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ppt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732122
  • 上传时间:2022-05-22
  • 格式:PPT
  • 页数:126
  • 大小:1.4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融合 管理体系 标准 培训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主讲:May 20, 2022May 20, 202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Part 1: 两化融合九项管理原则Part 2: 两化融合基本框架Part 3: 两化融合标准体系详解1-11-1:九项管理原则:九项管理原则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1、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2、战略一致性;3、领导的核心作用;4、全员参与,全员考核;5、过程管理;6、全局优化;7、循序渐进、持之以恒;8、创新引领;9、开放协作。九项管理原则关注焦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

    2、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要求准确定位策划提出跟踪评估预期能力形成情况跟踪评估所形成能力的符合性两化融合目标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规范控制形成原则一: 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n通过信息化推动工业化跨越发展的关键是要进一步夯实工业化基础,不断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并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明确当前及未来与其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并确保这些需求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与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两化融合与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影响因素众多,两化融合对

    3、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实际贡献率较难量化和考量,如以其作为作为两化融合的直接目标,两化融合的要求难以明确和落地。两化融合与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两化融合与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企业能力的打造均与两化融合密不可分,而企业只有获得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才能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经济社会效益的纪律。n 两化融合涉及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技术的创新 n 两化融合服务于企业全局优化和升级发展n 两化融合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所有职能和层次的内生发展要素n 企业要从战略层面统筹规划两化融合,才能真正把握两化融合的本质将两化融合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n 企业要准确定位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发展

    4、战略,并推动其与时俱进n 企业当前及未来需要形成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要与其发展战略相匹配n 将两化融合作为落实企业战略和保障战略有效执行的重要途径n 通过“策划-实施-测评-处置(PDCA)”的闭环过程,确保两化融合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和协同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原则二:战略一致性两化融合要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各级领导主观能动性管理者代表坚强执行最高管理者战略决策n 关键:认识水平、变革决心、领导能力n 加强自身学习、深化对两化融合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n 培养和增强管理层及全员的两化融合意识,营造良好氛围n 完善两化融合推进机制n 确保资源有效提供原则三:领导的核心作用两化

    5、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n 两化融合是企业战略级任务n 两化融合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n 两化融合涵盖业务和管理的优化和变革n 两化融合覆盖企业的所有职能和层次n 两化融合的整体性和动态性要求越来越强n 关键:统筹水平、执行力n 得到合理授权n 通过信息化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的问题n 懂技术、业务和管理n 专业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n 关键:主动性n 需求提出者n 各职能和层次的主管领导应是相关两化融合工作主要负责人n 确保资源有效提供全员原则四:全员参与、全员考核n企业各个职能和层次的全员两化融合需求提出者和工作贯彻落实者。n观测落实具体的两化融合工作要求。n进行两化融合

    6、现状梳理并提出需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全员参与全员参与全员考核全员考核n 建立全员参与机制n 营造全员参与氛围n 明确全员职责n 建立全员考核制度原则五:过程管理n确保两化融合过程持续受控n提升两化融合的效率和效果过程方法:一种闭环管理方法,需要明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确定过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明确过程绩效、加强过程考核,监测、分析和持续改进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过程的增值效应目标价值n可基于原有管理基础逐步建立并细化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n确保不重复发生过的不足或错误,尽量减小可能发生的不足或错误;n实现两化融合螺旋式上升和良性发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

    7、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为主线:n明确实现两化融合目标的过程,以及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n在受控条件下实现这些过程;n对这些过程进行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并报告结果;n持续优化过程,提升过程绩效。做法原则六:全局优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n加强两化融合过程间的有机关联性n提升两化融合的整体有效性n加强两化融合管理的全局优化和动态改进系统方法:指为了获得预期的结果,从系统的整体层面出发,实现分解与综合、分工与协作的有机结合,加强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交互应用,科学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实现全局优化的方法目标价值n确保和不断提升企业两化

    8、融合的总体成效n将企业两化融合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并以系统方法进行管理n明确企业两化融合整体与局部的分解关系以及分工协作机制n运用信息化环境下的系统集成手段实现对企业两化融合的全面管理n系统分析企业两化融合的有效性,采取措施实现全局优化做法原则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原则八:创新引领两化融合两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逐步优化过程:n不断确立阶段性目标;n坚持动态改进;n持续提升两化融合绩效。数据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技术 两化融合创造价值的源泉n 数据n 技术n 业务流程n 组织结构互动创新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引导企业有效把握信息化带来的开放的机会和创新的潜能, 解决我国企

    9、业的资源独占意识强、组织刚性强等问题。 开放协作p 推动企业转变传统的资源要素观念,鼓励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充分利用内外部的优质资源。p 建立流程驱动、协同协作、灵活动态的组织形态。p 以网络化管理为方向,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开放的企业价值网络。原则九:开放协作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2-12-1:管理框架:管理框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新型能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企业战略匹 配可持续竞争优势要求输入输入输入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输出通过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所形成的信

    10、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准确界定输入并评价输出对获取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符合性,对于确保和提升企业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匹 配企业战略数据组织机构业务流程技术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n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通过充分发挥技术的基础性作用,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n进一步通过技术来实现和规范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n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加强数据这一核心要素的开发利用,实现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三要素的同步创新和持续改进,从而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实施过程管理职责测评与改进基础保障管理职责确保领导作用充分发挥、部门与业务流程有效协同、全员积极性的

    11、充分激发调动,解决高阻力、低参与等问题;基础保障确保资源的可获得性、及时性和适度性,以及环境的适宜、绿色和可持续,反对盲目超前,强调资源的开放性;实施过程确保管理体系输入要求在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得到充分落实、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持续受控和目标有效实现;评测与改进提高通过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所形成的新型能力对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符合性,确保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及其持续改进。P( Plan )策划 根据两化融合的方针,对照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确定两化融和的目标,并 为实现目标确定必要的过程;D( Do )实施 确保在受控条件下实现过程;C(Check)测评 对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进行

    12、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审核、考核,并报告结果;A(Action)处置 采取措施,包括管理评审、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以持续改进过程绩效。PDCA方法:四个管理域闭环联动、持续改进、螺旋提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与定义4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5 管理职责6 基础保障7 实施过程8 测评与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本规范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本规范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企业:a)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13、;b)通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GB/T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本规范可帮助企业在战略层面统筹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为企业在两化融合过程中实现期战略的全面落实和有效执行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过程管理机制和方法。为了使用者的利益,本规范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相容性,但不包括针

    14、对其他管理体系的特定要求,如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能源管理、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等标准的特定要求。然而,本规范使企业能够将自身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要求相协调或整合。企业为了建立符合本规范要求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可能会调整或改变企业现行的管理体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3.1 3.1 新型能力新型能力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企业整合、建立、重构其内外部能力,实现能力改进的结果。 注:新型能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是在企业成长历程中积累产生的,并随企业业务发展、环境变化等因素动态改变。新型能力相对于已有能力,可以表现为

    15、量的增长,也可以是质的跨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3.2 3.2 技术技术 为实现某一目的所需的技能、方法、手段、工具、只是或规则的组合。 注:如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服务技术等。3.3 3.3 业务流程业务流程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在追求给定目标过程中,为了实现某一期望的结果,所执行的企业活动的部分有序集。3.4 3.4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 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3.5 3.5 业务流程职责业务流程职责 业务流程的工作目标、范围和任务,以及在业务流程各环节相关任职者完成这些任务所需承担的相应责任。注:相关任职者应包括企业所有只能和层次中与该业务流

    16、程相关的人员。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3.6 3.6 信息信息资源资源在业务活动和过程中所产生、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数据、信息、知识等的总和。 3.7 3.7 企业两化融合企业两化融合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围绕其战略目标,将信息化作为企业的内生发展要素,夯实工业化基础,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掘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4.1 4.1 总要求总要求 企业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建立、实施、监视与测

    17、量、保持和改进文件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企业应界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并在相关文件中予以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4.1 4.1 总要求总要求 企业应围绕与其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识别和确认拟打造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明确这些新型能力相关的职能额层次,从而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该范围和边界可依据组织结构、业务板块等划分。所确认的新型能力应具体、可评估、可考核。文件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4.1 4.1 总要求总要求 评估审核方法:评估审核组基于在文件评估审核及现场评

    18、估审核中获取的正反两方面评估审核证据,在评估审核报告中对受审核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做出总体评价,评价应包括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的描述及结论性意见。其中,符合性包括受审核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规定符合标准的要求、体系运行符合标准和其自身管理体系的要求、管理体系运行与评定范围相适宜;有效性包括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于实现受审核方目标、持续改进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绩效和两化融合绩效的有效性。监督审核及再评定之前,受审核方应将上次评估审核以来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建设的变化情况提前告知评定机构。评估审核组现场评估审核时,应同时关注受审核方已获得能力及优势的保持和新的能力建设,考察两化融

    19、合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和改进情况,从而评价其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4.2 4.2 文件要求文件要求 4.2.1 4.2.1 总则总则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至少应包括:a)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b)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c)两化融合管理手册,包括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表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d)本规范所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e)企业为确保对两化融合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与记录。注:文件的形式包括电子、纸质及其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4.2 4.2 文件要求文件要求 4.2.1 4.2.

    20、1 总则总则评估审核方法:本标准要求的文件至少包括: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范围和边界、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两化融合管理手册(4.2.1)、文件控制程序(4.2.2)、记录控制程序(4.2.3)、策划控制程序(7.2)、内部审核控制程序(8.4)、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8.7.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4.2 4.2 文件要求文件要求 4.2.1 4.2.1 总则总则评估审核方法:文件评估审核阶段,主要评价受审核方的管理手册是否对两化融合标准要求的全部过程及顺序和其相互作用进行了描述,需要通过支撑性文件(引用文件)进行描述的过程是否指出支撑性文件的查询途径;标

    21、准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是否全部形成了文件;手册及程序文件的规定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以上内容也是对标准其他条款进行文件评估审核的要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阀内和边界、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是否已形成文件(可包含在手册中)。现场评估审核阶段,主要是结合标准其他条款的评估审核,评价对两化融合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与记录是否充分、适宜。当没有文件就不能保证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时(如负责相同活动的不同人员,对该项活动的要求表述迥然不同),应考虑提示受审核方对该活动做出制度化安排(如出具书面不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4.2.2 4.2.2 文件控制文件控制 两化

    22、融合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保护和控制。企业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和适宜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标识;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相关版本;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某种目的而保留作废文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4.2.2 4.2.2 文件控制文件控制 基于信息系统生成的文件,应有一套适宜的验证方法,以证明其合规且无风险。文件评审与更新时机:当管理体

    23、系内外部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时。当出现重大技术革新、较大信息安全事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时,以及其它有必要评审与更新文件的情况出现时。定期进行文件评审,主动持续地改进文件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4.2.2 4.2.2 文件控制文件控制 评估审核方法:在文件控制的归口部门查看文件清单,抽样查看是否按照规定审批,包括修订后是否再次审批,文件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是否得到标识,外来文件是否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文件是否发放至预期的使用者,是否有措施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在其他部门结合相应条款的评估审核,查看相关文件规定的内容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得到改文

    24、件所涉及岗位的准确理解、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是否实现了预期的增值效果、适用时是否从制度优化的角度对过程实施了持续改进、程序的变更是否在相关范围内得到有效的沟通和理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4.2.3 4.2.3 记录控制记录控制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记录,并对其进行保护和控制。记录的标识、存储、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所需的控制措施应形成文件并实施。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4.2.3 4.2.3 记录控制记录控制 评估审核方法:在记录控制的归口部门查看记录,查看是否包括了标准要求的记录以及其他用于证实体系稳定运行的记

    25、录,是否规定了记录保持的期限、保存的责任部门,记录控制是否考虑了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在其他部门结合相应条款的评估审核,查看相应的记录是否足以证实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数据是否真实准确,记录是否得到妥善的标识、存储、保护,是否便于检索和识别。如不能充分正式,应按该活动直接相关的标准条款判定其不符合条款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4.2.3 4.2.3 记录控制记录控制 评估审核方法:标准要求的记录至少包括培训、技能和经验、激励以及所采取其他措施的记录(6.3),策划输入的记录(7.2.2),策划更改及其评审结果和采取必要措施的记录(7.2.5),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过

    26、程中实施和执行的记录(7.3.2),业务流程与组织机构优化过程中监督与控制的记录(7.3.3),技术实现过程技术获取的记录(7.4.2),技术实现过程中监督与控制的记录(7.4.2),监视与测量计划制定及实施的记录(8.3),内部审核记录(8.4),管理评审记录(8.6),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8.7.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5.1 5.1 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 最高管理者应承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a)向全员传达本企业推进两化融合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

    27、的重要性和必要性;b)在企业战略层面统筹推进两化融合,制定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c)任命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d)建立健全两化融合的职责与协调机制;e)组织两化融合管理评审;f)确保基础条件和资源保障到位。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5.1 5.1 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 企业两化融合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最高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两化融合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以坚定不移的态度促使企业达成推进两化融合的共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5.1 5.1 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 评估审核方法:查阅对最高管理者职责进行规定的文件,评价是否对最高管理者的职责进行了合理规

    28、定。通过与最高管理者交流,了解其对企业两化融合建设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意义、作用和艰巨性是否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对如何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以及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要亲自参加哪些工作是否清楚,对职责确定与协调沟通的机制是否清楚,对当前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的现状和绩效是否清楚,从而评价其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履行管理职责的情况。本条款应结合5.3以获取与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5.4两化融合方针、5.5两化融合目标、5.7职责与沟通协调、管理评审等条款一并评估审核。5.2 5.2 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在本企业管理决策层中任命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应赋予其以下方面的职责和

    29、权限:a)提出本企业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b)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c)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改进需求;d)提升企业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e)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能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5.2 5.2 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 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宜具备如下条件:a)深入理解企业的业务和文化;b)能够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解决工业化发展不足的问题;c)协调能力和执行力强;d)在企业内具有较高的威望;e)行政级别至少应是企业副职以上。两化

    30、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5.2 5.2 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 评估审核方法:查阅对管理者代表职责进行规定的文件,评价是否对管理者代表的职责进行了合理规定。并通过与管理者代表交流,了解其对企业两化融合建设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意义、作用和艰巨性是否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对如何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以及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要亲自参与哪些工作是否清楚,对自身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作用是否清楚,对当前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的现状和绩效是否清楚,从而评价其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履行管理职责的情况。本条款应结合5.6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6.1基础保障总则、7.1实施过程总则、8.1测

    31、评与改进总则、8.4内审、8.7.1持续改进等条款一并评估审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5.3 5.3 以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以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焦点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目的,确保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7.2和8.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5.3 5.3 以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以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焦点评估审核方法:查阅描述企业打造的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及其与企业战略和可持续

    32、竞争优势之间的匹配与联系等的记录。并通过与最高管理者交流,了解其对企业打造的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及其与企业战略和可持续竞争之间的匹配与联系等的理解和认识,了解其为确保全体员工都意识到自身工作对于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和价值开展了哪些工作,从而评价其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履行管理职责的情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5.4 5.4 两化融合方针两化融合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两化融合的方针:a)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b)围绕获取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c)兼顾利益相关方的诉求;d)包括对满足本规范要求及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e)提供制定和评审两化融合目标的框

    33、架;f)在企业内得到沟通和理解,获得员工普遍认同;g)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5.4 5.4 两化融合方针两化融合方针 评估审核方法:查阅规定两化融合方针的文件,并通过与最高管理者交流,了解其对两化融合方针内涵、以及两化融合方针与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发展战略、竞争优势、两化融合目标之间关系的诠释,了解其在推动企业全体员工认同并接受两化融合方针上开展了哪些工作,以及两化融合方针在持续适宜性方面的评审结果,从而评价其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履行管理职责的情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5.5 5.5 两化融合的目标两化融合

    34、的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建立两化融合的目标,推动企业围绕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目标应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实现的且有时间要求的,并与两化融合方针保持一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5.5 5.5 两化融合的目标两化融合的目标 围绕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所制定的两化融合目标应将打造新型能力的要求分解并落实到企业各相关的职能和层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5.5 5.5 两化融合的目标两化融合的目标 评估审核方法:查阅规定两化融合目标的文件和记录、以及对两化融合

    35、目标定期监视与测量的记录,评价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现其目标的有效性,以及通过目标提升持续改进其体系运行绩效的有效性。通过与最高管理层交流,了解其对两化融合目标的作用及完成情况、两化融合目标与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需求的关联性等的认识,从而评价其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履行管理职责的情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5.6 5.6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最高管理者应确保:a)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两化融合的目标以及4.1的要求;b)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其连续性和完整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5.6

    36、5.6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评估审核方法:查阅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的记录,并通过与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交流,考察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应用方法的了解情况,包括对照标准要求识别自身过程、确定过程的控制方法等,从而评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的有效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5.7 5.7 职责与协调沟通职责与协调沟通5.7.1 5.7.1 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最高管理者应围绕两化融合的方针和目标,确保相关的:a)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得到合理划分、规定和沟通;b)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的协

    37、同机制得以确立;c)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得到有效执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5.7 5.7 职责与协调沟通职责与协调沟通5.7.1 5.7.1 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以业务流程职责为牵引,梳理和调整部门职责,并将业务流程职责和部门职责落实到岗位职责,应注意跨部门业务流程衔接处的职责,避免一些与两化融合目标紧密相关的必要过程未被纳入某个部门职责或在不同部门间引起歧义。企业应通过文件对这些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如果业务流程或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应及时对文件进行调整,并通知相关的职能和层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

    38、体系标准培训5.7 5.7 职责与协调沟通职责与协调沟通5.7.1 5.7.1 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评估审核方法:查阅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的相关文件,以及识别和确立的记录。以业务流程为主线,通过访谈和查阅线上线下记录,了解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的协同运转情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5.7.2 5.7.2 协调与沟通机制协调与沟通机制最高管理者应确保:a)在企业内建立适当的协调机制,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进行协调;b)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

    39、沟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5.7.2 5.7.2 协调与沟通机制协调与沟通机制评估审核方法:通过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了解协调与沟通制度及其运行情况,包括两化融合组织体系及其运转情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6.1 6.1 总则总则企业应识别两化融合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和内外部资源,并保证其与企业战略以及两化融合方针保持一致。企业应确保有效提供、配置、评估、优化和维护这些基础条件和资源。为确保基础条件和资源的持续提供,企业应识别和评估这些基础条件和资源不合理所产生的风险,并寻找改进的机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

    40、系标准培训6.1 6.1 总则总则评估审核方法:通过与最高管理者及管理者代表交流,了解企业在两化融合过程中,是否从人、财、物、信息资源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做出了长期的规划和安排;在具体的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打造过程中,是否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并对资源进行了合理统筹;当前的资源配置是否适用于企业已获取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6.2 6.2 资金投入资金投入企业应:a)确立两化融合资金投入的长期制度安排;b)确保两化融合资金投入的合理性、适度性和及时性;c)确保两化融合资金使用过程监管的有效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6.2 6.

    41、2 资金投入资金投入企业应围绕两化融合的目标,确保资金投入的稳定性、持续性,避免投入不足,重复投入以及重建设轻维护。企业应依据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制定投资转向,并纳入预算管理,保障资金投入的合理性、适度性和及时性。投资专项可包括两化融合相关的技术改造、设备设施、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咨询培训等资金投入,宜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核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6.2 6.2 资金投入资金投入评估审核方法:通过与财务部门相关负责人交流,查阅资金的预算、执行和监管等相关制度规定及证据,评价企业是否在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过程中按资金统筹管理制度的规定提供并管理资金。两化融合管理

    42、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6.3 6.3 人才保障人才保障企业应:a)确保员工理解其职责和活动在两化融合过程中的意义及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两化融合目标作出贡献;b)建立、保持和改进相应机制,确保员工充分参与;c)确定从事两化融合工作的员工所需的能力;d)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帮助员工获得所需的能力;e)基于对员工在两化融合工作中成就的评价,建立适当的人才激励制度;f)必要时,雇用外部专业人员;g)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h)保持培训、技能和经验、激励以及所采取其他措施的适当记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6.3 6.3 人才保障人才保障评估审核方法:通过与人

    43、力资源部门相关负责人交流、查阅岗位说明书及其他关于员工培训方面的制度规定、抽查与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有关的员工培训及考核记录,了解企业是否识别和确定了两化融合相关工作人员所需的能力、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帮助员工获得相应能力、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帮助员工获取相应能力、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并保存相关记录。结合7.4技术实现的7.4.2c)技术知识向应用主体有效转移、7.5匹配与规范的7.5.1e)确保员工能力与变更后的岗位要求相匹配 条款一并评估审核。通过与人力资源部门或负责两化融合考核的其他部门相关负责人交流、查阅人员考核和激励方面的制度规定以及实施记录,评价是否按规定开展了相关工作。结合8

    44、.5考核条款一并评估考核。此外,与各级员工进行访谈,了解其对两化融合方针的理解、其工作在两化融合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为实现两化融合目标做出的贡献。结合5.4两化融合方针 条款一并评估审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6.4 6.4 设备设施设备设施企业应有效策划、提供、维护和升级改造两化融合相关的设备设施,定期评价设备设施满足两化融合目标的适宜性。企业应:a)适度提高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b)确保设备设施的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完整性;c)确保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企业应识别和评价与设备设施相关的风险,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必要时制定应急预案。注:两

    45、化融合相关的设备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工业通信网络设施、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生产线等加工设备、检测与监控设备、仓储物流设备,以及计算机、服务器等信息设备设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6.4 6.4 设备设施设备设施企业在设备设施的购置、调试、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应确保其安全可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6.4 6.4 设备设施设备设施审核评估方法:通过与设备设施归口部门相关负责人交流、查阅相关文件和记录,了解企业对设备设施的相关制度和执行情况。结合6.6信息安全、7.4技术实现、7.6运行维护等条款一并审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

    46、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6.5 6.5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企业应采取适当措施和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以采集两化融合过程中可靠和有用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企业所需的信息,进一步提炼为企业的知识资产。企业应将信息资源作为战略性基础资源予以管理。企业应建立机制,以确保:a)不断推进信息资源的标准化;b)识别并采集、获取、存储相关的数据,并确保其准确性和时效性;c)持续提高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水平;d)适宜时,统一管理数据,并挖掘、提炼信息和知识;e)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6.5 6.5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审核评估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和记录,并与相关人员

    47、交流,评价企业信息资源标准化和数据管理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6.6 6.6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企业应:a)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全员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信息安全意识;b)确立信息安全责任制,完善管理和防范机制;c)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和设备设施保障;d)识别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持续性管理,确保信息安全事件得到有效处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6.6 6.6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企业应加强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全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企业应建立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流程,按照规程报告信息安全事件,并及时响应。适用时,可参照G

    48、B/T22080和GB/T22081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6.6 6.6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评估审核方法:通过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交流、查阅相关文件和记录,了解企业的信息安全相关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结合7.6运行维护等条款一并评估审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7.1 7.1 总则总则企业应依据两化融合总体目标或阶段性目标,识别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需求,主动管理两化融合所有实施过程,以确保稳定获取两化融合的绩效。企业应确保:a)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的时效性和有效性;b)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持

    49、续受控;c)员工充分参与;d)与供方形成以企业实施目标有效实现为导向的沟通合作机制;e)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的基础条件和资源得到切实保障。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7.1 7.1 总则总则评估审核方法:通过与 管理者代表、相关负责人交流,并查询相关文件和记录,评价企业协同推进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的符合性和有效性。7.2 7.2 策划策划7.2.1 7.2.1 总则总则企业应策划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明确界定业务需求和目标,充分考虑技术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实施框架。策划应与两化融合方针保持一致。企业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策划的机制,包括确定策划责任人、参与人的职责和权限。两化融合

    50、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7.2 7.2 策划策划本策划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见5.6)的区别在于,5.6的策划主要是在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建立和对体系架构进行重大调整(如本规范的改版等)时进行的策划;本策划是在以构建的文件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依据结构化方法开展涉及两化融合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以及项目等相关的策划活动,以确保策划结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7.2.2 7.2.2 策划的输入策划的输入企业应确定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这些输入应包括:a)两化融合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ppt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73212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