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历史2022年高考复习比较变化类选择题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相关知识点讲解).doc

  • 上传人(卖家):luzy369
  • 文档编号:2720151
  • 上传时间:2022-05-20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9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历史2022年高考复习比较变化类选择题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相关知识点讲解).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2022 年高 复习 比较 变化 选择题 专项 练习 参考答案 相关 知识点 讲解 下载 _历年真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2年高考历史比较变化类选择题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2.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3.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

    2、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4.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5.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表1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A.欧美发达国

    3、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6.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7.学者沈祖春指出,城内和城市附近的居民可以进入城中之市进行交易,但受距离限制,偏远居民因城中之市管理严格,无法参与,只有在城外自发交易,由此而成草市。学者范文澜则认为:“离州县城较远,在交通便利的地点,因商业上需要自然形成的市称为草市。”

    4、这表明,两位学者均认为草市()A.为满足民众的生活需要而创建 B.由乡村的固定交易场所发展而来C.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关系不大 D.是具有自发性质的民间交易市场8.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图,图中大运河河道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隋朝大运河图 元朝大运河图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商品经济持续发展C.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D.中原地区生态破坏严重9.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倡导个性自由C.批判原有社会秩序 D.维护君主权威10.中

    5、国近现代史上,有两次对外开放。一次是鸦片战争之后的开放,一次是1979年以后的开放。两次对外开放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的行为B.都有由东南沿海向政治中心地区发展的趋势C.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D.都主要体现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要求11.推动下图中所示两次建厂高潮出现的相同因素是()18411948年中国近代工厂数量分布统计A.政府着力发展生产B.爱国救亡运动高涨C.列强放松经济侵略D.社会局势相对稳定12.20世纪以来,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都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告诉我们()A.计划经济是发展的必然选择B.市场是发展

    6、经济的唯一手段C.调整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D.外向型经济适用于不同国家13.1978年后,中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形势马上改观。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1/4左右,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材料表明()A.“包干到户”不适合苏联B.苏联改革走“中国模式”C.经济改革导致苏联解体D.苏联改变单一的公有制14.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

    7、.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附:参考答案和解析1. 【解析】D对比中印两国对英国棉纱、棉布的消费情况,不难发现1853年中国人均消费量大大少于印度,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中国和印度同是英国商品的倾销地,而印度的殖民地化过程更早、程度更深,自然经济的破坏也更严重,故对英国商品的阻力就更小;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对英国商品输出有顽强的阻碍作用导致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滞销,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济受到破坏,但战争的破坏不可能十多年后仍影响棉纱棉布的销售,故A项错误;1853年的晚清政府并没有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农耕经济发达

    8、,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印度,故C项错误。2. 【解析】B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该政策的特点即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的关系来发展经济,突出了市场的作用。联系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是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是如何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故B项正确;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存在明显差异。对比之下,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远比苏俄新经济政策时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要好,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20世纪80年代中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也并

    9、未真正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5年苏共十四大通过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故D项错误。3. 【解析】C北朝时,北方经济发展水平远超南方,故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喝茶习俗的现象;唐中期,随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的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江淮茶大量北运,茶铺及饮茶人增多,这说明饮茶习俗北传并得到北方人认可,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唐中期北方喝茶习俗已经比较普遍,“南茶开始北运”与此矛盾,故A项错误;南北方饮食习惯存在较大差异且可能相互影响,但仅从饮茶习俗的趋同不能说明饮食习惯趋于一致,故B项错误;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北方成为新

    10、的经济重心,且材料只反映南方饮茶习俗对北方的影响未涉及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故D项错误。4. 【解析】B明初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行中书省,在地方分设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以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但这一制度存在着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问题。明中后期,地方民变不断,为了有效地提高行政效率,明政府派遣巡抚总理一地的军政、民政事务,清代巡抚最终成为定制,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明中叶以后,巡抚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有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巡抚一职的设置并没有扩大地方行政权力,故A项错误;巡抚的设置是地方行政的变革,与中央官制无关,故C项错误;巡抚的设置也没有缓解或强化中央

    11、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5. 【解析】B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18701913年期间,工业革命在欧美发达国家业已完成,日本工业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亚、非、拉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开展工业化,故B项正确;由表1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故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1不符,故A项错误;从表1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以及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故C、D项错误。6. 【解析】A材料描述了明末农村雇工百年

    12、间劳作态度由勤劳柔顺到懒惰骄纵、生活待遇要求提高这一显著变化,而这也表明明清时期农村自由劳动力地位提高。明中后期随着江南商品经济,特别是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导致劳动用工需求,因而农村雇工的地位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明清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未涉及是否重农,故B项错误;“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明中后期推行的一条鞭法,使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且雇工的出现说明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故D项错误。7. 答案D解析沈认为草市“在城外自发交易”,范认为草市为“自然形成的市”,共同点是认为草市是民间自发形成,故选D项;范认为草市“因商业上需要”和自发形成,而不是民众生活需要和

    13、“创建”,排除A项;二者均认为草市在城外自发形成,但都没有体现是从“固定交易场所”发展而来,排除B项;范认为草市“因商业上需要”说明跟城市商品经济有重要关系,排除C项。8. 答案D解析由两个图对比可知,元朝大运河不再以“洛阳”为中心,而是由“大都”直接到达“杭州”,这说明以“洛阳”为代表的中原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引起了大运河的河道变迁,故选D项。9. 答案A解析孔子主张“德治”,注重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属于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故A项正确;孔子不主张个性自由,故B项错误;孔子主张维护周礼,故C项错误;维护君主权威不适合苏格拉底,故D项错误。10. 答案B解析“一次是鸦片战争

    14、之后的开放,一次是1979年以后的开放”,如果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均是从东南沿海至内地的过程,故选B项;“鸦片战争之后的开放”是被动融入世界的过程,排除A项;“鸦片战争之后的开放”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C项;“1979年以后的开放”体现了中国主动适应世界的需求,排除D项。11. 答案B解析由材料图片信息可知,两次建厂高潮一次发生于甲午战后及一战期间,一次发生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A项仅符合第二次建厂高潮的原因,故A项错误;两次建厂高潮时期,爱国救亡运动高涨,受爱国救亡运动的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故B项正确;C项仅符合第一次建厂高潮的原因,故C项错误;两次建厂高潮时期,社会政

    15、局均较动荡,故D项错误。12.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都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可知,只有不断进行的调整与创新才能保持经济的活力,故选C项;罗斯福新政时期实行市场经济,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都加强国家干预,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排除B项;外向型经济强调出口主导,与新经济政策无关,排除D项。13. 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形式马上改观”,而苏联却没人愿意承包,说明中国和苏联的国情是不一样的,故A项正确;据材料中“苏联没人愿意承包”可得知苏联改革不可能走“中国模式”,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

    16、夫改革在经济领域改革成效不大,转向政治领域改革,导致苏联解体,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苏联改变单一的公有制,故D项错误。14. 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了明末农村雇工百年间劳作态度由勤劳柔顺到懒惰骄纵、生活待遇要求提高这一显著变化,而这也表明明清时期农村自由劳动力地位提高。明中后期随着江南商品经济,特别是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导致劳动用工需求增加,因而农村雇工的地位提高,故A项正确。附:【题型特点】比较变化类选择题就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异同或变化的选择题。比较就是将同类或者相近的事物进行对照,同类现象对照,也可以是事物发展过程中

    17、相继出现社会现象的比较,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差异,还可以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间相似事件之间的比较,找出它们各种的异同。具体来说,比较是指事件之间关于本质、影响、同一阶段的趋向、不同阶段的差异等方面的对比以及人物之间观点的对比等,常用的设问是“相同”“相似”“一致”“共同”“不同”“新发展”“新变化”等。从形式上看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比较题在题干中常用的提示语有“相同”“相似”“一致”“共同”“不同”“新发展”“新变化”等;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显的提示语。近几年高考中,该类题型呈大幅度增加趋势。试题的呈现方式有二:一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间相似事件之间的异同比较。二是同类现象或历史事物发展过程

    18、中相继出现社会现象的变化比较,一般通过列举不同朝代;表格、图片对比;特殊连接词如“前之后”、“但是”(但)、“而且”(而)、“然而”、“与相比”或特殊标点符号(;)、()等方式联系起来。【用语阐释】比较就是将同类或者相近之间事物的对照,同类现象对照,也可以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社会现象的比较,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差异,还可以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间相似事件之间的比较,找出它们各种的异同。具体来说,比较是指事件之间关于本质、影响、同一阶段的趋向、不同阶段的差异等方面的对比以及人物之间观点的对比等。【解题秘籍】“历史事物的比较要放在特点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事物”,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不是静止的、孤立的,都要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思考,做到更加全面,更加准确,更加深入的分析。从具体步骤上看,一是注意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求同存异”还是“发展变化”;二是分清比较类型,明确是异同比较还是变化比较;三是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信息,在全面把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确立比较项,找到比较的着力点(正确答案往往隐藏在后半段材料中)。6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2022年高考复习比较变化类选择题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相关知识点讲解).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72015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