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养分-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土壤养分-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 养分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第11章章 土壤养分土壤养分第十章第十章 土壤养分土壤养分l 土壤所含养分的来源、消耗和循环土壤所含养分的来源、消耗和循环l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存在形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存在形态及其对植物的有效性态及其对植物的有效性主要内容提要主要内容提要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l 土壤养分:土壤养分:指主要依靠土壤来供给的植物必需营指主要依靠土壤来供给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养元素。l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是决定植物生长和土壤生产力是决定植物生长和土壤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子之一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子之一。l 如缺少该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
2、活史如缺少该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必要性)(必要性)l 该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所能代替该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所能代替 (不可替代性或专一性)(不可替代性或专一性)l 该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如为植物体该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如为植物体的必需成分或参与酶促反应等。的必需成分或参与酶促反应等。 (直接性)(直接性)1、判断必需元素的依据、判断必需元素的依据(Arnon and Stout,1939提出三条标准)提出三条标准)必需营养元素必需营养元素的种类的种类(16+1)大量元素大量元素(0.1%以上)以上)微量元素微量元素(0.1%以上)以上
3、)C、H、O 天然营养元素天然营养元素N、P、K 植物营养三要素植物营养三要素 或肥料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Ca、Mg、S 中量元素中量元素Fe、Mn、Zn、Cu、B、Mo、Cl、(Ni)来源来源非矿质元素非矿质元素来自空气和水来自空气和水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来自土壤来自土壤一、土壤养分的来源一、土壤养分的来源1、矿物质、矿物质岩石矿物风化释放出来的养分,是土壤最初的养分来源。岩石矿物风化释放出来的养分,是土壤最初的养分来源。 K如正长岩、流纹岩和花岗岩、云母片岩如正长岩、流纹岩和花岗岩、云母片岩P玄武岩玄武岩闪长岩闪长岩花岗岩花岗岩Ca石灰岩最多石灰岩最多,其他如辉长岩、玄武岩、闪长岩等其他如辉长岩
4、、玄武岩、闪长岩等Mg橄榄岩最多,其次玄武岩、辉长岩等橄榄岩最多,其次玄武岩、辉长岩等Fe玄武岩最多玄武岩最多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l 有机质分解有机质分解释放出来的养分释放出来的养分.l N、P、S等营养元素绝大部分以有机态等营养元素绝大部分以有机态积累和贮积累和贮藏藏在土壤中。在土壤中。 生物固氮生物固氮 大气降水大气降水 含有含有NO2 、NO 、SO2 NH3Cl2及及Mg Na K Ca 施肥:人为地施入有机或无机肥。施肥:人为地施入有机或无机肥。3、其他来源、其他来源二、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二、土壤养分的有效性l 土壤中不是所有的养分形态均能被植物吸收的,土壤中不是所有的养分形态均
5、能被植物吸收的,这决定于它们的存在形态,能被植物吸收的养分这决定于它们的存在形态,能被植物吸收的养分称为称为有效养分有效养分(available nutrient) 。土壤养分的分类(根据养分对植物的有效程度)土壤养分的分类(根据养分对植物的有效程度)l 速效养分速效养分l 缓效养分缓效养分l 难效养分难效养分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中的大量元素土壤中的大量元素一、土壤中的氮一、土壤中的氮1、氮的功用、氮的功用l 蛋白质的重要组分蛋白质的重要组分 (蛋白质中平均含氮(蛋白质中平均含氮16%-18%););l 核酸的成分核酸的成分 (核酸中的氮约占植株全氮的(核酸中的氮约占植株全氮的10)l 叶绿素的
6、组分元素叶绿素的组分元素 (叶绿体含蛋白质(叶绿体含蛋白质4560,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光合作用的场所)l 许多酶的组分许多酶的组分 (酶本身就是蛋白质);(酶本身就是蛋白质);l 多种维生素、植物激素、生物碱的成分多种维生素、植物激素、生物碱的成分田田 间间 水水 稻稻 缺缺 氮氮l土壤表层的含氮量通常为土壤表层的含氮量通常为0.02-0.5%。 地球总氮量的地球总氮量的98%存在于地球深处的岩浆岩中,存在于地球深处的岩浆岩中, 远离我们所生活的土远离我们所生活的土壤壤-植物植物-大气大气-水分环境。水分环境。 因此,因此, 我们将重点讨论生物圈中我们将重点讨论生物圈中2%的氮素循环。的氮
7、素循环。 l土壤中的大部分氮素来源于生物固氮。土壤中的大部分氮素来源于生物固氮。2、氮素的来源和分布、氮素的来源和分布土壤中的氮素以两类形态存在土壤中的氮素以两类形态存在: 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大部分的大部分的土壤氮以有机态存在。土壤氮以有机态存在。(1)无机态氮包括:)无机态氮包括: 铵态氮铵态氮(NH4+): 被胶体吸附着,易被植物吸收。被胶体吸附着,易被植物吸收。 植物直接吸收的两种植物直接吸收的两种 主要氮素形态主要氮素形态,称速效称速效硝态氮硝态氮(NO3-): 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易流失。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易流失。 养分,只占全氮的养分,只占全氮的1-2%亚硝态氮亚
8、硝态氮(NO2-): 亚硝态氮对植物生长有害亚硝态氮对植物生长有害,但一般土壤中含量极少但一般土壤中含量极少, 因因 很快转化为硝态氮,只有在极端厌氧条件下才会积累。很快转化为硝态氮,只有在极端厌氧条件下才会积累。氧化亚氮氧化亚氮 : 反硝化过程的产物反硝化过程的产物, 氧化氮和氮气:氧化氮和氮气: 一般存在于土壤空气中一般存在于土壤空气中3、氮素的形态、氮素的形态(2)有机态氮包括)有机态氮包括: 有机态氮通常占土壤全氮量的有机态氮通常占土壤全氮量的95%以上。以上。 有机态含氮化合物以有机态含氮化合物以蛋白质,蛋白质, 氨基酸和其它复杂的有机氮化合物形态存在。氨基酸和其它复杂的有机氮化合物
9、形态存在。 根据它们的可溶性和分解的难易程度可分为根据它们的可溶性和分解的难易程度可分为: l 可溶性有机氮可溶性有机氮l 水解行有机氮水解行有机氮l 非水解性有机氮非水解性有机氮4、氮素循环、氮素循环(1)有机氮的矿化作用)有机氮的矿化作用l 定义:指定义:指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为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为铵态氮铵态氮的过程。(分成两个过程进行)的过程。(分成两个过程进行)、水解过程、水解过程 蛋白质蛋白质 多肽多肽 氨基酸、酰胺等氨基酸、酰胺等条件条件 真菌、细菌、放线菌等;真菌、细菌、放线菌等; 在通气良好;在通气良好; 温度较高;温度较高; 水分水分
10、6070%; pH值适中;值适中; C/N比适当比适当 水解水解水解水解朊酶朊酶朊酶朊酶图中所描述的氮素循环表明,图中所描述的氮素循环表明, 土壤中氮素的循环过程有以下土壤中氮素的循环过程有以下几个方面几个方面:、水解过程、水解过程RCHNH2COOH + O2 RCH2COOH + NH3 + E 条件:条件: 真菌、细菌、放线菌等;真菌、细菌、放线菌等; 在通气良好;在通气良好; 对低温对低温特别敏感;特别敏感; 水分水分6070%; pH值要求在值要求在4.85.2 C/N比适当。比适当。铵化微生物铵化微生物酶酶(2)硝化作用()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l 定义:定义:硝化
11、作用是指土壤中的硝化作用是指土壤中的铵或氨铵或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为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盐硝酸盐的过程(分两个过程进行)的过程(分两个过程进行)、亚硝化过程、亚硝化过程 NH4O2 NO2 4H 条件:亚硝化细菌(专性自养型微生物)条件:亚硝化细菌(专性自养型微生物) 通气:良好通气:良好 O2 5% pH 5.5 - 10 (7-9), 深施深施 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中土壤中NH4的含量的含量(6)硝酸还原作用)硝酸还原作用NO3 NH4嫌气条件嫌气条件硝化还原酶硝化还原酶(7)无机氮的生物固定)无机氮的生物固定l 定义:土壤中的定义: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被
12、微生物同化为其躯体被微生物同化为其躯体的组成成分而被暂时固定的现象。的组成成分而被暂时固定的现象。l 过程:过程: 铵态氮铵态氮 硝态氮硝态氮 生物固定生物固定 生物固定生物固定 有机氮有机氮 l 影响因素:影响条件影响因素:影响条件 土体的土体的C/N比、温度、湿度、比、温度、湿度、pH值值(8)硝酸盐的的淋洗损失)硝酸盐的的淋洗损失l NO3 N 随水渗漏或流失,可达施入随水渗漏或流失,可达施入氮量的氮量的510二、土壤中的磷二、土壤中的磷1、磷素的功用、磷素的功用l 磷是细胞核的成分之一,磷对细胞分裂和植物器官的分磷是细胞核的成分之一,磷对细胞分裂和植物器官的分化,特别是开花结果起着重要
13、作用。磷对提高植物的抗病化,特别是开花结果起着重要作用。磷对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抗性、抗 性和抗旱能力有良好的作用。性和抗旱能力有良好的作用。l 植物缺磷抑制体内细胞分裂,使生长缓慢,缺磷体内植植物缺磷抑制体内细胞分裂,使生长缓慢,缺磷体内植物蛋白质合成减慢,有氨基酸积累,同时营养器官内含有物蛋白质合成减慢,有氨基酸积累,同时营养器官内含有大量糖类,有利于叶内合成花青素,使叶子呈紫色、深绿大量糖类,有利于叶内合成花青素,使叶子呈紫色、深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植株表现矮化现象,结实率下降。色,根系发育不良,植株表现矮化现象,结实率下降。 自左至右,依次为油菜幼叶至老叶,缺磷油菜叶片从暗紫发展至紫红色
14、。幼叶 老叶油菜缺磷油菜缺磷图为缺磷的油菜叶片,缺磷使体内碳水图为缺磷的油菜叶片,缺磷使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受阻,糖分积累,形成紫红色。化合物代谢受阻,糖分积累,形成紫红色。l 土壤全磷含量低土壤全磷含量低。 通常不超过全氮含量的十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通常不超过全氮含量的十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l 磷化合物在土壤中的难溶性导致它很难被植物吸收利用。磷化合物在土壤中的难溶性导致它很难被植物吸收利用。 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与全磷含量很少相关,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与全磷含量很少相关, 所以土壤全磷所以土壤全磷量不能作为土壤磷素供应水平的确切指标。量不能作为土壤磷素供应水平的确切指标。l 当有机或无机磷肥施用后
15、,当有机或无机磷肥施用后, 可溶性的磷很容易被固定变为可溶性的磷很容易被固定变为不溶性的。不溶性的。 一般每年只有一般每年只有10-20%的磷肥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肥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缺磷三方面的原因土壤缺磷三方面的原因2、磷素的形态、磷素的形态无机态磷无机态磷 (占全磷的占全磷的50-75% )(1)水溶态磷)水溶态磷 l pH7.2 以以HPO42-为主。为主。 l pH=7.2时时 两者相等。两者相等。(2)吸附态磷)吸附态磷 通过通过各种力被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酸根或磷酸阴离子。通过通过各种力被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酸根或磷酸阴离子。 吸附和解吸处于动态平衡,当溶液中磷被移走(如植
16、物吸收)吸附和解吸处于动态平衡,当溶液中磷被移走(如植物吸收)时,吸附态磷就释放到溶液中,同样,溶液中磷增加,则有部分时,吸附态磷就释放到溶液中,同样,溶液中磷增加,则有部分磷被吸附而呈吸附态磷。磷被吸附而呈吸附态磷。(3)矿物态磷)矿物态磷 无机磷几乎无机磷几乎99%以上以矿物态存在。不同土壤中有不同的含磷矿物存在。以上以矿物态存在。不同土壤中有不同的含磷矿物存在。 石灰性土壤中主要是磷酸钙盐:氟磷灰石,氢氧磷灰石,碳酸磷灰石。石灰性土壤中主要是磷酸钙盐:氟磷灰石,氢氧磷灰石,碳酸磷灰石。 酸性土壤中以磷酸铁和磷酸铝盐为主:有磷铝石和粉红磷铁矿。酸性土壤中以磷酸铁和磷酸铝盐为主:有磷铝石和粉
17、红磷铁矿。(4)闭蓄态磷)闭蓄态磷 酸性土壤中被水化氧化铁所包裹的磷化合物。酸性土壤中被水化氧化铁所包裹的磷化合物。有机态磷有机态磷 土壤中的有机磷一般占全磷的土壤中的有机磷一般占全磷的50%。 表土中有机磷一表土中有机磷一般占全磷的般占全磷的20-80%。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 有机磷所有机磷所占的比例减少而无机磷的比例逐渐增加。占的比例减少而无机磷的比例逐渐增加。(1)肌醇磷酸盐)肌醇磷酸盐 这部分占全有机磷全量的这部分占全有机磷全量的10-50%。 (2)核酸)核酸占有机磷全量的占有机磷全量的0.2-2.5%。(3)磷脂)磷脂 占有机磷全量的占有机磷全量的1-5%。3
18、、磷素的循环、磷素的循环磷循环主要在土壤磷循环主要在土壤-植物和微生物中进行,其过程为植物和微生物中进行,其过程为l 植物吸收土壤有效态磷,动植物残体磷返还土壤植物吸收土壤有效态磷,动植物残体磷返还土壤再循环;再循环;l土壤有机磷矿化;土壤有机磷矿化;l土壤固结态磷的微生物转化;土壤固结态磷的微生物转化;l土壤粘粒和铁铝氧化物对无机磷的吸附解吸,溶土壤粘粒和铁铝氧化物对无机磷的吸附解吸,溶解和沉淀。解和沉淀。4、土壤磷的调节、土壤磷的调节目的是要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目的是要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1)调节土壤酸度到中性范围)调节土壤酸度到中性范围 因为此时磷的固定最少。因为此时磷的固定最少。 (2
19、)提高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有机质 矿化释放磷矿化释放磷减少磷的固定减少磷的固定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可促进弱酸溶性磷的溶解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可促进弱酸溶性磷的溶解(3)土壤淹水)土壤淹水酸性土壤酸性土壤pH升高,而碱性土壤升高,而碱性土壤pH 下降,即土壤下降,即土壤pH 趋于趋于中性。中性。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下降,将高价磷酸铁还原成低价铁而提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下降,将高价磷酸铁还原成低价铁而提高磷酸铁的溶解度。高磷酸铁的溶解度。闭蓄态磷的包模被还原溶解,内部的磷释放进入溶液。闭蓄态磷的包模被还原溶解,内部的磷释放进入溶液。 A、土壤矿物、土壤矿物 l 磷的吸附和解吸将受到矿物表面类型的影响。磷的吸附和解
20、吸将受到矿物表面类型的影响。 l 铁铝氧化物,铁铝氧化物, 它们的丰度以在高度风化的,它们的丰度以在高度风化的, 酸性的土壤中最酸性的土壤中最高,高, 可吸附大量的磷。可吸附大量的磷。l 非晶质的氧化物由于表面积大,非晶质的氧化物由于表面积大, 更容易吸附磷。更容易吸附磷。 l 1:1型粘土矿物如高岭石比型粘土矿物如高岭石比2:1型粘土矿物如伊利石更容易吸附型粘土矿物如伊利石更容易吸附磷,磷, 因为它们含有更多的铁铝氧化物。因为它们含有更多的铁铝氧化物。l 石灰性土和钙饱和的粘土含有较低的可溶性磷,石灰性土和钙饱和的粘土含有较低的可溶性磷, 因为磷很容因为磷很容易被沉淀和吸附。易被沉淀和吸附。
21、l 和中性或碱性土相比,和中性或碱性土相比, 相同表面积的酸性土可固定两倍的磷,相同表面积的酸性土可固定两倍的磷, 且被固定磷的结合强度比在中性或碱性土中高且被固定磷的结合强度比在中性或碱性土中高5倍。倍。影响土壤中磷固定的因素影响土壤中磷固定的因素B、土壤、土壤pH值值 在土壤在土壤pH极高或极低时,极高或极低时, 磷都很容易被固定。磷都很容易被固定。 当当pH值保值保持在持在6.0-7.0时磷被固定的可能性最小,时磷被固定的可能性最小, 土壤磷素对植物土壤磷素对植物具有最大的有效性。具有最大的有效性。C、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 通常有机质可阻止磷的固定。通常有机质可阻止磷的固定。 D、土壤
22、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效应、土壤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效应 由于两价的阳离子比一价的阳离子吸附力大,由于两价的阳离子比一价的阳离子吸附力大, 因而对磷的吸附因而对磷的吸附力也强。力也强。 如上所述,如上所述, 由于无机和有机阴离子都可以和磷竞争吸由于无机和有机阴离子都可以和磷竞争吸附电位,附电位, 从而导致对土壤溶液中磷的吸附作用降低。从而导致对土壤溶液中磷的吸附作用降低。 阴离子与阴离子与矿物表面结合能力越强,矿物表面结合能力越强, 被吸附的可能性就越大。被吸附的可能性就越大。l 磷肥施用量需要大于植物的需求量。磷肥施用量需要大于植物的需求量。l 注意磷肥的施用方式和深度。注意磷肥的施用方式和深度。
23、 将施入的磷肥集中施于作物可利用的位置,将施入的磷肥集中施于作物可利用的位置, 如采用如采用条施,以减少固定提高磷肥的利用率。条施,以减少固定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将磷肥和氮肥将磷肥和氮肥同时施用,同时施用, 也可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也可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施用有机肥可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原有土壤磷的有效性,提高原有土壤磷的有效性, l 施用含于有机肥中的磷素。施用含于有机肥中的磷素。l 对幼苗接种真菌菌株,对幼苗接种真菌菌株, 可提高磷的利用率。可提高磷的利用率。磷肥的施用应注意的问题磷肥的施用应注意的问题二、土壤中的钾二、土壤中的钾1、钾素的功用、钾素的功用l 加速加速CO2同化、碳水化合物合
24、成同化、碳水化合物合成l调节细胞渗透压调节细胞渗透压(细胞膜透性降低细胞膜透性降低)l酶活性酶活性l增加抗性增加抗性(抗病虫、抗旱、抗寒抗病虫、抗旱、抗寒)“抗逆元素抗逆元素”l果品的品质果品的品质(含糖量和含糖量和Vc的含量的含量)“品质元素品质元素”l缺素症状:从下部老叶开始缺素症状:从下部老叶开始 玉米缺钾玉米缺钾时,所形成的时,所形成的果穗尖端呈空粒果穗尖端呈空粒,如能够形,如能够形成籽粒也不充实,淀粉含量低。成籽粒也不充实,淀粉含量低。大多数土壤含钾较多,大多数土壤含钾较多, 在在0.5-2.5%之间。之间。 质地较粗的砂质或石英质地较粗的砂质或石英质土壤含钾量低于质地较细,质土壤含
25、钾量低于质地较细, 含钾丰富的矿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含钾丰富的矿物风化形成的土壤。 土壤溶液中的钾土壤溶液中的钾交换性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中的钾矿物中的钾 土壤溶液中的钾一般在土壤溶液中的钾一般在4 ppm左右,左右, 土壤饱和提取液土壤饱和提取液 中的中的钾在钾在3到到156 ppm。 在干旱或盐碱地中含钾量可能很高。在干旱或盐碱地中含钾量可能很高。是指存在于膨胀性层状硅酸盐矿物层间和颗粒边缘上的一部是指存在于膨胀性层状硅酸盐矿物层间和颗粒边缘上的一部分钾。包括天然层状硅酸盐矿物如黑云母和伊利石中的钾和分钾。包括天然层状硅酸盐矿物如黑云母和伊利石中的钾和由交换性钾或水溶性钾转变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