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谏太宗十思疏》课件-PPT.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692977
  • 上传时间:2022-05-18
  • 格式:PPT
  • 页数:47
  • 大小:4.0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谏太宗十思疏》课件-PPT.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谏太宗十思疏 课件 PPT
    资源描述:

    1、 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温馨寄语】【温馨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每一天,每一堂课,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每一天,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挑战的舞台。每一次积极的思考和展示,都是一个挑战的舞台。每一次积极的思考和展示,都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和锻造,都能为你的成长都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和锻造,都能为你的成长积攒一缕光芒!今天的课堂就是每一位同学梦想积攒一缕光芒!今天的课堂就是每一位同学梦想的舞台。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阔,让我们的的舞台。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阔,让我们的心灵在课堂上自由飞翔,勇敢挑战自我!心灵在课堂上自由飞翔,勇敢挑战自我!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朗读正音、朗读正音(读准语调、停顿。

    2、读准语调、停顿。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2、文脉梳理、文脉梳理第一段第一段文本研习文本研习第二段第二段第三段第三段人君人君当当神器之神器之重重,居域中之居域中之大大,将,将崇崇极天之极天之峻峻,永,永保无疆之保无疆之休休,不,不念居安思危,戒念居安思危,戒奢奢以以俭,德不俭,德不处处其厚,情不其厚,情不胜胜其其欲,斯亦伐根欲,斯亦伐根以以求木茂,塞源求木茂,塞源而而欲流长也。欲流长也。 3、齐读文本,分析回答问题、齐读文本,分析回答问题 : (1)、第一段用了哪些比喻?第一段用了哪些比喻?这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这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源

    3、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求木之长者,必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必浚其泉源” ” 思国之安者,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必积其德义义 德不厚而望德不厚而望国之治知其国之治知其不可不可“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塞源而欲流长也” ” 不念居安思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危戒奢以俭正面设喻正面设喻反面设喻反面设喻反面设喻反面设喻(1 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观点?观点?明确:明确:比喻句: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本;流之远

    4、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斯亦伐根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观点:观点:(1 1).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 2).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 2)本段运)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在?明确:明确:喻证法喻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正反对比论

    5、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强烈、鲜明的对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积德义的道理。(3 3)第一句中前两个分句对第三个分)第一句中前两个分句对第三个分句起什么作用?句起什么作用? 明确:前两个分句说的是事物常理,可明确:前两个分句说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阐明的观点,也以顺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阐明的观点,也能对观点起到论证说明的作用能对观点起到论证说明的作用(4)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明这样的特点吗?明这样的

    6、特点吗?明确:明确: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劝谏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劝谏生动形象化;再就是借贬低自己来抬高生动形象化;再就是借贬低自己来抬高君主,使对方耳听直言君主,使对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心悦诚服。 (5 5)本段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本段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自己的看法的? 明确: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观点,阐明积明确: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重要性;德义的重要性; 第二句从反面论述自己的主要观点,阐明第二句从反面论述自己的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必要性;积德义的必要性; 第三句从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来阐明不积第三句从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来阐明不积德义的严重后果,

    7、进一步论证治理国家,德义的严重后果,进一步论证治理国家,必积德义。必积德义。 (6 6)本段可分为几层?)本段可分为几层? 明确:本段可以分为两层,明确:本段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至第一层至“而况于明哲乎而况于明哲乎”,提出本,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文的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其德义”。 第二层,指出人君第二层,指出人君“必积其德义必积其德义”的的途径:途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小结第一节:小结第一节:元首,承天元首,承天命,莫不命,莫不忧忧道著,功成道著,功成德衰。有善始者德衰。有善始者实实,能,能终者终者盖盖。岂其取之。岂其取之易易守之难乎?守

    8、之难乎?昔取之昔取之有余,有余,今守之今守之不足,不足,何也?何也? (1 1)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训? 明确: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明确: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终 (2 2)作者认为他们这样的历史教训)作者认为他们这样的历史教训原因在原因在“取易守难取易守难”吗?吗? 明确:不是,而是在于统治者得天下明确:不是,而是在于统治者得天下之后之后“纵情纵情”“”“傲物傲物”。(3 3)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明确:明确:魏征对魏征对“严法

    9、治国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法制”不是问题的关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张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竭诚以待”是一致的,那当然是可行的。是一致的,那当然是可行的。(4 4)作者在本段所阐述的主要看法是什么?)作者在本段所阐述的主要看法是什么?明确:明确: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所宜深慎。(5)本段采用

    10、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明确:明确:对比对比善始与善终;竭诚待下与纵情傲善始与善终;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物;比喻比喻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载舟覆舟,所宜深慎。(6 6)从本段所述来看,作者的思想上有很)从本段所述来看,作者的思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这表现在何处?大的局限性,这表现在何处? 明确:明确:“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宣扬,宣扬了皇权神授论,这与他的封建忠君思想了皇权神授论,这与他的封建忠君思想分不开。分不开。 (7 7)全段可分为几层?)全段可分为几层? 明确:本段也可以分为两层,明确:本段也可以分为两层, 前一层至前一层至“守之难乎守之难乎”,概括历

    11、史教,概括历史教训,提出取易守难的问题,应读出惋训,提出取易守难的问题,应读出惋惜的语气。惜的语气。 后一层则用问句来解释原因,后一层则用问句来解释原因,承前启承前启后,照应后,照应“居安思危居安思危”,又为下文的,又为下文的“十思十思”张本,读起来应慷慨激昂,张本,读起来应慷慨激昂,末两句应兼含深沉。末两句应兼含深沉。对对比比殷忧殷忧得志得志竭诚竭诚待下待下纵纵情情傲傲物物吴越为吴越为一体一体骨骨肉肉为为行行路路苟免苟免不怀仁不怀仁貌恭貌恭不心服不心服严严刑刑载舟载舟覆舟覆舟比比喻喻虑壅蔽,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则思虚心以纳下;想想邪,则思邪,则思身身恶;恩所加,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则思

    12、无因喜赏;赏;罚所及,则思无因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怒而滥刑。此十此十思,思,九德,九德,能而任之,择善而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从之, (1 1)第三段提出了哪)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十思”?作?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 明确:十思:略;明确:十思:略; 境界:智者尽其谋境界:智者尽其谋垂拱而治。垂拱而治。 (2 2)“十思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十思各从哪些角度去谈论治国之道?这十思各从哪些角度去谈论治国之道? 明确:核心:正己安人明确:核心:正己安人。角度:角度:一二思一二思戒奢侈;戒奢侈;三四思三四思戒骄躁;戒骄躁;五六思五六思戒放纵;

    13、戒放纵;七八思七八思戒蒙蔽;戒蒙蔽;九十思九十思戒赏罚不公戒赏罚不公(3 3)“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一一句以反问结束全文,可以收到怎样的效句以反问结束全文,可以收到怎样的效果?果?明确:明确:作者以反问的形式启发太宗,作者以反问的形式启发太宗,讲明了十思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加坚定讲明了十思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加坚定他实行开明政治的决心。他实行开明政治的决心。(4 4)本段可分为几层?)本段可分为几层?明确:本段也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明确:本段也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至至“无因怒而滥刑无因怒而滥刑”,阐述了,阐述了“十思十思”的主要内容。后一层,的主要内容。后一层,“总此十思

    14、总此十思” ” 到完,指出积德义的好处:天下大治。到完,指出积德义的好处:天下大治。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必必固固其根本其根本固,使动用法固,使动用法 2.载载舟舟覆舟覆舟覆,使动用法覆,使动用法3.则思知止而则思知止而安安人人安,使动用法安,使动用法 4.则思则思正正身以黜恶身以黜恶正,使动用法正,使动用法宏,使动用法宏,使动用法 6.何必何必劳劳神神苦苦思思劳、苦,使动用法劳、苦,使动用法 7.则思则思虚虚心以纳下心以纳下虚,使动用法虚,使动用法5.宏宏兹九德兹九德8.则思正身以黜则思正身以黜恶恶恶,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恶,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9.惧谗惧谗邪邪邪,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形容词活用作名

    15、词 10.当神器之当神器之重重 11.居域中之居域中之大大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2.择择善善而从之而从之13.貌貌恭而不心服恭而不心服 14.则思江海则思江海下下百川百川15.乐乐盘游盘游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貌,名词做状语貌,名词做状语下,名词活用做动词下,名词活用做动词乐,意动用法乐,意动用法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根本根本树根树根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纵情纵情放纵情感,即骄傲放纵情感,即骄傲,今,尽情今,尽情虚心虚心使心虚使心虚,今,谦虚的美德今,谦虚的美德以为以为以之为以之为,今,

    16、认为今,认为特殊句式特殊句式虽董之以严刑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震之以威怒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判断句判断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判断句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安安思国之安者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必积其德义安定安定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怎么,疑问副词疑问副词项王曰项王曰:”沛公安在沛公安在?”什么什么,疑问代词疑问代词衣食所安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弗敢专也安身养人安身养人治治垂拱而治垂拱而治治理治理不效则治臣之罪不效则治臣之罪惩处惩处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医

    17、治信信信者效其忠信者效其忠愿陛下亲之信之愿陛下亲之信之小信未孚小信未孚,神孚福也神孚福也忌不自信忌不自信诚实诚实信任信任信用信用相信相信求求求木之长者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必固其根本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客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欲有求于我也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闻达于诸侯要求要求探求探求祈求祈求追求追求以以必竭诚以待下必竭诚以待下虽董之以严刑虽董之以严刑则思知止以安人则思知止以安人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同同”而而”注释为注释为:”来来”介词介词,用用,拿拿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目的连词目的连词,以便以便介词介词,因因,因为因为介词介词,把把感谢你的耐心倾听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谏太宗十思疏》课件-PPT.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69297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