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防安全的相关知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关于消防安全的相关知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消防安全 相关 知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消防基础知识消防基础知识第一节第一节 人类对火的认识人类对火的认识 中国: 云南元谋人遗址、山西西候度遗址和北京周口店遗址均发现了古人类用火的证据,说明说明距今大约距今大约170 - 180170 - 180万年以前人类已经掌握了万年以前人类已经掌握了利用天然火种的能力。利用天然火种的能力。 1、古籍中记载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 2、战国时期尚书洪范中“金、木、水、火、土”五行说。 国外: 1、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的传说; 2、17世纪到18世纪,在欧洲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燃素说”; 3 3、1777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燃烧氧学燃烧氧学说说”; 4、二十世纪三十
2、年代,前苏联科学家谢苗诺夫等人的“燃烧反应动力学链锁反应理论”。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我国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我国“神州神州六号六号”遨游太空,人类与火结下了不遨游太空,人类与火结下了不解之缘。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从解之缘。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从“茹毛饮血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始走向文明与的时代开始走向文明与进步,火对人类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进步,火对人类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动作用。 然而,福兮祸所伏,火在有益于然而,福兮祸所伏,火在有益于人类的同时,也常常给人类造成了灾人类的同时,也常常给人类造成了灾难和痛苦。正如古人所说:火难和痛苦。正如古人所说:火“善用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之则为
3、福,不能用之则为祸”。 第二节第二节 消防工作的意义、任务和作用消防工作的意义、任务和作用 一、消防工作的意义一、消防工作的意义 火灾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敌人。 消防工作是人类同火灾或其它灾害事故作斗争的一项专门工作。 在我国,做好消防工作,对于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免受火灾危害,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二、消防工作的任务和作用二、消防工作的任务和作用 (一)任务: 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教学和科研秩序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二)作用:(二)作用: 1、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
4、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3、减轻战争造成的火灾危害; 4、减轻地震次生火灾的危害; 5、打击纵火犯罪,维护社会安定。 2006年1月12日早晨7时10分许 ,抚州航运有限公司所属两艘油船“玉茗油5号”和“合川688号”,共运载956吨90号汽油,在距南昌市赣江大桥约20公里处江面上发生火灾。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江西瑞昌市发生了里氏5.7级地震,九江、瑞昌两市公安消防部队在第一时间就投入了抗震救灾工作,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所造成的灾害,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稳定灾区社会秩序做出了贡献。 第三节第三节 消防工作的性质、方针和原则消防工作
5、的性质、方针和原则 一、消防工作的性质一、消防工作的性质 消防工作的性质就是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消防工作的方针二、消防工作的方针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防消结合湖南衡阳湖南衡阳20032003年年“11.3”“11.3”特大火特大火灾事故救援现场灾事故救援现场 三、消防工作的原则三、消防工作的原则 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2000年7月27日九江河西木材货场特大火灾 2005年6月10日11时45分,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华南宾馆发生火灾,死亡31人,其中2人被烧
6、死,29人窒息或跳楼而亡。 1、宾馆负责人之一林坚龙阻止员工报警; 2、宾馆几个主要负责人逃离现场,在第一时间没能组织救人和灭火; 3、周围商铺店主对消防安全冷漠,也没人打119; 4、30分后,潮南消防中队副指导员的一个朋友路过现场时才报警; 5、华南宾馆的消防隐患: 室内装修大量采用易燃材料; 没有设置自动喷淋系统; 楼梯和通道之间没有封闭楼梯间; 室内消火栓水压和流量不足,有水带没水枪; 对消防部门下发的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置若罔闻。 第一节第一节 燃烧常识燃烧常识 一、燃烧的本质一、燃烧的本质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1、燃烧的本质:
7、化学反应。 2、燃烧的特征:放热、发光和(或)发烟。 链锁反应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游离基的链锁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二、燃烧的条件 (一)燃烧的基本条件 1、可燃物 凡能在空气、氧或其它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如气体、液体和固体可燃物。 2、助燃物(氧化剂) 凡是与可燃物相结合并能帮助、支持和导致着火或爆炸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空气和氧气等; 3、着火源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着火或爆炸的热能源,统称为着火源(又称点火源)。如明火焰、火星、炽热体、电火花、化学反应热、生物热和光辐射等。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1、一定浓度的可燃物; 2、一定比例的助燃物; 3、一定能量的着火源; 4
8、、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燃烧过程三、燃烧过程 (一)固体物质的燃烧 1、熔点和受热分解温度比较低的固体物质容易发生燃烧。 2、固体物质的颗粒越小,燃烧速度越快。 3、木材燃烧的两个阶段:有火焰燃烧阶段和木炭的无火焰燃烧阶段。 (二)液体物质的燃烧 液体的沸点越低,燃烧越容易,燃烧速度也越快。 (三)气体物质的燃烧 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的现象。 2、爆炸燃烧:可燃气体与空气预先混合好,遇着火源发生爆炸的现象。 熔化、蒸发(或分解)热氧化分解自燃燃烧热热固体液体蒸发氧化分解自燃燃烧热热气体氧化分解自燃燃烧热 四、火焰、燃烧温度四、火焰、燃烧温度 (一)火焰
9、 火焰就是可燃物质正在进行燃烧的气体和蒸汽的体积。 火焰由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组成。 1、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 2、燃烧温度越高,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二)燃烧温度 燃烧温度是指燃烧产物被加热的温度。 1、火焰温度就是燃烧温度; 2、火场上火焰温度就是火场温度; 3、火场温度越高,火势发展就越快。 五、热的传播形式五、热的传播形式 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因素,它伴随着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 (一)热传导 热通过直接接触的物质从温度较高的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现象。 1、金属的导热系数; 2、热传导与火灾。 (二)热辐射 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热能的现象
10、。 1、热辐射强度(热源温度、与热源距离和相对位置); 2、减弱和消除辐射热(防火间距、遮断隔热和冷却降温) (三)热对流 热通过流动介质微粒由空间的一处向另一处传播热能的现象。 1、气体对流 (1)室外火灾气体对流规律; (2)室内火灾气体对流规律; 2、液体对流 3、减弱和消除热对流 六、燃烧类型六、燃烧类型 (一)闪燃(一)闪燃 1 1、概念、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表面上产生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一遇着火源就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现象叫做闪燃。 2 2、闪点、闪点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易燃与可燃液体表面上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3 3、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闪点在消
11、防上的应用 (1)根据闪点将燃烧性液体分为两类:闪点 61为易燃液体;闪点 61 为可燃液体。 (2)闪点越低的液体其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4 4、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甲类:闪点 28 ; 乙类:28 闪点 61; 丙类:闪点 61 (二)着火(二)着火 1、概念 可燃物质与空气、氧化剂共存,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发生燃烧,将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做着火。 2、燃点 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 (三)自燃(三)自燃 1、概念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着火现象,叫做自燃。
12、2、自燃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自燃点。 3、自燃的分类 (1)受热自燃 (2)本身自燃 (四)爆炸(四)爆炸 1 1、概念、概念 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2 2、爆炸的分类、爆炸的分类 (1)化学爆炸 (2)物理爆炸 (3)核爆炸 3 3、爆炸极限、爆炸极限 (1 1)爆炸浓度极限:)爆炸浓度极限: 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百分比浓度)叫做爆炸浓度下限;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叫爆炸浓度上限。 (2 2)爆炸温度极限:)爆炸温度极限: 可燃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由于蒸
13、发而形成的等于爆炸浓度极限的蒸气浓度,这时的温度叫做爆炸温度极限。 液体的爆炸温度下限即为该液体的闪点。液体的爆炸温度下限即为该液体的闪点。 4 4、爆炸极限在消防中的应用、爆炸极限在消防中的应用 (1)评定可燃气体、液体和粉尘的爆炸危险性; (2)评定生产、贮存火险类别,以选择电气防爆型式; (3)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防火墙间占地面积、安全疏散等; (4)确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5 5、粉尘爆炸、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爆炸的现象。 (1987年3月15日凌晨3时39分,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因亚麻粉尘引起特大爆炸事故,有四个车间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14、179人受伤,56人死亡。) 七、燃烧产物七、燃烧产物 (一)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凡是物质燃烧后产生不能继续燃烧的物质,这种燃烧就叫完全燃烧。 2、凡是物质燃烧后产生还能继续燃烧的物质,这种燃烧就叫不完全燃烧。如一氧化碳就是火场浓烟中主要的不完全燃烧产物。 (二)燃烧产物 可燃物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蒸气和固体物质,统称为燃烧产物。 1、完全燃烧产物(如二氧化碳); 2、不完全燃烧产物(如一氧化碳) 3、煤气中毒现象。 (三)烟 烟是散发在空气中能被人们看见的燃烧产物,它是燃烧产生的悬浮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混合物。 烟的危害: 1、引起人员中毒 2、会使人员烫伤 3、影响视线 4、成为火势发
15、展、蔓延的因素 烟的流动方向往往是火势发展、蔓延的方向。计算机模拟2001年“911” 飞机撞击后火灾烟气流动的场景第二节第二节 防火常识防火常识 一、火灾的成因一、火灾的成因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一)人的因素。在火灾成因中,人是主要因素。 1、消防安全意识; (2001年6月5日江西广电中心幼儿园火灾,死亡儿童13人) 2、工作环境; 3、受教育程度。 (二)物质因素。是指可燃物质的安全状况 。 (三)技术因素。利用消防安全技术控制火灾发生。 1、设计、施工、制造上; 2、维修、保养上; 4、操作使用上。 (四)发生火灾的直接原因: 放火; 违反电气安装安全
16、规定; 违反电气使用安全规定; 违反安全(管理)操作规定; 吸烟; 生活用火不慎; 玩火; 自燃; 自然灾害; 其它。2002年5月7日,中国北方航空公司一架从北京飞往大连的客机,在大连附近海域上空起火,坠入海中,机上112人全部遇难;起火原因经专家认定为放火。 二、防火基本原理和基本措施二、防火基本原理和基本措施 (一)防火的基本原理 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产生燃烧条件和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 1、控制可燃物,破坏燃烧的基础; 2、隔绝空气,控制助燃物; 3、控制和消除着火源,破坏燃烧的激发能; 4、控制生产中的工艺参数,防止跑、冒、滴、漏; 5、阻止火势扩散蔓延,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二
17、)防火工作的基本措施 1、开展防火宣传,普及消防知识; 2、进行防火检查,整改火险隐患; 3、贯彻消防法规,落实规章制度。 三、建筑防火知识三、建筑防火知识 (一)建筑及其构件的耐火性(一)建筑及其构件的耐火性 1 1、建筑物及其分类、建筑物及其分类 建筑物:供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居住以及从事生产和各种文化、社会活动的房屋。 构筑物:间接为人们提供服务或为了工程技术需要而设置的设施。如桥梁、水塔、烟囱。中中央央电电视视台台新新办办公公楼楼 建筑物分类:建筑物分类: (1 1)按使用性质分)按使用性质分 民用建筑居住和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厂房和库房; 农业建筑暖棚、牲畜棚、蚕房、烤烟房等; (
18、2)按建筑结构形式分 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是木材; 砖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用砖石和木材作成; 砖混结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墙或砖柱,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面板;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作柱、梁楼板及屋顶等承重构件,砖或其它轻质材料做墙体等围护构件; 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屋顶采用钢结构,其他主要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国家游泳中心:国家游泳中心: “ “水立方水立方” (3 3)按建筑物的建筑高度)按建筑物的建筑高度或层楼分或层楼分 单层、多层建筑9层及以下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或已超过24米但为单层)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 高层民用建
19、筑10层及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米且为两层以上的公共建筑; 高层工业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两层及以上的厂房、库房。 2 2、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 在建筑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耐火性能决定了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的燃烧性能是决定起火难易程度及火灾扩大蔓延速度的基本因素之一。 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按照燃烧性能将建筑材料分为四级: A A级级不燃性建筑材料; B B1 1级级难燃性建筑材料; B B2 2级级可燃性建筑材料; B B3 3级级易燃性建筑材料。 3 3、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与耐火等级、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与耐火等
20、级 (1 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建筑物是由建筑构件组成的,如基础、墙、柱、梁、楼板、屋顶、吊顶、楼梯等。 根据建筑构件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的变化特点,其燃烧性能分为三类: 不燃烧体 难燃烧体 燃烧体 (2 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耐火极限的概念 对任一建筑构件按规定的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热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用h表示。 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 失去完整性; 失去隔热性; 失去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4 4、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规定,按建筑物构件的燃
21、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划分为四级: 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屋顶、砌墙组成; 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和一级基本相似,但所用材料的耐火极限可以较低; 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用木结构屋顶,钢筋混凝土楼板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 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是木屋顶,难燃烧体楼板和墙组成的可燃结构 (二)防火间距(二)防火间距 1、概念。当一幢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为防止火灾蔓延扩大到毗邻建筑物,在建筑物之间留出的适当距离,这个距离称为防火间距。 2、作用。防火间距不仅能阻止火灾的蔓延扩大,同时还可以为扑救火灾和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3、确定防火间距的基本原则: 考虑热辐射的作用; 考
22、虑灭火作战的实际需要; 有利于节约用地。 首都机场三期新航站楼首都机场三期新航站楼 (三)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三)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1、防火分区 (1)概念。 防火分区是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采用相应耐火性能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隔物,将其人为划分为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物内其他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2)防火分区划分构件。 水平防火分区构件: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水幕带等。 竖向防火分区构件:耐火楼板、窗间墙、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等。 (3)作用。 一是在一定时间内把建筑物内火势控制在限定的区域内;二是阻止火势在建筑物内水平和竖直方向蔓延;三是着火区域以外的防火
23、分区作为人员疏散的安全区。 2 2、防烟分区、防烟分区 (1)概念。 防烟分区是指以屋顶挡烟隔板、挡烟垂壁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50cm的梁为界,从地板到屋顶或吊顶之间的空间。 (2)作用。 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通过设置防烟分区,把高温烟气控制在一定的区或内,能够有效地为防排烟、人员疏散及火灾扑救创造有利条件。 (3)设置原则。 不设排烟设施的走道和房间,不划分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 m m2 2 ; 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四)安全疏散(四)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是指发生火灾时,被困人员通过建筑物中合理设置的疏散走道、楼梯、楼梯
24、间、疏散门、疏散指示标志及其它安全出口,迅速而有秩序地疏散到安全地点的行动, 1 1、安全疏散时间、安全疏散时间 (1)一般民用建筑: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为6分钟; 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为24分钟。 (2)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为5分钟; 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不应超过3分钟;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影剧院、礼堂、体育馆观众厅不应超过3分钟。 (3)高层建筑可按57分钟考虑。 2 2、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距离包括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间门或住宅门的距离和从房间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 3 3、安全疏散线路、安全疏散线路 室内 房间门口 走道 楼梯 安全出口 室外安
25、全区域。 四、建筑物室内装修防火知识四、建筑物室内装修防火知识 建筑物室内装修是指室内墙、吊顶、地面等暴露于空间表面的材料安装和门窗、水电等设备的安装。 (一)建筑装修的火灾危险性 1、燃烧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降低能见度,并及易引起人员中毒致死; 2、火场温度升速快,热分解产物多,易引起轰燃。(二)常见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二)常见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 1、宝丽板。易燃、烟有毒; 2、聚苯乙烯塑料。易燃、烟有毒; 3、聚乙烯、聚丙烯。燃烧有熔滴、烟有毒; 4、有机玻璃。易燃、烟有毒; 5、尼龙。燃烧有熔滴、烟有毒;6、酚醛树脂。缓燃、烟有毒; 7、聚氯乙烯。缓燃、烟有毒; 8、胶合板。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