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4月第3次联考 语文 试题(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4月第3次联考 语文 试题(含答案).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4月第3次联考 语文 试题含答案 2022 安徽省 江淮 十校高三 下学 联考 试题 答案 下载 _高考模拟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江淮十校202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2022.4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时期,此时频繁的战乱、过热的经济开发与交通往来正无声地成为瘟疫传播的温床。春秋时期瘟疫传播较前代明
2、显加剧,先秦古籍中有相关记载为证。据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疠疾者瘟疫也。就是说四季都有瘟疫发生,西周时已专门设置医官,管理传染病的治疗。与此相对照,据春秋公羊传载:庄公“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夏,齐大灾。大灾者何?大瘠也。大瘠者何?也。何以书?记灾也。外灾不书,此何以书?及我也。”疠是瘟疫的意思,庄公二十年相当于公元前674年。就是说公元前674年春,齐国瘟疫大流行,灾难降临。这场凶险的瘟疫迅速向四周蔓延,殃及到邻近的鲁国,瘟疫在齐鲁大地肆虐。瘟疫四季皆有,但一般的瘟疫是不载入史册的,载入史册并被称为大灾者显然是死者数百万的大疫情。在春秋列国中,留
3、下历史纪录的唯有鲁国,除鲁国的国史春秋外,其它诸国的历史均亡佚了。齐国的特大瘟疫除殃及鲁国外是否也传入其他国家,已成为历史的悬案。不过,我们从鲁国的历史记载中,不难判断春秋时期瘟疫肆虐的情况。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苦县置于西汉,即今河南省鹿邑县,其地春秋时属陈国,当时称为“鸣鹿”。就是说老子是春秋时期的陈国人。陈国地理位置靠近齐鲁两国,防止疫情传入陈国,显然已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课题。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与瘟疫斗争中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战国时代,其中,“正气存内”和“避其毒气”是中国几千年预防医学的核心思想。道
4、德经八十章正是这样一篇大作,老子在此章中提出了以退为进、无为而治、改善民生、避战锁国的防疫治国方略。其中“小国寡民”“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说明老子厌恶大国争霸,希望避免战乱。“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是为了放缓经济开发,减轻生态压力。老子这一主张是对人类自身生产活动的自我节制与调整,意在解决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是要切断瘟疫的异地传播。“虽有舟舆,无所乘之”是要控制交通,限制人际往来,减少疫情传播。“使民复结绳而用之”是要使民众返璞归真,远离奸诈贪欲,使社会回归到质朴醇厚状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是要改善民生,这也是“正气存内”的社会物质保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5、,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具有避战防疫的双重内涵。从防疫角度说,就是要实行严格的隔离措施。老子以退为进的治国智慧是其“无为”思想在防疫中的具体运用。有些学者无视老子生活时代的生态矛盾与瘟疫肆虐之背景,将道德经八十章中以退为进、清静无为的治国策略全部曲解为复古倒退,此乃对道德经八十章内容之误读也。当然道德经八十章内容也并非没有局限性。如老子反战思想虽然无可非议,不过他提出的“小国寡民”的解决方法则属于乌托邦式的幻想,但我们决不可因此而否定老子以退为进,无为而治,严格隔离以“避其毒气”的抗疫治国智慧。摘编自洪朝宗从道德经第八十章看古代抗疫)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
6、时期战乱频发,经济开发过热,国家间往来密切,这些因素都成了当时瘟疫发生的基础。B.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之前,周朝官方就已经很重视传染病的治疗工作并进行相关管理了。C.老子主张放缓经济开发,希望通过节制与调整生产活动来解决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控制疫情。D.道德经第八十章提出的防疫治国方略能够体现中国预防医学中“避其毒气”等核心思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多次引用相关古代典籍的原文,通过对其内容的解释和评论,步步推进论述。B.文章第二段指出陈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时代背景相互补充,使得论证更加周密。C.文章对道德经八十章的阐释,既有具体举例,又有整体评述,二者相
7、互结合。D.文章在肯定老子抗疫智慧的同时,也举出部分学者的不同观点,体现出辩证立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春秋时代,四季都有瘟疫发生,在没有外来输入的常态下,鲁国是不会记录其他国家的疫情的。B.除鲁国的国史得以留存外,其他春秋诸国的历史都已经亡佚,可见当时瘟疫肆虐的影响十分严重。C.“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主张含有避战和防疫的双重内涵,其中实行严格的隔离措施是主要目的。D.从老子提出的具体防疫措施看,他既关注社会民风等精神层面,也强调“正气存内”等物质层面。(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张洁访谈录荒林荒林:从一种社会理想的追
8、求到个体的追求,变化是非常大的。你开始时是比较有社会责任感的写作,比方写处女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的时候,你还是比较重视社会问题的。张洁:中国知识分子通常会有这种情结。荒林:你写的时候很关注社会的状况吗?张洁:也不是,就是因为一种感动,或是说动心。荒林: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张洁:不太真实。对小说来说,没有一个具体、真实的故事,不过是某个契机给你一种创作的启发、冲动然后你尽力挖掘。荒林:当时你的写作冲动就是因为感动吗?张洁:古今中外的作家就这么两类,一类是先有感动、动心,然后去挖掘:比如,为什么会引起我的创作冲动等等;另一类是先有理念,然后去寻找故事、细节。荒林:你觉得你属于哪一类?张洁:我想可能是第
9、一类吧。我不会先有理念,然后找一个故事、细节往里填充。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问一个为什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有时候会想上好几天,想不通是怎么回事然后豁然开朗。荒林:豁然开朗就开始写作是吗?张洁:我写作从来没有提纲,但脑子里每时每刻都在想我的小说。连无字我都没写过写作提纲,只想第一部写什么,第二部写什么,哪一章写什么,然后坐下来写。写作提纲对我没什么用,根本不会照着它去写。经常是最早的设想和后来的写作根本不是一回事,最早的创意和写成的小说相差十万八千里。因为不断地否定自己,所以最后写成的故事和最初的设想完全不一样。荒林:我觉得无字特别具有思辨理性,女主人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到底是谁?”,她一直在
10、分析身边的人和世界,始终在分析之中。张洁:就像一个个庭审,将人物反复拿来审问,其实也包括在拷问自己,因为你很多事情闹不懂。某些地方有人说我重复,其实我是有意如此,就像交响乐,主旋律会在每个乐章中不断出现。无字中的很多段落都是我有意的、不断的重复,但人们没看出来,我是白费心机了。荒林:当把写作本身当作思索过程的时候,和讲故事是有些区别的。张洁:思索是一个过程,不是惟一的,但是相当重要的过程。我不喜欢说惟一, 决定每一件事物的因素都十分复杂,我们所说的只能是其中之一,我特别喜欢“之一”这两个字。荒林:你会不会觉得正因为是“之一”,思索就成了一个永远的开放的过程,你的人物也永远在过程之中?张洁:如同
11、有人说我成功,我也不喜欢这个词,因为“成功”这个词是完成时态,创作、人生都没有完成时,除非你死了。但那只能叫停止,并不等于完成。荒林:由于是思索型的写作,人物和事情都在过程之中,因此能发现你的写作,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之间,思考的过程和痕迹清晰可见。从写作的结构来说,是你的思考变了。张洁:无字以后,我的写作技巧的确有了提高,包括我的语病都得到很大的纠正。我不是学文学出身,看书为了快也不那么认真仔细地学习,所以语病相当严重,尤其是第一稿沉重的翅膀,简直一塌糊涂。但是通过无字12年的训练,每天都在那里磨,现在再写小说,不像过去那么困难了。荒林:最初由于感动而写作,想到的是社会责任感;现在你写作
12、,关心的是写作的过程,人物的成长。你对于写作技巧越来越有唯美的追求。像你刚才谈到无字的音乐性,就穿透了故事本身。张洁:一个好艺术家,终其一生追求的是感觉和表述的零距离,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永远不可能达到感觉和表述的零距离,但是哪怕接近一点,也算进步。你每天都在努力,每天希望接近它一点。如果你觉得今天比昨天修改得更好一点,更接近你的感觉,那就是一个进步。所以我说自己每天都在成长。选自文艺争鸣,有删改)注张洁(19372022),中国当代女性作家,中国作协理事,两次获茅盾文学奖。荒林,原名刘群伟,时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3、A.关于创作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话题,张洁表示这源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情结,但自己的创作不是基于对社会状况的关注,而是来自社会问题引发的创作冲动。B.被问到小说创作的发端时,张洁认为作家的创作类型决定了作品的建构方式,而自己创作的关键在于产生创作冲动和启发后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探求。C.关于小说创作的方式,张洁更强调勤于思索,认为写作提纲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因为作家不会照着提纲去写,最初的设想和完成的作品往往相差甚远。D.关于作品无字的相关讨论,张洁表示该作品不仅是她进行创作实践的平台,也是她提升创作技巧的阶梯,但仍然没有实现感觉和表述的零距离。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14、荒林作为提问者,关心文学创作与现实的关系,期望可以复原作家的创作过程,探寻创作方式,从而分析文学的规律和作家的发展变化。B.荒林作为对谈的一方,对张洁的作品非常熟悉,在交流过程中随时进行总结和点评,从而营造了对谈氛围,引导对话逐步深入地展开。C.从张洁的创作发展来看,从最初因感动而写作到后来的追求唯美,反映出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作家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的成长过程。D.张洁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和作家,更关心文学表达的力量,能冷静对待自己的成就,对自己写作上的重复、语病等不足也有清醒的认识。6.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荒林评价张洁“把写作本身当作思索的过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5、(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9题。生西元当二斗伢子从坑道里钻出来的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像魑魅魍魉一样,即使是朝阳那并不强烈的光,也刺得睁不开眼睛。他紧捂双眼,像挨了子弹那样在薄雪上趴了好久,世界才一点颜色一点颜色,一块形状一块形状,一个弹坑一条战壕地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刚才,指导员把战斗报告交给二斗伢子,让他穿过山谷,在上午十时前送到师前指。二斗伢子跑出去十几步,又被喊了回来。指导员从手腕上摘下自己的瑞士手表,说,看着点时间!二斗伢子急了,一把推回去,说,这是你花了两年津贴才买到的,我可不敢戴!指导员苦笑了一下,说,贵不贵重的早看淡了,东西就是拿来用的,坑道里还有个马蹄钟。说罢
16、,指导员把瑞士手表撸在二斗伢子手腕上,又在他屁股上拍了下,仿佛催一他小马快点出发。枯草和积雪上,有散了架的手榴弹箱,有炸断了腿的骡马,还有丢弃了的苹果、香烟和罐头。所有那些在坑道里比黄金还贵重的东西,二斗伢子都不能停下来去捡。他像一头机敏的狸猫,忽左忽右地跑,一会儿趴在地上,一会儿又躲在树林里。他想象着自己在和敌人捉迷藏,当敌人扣下扳机前的那一刻,他便一跃而起,从对方的准星里逃出去。有那么一小会儿,二斗伢子特别兴奋,快活劲儿快要把身体胀破了。他差一点忘了还有个黑漆漆的东西在背后追着他,只需一刹那,就能把他变成尸体,和遗落在山谷里的那些物件没什么两样。二斗伢子发现,这山谷其实是活着的。有一大群棕
17、色的大蚂蚁排成队,努力地从裂开口子的布袋里搬运炒面疙瘩。还有田鼠从地洞里警惕地探出头,然后窜到丢在野地中间的木筐边,偷偷摸摸叼走几粒带壳的花生。在一处薄冰之上,竟还有根发了翠绿色嫩芽的白萝卜。那嫩芽冻在冰里,闪烁着太阳光,还会继续长大似的。有一次,当二斗伢子卧倒时,看见草丛里伸出一截灰黑色的手,手腕上套着一只瑞士手表,和指导员的这只一模一样。他只敢匆匆端详两秒钟,就再次爬起来向前跑。不过,他也看清了,那只表完好无损,最长的秒针还在一下一下跳动着,真是奇迹。到了山脚下,二斗伢子发现这里多出一处战地医院,密林里搭了十几个帐篷。他钻进其中一个,看有没有认识的人。帐篷里没什么光线,行军床上躺着没了胳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