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6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资料)训诂学研究课件全套汇编.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731973
  • 上传时间:2022-05-22
  • 格式:PPT
  • 页数:468
  • 大小: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资料)训诂学研究课件全套汇编.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资料 训诂学 研究 课件 全套 汇编
    资源描述:

    1、训诂学研究课件全套 许慎说文言部:“训,说教也。” 许慎说文言部:“诂,训故言也。” 吕沈字林:“诂,故言也。” 张揖杂字:“诂者,古今之异语也。” 如果孤立的来看,“训诂”二字连用可为并列关系,意为“解释” ;也可为动宾关系,意为“解释故言” 。 从训诂实践来看, “训诂”二字的关系应理解为并列关系。如尔雅的前三部分分别为释诂、释言、释训,释诂、释训是并列的,则“诂”、“训”二字也是并列关系。 又如从二字的组合形式的不固定,称“诂训”、“训诂”皆可,这也可见出二字为并列关系。 唐孔颖达诗周南关雎疏: “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然则诂训者,通古今

    2、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 “诂训传者,注解之别名。” 孔颖达的这段说明从训诂实践出发,很好地解释了二字的关系和意义。训诂,主要是解释古字古义,也解释方言或其他词语的意义。 最初的训诂还不是一门学科,只是一种附属于古代文献而随文释义的解释语言的具体工作。什么是訓詁學 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的一个部门,它是用易懂的语言来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进而正确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学科。 其任务就是研究语言训释的方式、方法,探求语义发展的规律,从而指导训诂实践。訓詁學的内容 一、释词和解句 释词和解句,即解释古书中字和词以及整个句子的含义。 这项工作非常重

    3、要,尤其是解释古书中的字和词,它是训诂学的核心内容。 戴震古经解钩沉序:“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未有能外小学文字者也。由文字以通乎语言,由语言以通乎古圣贤之心志,譬之适堂坛之必循其阶而不可以躐等。” 戴震这段话对释词和解句的重要性说得十分清楚。 如 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注音也是属于释词的内容 高诱注:旄,读近 绸缪之缪,急气言 乃得之。 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陆德明经典释文: 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 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释词例一 庄辛谏楚襄王:(黄雀)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

    4、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为招,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 (战国策楚策) 類当为颈,字之误也。招,的也,言以其颈为准的也。 文选阮籍咏怀诗注,引此作“以其颈为的”, 艺文类聚鸟部、太平御览羽族部并引此云: “左挟弹,右摄丸,以加其颈。”姚曰:“春秋后语 云:以其颈为的。”的或为招,招、的古声相近,故字 亦相通也。(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第二) 这里是指出误字,关涉校勘。例二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荀子天论) 余谓党古傥字,傥者,或然之词。怪星之党见,与日 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对文,谓怪星之或见也。庄 子缮性:“物之傥来

    5、,寄也。”释文:“傥,崔本 作党。”史记淮阴侯传“恐其党不就”,汉书伍 被传“党可以侥幸”,并与傥同。(王念孙读书杂 志 荀子第五) 指出古字,关涉古今字。例三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史记陈涉世家) 史记司马贞索隐:“音呵,亦何字,猶今巡更 問何誰。” 何誰:何人,谁人。史记吴王濞列传:“我已爲 東帝,尚何誰拜?” 谁何:盘诘查问。例四 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山海经西山经等) 段玉裁指出:这个眯字是(m,字又作)的 通假字,说文部:“,寐而厭也。”使人 不眯,就是使人不做恶梦。 指出通假字,关涉通假字。例五 雖有舜

    6、、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聾之指麾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司马贞 索隐:“吟, 鄒 氏音拒蔭反。” 段玉裁指出:这个吟字是噤通假字。吟而不言 就是闭口不言。 指出通假字。例六 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文选宋玉风赋) 李善注:“枳句,言枳樹多句也。” 段玉裁指出:按字或作枳椇,或作枳枸,或 作枳句,或作枝拘,枳句、空穴皆连绵字, 空穴即孔穴,枳句來巢,陆机诗疏作句曲来巢, 谓树枝屈曲之处,鸟用为巢。(说文部 字下段注)例七 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荀子王霸)(蹞,同跬。半步。跌:偏颇;误差) 蒋礼鸿指出:考觉字古与校、较同音通假,因亦有校量、 差异、误差之义。如孟子尽心上“彼善

    7、于此,则有之 矣”,赵岐注:“彼此相觉,有善恶耳。”离娄下“则贤 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赵注:“如此贤不肖相觉, 何能分寸?”告子上“圣人与我同类者”,赵注:“圣人 亦人也,其相觉者,以心知耳。”赵注三言“相觉”,尽 心注之相觉,谓相较量,离娄、告子二注之 相觉,谓相差异,盖差异形于较量,由较量而引申,而 有差异之义。差异义为不相值,又引申之,则为误差。 荀子觉跌,亦以音同于校、较而其义通为误差。 (蒋礼鸿义府续貂)例九 上有积财,则民臣必匮乏于下;宫有怨女,则有老而无妻者。(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章太炎指出:怨与积同义,怨读为怨利生孽之怨。怨 利,谓蕴利也。荀子哀公云:“富有天下而无怨

    8、财。”怨财,谓滯财也。惟女有蕴蓄于宫中者,而民乃 无妻,不论女之情怨与不怨也。(章太炎膏兰室札 记九五“怨女”条)解句例一 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王逸楚辞章句:“言戎车相迫,轮毂交错, 长兵不施,故用刀剑以相接击也。”例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糜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梁惠王上) 赵岐孟子章句:沼,池也。王好广苑囿,大池沼, 与孟子游观,顾视禽兽之众多,心以为娱乐,夸咤孟子 曰:“贤者亦乐此乎?”例三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於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问於郰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於防。 (礼记檀弓) “不知其墓”下郑玄注:孔子之父郰叔梁纥与颜氏

    9、之女徵 在野合而生孔子,徵在耻焉,不告。 清 孙邃人檀弓论文以为“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为 一句,意为孔子(三岁)年少丧父,不知道他父亲是 墓(活用为动词,指永久安葬)还是殡(殡是浅葬)在 五父之衢。后向一老年妇女打听得知确系殡,然后启 殡,把父母合葬于防。孙氏这样一读,便觉怡然理顺。 清 姚鼐惜抱轩笔记经部二礼记:“古人殯亦掘坎, 而其上畢塗,與葬相似,此亦正如今人之浮厝耳。故見 之者以爲葬,待訪知父墓而後合葬。”二、阐述语法,显示修辞 为了释词解句,有时还必须进行语法和修辞的分析。 如 春秋:襄公二十有五年,吴子遏伐楚,门于巢卒。 公羊传:门于巢卒者何?入门乎巢而卒也。入 门乎巢而卒者何?

    10、入巢之门而卒也。 这是通过句式的更换,指出“门”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是“入门”的意思。 左传昭公十九年:令尹子瑕言蹶由於楚子,曰:彼何罪?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蹶由,吴王弟。五年,灵王执以归。) 杜预注:言灵王怒吴子而执其弟,犹人忿于室家 而作色于市人。 这是点明语序颠倒现象 诗周南汝坟: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孔颖达正义:不我遐弃,犹云不遐弃我也。 古之人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 这里指出了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情况。显示修辞例 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毛传:兴也。皋,泽也。言身隐而名著也。 指出这里是兴的写作手法,比喻贤人隐居荒 野,名声却仍传之远地。 诗小雅巷

    11、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郑玄笺:喻谗人集作己过以成于罪,犹女工之集 彩色以成锦文。 朱熹集传:言因萋斐之形而文致之以成貝錦,以 比谗人者因人之小过而饰成大罪也。 这是指出比喻,喻诬陷他人、罗织成罪的谗言。训释若不顾修辞,易游离于上下文 如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沈钦韩左传补注:食,伪也。 沈钦韩以为“食言”即“伪言”。误。 杜预以“消”注“食”,是。意谓把说出来的话又吃 下消尽,所以下文接着反问“能无肥乎?” 可见,不明修辞会误释词义。三、申述章旨 训诂内容除释词解句,还包括对篇章主旨的概括。如 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

    12、邦国焉。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於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 覃,tn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饥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郑玄笺:上三章言戍役,次二章言将率之行,故此章重序其往反之时,极言其苦以说之。四、指出典故 在行文中用古事、古语以表达今意,叫用典。时代越后,用典越多,尤其是诗赋。不懂典故会给阅读理解带来困难,甚至错误。因此,指出典故也就成了训诂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周书静帝纪:先皇晏駕,萬國深

    13、鼎湖之痛,四海窮遏密之悲。(遏密:停止举乐。孔 传:遏,絶;密,静) 鼎湖:地名。古代传说黄帝在鼎湖乘龙升天。 因以指帝王崩逝。 晋 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淮南子道应训:甯戚飯牛車下,望見桓公 而悲,擊牛角而疾商歌。桓公聞之,撫其僕之 手曰:異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後車載之。 后以“商歌”比喻自荐求官。(商歌:悲凉的歌) 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 长沮、桀溺皆隐士。后以耦耕喻 归隐。 黄遵宪七月十五日夜暑甚看月达晓:满酌清樽聊一醉,谩愁秋尽落黄花。 据隋书五行志、北齐书后主穆后传, 北齐后主武平末年,有童谣 “黄花势欲落,清樽 但满酌”。后主穆后小名黄花,

    14、人很毒辣,童谣是 诅咒如果她势落,将举酒庆贺。这里黄遵宪借此 典咒骂慈禧太后。五、考证名物、典章制度 名物,指事物的名称、特征等。 如 诗经小雅苕之华: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芸:花草枯黄貌) 孔颖达正义:释草云:“苕,陵苕。黄华 蔈(bio ),白华茇(pi)。”舍人曰:“苕,陵苕 也。黄华名蔈。白华名茇。别华色之名也。”某氏 曰:“本草云陵莳,一名陵苕。”陆机疏 云:“一名鼠尾,生下湿水中,七八月中华紫,似 今紫草。华可染皂,煮以沐发即黑。” 这是考证名物。 按:苕,今名凌霄花。落叶性木质藤本,奇数羽状复叶,枝条节上生有气根,可攀缘他物向上生长。其植物茎叶势冲凌霄,故名。夏

    15、初开花,初为黄橙色,深秋后转赤。花冠漏斗状。蒴果长如豆荚。是著名的庭园观赏植物。 淮南子泰族:商鞅为秦立相坐之法,而百姓怨矣。 高诱注:相坐之法,一家有罪,三家坐之。 这是训释典章制度。六、引证史实、故事 左传对春秋缺载的大量史事的补充。 裴松之注对三国志的补充。 郦道元注对水经的补充,形成了水经注。 诗大雅緜: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毛亨传:古公处豳,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 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 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 地也。吾闻之君子,不以其所养人而害人。二三子 何患无君?”去之。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豳人 曰:“仁人之君,不可失

    16、也。”从之如归市。 这是补充史实。第三章 训诂学的作用 一、用于指导古籍阅读和教学 二、用于指导古籍整理 三、用于指导编纂辞书一、用于指导古籍阅读和教学 我国古书浩如烟海,对文言文的阅读和教学最大的难点在词汇。既然训诂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字义和词义,那么它对文言文的阅读和教学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一)训诂学可以指导我们确认词语的正确含义 触龙说赵太后:曰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按:“少益嗜食”针对上文“殊不欲食”而言。少益, 又作“稍益”,为同义并列复合词。益、稍同义。 史记李将军列传:“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 尽。广

    17、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 将,杀数人,胡虏益解。”杨树达词诠卷七: “益,副词。稍也,渐也。”可见“少益嗜食”是说稍 稍想吃。(一)训诂学可以指导我们确认词语的正确含义 触龙说赵太后:曰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和于身”,据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这里 的“和”字为误字,帛书原文作“智于身”。智通知,意 为病愈。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 症栝蒌瞿麦丸方:“飲服三丸,日三服。不知, 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爲知。”方言第 三:“知,愈也。南楚病愈者謂之差,或謂之間,或 謂之知。知,通語也。

    18、” 韩非子五蠹: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 此处:利犹养。仪礼特牲馈食礼:“主人出立 于户外西南,祝東面告利成。” 郑玄 注:“利,猶 養也。供養之禮成。” 对比韩非子显学:“国平则养儒侠,难至则用 介士,所养者非所用,所用者非所养,此所以乱 也。 ”正是用的“养”字。 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思:悲伤,哀愁。礼记乐记:“亡國之音哀以 思,其民困。”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 悲。”思、悲互文,则二字义近。文选卷一八成 公绥啸赋:“情既思而能反,心虽哀而不伤。” 思、哀对文,则二字义近。(二)裁断疑难,避免盲从 史记项羽本纪: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

    19、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微闻”二字,或解为“略略听到”,或释为“暗中听到”, 后说为是。 从文章本身来看,后面的微闻与前面的窃言相呼应, 窃言就是私下里议论,微闻就是暗中偷听。训微字 为暗中,有训诂上的根据。尔雅释诂:“隐, 匿,微也。”是微有隐匿之义,隐匿与暗中义相通。 隆中对: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20、,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岩阻:指险阻之处) “保其岩阻”的“保”,在此有依靠、凭仗之义。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 不可,曰: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於是乎得人。” 杜 预 注:“保,猶恃也。”楚辞离骚:“保 厥美以驕傲兮,日康娱以淫遊。” 屈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文相俪偶,则“极”不能解 为“极点”是无疑的。 广雅释诂:“疲、惫,极也。”是极有疲惫义。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庸人之御駑馬 胸喘膚汗,人極馬倦。”極、倦对文,则極亦倦。 屈原列传: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

    21、而不滓者也。 “獲”字在此是辱的意思,“不獲世之滋垢”,即不为世 之滋垢所辱。 广雅释诂:“濩、辱,污也。”又:“獲,辱也。” 是獲(濩)有辱意。二、指导古籍整理 古籍整理,就是对古籍进行校勘、标点、注释、翻译、辑佚和辨伪。这些工作都离不开训诂学的指导。 (一)训诂与校勘 校勘,指对同一书籍用不同的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核对,以考订其文字的异同和正误真伪。 校勘之学,在我国由来已久。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篇:“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校书要有广博的知识,特别是文字、音韵、训诂的知识,而训诂

    22、要做到精深,又非辅以校勘不可。 段玉裁经韵楼集与同志论校书之难:“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定其是非之难。” 但如果训诂通,那么“定其是非”就会容易很多。 战国策赵策:左师触讋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第二“触讋、揖之”条据 汉书古今人表等材料,证触讋为触龙之误: “此策及赵世家,皆作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今 本龙言二字误合为讋耳。太后闻触龙愿见之言,故 盛气以待之,若无言字,则文意不明。” 近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战国策正作“触龙”, 证实了王念孙的看法。 战国策赵策:左师触讋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揖之”有的版本作“胥之”,“御览引此策作盛气而须 之,隶书

    23、胥作,因譌而为咠,后人又加手旁 耳。下文言入而徐趋,则此时触龙尚未入,太后 无缘揖之也。” 这是说用“须”是本字, “须”有等待意;用“胥”是通假 字,“揖”是“胥”的误字。诗邶风匏有苦叶:“人 涉卬否,卬須我友。” 毛 传:“人皆涉,我反未至, 我獨待之而不涉。” 墨子非儒下:“夫飢約則不辭妄取以活身,羸饱伪行以自饰。”(飢約:飢饿困窘) 王念孙谓“羸饱”本作“赢饱”,赢之言盈也,赢 饱正对上文飢約而言,今本饱下脱则字,赢 饱又讹作羸饱,则义不可通(读书杂志墨 子第三) 这里王念孙是凭借训诂,断定“羸饱”应为“赢饱” 这在校勘上称为“理校”。 墨子小取: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 毕沅云:“

    24、举也”之“也”疑衍。 王念孙谓“也”非衍字, 墨子书通以“也”为 “他”,举他物以明此物,谓之譬。(读书杂 志墨子第四) 按:毕沅未察墨子书中也、他通用之例, 遂疑“也”字为衍文。王念孙据用字之例,读为 他,文义大明。 越绝书内传陈成恒:昔者吴王分其人民之众,以残伐吾邦。 俞樾谓“分”字无义,乃介字之误。汉书南粤 传“欲介使者权”,颜师古曰:“介,恃也。”此 “介”亦当训恃。(春在堂全书曲园杂纂读越 绝书)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闻,开闭不善,不见原也。 翻译:国君不可以不通达事理。如果国君做不到这一点,那么群臣便会作乱,(一切事情都在)悄悄地不断变

    25、化。如果上下言路不通,怎么知道要了解的情况?如果不善于掌握开合之术,就没有办法施行经略之术和治国良策。 俞樾谓“家于”乃“寂乎”之讹,隶书“寂”字每作 “”,故误作“家”。管子七守正作“寂乎其 无端”。(春在堂全书读书馀录鬼谷子)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垦草仞邑,辟地生粟,臣不如甯武,请以为大田。 俞樾云:仞,当作剏(chun),谓剏造其邑也。作“仞”者,字之误新序载此事正作剏邑,当据以订正。(诸子平议卷二一) 按:俞说误。 1975年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 道,其中有一句作“根田人邑”,“根”即“垦”的 通假字,“人”即“仞”的通假字,证明韩非子 作“仞邑”是对的。俞樾惑于“仞”字的本义

    26、,故而 致误。此处“仞”有充牣义,指使城邑人口充实。 韩非子说林下:弱子扞弓,慈母入室闭户。 王引之谓:“弱子扞弓”之“扞”,当作“扜y ”,字 从于,不从干。扜弓,引弓也。说文:“弙, 满弓有所向也。”字或作“扜”。大荒南经: “有人方扜弓射黄蛇。”郭注曰:“扜,挽也,音 纡。” 弱子扜弓,则矢必妄发,故慈母入室 闭户,若作“扞御”之扞,则义不可通。(读 书杂志馀編上) 九歌东君:縆瑟兮交鼓,箫鐘兮瑶簴,鸣篪兮吹竽。(縆,搄n的通假字,意为绷紧。瑶,摇的通假字, 意为摇动。) 瑟s :拨弦乐器。春秋时已流行,形似古琴,但無徽位。常与古琴或笙合奏。 鐘:打击乐器。青铜制,悬挂于架上,以槌叩击发

    27、音。 簴j :悬挂钟磬的立柱。 篪ch :管乐器。竹制,像笛,有八孔,横吹。 竽y :簧管乐器。竹制,与笙相似而略大。 九歌东君:縆瑟兮交鼓,箫鐘兮瑶簴,鸣篪兮吹竽。(縆,搄的通假字,意为绷紧。瑶,摇的通假字, 意为摇动。) “縆”、“箫”、“鸣”三字骈列, “縆”、 “鸣”都是动 词,则 “箫”字也当是动词。宋人洪迈容斋续 笔卷一五“注书难”条引蜀客所见本作“”。 “s”,广雅释诂、广韵并训为击, 则“箫()鐘”即是击鐘。 这是凭文例和语法校读古籍。 本草纲目卷四六蜗螺条肉段:主治烛馆,明目下水。 按:“烛馆”一词始见于名医别录,历代未见解释。李时珍不晓其义,故说:“烛馆二字疑讹误。”但是唐

    28、新修本草、千金翼方及宋证类本草引别录都作“烛馆”,可见二字并非讹误。 本草纲目卷四六蜗螺条肉段:主治烛馆,明目下水。 今人刘衡如据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二十引 淮南子俶真训 汉 许慎 注:“燭睆,目内 白翳病也。”今本作“蠃瘉蝸睆”。 高诱 注:“蝸 睆,目疾也。”可见“馆”乃“睆”的通假字, “燭 睆”指眼病,即白内障。(见本草纲目校点后 记) 这是通过破假借的训诂手段来校刊古籍。 淮南子泰族:故民知书而德衰,知数而厚衰,知劵契而信衰,知机械而实衰也。 按:宋本正文和注当中的“实”字都作“空”。究竟哪个对,必须抉择。 考庄子人间世有:“且德厚信矼,未达人 气。”梁简文帝注:“矼,慤实貌。” 可见

    29、庄子的“德厚信矼”与淮南子的“德厚 信实”同。“空”就是“实”,是诚恳、质实之意。宋 本作“空”是对的,后人不晓其义,遂改为“实”。 (见蔣礼鸿校勘略说) 通训诂才能正确理解古书的文意,而正确理解古书的文意是断句和标点的前提。如: 左传成公二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疆理:划分,治理。物:相,观察。仪礼既夕礼:“筮宅,冢人物土。”郑玄注:“物犹相也。相其地可葬者,乃营之。” ) 如不明“物”字之义,就易误读为: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二)训诂与标点 三国志魏书蔣济传注引列异传:天明,母重启侯:“虽云梦不足怪,此何太适适;亦何惜不一验之?” 适适:分明,清楚。适,通“ 的

    30、”。黄生义府卷下云:“适”与“的”同。言梦中事虽未可信,然何的的分明如此。 若不明“适适”之义,就易误读。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复与两钱散,成得葯,去五六岁。 去 :“ 弆”j的古字。收藏。左传昭公十九年:“紡焉以度而去之。” 孔颖达 疏:“去即藏也。字書去作弆。” 不明“去”的这个义项,就易误解为:成得葯去,五六岁,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清 崔述论语馀说:“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九字一句,谓衣食居三者俱全而惟无教也。 按:崔说至确。有注本将这句话断作:“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非。 史记黥布列传: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

    31、当刑而王。”及壮, 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吴汝纶史记读本一处标点为:及壮, 坐法,黥布欣然笑曰 非是。 杨树达谓:此当以“坐法黥”为句。传中已举黥, 传中但当称布,不合复称黥布也。 杨说极是。 汉书昭帝纪:二年,春正月,大将军光、左将军桀,皆以前捕反虏重合侯马通功封,光为博陆侯,桀为安阳侯。 王先谦汉书补注于“功”字断句,“封”字属下读。 非是。 皆以前捕反虏重合侯马通功,封 光为博陆侯,桀为安阳侯。 颜氏家训书证:殷仲堪常用字训,亦引服虔俗说,今复无此书,未知即是通俗文,为当有异?近代或更有服虔乎?不能明也。 若“为当”词义不明,则易出现标点失误。 按:为当,选择

    32、连词,犹抑或、还是。是汉魏以 迄隋唐习见的一个俗语词。南朝 梁武帝答陶弘 景书:“但遷徙之日,爲當使人,爲當使鬼?” 酉阳杂俎前集卷九盗侠: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日将衔山,僧指路谓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郎君岂不能左顾乎?”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步者先排比,行十馀里,不至,韦生问之,即指一处林烟曰:“此是矣!” 酉阳杂俎前集卷九盗侠: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日将衔山,僧指路谓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郎君岂不能左顾乎?”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步者先排比,行十馀里,不至,韦生问之,即指一处林烟曰:“此是矣

    33、!” 連鑣:谓骑马同行。镳,马勒。 酉阳杂俎前集卷九盗侠: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日将衔山,僧指路谓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郎君岂不能左顾乎?”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步者先排比,行十馀里,不至,韦生问之,即指一处林烟曰:“此是矣!” 左顧:犹言枉顾;屈驾。谢人见访的谦词。 酉阳杂俎前集卷九盗侠: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日将衔山,僧指路谓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郎君岂不能左顾乎?”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步者先排比,行十馀里,不至,韦生问之,即指一处林烟曰:“此是矣!” 家口:家属、家中人口。 酉阳杂俎前集

    34、卷九盗侠: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日将衔山,僧指路谓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郎君岂不能左顾乎?”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步者先排比,行十馀里,不至,韦生问之,即指一处林烟曰:“此是矣!” 处分:吩咐。 酉阳杂俎前集卷九盗侠: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日将衔山,僧指路谓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郎君岂不能左顾乎?”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步者先排比,行十馀里,不至,韦生问之,即指一处林烟曰:“此是矣!” 排比:亦作“ 排批 ”、“ 排枇 ”。安排,准备。五 代 王定保唐摭言杂文:“公聞之,即處分所 司,排比迎新使

    35、。” 酉阳杂俎前集卷九盗侠: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日将衔山,僧指路谓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郎君岂不能左顾乎?”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步者先排比,行十馀里,不至。韦生问之,即指一处林烟曰:“此是矣!” 考太平广记 194卷“僧侠”条,这句话作“僧即 处分从者供帐具食。行十馀里,不至” 。这里的 “供帐具食”,即是酉阳杂俎中的“排比”,可 证排比正是安排、准备的意思。 若不明“排比”词义,则易出现标点失误。 酉阳杂俎诺皋记下:“郓州阚司仓者,家在荆州。其女乳母钮氏,有一子,妻爱之,与其子均焉,衣物饮食悉等。忽一日,妻偶得林檎一蒂,戏与己子,乳母乃怒

    36、曰:“小娘子成长,忘我矣!常有物与我子停,今何容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下:郓州阚司仓者,家在荆州。其女乳母钮氏,有一子,妻爱之,与其子均焉,衣物饮食悉等。忽一日,妻偶得林檎一蒂,戏与己子,乳母乃怒曰:“小娘子成长,忘我矣!常有物与我子停,今何容偏?”林檎:亦作“ 林禽 ”。植物名。又名花红、沙果。落叶小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花淡红色。果实卵形或近球形,黄绿色带微红,是常见的水果。 蒂:量词,用于瓜果。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玉格:“有桃數百株論與僧各食一蒂, 腹果然矣。” 酉阳杂俎诺皋记下:郓州阚司仓者,家在荆州。其女乳母钮氏,有一子,妻爱之,与其子均焉,衣物饮食悉等。忽一日,妻偶得林檎一蒂,戏与

    37、己子,乳母乃怒曰:“小娘子成长,忘我矣!常有物与我子停,今何容偏?”停:均等。也是俗语词。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纔亡三日早安排,送向荒郊看古道。送迴來,男女鬧,爲分財不停懷懊腦。” 酉阳杂俎诺皋记下:郓州阚司仓者,家在荆州。其女乳母钮氏,有一子,妻爱之,与其子均焉,衣物饮食悉等。忽一日,妻偶得林檎一蒂,戏与己子,乳母乃怒曰:“小娘子成长,忘我矣!常有物与我子停,今何容偏?”若不明 “停”字之意, 则易出现标点失误。 武王伐纣平话卷中:女子见道,化金光去了。万民尽看,言道好希差,臣见奇异,特来奏我王。希差:稀奇古怪。宋 洪迈夷坚支景赵葫芦:“家門希差,養得一枚依樣畫。”“希”、“差”为同义连

    38、用,差ch:奇异。唐 韩愈泷吏诗:“颶風有時作,掀簸真差事。” 武王伐纣平话卷中:女子见道,化金光去了。万民尽看,言道好希差,臣见奇异,特来奏我王。若不明 “希差”之意, 则易出现标点失误。(三)训诂与注释 宋 郑樵通志艺文略:古人之言所以难明者,非谓书之理意难明也,实为书之事物难明也;非为古人之文言难明也,实为古人之文言有不通于今者之难明也。 古人之言有不通于今者,即需要运用训诂学的知识和方法加以诠释。如 楚辞天问: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王逸注:吞,灭也。揆,度也。(楚辞章句) 洪兴祖补注:羿之射艺如此,唯不恤国事,故其众交合而吞灭之,且揆度其必可取也。(楚辞补注) 按:王、洪训揆为度,

    39、并属望文生训。 孙诒让谓:揆亦灭也。吕氏春秋知士云:“靖郭君大怒曰:划而类,揆吾家。苟可以傔剂貌辨者,吾无辞为也。”战国策齐策作划而类,破吾家。此云交吞揆之,即谓浞与国人交结破灭羿之家也。(札迻卷12)(划chn,灭除、废除;傔qin ,满足;剂貌辨 ,人名。) 楚辞九章怀沙:巧倕不斲兮,孰察其拔正? 王逸楚辞章句注:言倕不以斤斧斲斫,则曲木不治,谁知其工巧者乎。 巧倕:亦作“ 巧垂 ”、“工倕”、“工垂”。相传为尧 时巧匠,名倕 ,被召主理百工,故称 。 墨子非儒下:“奚仲作車,巧垂作舟。” 楚辞九章怀沙:巧倕不斲兮,孰察其拔正? 王逸楚辞章句注:言倕不以斤斧斲斫,则曲木不治,谁知其工巧者乎

    40、。 王逸以“治”训“拔”,非是。 孙诒让谓: 拔为曲枉,与正对文。荀子正论云:“不能以拔弓曲矢中。”战国策西周策云:“弓拔矢鉤。”皆其证也。 (札迻卷12)孙诒让以“不正”训“拔”,是。 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 此处的“僵”不能训为“僵硬”。 僵:倒下。吕氏春秋贵卒:“ 管仲扜弓射公子小白 ,中鈎,鮑叔御,公子小白僵。”高诱注:“僵,猶偃也。”文选卷52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断而不蹶,持之者众也。” 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地葆:凡地之道,阳为表,阴为里;直者为纲,

    41、術者为纪。纪纲则得,陈乃不惑。 校者曰:術疑借为屈。 非是。 按:術有迂回义,与直相对。尔雅释诂“遹,自也”,经典释文引孙炎云:“古述字。”匡谬正俗卷四:“逸礼记曰:知天文者冠鷸鷸字音聿,亦有術音,故礼之衣服图及蔡邕独断谓为術士冠,亦因鷸音转为術字耳。”此皆術字得与遹通之例也。说文辵部:“遹y,回辟也。”回辟与迂回之义相通。(蒋礼鸿义府续貂) 贾谊旱云赋:终风解而雾散兮,遂陵迟而堵溃。 陵迟:渐次衰微。这里指云慢慢散开。 堵溃:比喻云气消散如墙壁倒塌。 贾谊旱云赋:终风解而雾散兮,遂陵迟而堵溃。 某选本注:终风,整日括的风。 非是。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五“终风且暴”条: 家大人曰:终风篇“终风且

    42、暴”,毛诗曰“终日风为终风”,韩诗曰“终风,西风也”,此皆缘词生训,非经文本义。终犹既也,言既风且暴也(既括风又下暴雨)。燕燕曰“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北门曰 “終窶且貧,莫知我艱” 。小雅伐木曰“神之听之,终和且平”。甫田曰“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正月曰 “終其永懷,又窘陰雨” 。终字皆当训为既。 乐府歌企喻歌: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余冠英乐府诗选注:作健,作健儿也。 非是。 作健:振作奋发。三国志魏书仓慈传裴松之注引魏略:“(颜)斐素心恋京兆,其家人从者见斐病甚,劝之言:平原当自勉励作健。” 史记日者列传:夫卜者多言誇嚴以得人情。 司马贞索隐:谓卜者自矜誇而庄嚴

    43、,说祸以诳人也。 此说非是。 王念孙、桂馥以为“嚴”为“譀hn”的通假字,意为妄诞。说文言部:“譀,诞也。”又:“誇,譀也。” 東漢觀記:“雖誇譀猶令人熱。”“多言誇嚴”即“多言誇诞”。(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第六、桂馥札樸卷五) 汉书王莽传:方今天下闻崇之反也,咸欲骞衣手剑而叱之,其先至者,则拂其颈,冲其匈,刃其躯,切其肌。 颜师古曰:拂,戾也。(逆;违背) 此乃望文生训,非其本旨。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第十五“拂其颈”条:拂读为刜(f),斫也,谓以剑斫其颈也说文曰:“刜,击也。”广雅曰:“刜,斫也。” 王说甚是,颜师古被假借字所迷惑而致误。 荀子臣道: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 杨倞注:环绕其主

    44、,不使贤臣得用。 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第五“环主”条:杨说甚迂,环读为营,营,惑也,谓营惑其主也。营与环古同声通用。 杨倞依借字解之,故以文害辞,王念孙改本字读之,故怡然理顺。 颜氏家训勉学: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 鹿獨:联绵词,犹落拓,颠沛流离貌。又作落度、鹿埵等。 凡联绵词,泥于其形则岨峿不安,通乎其声则 明辨以晰。 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飛揚跋扈:谓意气举动,越出常轨,不受约束。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侯)景專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志。” 跋扈,联绵词,亦作拔扈、播扈。飞扬貌。宋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诗:“竹馬踉蹡衝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引申指越出常轨,

    45、不受约束。 韩愈华山女:广张福罪资诱脅,听众狎恰排浮萍。 狎恰:密集、拥挤貌。宋 苏舜钦检书诗:“魚子或破碎,蠶兒尚狎恰。” 太平广记卷一四“汪凤”条:唐苏州吴县甿汪凤,宅在通津,往往怪异起焉凤居不安,因货之同邑盛忠。忠居未五六岁,其亲戚凋陨,又复无几。忠大忧惧,则损其价而摽货焉邑有张励者因诣忠,请以百缗而交关焉。 甿mn,泛指百姓。 親戚: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摽:通“標(标)” 。摽货:标价出卖。 緡mn :量词。古代通常以一千文为一缗。 太平广记卷一四“汪凤”条:唐苏州吴县甿汪凤,宅在通津,往往怪异起焉凤居不安,因货之同邑盛忠。忠居未五六岁,其亲戚凋陨,又复无几。忠大忧惧,则损其

    46、价而摽货焉邑有张励者因诣忠,请以百缗而交关焉。 交關:六朝以迄唐宋的俗语词,犹交易。三国 志魏志公孙度传“淵遣使南通孫權,往來賂 遺”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 鱼豢魏略: “多持貨 物,誑誘邊民。邊民無知,與之交關。”天雨 花第四八回:“ 孝貞 暗道事急矣,想必交關已 做成。”(四)训诂与翻译 要正确、准确地翻译古文,必须通训诂。 章太炎秦献记:以斯骫于用法,顾使秦之黎献因是得优游论箸,亦斯赞之矣。 中华书局法家著作选读翻译:灵活地运用了法令。 非是。 骫wi ,后多作“委”。枉曲。广雅释诂:“骫,曲也。”汉 刘向说苑至公:“奉國法而不黨,施刑戮而不骫,可謂公平。”新唐书张茂昭传:“ 克勤 骫有司法

    47、,引庇它族,開後日賣爵之端,不可許。” 老子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几句是意动用法,若不了解,就会误译。三、指导辞书编纂 训诂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古代文献中的字和词,而辞书编纂工作也就是解释词义,因此辞书编纂要以训诂学为指导。 历代编辑出版的字典辞书中对字词的释义,都是以古代文献中的训诂材料为基本依据的。 文献中的词义训释是对词语在使用状态下的意义解释,字典辞书的释义则需要对词语的理性意义加以概括,并注意词义的系统性。(一)纠正旧辞书在释义上的谬误 唐 韩偓清兴诗:陰沈天氣連翩醉,摘索花枝料峭寒。拥鼻绕廊吟看雨,不知遗却竹皮冠。 台

    48、湾中文大辞典:“摘索,索取也。”并以韩偓此诗为证。 非是。 按: “陰沈天氣連翩醉,摘索花枝料峭寒”为对 偶,“陰沈”、“摘索”相对,则“摘索”与“陰沈”一样 也是形容词 。摘索,犹言蕭索、离索,蕭条冷 落之意。宋 林逋又咏小梅:“摘索又開三兩 朵,團欒空繞百千迴。” 修订本辞源“会”字条,第六个义项是“能”,引景德传灯录卷12睦州龙兴寺陈尊宿“师弹指一声云:会不?云:不会。”为书证。 辞源“会”字条不知道“会不”是问“领会了吗”,把它解释成“能不能”的“能”,似乎是说老和尚问对方是否也能弹指出声。这就失之毫厘、差以万里了。 会字屡见于禅宗语录,均为晓悟义,如景 德传灯录卷2:“尊者又语彼众曰

    49、:会吾语 否?”(二)考索和补充被漏略了的义项(三)抉发词的意义结构间的内部联系 掌握了词的意义结构间的内部联系,就能很好地掌握一词多义的现象,从而掌握一个词的全部意义。这对辞书编纂来说至关重要。如: 说文玉部:“理,治玉也。”段玉裁注:戰國策:“鄭人謂玉之未理者爲璞。”是理爲剖析也。玉雖至堅,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不難,謂之理。凡天下一事一物,必推其情至於無憾而後卽安,是之謂天理,是之謂善治,此引伸之義也。戴先生孟子字義疏證曰:理者,察之而幾微必區以別之名也。是故謂之分理。在物之質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則有條而不紊,謂之條理。鄭注樂記曰:理者,分也。許叔重曰: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古人之言

    50、天理何謂也?曰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天理云者,言乎自然之分理也。自然之分理,以我之情絜人之情,而無不得其平是也。 剖析 肌理 腠理 文理 條理 天理 分理 本义 引申义 有时,单靠词义引申这条线索,还不能把词的意义结构间的内部联系清理出来,还必须借助其他手段。探索词的假借义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如: 汉语大字典香部“馨”字第三个义项:“语助。有赞美的意思。后来多宁馨连用。如:宁馨儿。” 这个义项对词义的解释十分模糊。 馨,语助词。犹今“般”、“样”。“寧馨” 晋 宋时的俗语,即“如此”、“这样”。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冷如鬼手馨,彊來捉人臂。” 唐 刘禹锡赠日本僧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资料)训诂学研究课件全套汇编.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73197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