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与耗能减震房屋设计培训教材(ppt 48页).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隔震与耗能减震房屋设计培训教材(ppt 48页).ppt》由用户(欢乐马)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隔震与耗能减震房屋设计培训教材ppt 48页 耗能 减震 房屋设计 培训教材 ppt 48
- 资源描述:
-
1、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9 隔震与耗能减震房屋设计,9.隔震与耗能减震房屋设计,9.1概述 抗震设计:依靠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延性来抵御地震作用立足于“抗”,是一种消极设计方法 传统抗震方法存在的问题。 (1)结构的安全性难以保证 传统抗震方法以既定的“设防烈度”作为设计依据,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建筑结构的破损程度及倒塌的可能性难以控制,当发生突发性超烈度地震时,房屋可能会严重破坏。,9.1概述,(2)建筑费用和成本大幅度增加 传统方法是在设计时提高材料强度、加大构件(结构)刚度,其结果是断面越大,刚度越大,使用面积减少,建筑物自重增大,地震作用亦随之增大。 (3)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传统抗震方法采用的
2、是延性结构体系,允许结构部件在强震时发生比较大的塑性变形,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反应,这种方法对于某些不容许在地震中出现破坏的结构、或内部有贵重装饰、重要设备仪器的结构是不适用的。,9.1概述,(4)施工难度大 结构构件和节点的钢筋配置过密,9度区甚至无法排布。 (5)建筑物的高度受到限制等。 为克服传统抗震方法的缺陷,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简称“结构控制”)逐渐发展起来。 结构控制的概念:通过对结构施加控制机构,由控制机构与结构共同承受振动作用,以调谐和减轻结构的振动反应,使它在外界干扰作用下的各项反应值被控制在允许范围内。,9.1概述,结构控制的概念:在工程结构的特定部位装设某种装置(如隔震
3、垫等)、或某种机构(如耗能支撑、耗能剪力墙、耗能节点、耗能器等)、或某种子结构(如调频质量等)、或施加外力(外部能量输入)、或调整结构的动力特性,使工程结构在地震(或风)的作用下,其结构的动力反应(加速度、速度、位移)得到合理的控制,从而确保结构本身及结构中的人、仪器设备、装修等的安全或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 结构控制技术按控制措施实施的方式不同,一般分为被动控制(Passive Control)、主动控制(Active Control)、半主动控制(SemiActive Control)和混合控制(Hybrid Control)四类。,9.1概述,(1)被动控制(Passive Control
4、): 隔震、结构自控和结构附加装置控制。 隔震:在建筑物适当部位设置隔震装置,切断或削弱地面运动向上部结构的传递,并提供适当的阻尼,从而使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大大降低,耗能能力加强。 如叠层橡胶垫支座、高阻尼橡胶垫支座、滑移隔震支座和混合隔震装置等。,9.1概述, 结构自控(耗能减震):通过在结构中优选耗能材料和耗能杆件,设置多道抗震防线达到耗能减震的目的。 常见的有: 竖向通缝SW(剪力墙)、周边缝SW、 双功能连梁、带抗震连梁的SW、 顶层为刚性连梁的SW、偏交支撑、 梁端设塑性铰的框架、悬挂式结构、 底层设耗能缝的砖混结构。,9.1概述, 结构附加装置控制:在结构的适当位置安放耗能减震装置
5、,以达到耗能减震的目的。 主要有: 各种耗能支撑、预应力摩擦墙、 金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 调频质量阻尼器(TMD)、 调频液体阻尼器(TLD)、 粘滞流体阻尼器和粘弹性阻尼器等等。,9.1概述,(2)主动控制(Active Control) 指有外加能源的控制,其控制力是按最优控制的规律,由外加能源驱动控制装置主动施加的。 其工作原理为:,9.1概述,常见的类型有: 主动调频质量阻尼器(Active Tuned Mass Damper, 简称AMD); 主动支撑系统(Active Brace); 主动拉索控制器(Active Tendon); 主动空气挡风板控制器(Active Aerody
6、namic Appendayes)等。,9.1概述,(3)混合控制(Hybrid Control) 混合控制是将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同时施加在同一结构上的结构振动控制形式。,9.1概述,组合方式: 一种是主从组合方式,即以某一控制为主控制部件,其他部件通过主要部件实现对结构的控制。 另一种是并列组合方式,即两种控制各自独立工作,对结构实施校正作用。 目前,较为典型的几种混合控制装置有: AMD与TMD相组合、 AMD与TLD相组合、 主动控制与基础隔震相组合、 主动控制与耗能减震相组合、 HMS(液压质量振动控制系统)与AMD相组合等。,9.1概述,(4)半主动控制(Semi-active Co
7、ntrol) 以参数控制为主,只需少量能源即可实现其控制过程。 主要类型有: 半主动变刚度装置,半主动变阻尼装置,半主动耗能装置,半主动TMD,半主动TLD,变摩擦阻尼,磁流变阻尼器,可控流体阻尼器和可控摩擦隔震支撑等。,9.1概述,结构耗能减震建筑的特点: 1. 耗能减震装置可同时减少结构的水平和竖向的地震作用,适用范围较广,结构类型和高度均不受限制; 2. 耗能减震装置应使结构具有足够的附加阻尼,以满足罕遇地震下预期的结构位移要求; 3. 由于耗能减震结构不改变结构的基本型式,除耗能部件和相关部件外,结构设计仍可按照规范对相应结构类型的要求执行。,9.1概述,耗能减震技术的优越性: 1.安
8、全性:耗能构件或耗能装置在强震中能率先消耗的地震能量,迅速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并保护主体结构和构件免遭破坏,确保结构的安全。 耗能减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比传统结构降低40%60%。 2. 经济性:耗能减震结构可以减少剪力墙的设置,减少结构断面和配筋,可节约造价5%10%。若用于旧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则可节约造价10%60%。 3.技术合理性:结构越高、越柔,耗能减震效果越显著。,9.2结构隔震设计,结构隔震主要有基底隔震和悬挂隔震两种。 9.2.1结构隔震原理 在结构物底部与基础 顶面之间设置隔震消 能装置,使之与固结 于地基中的基础顶面 分开,限制地震动向 结构物传递。,9.2.1结构隔震原理,9.
9、2.1结构隔震原理,为达到明显减震效果,通常基础隔震系统需具备以下四种特性: (1)承载特性:具有足够的竖向强度和刚度以支撑上部结构的重量; (2)隔震特性:具有足够的水平初始刚度,在风载和小震作用下,体系能保持在弹性范围内,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而中强地震时,其水平刚度较小,结构为柔性隔震结构体系; (3)复位特性:地震后,上部结构能回复到初始状态,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9.2.1结构隔震原理,(4)耗能特性:隔震系统本身具有较大的阻尼,地震时能耗散足够的能量,从而降低上部结构所吸收的地震能量。 基底隔震的适用范围: 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多层和中高层
10、结构。,9.2.2 隔震系统的组成与类型,(1)隔震系统的组成 隔震装置由隔震器、阻尼器和复位装置组成。 隔震器的作用:支承上部结构全部质量,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同时具有经历较大变形的能力。 阻尼器的作用:消耗地震能量,抑制结构可能发生的过大位移,同时在地震终了时帮助隔震器迅速复位。 复位装置的作用:提高隔震系统早期刚度,使结构在微震或风载作用下,能够具有和普通结构相同的安全性。,9.2.2 隔震系统的组成与类型,常用的隔震器:叠层橡胶支座、螺旋弹簧支座、摩擦滑移支座等。 常用的阻尼器:弹塑性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粘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等。 常用的隔震系统: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系统、摩擦滑移加阻尼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