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试题(含答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试题(含答案).pdf》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试题含答案 2022 广东省 东莞市 高三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答案 下载 _高考模拟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语文试题第 1页(共 8 页)20202121-20-202222学年度第学年度第一一学期教学质量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查高高三三语文语文本试卷共 23 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
2、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把自己变成了断片了。” 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一大特征就是劳动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在一个工业流水线中,每一个人只负责其中的一个工序,永远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人被死死地捆绑在机器的一个局部上。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实际上是很不文明的,因为在这里,人不再是人,原本是完整的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变成了一个个断片,现代人本性的内在纽带断裂了。人们的知、情、意被活活地割裂,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带来了“一代感觉迟钝的人”。
3、卡尔马克思也认为“人(劳动者)除掉吃、喝、生殖乃至住和穿之类动物性功能之外,感觉不到自己自由活动,而在人性的功能方面,他也感觉不到自己和动物方面有任何差别。动物性的东西变成了人性的东西,人性的东西变成了动物性的东西”。有人可能会提出,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机器可以自动运转,劳动者的生活也改善了,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人类是不是就可以免除人性断片化的危险了呢?情况并非如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美国学者赫伯特马尔库塞认为: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原子弹这些东西恰恰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统治成就的自然结果。“人对人最有效征服和摧残恰恰发生在文明之巅,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仿佛
4、可以使人类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这是马克思的弟子在 20 世纪向人类发出的新的警告。为了克服人性的断片化,席勒提出了美学史上一个著名的论断: “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这里说的“游戏”,是指基于审美需要的审美活动,其中又以对文学艺术美的创造和鉴赏为主要内容。 他认定, 从感觉的受动性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过渡,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审美这一中介。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断片的人被束缚在单一的感觉上,其他一切肉体的、精神的能力都成了牺牲品。他们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像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茫然无所依归。他们的感觉钝化,已不能领略杜甫的“细雨
5、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那种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他们的情感已经麻木,不能体会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那种无尽的愁思和“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那种温馨的田家乐,更不会有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他们的想象力已经萎缩,他们无法相信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他们的理解力也已下降,难以体味王维的“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诗句中的深刻哲理。心理功能的严重障碍已成为断片的人的基本特征。而审美体验恰好就是清除心理障碍的适当途径,它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各种心理功能,使人
6、的心灵进入一个无障碍的、自由和谐的境界,使人具有感性的青年性和理性的成年性,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创造条件。语文试题第 2页(共 8 页)在审美体验的瞬间,各种心理器官完全畅通,达到了自由和谐境界。因此,我们说审美是自由在瞬间的实现,审美是苦难人生的节日,是由断片的人到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中介。在文学艺术的审美体验的瞬间,人的感知、回忆、联想、想象、情感、理智等一切功能都处于最自由的状态,人的整个心灵暂时告别现实而进入自由的境界。现实中一切不可能,在审美的瞬间变成一切都可能。而文艺则赋予人一种审美语言,使人能与他人对话,又能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文艺作品中,文学又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7、,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情感、思想和幻想是文学不能写的。文学能够深刻地表现其他艺术无法表现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似乎可以把文学称为艺术之母。总之,审美给予人以充分的选择自由,使人性的残缺变成人性的完整,断片的人通过审美的中介走向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艺术的审美对人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游戏,而是人所需要的一种生存形式。(摘编自童庆炳谈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材料二:材料二:文学是虚构的艺术,是想象的殿堂。无论什么时代,文学都是对于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的象征性的解答,因此而成为生活的教科书;文学还是人类灵魂的守护神:文学之于读者,是精神得以寄托与憩息的殿堂,读者与文学,应该是走进这殿堂寻找自
8、我的一个过程。然而,我们有一种很令人沮丧的阅读习惯:人们会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要求文学作品富有更多的社会意义,或者哲学意义,或者其他什么意义。这种功利性极强的阅读习惯由来已久,文学的艺术价值丧失了其独立存在的意义,文学沦落为宣传的工具。这种比较浅薄和恶劣的阅读习惯,导致我们的语文教学成为枯燥乏味的、模式化的流程。在文学经典那里找到的可能是自己的形骸, 也可能是一束思想、 一点灵光、 一把可以拾得起的记忆莱昂内尔特里林说:“文学是教会我们人类多样性的范围与这种多样性之价值的唯一武器。”我们倡扬人文教育,其目的并不在于熟识作品名称、文人姓氏,而在于引导学生迈进价值观念、学术思想的角斗场,竞才智之技
9、,将学生引领到广袤的时空之中,感受博大、丰富、深邃。惟其如此,人文精神方有望养成,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摘编自肖川教育永恒的支柱:历史与文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一定意义上割裂了人本性的内在纽带,使人性异化,这不会因信息时代的进步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B.断片化的人会丧失感受生活中的美的能力,他们的心理器官受到限制,无法超脱于现实,拥有自由的精神家园。C.文学具有特殊意义,可以涉及的领域无比宽广,因而能够象征性地解答人类所面临的很多问题,进而守护人类灵魂。D.人文教育不同于常识教育,知道、了解和记忆不是目的,理解、思辨和体验才是意图
10、,这是人文教育真正的价值所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马尔库塞认为人对人最有效的征服和摧残恰恰发生在文明之巅,这说明生产力发展并不能让人感受到物质和精神的自由。B.文学艺术审美体验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各种心理功能,可见现代人心理疾病多发和这些人缺少文艺素养有直接关联。C.从阅读层面看,文学不应沦为宣传的工具,应让其独立存在,所以古人“文以载道”的创作观念未必正确。D.文学阅读是寻找自我、更新自我的过程,这极好地阐释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的观点。语文试题第 3页(共 8 页)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审美是自由在瞬间的实现”观点的一项是(3 分
11、)A.“郊行聊着眼,兴到漫成诗。”(杨万里春晚往永和)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C.“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D.“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5.自 2015 年以来,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校长都会给大一新生寄赠一本书,所赠书籍有平凡的世界瓦尔登湖和老人与海等文学作品。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 分)(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我改变的事物我改变的事物刘亮程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
12、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我不喜欢在路上溜达,那个时候每条路都有一个明确去处,而我是个毫无目的的人,不希望路把我带到我不情愿的地方。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我也胡乱地生活着,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不跟我交手,等我老了没力气时又一件接一件来到生活中,欺负一个老掉的人。这也许就是命运。有时,我会花一晌午工夫,把一个跟我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辜地挖一个大坑。我只是不想让一把好锨在我肩上白白生锈。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
13、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当然,在我使唤坏好几把铁锨后,也会想到村里老掉的一些人,没见他们干出啥大事便把自己使唤成这副样子,腰也弯了,骨头也散架了。几年后当我再经过这片荒地,就会发现我劳动过的地上有了些变化,以往长在土包上的杂草现在下来了,和平地上的草挤在一起,再显不出谁高谁低;而我挖的那个大坑里,深陷着一窝子墨绿。这时我内心的激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就因为那么几锨,这片荒野的一个部位发生变化了,每个夏天都落到土包上的雨,从此再找不到这个土包;每个冬天也会有一些雪花迟落地一会儿我挖的这个坑增大了天空和大地间的距离。对于跑过这片荒野的一头驴来说,这点变
14、化也许算不了什么,它在荒野上随便撒泡尿也会冲出一个不小的坑来。而对于世代生存在这里的一只小虫,这点变化可谓地覆天翻,有些小虫一辈子都走不了几米,在它的领地随便挖走一锨土,它都会永远迷失。有时我也会钻进谁家的玉米地,蹲上半天再出来。到了秋天就会有一两株玉米,鹤立鸡群般耸在一片平庸的玉米地中。这是我的业绩,我为这户人家增收了几斤玉米。哪天我去这家借东西,碰巧赶上午饭,我会毫不客气地接过女主人端来的一碗粥和一块玉米饼子。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却永远不会为某一件事去忙碌。村里人说我是个“闲锤子”,他们靠一年年的丰收改建了家园,添置了农具和衣服。我还是老样子,他们不知道我改变了什么。一次我经过沙沟梁,见一棵
15、斜长的胡杨树,有碗口那么粗吧,我想它已经歪着身子活了五六年了。树语文试题第 4页(共 8 页)总是一个姿势做到底,原地踏步一辈子,往前走半步都是要命的事。我找了根草绳,拴在邻近的一棵树上,费了很大劲把这棵树拉直了,干完这件事我就走了。两年后我回来的时候,一眼就看见那棵歪斜的胡杨已经长直了,既挺拔又壮实。拉直它的那棵树却变歪了。我改变了两棵树的长势,而现在,谁也改变不了它们了。我把一棵树上的麻雀赶到另一棵树上,把一条渠里的水引进另一条渠我相信我的每个行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我是这样一个平常的人,住在这样一个小村庄里,注定要这样闲逛一辈子。我得给自己找点闲事,找个理由活下去。当我五十岁的时候,我
16、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在长达一生的时间,我有意无意地改变了它们,让本来黑的变成白,本来向东的去了西边而这一切,只有我一个人清楚。我扔在路旁的那根木头,没有谁知道它挡住了什么。它不规则地横在那里,是一种障碍,一段时光中的堤坝,又像是一截指针,一种命运的暗示。每天都会有一些村民坐在木头上,闲扯一个下午。也有几头牲口拴在木头上,一个晚上去不了别处。因为这根木头,人们坐到了一起,扯着闲话商量着明天、明年的事。因此,第二天就有人扛一架工具上南梁坡了,有人骑一匹快马上胡家海子了而在这个下午之前,人们都没想好该去干什么。没这根木头生活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坐在一间房子里的板凳上和坐
17、在路边的一根木头上商量出的事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多少年后当眼前的一切成为结局,时间改变了我,改变了村里的一切。整个老掉的一代人,坐在黄昏里感叹岁月流逝、沧桑巨变。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在时间经过这个小村庄的时候,我帮了时间的忙,让该变的一切都有了变迁。我老的时候,我会说:我是在时光中老的。(有删改)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标题“我改变的事物”,意在强调人作为万物之灵长,是自然的主宰,理应去改造自然。B. 文章第一段回忆自己“年轻力盛”时候的事情,意在反省当年自己“毫无目的”的生活态度。C. 文章写了自己在村庄改变了很多事物,并表达了自己
18、改变这些事物后心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D. 文章反复说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可见“我”是个乐于助人、不计名利的人。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村里人”与“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进行对照,突出我与众不同的追求。B. 文章语言风趣,譬如“到了秋天就会有一两株玉米,鹤立鸡群般耸在一片平庸的玉米地中。这是我的业绩”。C. 文章把细微的琐事与深切的感动相融合,把随意的举动与永恒的意义相联系,形成巨大的张力,别具魅力。D. 文章对村庄的景物进行工笔细描,比如对那棵斜长的胡杨树的描写,绘形又绘神,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8. 请结
19、合全文分析,说说“我”为什么热衷于改变这些不起眼的事物?(4 分)9. 作者在描述自己扔在路边的那根木头时说它“是一种障碍,一段时光中的堤坝,又像是一截指针,一种命运的暗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 分)语文试题第 5页(共 8 页)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薛讷,绛州万泉人也,左武卫大将军仁贵子也。为蓝田令,有富商倪氏于御史台理其私债,中丞来俊臣受其货财,断出义仓米数千石以给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以为储蓄,安敢绝众人之命,以资一家之产?”竟报上不舆。会俊臣得罪,其事
20、乃不行。其后突厥入寇河北,则天以讷将门,使摄左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临行,于同明殿召见与语,讷因奏曰:“丑虏凭凌,以庐陵为辞。今虽有制升储,外议犹恐未定。若此命不易,则狂贼自然款伏。”则天深然其言。时契丹及奚与突厥连和,屡为边患,讷建议请出师讨之。开元二年夏,诏与左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率众二万,出檀州道以讨契丹等。杜宾客以为时属炎暑,将士负戈甲,齐资粮,深入寇境,恐难为制胜。中书令姚元崇亦以为然。讷独曰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时议咸以为不便。玄宗方欲威服四夷,特令讷同紫微黄门三品,总兵击奚、契丹,议者乃息。六月,师至滦河,遇贼,时既蒸暑,诸将失计会
21、,尽为契丹等所覆,讷脱身走免。归罪于崔宣道及蕃将李思敬等八人,诏尽令斩之,特免杜宾客之罪。下制曰:“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检校左卫大将军、和戎大武等诸军州节度大使、同紫微黄门三品薛讷,总戎御边,建议为首,暗于料敌,轻于接战,张我王师,衄之虏境。观其畴昔,颇常输罄,每欲资忠报主,见义忘身。特缓严刑,俾期来效,宜赦其罪,所有官爵等并从除削。”寻以年老,特听致仕。八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常卿,谥曰昭定。(节选自旧唐书薛讷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讷独曰/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时议咸以为不便B. 讷独曰/夏月草茂/
22、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时议咸以为不便C. 讷独曰/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时议咸以为不便D. 讷独曰/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时议咸以为不便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 分)()A. 御史台,东汉至元朝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负责监察、弹劾官员,又称宪台、乌台,明清改称都察院。B. 义仓,是隋以后历代封建政府为备荒年而设置的粮仓,因设在里社,由当地人管理,因而亦名社仓。C. 升储,即升为太子,意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
23、嫡长子继承制。D. 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退休,典籍中习见的“致事”“下车”“告归”“乞骸骨”等,均有此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薛讷坚持原则,为国为民。来俊臣徇私枉法,帮助富商倪氏,但是薛讷坚守本职工作,心系家国、百姓,不与之同流合污。B. 薛讷见解独到,深得宠信。武则天在同明殿召见他,他分析当前内外形势,对储君之位发表自己的见解,武则天深以为然。C. 薛讷敢于进言,坚持己见。异族为患边境,杜宾客等认为深入敌境难取胜,时任同紫微黄门三品的薛讷认为此乃振国良机。D. 薛讷蒙获天恩,免于死罪。玄宗认为薛讷最先提出建议而无切合实际的计划,以致讨伐
24、战败,但因其忠君爱国,罢官免死。语文试题第 6页(共 8 页)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其后突厥入寇河北,则天以讷将门,使摄左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2)时既蒸暑,诸将失计会,尽为契丹等所覆,讷脱身走免。14. 唐朝军队与契丹、奚、突厥军队交战,因何战败?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516 题。夏夜宿表兄话旧夏夜宿表兄话旧窦叔向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15. 下列对这
25、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夜合花开香满庭”,浅而不浮,艳而不俗;夜合花开,紧扣诗题“夏夜”,结构浑然。B. 第三、四句意即纷乱年代珍贵家书总是难以送达,而今与表兄相见,凄凉往事不堪回首。C. 第五、六句是大部分人同有之事,也是大部分人想说之话,表达朴素,容易引发共鸣。D. 最后两句虚实结合、以景结情,写出作者面对河桥边的美酒佳宴时生发出的无限感慨。1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设喻,得出“,”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