矛盾对建筑 学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建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也越来越广泛,建 筑的概念也从狭义的“房屋建筑”拓展到涉及多学科的“广义建 筑”。国际建协决定的 1999 年在北京召开第 20 届世界建筑师大 会,其主题就是“21 世纪的建筑学”,子议题则包括:“建筑与环境”、 “建筑与城市”、“建筑文化”、“建筑与技术”、“

    2、建筑教育”等。这 些问题的讨论将使建筑纳入更广泛的综合领域,从而进一步深化 对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处理问题的探讨。 城市设计(urbandesign)是人工环境设计的一部分,或者是 “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规划设计,它实际上是在城市规划对 城市总体、局部和细部进行性质、规模、布局、功能安排的同时, 对于城市空间体型环境在景观美学艺术上的规划设计。 城市设计自古有之,只是其内容和方法随城市的发展而不断 发展。 自从人类开始自觉建设聚居地(城镇)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原 始的“设计”意识。如距今 4000 多年前的我国西安半坡村就有了 原始的分区思想;成形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周礼考工记则 记述了我国周

    3、代王城的建设制度,并一直影响着历代宫城的规划 设计。我国明清北京城则是完全按规划设计建造的成功典范,它 融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园林设计为一体,有着鲜明的思想性和 艺术性。古希腊的雅典王城;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圣彼得广场等 都是古代城市设计的杰作。 由此说明有建筑历史以来就已经有了 城市设计历史,城市设计的内容和城市本身一样古老,但直到本世 纪 20 年代才出现“城市设计”这个名词。60 年代后城市设计理论 和实践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意义在于 完善城市建设环节,使城市规划具体化和建设综合化;使建筑与城 市空间环境相融和,创造出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现代城 市。 随着人口的迅

    4、速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经济技术现代化 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对于生存环境认识的不断加深,建筑与城市 问题成为世纪之交建筑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为了树立正确的建筑 设计思想,必须明确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设计的统一性 英国著名规划家 Gibberd 在市镇设计一书中指出,“在广 义上可以认为,城市设计是包括城市中单个物体设计的,如一座建 筑物和一个灯柱,在这个意义上,建筑师、工厂设计者也是城市设 计者。然而,我们必须强调,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 的物体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 身的设计,而且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它物体之间的关系。”这里很 明确地指出了建筑设计与城

    5、市设计之间的区别;前者着重于单体, 后者偏向于群体,单体是群体的一部分。两者有从属、主次关系。 城市设计是在城市较大空间范围内所进行的功能和美学组 织,它为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但不能代替个体建筑设计。城 市设计是从整体出发,将其所设计的对象,作为城市空间体系中的 一个组成部分来设计。 建筑设计则是以其所设计的建筑物本身为 中心进行考虑,其周围环境与空间的处理,都是围绕着建筑这个中 心而定,常缺乏对于环境的整体观念和对周围环境的研讨,只见树 木,不见森林,缺乏对于城市总体空间的认识和把握,因而容易造 成雷同和给城市交通等问题带来更大困难。 所以建筑师和规划师应协同工作、互相配合。建筑设计当以

    6、 城市设计为指导,充分认识个体建筑与城市景观总体的关系。同 时也要充分发挥建筑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城市设计应为建筑 师的创作留有余地。 建筑是构成城市的主体,尤其是城市化水平空前高涨的21世 纪,建筑在城市设计中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建筑设计实现、 完善和丰富城市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设计只有通过建筑设 计才能更好地落实。 生存空间环境的创造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虽然各有其不同职能,但它们 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创造优质的生存空间环境,其核心都是将 人与环境的关系处理落实到具有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人为环 境之中。 人类生存环境的含义极其广泛,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人工 环境或建筑环

    7、境,也包括社会、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指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要 素,它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固有因素; 人工环境包括一切非自然的建筑物、道路和构筑物等,更具 体来讲包括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和建筑风格; 社会、人文环境则指的是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 优秀的城市设计就是要利用与改造这些自然环境,使城市的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使建筑与自然资源环境达到最佳配 置。但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工环境都是有形的物质环境,基本 上是 70 年代以前城市设计学科的主要内容。 70 年代后随着人们 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规划家和社会学家一起更认识到 城市问题远非物质问题,建筑与城市设计

    8、学科更多地加入了社会 因素,不少学者从人文环境的角度探索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 相关的课题,如建筑文化,建筑社会,建筑心理,环境行为,环境美学 等。尤其是视建筑与城市设计为“人类生存空间环境的塑造。”其 主要观念,一是依据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探索建立宜人的物质家园, 即从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二是物质环境与人 文环境的融汇,创造富有人性的精神家园。 自然环境再塑城市环境之依托 我们的城市总是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不同的地理位 置、地形地貌,以及不同的气候特征、山川河流和土生土长的建 筑材料,使城市各具不同的风貌。如:承德具有北国江南风光以 大型皇家园林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外八庙和十

    9、景为特色;绍兴则 表现典型的南方水乡城市特色;大理滨临洱海,泉州紧靠晋江 山水景色不同,气质各异,形成不同的城市风貌。从建筑风格上, 北方厚重,南方明快、高原粗犷、水乡秀丽。西藏则色彩鲜明黑、 绛、黄、白、金五色;山西平遥则多大宅院、锢窑房、城市富庶 而建筑装饰华丽,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这些正是我们在建筑与 城市设计中应把握的基本因素,是创造城市特色的参照系。因为 它们好比不同的立地条件下生长出的不同植物,与自然条件是那 么融洽和谐,完全适合那里的生态环境。 相形之下在住宅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房地产开发商及有关 部门为了追求经济收益,忽视了“人居环境”这一重要方面,不管所 处地区如何,一再提高

    10、容积率,剥夺了居民享受阳光的权力和绿化 休息空间,尤其是建筑风格和形式一旦看好,不管南方北方一哄而 上的效仿。例如:塔式住宅建筑固然能使居住建筑布局灵活丰富, 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提高容积率,但对于不同地区来说它们有着明 显的功能上的差别。 如香港之所以塔式高层住宅集中连片地建造, 是由于其土地面积太小、人口数量太大;其次是香港处于我国南 部,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炎热潮湿,需要更多的通风,所以 住宅平面往往缺口多,增加了外墙面积。而在北方地区,城市人口 密度一般远低于香港,用地面积却远非香港可比,气候比较寒冷干 燥,更需要住宅建筑有良好的朝向和保温性能。而塔式住宅外墙 面积过多,不但提高了造

    11、价,也提高了采暖费用,而且一半以上的 住户朝向较差。 但近些年来这类塔式住宅在我国北方城市中相继 出现,并仍在继续修建,这与当前人类所共同呼吁的“可持续发展 的城市住区”是相背弃的。 因此,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考虑,建设师和规划师们更要以生 态学的观点审视设计对象,“适地适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并具有 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 人文环境城市环境品格的精神内核 人文环境是城市内涵多方面的表现,是包含人类智慧、情感、意 志的物化形式。它不仅包括城市中历史遗迹、城市格局、建筑风 格,也包括传统的诗书字画、戏曲、土特产、工艺美术、民俗风 情、宗教信仰和伦理观念等多方面内容。是城市历史特色的重要 组成部分。

    12、从建筑与城市的角度审视之,城市格局、建筑形式及风格等 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记忆着一定时空条件下,城市的文化素 养、社会风尚和道德伦理、艺术特点和经济技术水平等多方面信 息。如:中国古代城市建筑艺术是统治者权势的象征。城市中至 高无上的权威是封建统治阶级,宫殿、官府衙门是城市布局中要 突出的主要建筑物。 儒家哲学思想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城市建设 思想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提倡“居中不偏”、“不正不威”,这种思 想直接影响城市规划布局的“宫城居中”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 儒家提倡的礼教尊卑、 伦理、 秩序也影响到城市及建筑群的严整、 方正的布局。 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的自然观在城市规划思想中也有深

    13、 刻的影响。如:“天、地、日、月、春、夏、秋、冬四季,天文星象、 珍禽异兽等自然事物在城市布局中都有相应体现。 最具代表性的 便是明清北京城、其南面建天坛、北面建地坛、东有日坛、西有 月坛,关于兽中四灵:“前朱雀、 后玄武、 左青龙、 右白虑”;东为春、 南为夏、 西为秋、 北为冬等概念均在城市布局及各方面有所体现。 皇帝则自命“天子”,将其宫殿设在至尊天上的“地”位。 还有一些规 划建设思想与久已形成的阴阳八卦等观念有关。 如主要建筑物要 朝面(南)或东,不可朝北或西,城市北面往往不开城门,以免对王气 不利。 另外,除了用对称、轴线以及对景等手法突出主要建筑物外, 也常用建筑的色彩及装饰。

    14、建筑色彩严格按照封建的等级制度规 定,只有宫殿和庙宇(如孔庙)可以用黄色琉璃瓦的屋顶所有 这些带有浓重的民族文化意识的建筑与城市环境,都充分反映出 其形成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心理、艺术和伦理等多方 面人文因素,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特定范畴内的本质 力量对象化的产物。 这些历史遗迹透露着过去时代传递下来的信 息,具有重大的考古及借鉴价值。 在城市环境创作中,对这些人文信息应有选择地继承和发 扬。在对历史地段改造开发中,赋予新的生命和活力,既要有现实 的发展又要有历史的因循,使之成为构成城市环境品格的精神内 核。要达到这一目的,尤其需要城市规划部门从宏观角度对空间 布局、建筑风格、

    15、高度、体形、尺度及色彩等多方面进行把握, 在城市设计中建立起明确的形态概念,把握城市环境总体特色。 然而在现实当中,破坏性的建设在许多城市中始终没有停止 过,在迅速崛起的现代化住区,传统的建筑风格完全消失,找不到 任何痕迹;还有的旧城改造中,虽然保留了重点文物古迹,却也完 全处在现代建筑的重重包围之中,没有任何过渡和呼应,新建筑的 风格与古建筑全无联系。纠其根源,就是没有认真地进行城市环 境问题的研究,没有意识到城市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城市及人类 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味追求“新潮”的结果是造成各城市风貌和格 局的雷同,丧失了城市应有的品格和特色。 实际上,建筑现代化与继承文化传统并不矛盾,相反它为

    16、建筑 师的创作提供素材,让他们在这些历史特色中获得灵感,以这些素 材进行加工,塑造出建筑独有的个性及城市特有的风貌。这就需 要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也为建筑师的创 造性活动留有余地,关键是要掌握好其中的“度”。 以人为本,塑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环境 城市并非建筑的简单组合,建筑设计也远非建筑物的形象设 计,而是在营造适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高品味的空间环境。而在 营造空间环境的同时要考虑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它的使用者 人。城市活动主要是人的各种社会和生活活动,人的物质和精神 需求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回归点。当今的问题是:在满足当代人的 需求的同时,要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留有余地。这就是

    17、可持续发展 的观点。 然而人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存空间环境,仅从建筑领域探 讨是很片面的。 但建筑毕竟是构成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们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其存在形态受城市各方面因素的 影响,反过来又作用于城市的方方面面。如城市的资源消耗、交 通、环保、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组织等物质功能方面受城市建筑形 态、建筑布局的影响;城市的社会风尚、精神文明建设与建筑环 境质量紧密相关。 建筑所形成的各种不同场所关系到人们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社会交往方式以及人的心理感受,从而影响到人的意识和由此支 配的动机和行为。积极的影响将促进人类的文明和城市的发展, 消极的影响则会成为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障碍。 因此建筑及城 市规划师应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知识素养,从人类生存与发 展的角度出发,全面地考虑与建筑相关的因素。一方面把建筑环 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设计出与城市自然环境相融合的 人工环境,另一方面从人的生理、生态及心理、文化艺术背景等 方面的正当要求出发,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建造出满足人类生存 与发展的生存空间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城市建筑设计与环境创造 (doc 10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7398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