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切诊-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四章-切诊-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切诊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四章第四章 切切 诊诊脉诊和按诊第一节第一节 脉脉 诊诊l脉诊,亦名切脉,切脉以断病,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l传统脉诊是依靠医者手指的灵敏触觉力加以体验识别的,因此,学习脉诊既要熟悉脉学的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反复训练,仔细体会,才能逐步识别各种脉象,并有效地运用于临床。 一、诊脉部位一、诊脉部位(一)寸口诊法(一)寸口诊法 l1、“寸口”及“寸、关、尺”的概念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寸口诊法是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桡后高骨)内侧的一段桡动脉的搏动现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高骨内侧为关部,关前为寸部,关后为尺部。两手
2、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难经十八难说:“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这就是寸口诊法的三部九候。3、寸关尺分候脏腑、寸关尺分候脏腑l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 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统括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的疾病; 两尺候肾,并包括脐以下至足部疾病。 (二)三部九候诊法(二)三部九候诊法l三部九候诊法见于素问,是一种最古老的诊脉方法。又称遍诊法,即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 l三部九候诊法的用意是何处脉象有变化,便可
3、提示相当部位、经络、脏腑发生病变的可能,而不是用一处或几处脉象来测知全身情况。 三部九候诊法具体部位及临床意义三部九候诊法具体部位及临床意义 三部九候 相应经脉和穴位所属动脉临床意义上部 天 地 人足少阳太阳穴 足阳明巨髎穴 手少阳耳门穴颞浅动脉 面动脉 颞浅动脉候头角 候口齿 候耳目中部天 地 人手太阴太渊、经渠 手阳明合谷 手少阴神门桡动脉 拇主动脉 尺动脉候肺 候胸 候心下部天 地 人足厥阴五里、太冲 足少阴太溪 足太阴萁门、冲阳背动脉 胫后动脉跟支 股动脉足背动脉候肝 候肾 候脾二、诊脉方法二、诊脉方法l1、体位 病人的体位是正坐或仰卧,腕关节下垫一松软的脉枕。 l2、平臂 无论正坐或
4、仰卧位,前臂应自然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 l3、时间 诊脉最理想的时间是清晨(平旦),实则不必为拘,随时可诊。 4、布、布 指指 l(1)交叉取脉:即医生以左手诊病人右手的脉,右手诊左手的脉。 l(2)中指定关:即先用中指在高骨内侧下方定关位,再以食指在关前定寸位,以无名指在关后定尺位。 l(3)指目触脉:三指微曲弓形,使指端齐平,触脉,疏密适当。 5、指力指法、指力指法 l轻手循之曰“举”(即用较轻的力触按至皮肤),称为“举法”,又称“浮取”、“轻取”。 l重手取之曰“按”(即用较重的力触按至筋骨),称为“按法”,又称“沉取”、“重取”。 l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
5、(即用不轻不重的触按至肌肉),称为“寻法”,又称“中取”。 l三指同时加压称为“总按”。 l一指单独加压称为“单按”。 l循法:即用指目沿脉道的轴向上下指指相移地诊脉法,以体会脉动应指范围的长短和脉搏来势的虚实。 l推法:即指目对准脉脊后,顺应脉搏的动势,左右微微推动,以进一步体会脉率快慢,脉搏的虚实。 6、调息、调息 (平息)(平息)l即调息切脉,其意义有二:一是以息计数,一呼一吸,名为一息,正常情况下,一息脉跳五次(正常人呼吸是每分钟1618次,每次呼吸脉动4次,间或5次,正常人的脉搏次数为每分钟7280次)。l二是强调医生切脉时,须调匀呼吸,全神贯注于指下。 7、候五十动、候五十动 l其
6、本意是指每次切脉的时间,不应少于脉来五十至,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实际不得少于一分钟,必要时可延长。 三、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三、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 l(一)脉象要素 脉象要素通常以位、数、形、势四方面进行分析归纳,以四要素统括28脉。 l“位”是指脉搏位置的深浅;“数”是指脉跳的至数和节律;“形”是指脉道的粗细、长短以及脉管的硬度和脉搏往来的流利度;“势”是指脉搏力量的强弱,而脉的硬度和流利度也都与“势”密切相关。任何一种脉象都具有“位、数、形、势”四种属性,即具有深浅、至数、节律、粗细、长短、强弱、硬度和流利度等八个方面的特征. (二)(二)平脉平脉 平脉是正常人的脉象,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一呼
7、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 1. 1.平脉形态特征平脉形态特征 平脉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五至(相当于72-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正常变化。 2. 2.平脉特点平脉特点 平脉的特点是有胃、神、根。 有胃气。总的说来,平人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大不小。 有神。脉的形态是柔和有力。 有根。沉以候肾,尺以候肾,尺脉沉取应指有力,就是有根的脉象形态。 l脉搏与年龄、性情的关系l(1)年龄: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每分钟脉搏120次;五、六岁的幼儿,每分钟
8、脉搏90-110次;年龄渐长则脉象渐和缓。青年体壮脉搏有力;老人气血虚弱,精力渐衰,脉搏较弱。儿童脉象较软,老人脉多弦硬。 (2)体格: 身躯高大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长;矮小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短。 瘦人肌肉薄,脉常浮,肥胖的人,皮下脂肪厚,脉常沉。 运动员脉多缓而有力。 凡常见六脉沉细等同,而无病象的,叫做六阴脉;六脉常见洪大等同,而无病象的,叫做六阳脉。 (3)情志:如喜则伤心而脉缓,怒则伤肝而脉急,惊则气乱而脉动等,当情志恢复平静之后,脉象也就恢复正常。(4)反关脉与斜飞脉。 四、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l内经记载脉象21种,我国最早的脉学专书脉经提出24种脉象,宋
9、崔嘉彦脉诀增补革、牢二脉,濒湖脉学增长脉,提出27种,李士材的诊家正眼又增加疾脉,故近代多从28种脉论述。(景岳全书16种最少)。 1、浮脉、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其脉位表浅。 临床意义:浮脉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的部位,主表证,亦主虚证。 脉理:邪袭肌腠,卫阳抵抗外邪,则脉气鼓动于外,应指而浮。 2. 2. 沉脉沉脉l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其脉位深沉,位于皮下筋骨。 l临床意义: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l脉理: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脉气鼓动无力,故脉沉而无力。 l 3. 3. 迟脉迟脉l脉象
10、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l临床意义:主寒证。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l脉理:寒凝气滞,阳失健运,故脉象见迟,迟而有力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多属虚寒。 脉迟不可概认为寒证,如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可见迟脉,但迟而有力,按之必实,如伤寒阳明病脉迟可下之类。所以临证当脉症合参。 4. 4. 数脉数脉l脉象特征:脉率增快,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 l临床意义: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l脉理: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必数而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也见数,但数而无力;若阳虚外浮而见数脉,则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
11、而空。 l生理性数脉可见于儿童(每分钟110次左右)和婴儿(每分钟120次左右)。正常人在运动和情绪激动时,脉率也加快。 5. 5. 洪脉洪脉l脉象特征:脉体宽大,充实有力,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其脉位浮浅。 l临床意义:主气分热盛,亦主邪盛正衰。 l脉理: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 l附:大脉 大脉脉体宽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大脉的出现提示病情加重。脉大而数实为邪实;脉大而无力则为正虚。大脉可见于健康人,其特点为脉大而和缓、从容,寸口三部皆大,为体魄健壮之征象。 6. 6. 微脉微脉l脉象特征:脉形细小,脉势
12、软弱,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l临床意义:主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l脉理: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轻取之似无是阳气衰;重按之似无是阴气竭。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 7. 7. 细脉细脉l脉象特征: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l临床意义:主血虚,又主气虚、湿病。 l脉理: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气虚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故脉体细小而软弱无力;湿邪阻遏脉道,气血运行不利,也见细脉;若温热病昏谵见细数脉,是热邪深人营血或邪陷心包的证候。 8. 8. 散脉散脉l l脉象特征: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至数不齐。其脉位浮,脉形散乱,脉势软弱。 l临床意义:主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 l脉理:气虚
13、血耗,阴阳不敛,元气耗散,脉气不紧,故举之浮散而不聚,重按则无,漫无根蒂,有:“散似杨花无定踪”之说。表示正气耗散,脏腑之气将绝的危候。 9. 9. 虚脉虚脉 l脉象特征: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l临床意义:主虚证。 l脉理:气不足以运其血,故脉来无力;血不足以充于脉,则脉道空虚,故虚脉包括气血两虚及脏腑诸虚。 l 10. 10. 实脉实脉 l l脉象特征: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l临床意义:主实证。 l脉理: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正邪相搏,气血壅盛,脉道坚满,故应指有力。 11. 11. 滑脉滑脉 l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l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 l脉理:实邪壅盛于
14、内,气实血涌,故脉来往甚为流利,应指圆滑。 生理性滑脉可见于妇女妊娠,是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表现。正常人脉滑而冲和,是营卫充实之象,亦为平脉。 12. 12. 涩脉涩脉 l脉象特征: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与滑脉相反。 l临床意义:主血瘀,伤精,血少,挟痰,挟食。 l脉理:李时珍称之为“病蚕食叶慢而艰。”精亏血少,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而无力;气滞血淤或食痰胶固,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有力。 13. 13. 长脉长脉l脉象特征:脉形长,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l临床意义:主肝阳上亢,阳盛内热等有余之证。 l脉理:医碥四诊云:“溢出三指之外为长。”阳亢、热盛、痰
15、火内蕴,使气逆壅盛,脉道充实,故脉象长而硬满,超过尺寸。 l生理性长脉可见于正常人。脉长而和缓,是中气充足,升降流行畅通,气血都无亏损的脉象。即所谓“长则气治”。 l 14. 14. 短脉短脉 l脉象特征: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l临床意义: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虚。 l脉理:医碥四诊云:“歉于三指之中为短。”气虚不足,无力鼓动血行,故脉短而无力, 所谓“短则气病”。又有因气郁血瘀,或痰滞食积,阻碍脉道,以致脉气不伸而见短脉,则短涩而有力。故短脉不可概作不足论,应注意脉之有力无力。 l 15. 15. 弦脉弦脉 l脉象特征: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脉势较硬。 l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亦
16、主胃气衰败。 l脉理: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柔和为贵。邪气滞肝,疏泄失常,气机不利,诸痛,痰饮,阻滞气机,脉气因而紧张,则出现弦脉。张仲景云:“疟脉自弦”。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病乘脾,亦常见弦脉;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胃气全无,病多难治。 l老年人阴血不足,血脉失于濡养而失柔和之性,亦可见弦脉。 16. 16. 芤脉芤脉 l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其脉位浮,脉形大,脉势无力,按之中空,即上下两旁皆见脉形,而中间独空。 l临床意义:主失血,亡精。 l脉理:濒湖脉学云:“芤形浮大软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减,营血不足,无以充脉,或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伤则阳无
17、所附而散于外,故见芤脉。 l 17. 17. 紧脉紧脉l 脉象特征:脉来紧张,状如牵绳转索。其脉势紧张有力,坚搏抗指。 l临床意义:主寒、痛、宿食。l脉理:寒邪侵袭人体,阻碍阳气,寒邪与正气相搏,以致脉道紧张而拘急,故见紧脉。寒邪在表,脉见浮紧;寒邪在里,脉见沉紧。剧痛、宿食之紧脉,也是寒邪积滞与正气相搏的缘故。 18. 18. 缓脉缓脉l脉象特征:一息四至、来去缓怠。其脉率稍慢于正常脉而快于迟脉。 l临床意义:主湿病,脾胃虚弱,风证。 l脉理:湿性粘滞,气机为湿所困,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以充盈鼓动,故脉见缓怠无力,弛纵不鼓。有病之人脉转和缓,是正气恢复之征。必须指出,脉缓亦主热。l生理性缓脉
18、见脉来从容不迫,应指均匀,和缓有神,是神气充沛的正常脉象。 19. 19. 革脉革脉l脉象特征: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其脉形浮弦大,有搏指感,重按则豁然而空。 l临床意义:主精血亏虚,阳气外浮。 l脉理:由于正气不固,精血不藏,以致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脉来如按鼓皮,外强中干。临床常见亡血,失精,半产,漏下,如老年人出血即可见革脉。 l 20. 20. 牢脉牢脉l脉象特征:脉位沉,轻取中取均不应,其形大体长,势微弦,力强,坚牢不移。 l临床意义:主阴寒内实,疝气癥瘕。 l脉理:因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所致。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癥积、肿块,是实在血分;瘕聚、疝气,是实在气分。若牢脉见于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