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动机-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学习和动机-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动机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什么是学习?什么是学习?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与动机第一节第一节 学习概述学习概述现代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现代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l学习(learning)是基于经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l三个基本含义:首先,是基于经验而导致的 经验既指个体通过直接作用于客观现实的过程本身,也指这一过程所得到的结果。经验既包括有准备的系统的学习经验,也包括偶然的,如看见交通事故。其次,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行为潜能如学习50个单词,掌握了28个,还有22个,再次学习22个时候,会更快,说明潜能的变化。再次,是相对持久的疲劳和疾病,药物,酒精等。二、学习的分类二、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习惯
2、分类(依据学习内容)(一)我国习惯分类(依据学习内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二)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按学习方式)(二)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按学习方式)1、接受学习 VS 发现学习l接受学习(reception learning)是指传授者将学习的内容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传授给学习者。l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需要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学习的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意义学习 VS 机械学习l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是指通过符号、文字等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三)加涅的学习分类(按学习结果)(三)加涅
3、的学习分类(按学习结果)l言语信息l智慧技能l认知策略l态度l动作技能(四)布卢姆的分类(按学习目标)(四)布卢姆的分类(按学习目标)l知识l领会l应用l分析l综合l评价第二节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一、巴甫洛夫的发现一、巴甫洛夫的发现形成的基本过程 l条件作用之前 食物 唾液分泌 (无条件刺激,UCS) (无条件反应,UCR) 铃声 无唾液分泌 (中性刺激,NS) (无反应或无相关反应) l条件作用期间 (多次重复)伴随 诱发 铃声 + 食物唾液分泌 (条件刺激,CS)(无条件刺激,UCS)(无条件反应,UCR)l条件作用之后 诱发铃 声 唾液
4、分泌 (条件刺激,CS) (条件反应,CR) 二、经典条件作用的原理二、经典条件作用的原理1、基本概念l无条件刺激 (unconditioned stimulus,UCS):任何能够自然引起有机体反射性行为的刺激 l无条件反应(unconditioned response,UCR):由无条件刺激引发的反应l中性刺激 (neutral stimulus,NS) :原本不能引发无条件反应的刺激,如铃声和灯光等 l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 :通过学习,中性刺激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 l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CR) :由
5、条件刺激单独引发的反应3、消退与自发恢复、消退与自发恢复 l条件作用的消退(extinction):若多次呈现条件刺激,却始终没有无条件刺激与之相伴出现,有机体的条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再反应。l自发恢复(spontaneous recovery) :已经消退的条件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通常能够再次被条件刺激激发而出现 。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和消退曲线 l进化心理学家认为消退和自发恢复都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意义。l如果一段时间电台多次发布地震警报,却没有发生地震,人们可能会逐渐对这种警报不以为然,隔一段时间后当警报重新出现时,人们又会表现出一定的警觉,此时,这种自发恢复的倾向就是很有必要的,因
6、为这次的警报很可能是有预测性的。 三、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三、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1、条件性情绪反应 l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对大多数人都不怕的事物产生极度的恐惧,例如有人可能一看到老鼠就全身发抖、满脸苍白、手足出汗,而有人则可能对菜青虫有类似的恐惧反应。其实这些恐惧反应很可能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结果。l人对于一些事物的情绪反应,不管是负面的如恐惧、厌恶还是正面的如喜爱、偏好等,都是可以通过经典条件作用的方式学习到的。 l恐惧的泛化l广告商利用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原理来设计广告,试图让消费者对他们的产品产生条件性的正面情绪。 条件性情绪反应实验:阿尔波特对小白鼠产生恐惧条件性情绪反应实验:阿尔波特对小白鼠产生
7、恐惧(Watson & Rayner,1920 )食品广告:食品广告:通常是让人产生唾液的条件反射。通常是让人产生唾液的条件反射。香水广告:香水广告:通常使人们在商标和充满魅力的异性之间建立联结。通常使人们在商标和充满魅力的异性之间建立联结。交通安全的电视片:交通安全的电视片:往往通过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往往通过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生。反毒品的宣传片:反毒品的宣传片:通常给人们呈现吸毒者令人厌恶的形象,目的是在毒通常给人们呈现吸毒者令人厌恶的形象,目的是在毒品和厌恶反应间建立联结。品和厌恶反应间建立联结。临床上反条件化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反条件化的广泛应用:治疗
8、恐惧症、酗酒、性心理变态等。治疗恐惧症、酗酒、性心理变态等。2、在行为疗法中的应用、在行为疗法中的应用l对抗性条件作用(counterconditioning) 用愉悦性刺激物带来的愉悦性感受代替恐惧。实验:皮特不再惧怕兔子(Jones,1924)要保证任何时候由吃东西带来的愉快反应应该强于看见兔子产生的恐惧反应l用满灌疗法(flooding)和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治疗恐怖症(phobia)学校恐怖症 or 教室恐怖症社交恐怖症第三节第三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操作性调节作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操作性调节作用)一、桑代克的效果律一、桑代克的效果律l通
9、过系统地观察,桑代克发现,猫逃离迷笼的过程是一个尝试错误(trial-and-error)的学习过程。 猫通过不断尝试,最终偶然做出了正确的行为,而这种正确的行为会随着猫逃离迷笼的次数增加,在练习中变得愈加熟练,那些错误的行为,则倾向于消失。l 1. 准备律:强调学习开始前预备定势的作用。2. 练习律:强调联结的应用。3. 效果律:凡导致满意结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效果律”后来被持这种学习观的理论家发展成为“强化”学说,其中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 ) 对桑代克的“试误说”进一步研究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研究二、操作性条件作
10、用研究l桑代克的效果律指出了行为结果对行为表现的影响,斯金纳(Burrhus B Skinner,19041990)接受了这一观点。他对桑代克的实验加以改进,通过对白鼠、鸽子等动物的行为学习进行系统的研究,发展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改良后的斯金纳箱l操作性行为(operant)是指有机体自发地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反应。l操作性行为的结果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关键。愉快的结果加强行为,不愉快的结果减弱行为。l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就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l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和惩罚是增强或减弱反应概
11、率的手段。l强化(reinforcement)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增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l与行为相伴的任何能够增加行为出现概率的刺激,都是强化物(reinforcer) l惩罚(punishment),它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降低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三、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应用三、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应用行为塑造l行为塑造(shaping)是通过对接近目标行为的多个具体反应逐步予以强化,使有机体最终习得该行为的过程。l对接近目标行为的多个具体反应逐步予以强化,这种方法被称为连续性逼近(successive approximation),它是行为塑造的基本原则。 四、操作性行
12、为的结果:强化与惩罚四、操作性行为的结果:强化与惩罚(一)强化与强化物的类别1、正强化与负强化l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是在行为发生之后,呈现或增强某种刺激从而使行为在将来出现的概率增加。在正强化中呈现的刺激,称为正强化物(positive reinforcer),如食物、金钱、赞扬、微笑等。l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是在行为发生之后,撤销或减弱某种刺激从而使行为在将来出现的概率增加。在负强化中被撤销或减弱的刺激,称为负强化物(negative reinforcer),如电击。行为的频率增加行为的频率增加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的运用 2初
13、级强化物与次级强化物l初级强化物(primary reinforcer)是指任何直接指向于有机体生物学因素的强化物。l次级强化物(secondary reinforcer)是需要与已经存在的强化物建立联结才能起到强化效果的强化物。包括:(二)强化的程序(二)强化的程序强化程序的类型连续强化间歇强化比率强化间隔强化固定比率强化可变比率强化固定间隔强化可变间隔强化1连续强化与部分强化l 连续强化(continuous reinforcement)是对每次正确反应都加以强化的强化程序。l 部分强化(partial reinforcement,或间隔强化)则是只对部分正确反应加以强化的强化程序。l 连
14、续强化虽然可以使有机体迅速地学会一种行为,但是从长远来说,它对阻止行为的消退效果不佳。而部分强化对一种行为得以长期保持,则有着更佳的效果。2定比强化与不定比强化l定比强化(fixed-ratio schedule,FR)是指在有机体做出一定数目的正确反应之后即获得一次强化的强化程序。l不定比强化(variable-ratio schedule, VR)是指在有机体做出不定数目的正确反应之后即获得一次强化的强化程序。l通常,这两种强化程序都能够使有机体保持较高的反应频率。3定时强化与不定时强化l定时强化(fixed-interval schedule,FI)是指在前次强化后,经过一段固定时间间隔
15、,有机体的反应才能再次获得强化的强化程序。l不定时强化(variable-interval schedule, VI)是指在前次强化后,经过一段不固定的时间间隔,有机体的反应才可以再次获得强化的强化程序。 在教学中如何安排强化?在教学中如何安排强化? 最佳的训练组合也许是,最初时使用连续强化,然后是固定间隔强化,最后是可变比率强化。此外,随着训练期的推移,比率也可以改变。总体说来,减少强化对不强化的比例,会导致消退速度放慢。(三)惩罚及其效果(三)惩罚及其效果l惩罚:减少某个行为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l正惩罚:在一个行为之后呈现某种恶性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减少。l负惩罚:在一个行为之后
16、移除某种良性刺激,从而使某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减少。行为的频率降低行为的频率增加负强化物与惩罚的运用 l属于消极强化的例子是:( )lA、惩罚一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看着 B、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C、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D、孩子表现好就表扬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小结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小结l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动物实验为基础而提出的,所以,它代表了人与动物最基本的学习形式。这一理论试图用SR来说明人类的高级学习,但后来人们发现这种研究过于简化了人类的学习。但不管怎样,人类的大量行为如语言、动机、习惯、情绪乃至个性、异常行为等的获得,都有条件作用的成分。闲着棒子,宠坏了孩子?闲着棒子,宠坏了孩子?
17、991位美国父母(Straus & Stewart,1999)35%的父母对1-2岁的孩子使用过体罚94%的父母对3-4岁的孩子使用过体罚449位父母(Buntain-Ricklefs et al.,1994)93%的父母小时候挨过打87%的父母赞成打屁股作为惩罚的形式体罚与儿童攻击性体罚与儿童攻击性(Strassberg et al.,1994)273名母亲体罚类型:6%不使用体罚;68%被打过屁股;26%受到过严重的体罚。体罚类型报告后六个月,观察攻击性。结果:体罚越严重,攻击性行为越多结论:体罚并不能起到人们预想的会使坏孩子变好的效果。体罚与后来生活状况体罚与后来生活状况(Straus
18、& Kantor,1994)6002个美国家庭大约50%的样本报告在青少年时曾受过体罚(M58%,F44%)。这些曾受过体罚的个体后来更可能经历各种问题:抑郁、自杀、酗酒、虐待儿童、殴打妻子等。结论:终止打屁股和其他体罚,从根本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小结:小结:打孩子不是一种适当的或有效的为人父母的技术。惩罚在某些课堂情境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可能会导致很多消极影响,如学生不敢尝试,导致与期望相反的结果,攻击行为增加,失去自尊甚至受到伤害。但在某些情况下,要想迅速终止孩子令人讨厌的行为,惩罚是惟一的办法。但有效的惩罚应满足一些条件。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
19、量是无穷的孟母孟母为什么为什么要要三迁呢三迁呢?孙武为什么孙武为什么要要杀鸡儆猴杀鸡儆猴?l在一项典型观察学习的实验中(Bandura,et al.,1963),班杜拉分别就现实、电影和卡通片中,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所有这三类成人榜样都同样会导致儿童模仿这种攻击性行为。在另一项实验中(Bandura,1965),班杜拉对上述研究作了进一步延伸。他要了解两个主要问题:(1)儿童是否不管榜样是受到奖励还是惩罚,总是会从榜样那里习得攻击性行为?(2)儿童看到榜样受到奖励是否比看到榜样受到惩罚,会更多地自发模仿所看到的攻击性行为? l在实验中,把4至6岁的儿童分成两组。儿童在
20、电影中看到一个成年男子演示四种不同攻击性行为,但在影片快结束时,一组儿童看到的是这个成人榜样受到另一个成人的奖励(那个人说:你是一个强壮冠军);而另一组儿童看到的是这个成人榜样受到惩罚(另一个成人说:喂,住手!我以後再看到你这样欺负弱者就给你一巴掌!)。接下来,就让儿童进入一间游戏室,里面放有一个同样的充气人以及这个成人榜样使用过的其他物体。结果发现,看到榜样受奖励的那一组儿童,比看到榜样受惩罚的另一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 亲历学习和观察学习观察学习l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l 特点:1.并不依赖直接强化l 2.具有认知性l 3. 并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2
21、.对强化的发展对强化的发展l替代性强化:在观察学习过程中,看到某行为受到奖励后,观察者表现出该行为也随之增加,象是自己获得了强化一样,当他们看到某行为受到惩罚后,他们的相应行为也随之减少,象是自己受惩罚一样。这个现象被称为替代性强化(vicarious reinforcement)。l自我强化:一个人在表现某项行为之后,若自己感到有成就,那种满足感,就具有极大的强化作用。第四节第四节 学习的认知观点学习的认知观点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一、人物简介布鲁纳(布鲁纳(1915),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家。布鲁纳在众多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布鲁纳在众多领
22、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是一位在西方心理学界和教育界都享有声誉是一位在西方心理学界和教育界都享有声誉的学者,他在的学者,他在1959年任美国科学院科学教育年任美国科学院科学教育委员会主席,主持了著名的伍兹霍尔中小学委员会主席,主持了著名的伍兹霍尔中小学课程改革会议;课程改革会议;1960年任总统教育顾问;年任总统教育顾问;1952年当选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会理事长;年当选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会理事长;196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2年获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一)对学习的实质与过程的看法1.学习是
23、形成学科知识结构的过程形成学科知识结构的过程l(二)注重学科基本结构l学科基本结构:指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原理)、基本方法(提出假设、调查、推测)、基本态度。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就是要从事物的根本联系上去把握事物。l(三)提倡发现学习l1.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其特点是:l(1)由学生通过独立发现而不是通过接受的方式来获得经验。l(2)着重于学习过程而不是着重于学习结果。发现学习的教学案例lX+2ax+a=(x+a)(x+a)X+2ax+a=(x+a)(x+a)22xx1X+2x+1=(x+1)(x+1)2X+4x+4=(x+2)(x
24、+2)2X+6x+9=(x+3)(x+3)2X+8x+16=(x+4)(x+4)X+10 x+25=(x+5)(x+5)22发现法学习的优点:发现法学习的优点: 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因为通过发现可以带来满意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因为通过发现可以带来满意和内在奖励。内在奖励。 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因为发现过程就是解决问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因为发现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的技巧。题的过程发现的技巧。 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因为学生需要以有意义的方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因为学生需要以有意义的方式组织知识。式组
25、织知识。发现法学习的局限:发现法学习的局限: 1.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知识学习活动的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知识学习活动的特殊性。特殊性。 2.发现法运用范围有限。极少数学生;自然科学的发现法运用范围有限。极少数学生;自然科学的某些知识;一般教师很难掌握。某些知识;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3.发现法耗时过多,不经济。发现法耗时过多,不经济。 l(四)重视学生的思维,特别是直觉思维的发展l分析性思维:以一次前进一步为特征的。思考者能充分意识到思维所依据的运算与知识。l直觉思维:不通过分析步骤而得出似乎是真实的、但却是试验性结论的智力技巧。包括大胆的假设、机灵的预测、迅速地作出试探性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