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微生物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北京大学微生物学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大学 微生物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北京大学微生物课件北京大学微生物课件天狼后期工作室天狼后期工作室绪绪 论论一、一、什么是微生物什么是微生物二、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史二、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史三、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三、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四、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四、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五、微生物学及其分科五、微生物学及其分科一、什么是微生物一、什么是微生物1 定义:定义:微生物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 看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构造简
2、单的低等生物。2 种类种类: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旧称(旧称“蓝绿藻蓝绿藻”或或“蓝藻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3 特点:特点: 小(个体微小)小(个体微小) m(微米)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微米)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
3、胞) nm(纳米)级: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器,病毒)(纳米)级: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器,病毒) 简(构造简单)简(构造简单) 单细胞单细胞 简单多细胞简单多细胞 非细胞(即非细胞(即“分子生物分子生物”)低(进化地位低)低(进化地位低) 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 显微藻类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
4、病毒)4 微生物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所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微生物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所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的低等的低等 生物的总称。生物的总称。生物的分类概貌:(两界系统、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六界系生物的分类概貌:(两界系统、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六界系统、三总界五界系统、三域学说)统、三总界五界系统、三域学说) 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 亚病毒亚病毒 病毒病毒生物生物 原核生物原核生物 细菌细菌 放线菌放线菌 原核生物界原核生物界 微生物微生物 蓝细菌蓝细菌 细胞生物细胞生物 古生菌古生菌 真核生物真核生物 真菌真菌 酵母菌酵母菌 霉菌霉菌 真菌界真菌界 蕈菌
5、蕈菌 单细胞藻类单细胞藻类 真核原生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 植物植物 植物界植物界 动物动物 动物界动物界二、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二、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一)一个难以认识的微生物世界(一)一个难以认识的微生物世界原因:个体微小,外貌不显,杂居混生,因果难联(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之原因:个体微小,外貌不显,杂居混生,因果难联(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之间)间)例:例:艾滋病(艾滋病(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引起,从感染病毒至发从感染病毒至发 病一般要经过病一般要经过12-13年的潜伏期。年的潜伏期。 在发霉的花生、玉米等胚的附近,常易生
6、长在发霉的花生、玉米等胚的附近,常易生长Aspergillus flavus(黄曲霉黄曲霉),它会产生剧毒真菌毒素它会产生剧毒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latoxin),若经常食用这类霉变),若经常食用这类霉变食物,就会诱发肝癌等疾病。食物,就会诱发肝癌等疾病。 由于上述认识微生物的由于上述认识微生物的4个障碍迟迟未能解决,因此人类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个障碍迟迟未能解决,因此人类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尽管也有自发地利用酵母菌等若干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但更多的还是被各种病原微生尽管也有自发地利用酵母菌等若干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但更多的还是被各种病原微生物所害,例如物所害,例如鼠疫鼠疫(“
7、黑死病黑死病”,历史上,历史上3次大流行曾杀死近次大流行曾杀死近2亿人口,死亡最惨重的亿人口,死亡最惨重的二二战战1.1亿)、亿)、天花天花、疟疾疟疾、麻风麻风、梅毒梅毒、肺结核肺结核(“白疫白疫”)和和流感流感的大流行等。直到的大流行等。直到今今天,在全球范围内,不但传染病仍是死亡的首因(天,在全球范围内,不但传染病仍是死亡的首因(1997年全球达年全球达5220万人),而且还万人),而且还面临着旧病卷土重来、新病不断出现(近面临着旧病卷土重来、新病不断出现(近20年来又出现年来又出现30余种)的严峻形势。余种)的严峻形势。 “视而不见,嗅而不闻,触而不觉,食而不察,得其益而不感其好,受其害
8、而不知视而不见,嗅而不闻,触而不觉,食而不察,得其益而不感其好,受其害而不知其其恶恶”(二)微生物学发展史(二)微生物学发展史 整个微生物学发展史是一部逐步克服上述认识微生物的整个微生物学发展史是一部逐步克服上述认识微生物的4个障碍(如显微镜的发个障碍(如显微镜的发明,灭菌技术的应用,纯种分离和培养技术的建立等),不断探究它们的生命活明,灭菌技术的应用,纯种分离和培养技术的建立等),不断探究它们的生命活动规律,并开发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消灭有害微生物的历史。现扼要地将它动规律,并开发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消灭有害微生物的历史。现扼要地将它分为分为5个时期。(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
9、熟期)个时期。(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1 史前期史前期时间:约时间:约8000年前年前-1676实质:朦胧阶段实质:朦胧阶段开创者:各国劳动人民。其中尤以我国的制曲、酿酒技术著称开创者:各国劳动人民。其中尤以我国的制曲、酿酒技术著称特点:特点: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 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进行酿酒、发面、制酱、酿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进行酿酒、发面、制酱、酿 醋、沤肥、轮作、治病等)醋、沤肥、轮作、治病等)2 初创期初创期时间:时间:1676-1861实质:形态描述阶段实质:形态描述阶段开创者:开创者:列文虎克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
10、者微生物学的先驱者特点: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 的个体(标志);的个体(标志);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 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标志标志:1676年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单式望远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年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单式望远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3 奠基期奠基期时间:时间:1861-1897实质: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实质: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开创者:开创者:巴斯德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细菌学奠基人细菌学奠基人特点:特点:微生物学开始建立;微生物学开始建立;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创立了一整套独特
11、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科(科 赫);赫);开始运用开始运用“实践实践-理论理论-实践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建建立了许立了许 多应用性分支学科(细菌学、消毒外科术、免疫学、土壤微生物多应用性分支学科(细菌学、消毒外科术、免疫学、土壤微生物学、病毒学、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学、病毒学、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黄金时期。标志标志:1861年巴斯德根据年巴斯德根据曲颈瓶试验曲颈瓶试验彻底推翻生命的自然发生说并建立胚彻底推翻生命的自然发生说并建立胚 种学说(种学说(germ theory)。)。科赫学派的重要业绩:科赫
12、学派的重要业绩:科赫法则科赫法则: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而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这一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而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这一微生物可以离开动物体,并被培养成纯种培养物;这种纯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体微生物可以离开动物体,并被培养成纯种培养物;这种纯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体后,应当出现特有的病症;该微生物可以从患病的实验动物中重新分离出来,并可后,应当出现特有的病症;该微生物可以从患病的实验动物中重新分离出来,并可在实验室中再次培养,此后它仍然应该与原始病原微生物相同。在实验室中再次培养,此后它仍然应该与原始病原微生物相同。微生物研究方法(琼脂平板培养技术、显微镜技
13、术、染色方法、悬滴培微生物研究方法(琼脂平板培养技术、显微镜技术、染色方法、悬滴培养法以及显微摄影技术)养法以及显微摄影技术)平板分离方法(寻找并分离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平板分离方法(寻找并分离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巴斯德学派的主要贡献:巴斯德学派的主要贡献:胚种学说:胚种学说:曲颈瓶试验:曲颈瓶试验:1862年,巴斯德终于设计年,巴斯德终于设计出一个巧妙的曲颈瓶试验。他给烧瓶安出一个巧妙的曲颈瓶试验。他给烧瓶安装了一像横着眼放的装了一像横着眼放的S形状的长颈,当形状的长颈,当把烧瓶中的肉汤煮沸时,不仅瓶中的微把烧瓶中的肉汤煮沸时,不仅瓶中的微生物被杀死了,水蒸汽把瓶颈中的微生生物被杀死了,水蒸
14、汽把瓶颈中的微生物也杀死了。等到汤放凉时,新鲜的空物也杀死了。等到汤放凉时,新鲜的空气就可以通过瓶颈自由进到瓶子中,而气就可以通过瓶颈自由进到瓶子中,而带菌的灰尘由于比空气重,在长颈向下带菌的灰尘由于比空气重,在长颈向下弯曲处就被拦截住了。经过这样处理的培养液放许多天也不会变质。而如果把弯曲处就被拦截住了。经过这样处理的培养液放许多天也不会变质。而如果把培养液倾斜,让它通过长颈的弯曲部,或者把长颈打断,培养液中很快就会充培养液倾斜,让它通过长颈的弯曲部,或者把长颈打断,培养液中很快就会充满了微生物。这样就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是空气中的微生物使汤腐败的,而不满了微生物。这样就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是空
15、气中的微生物使汤腐败的,而不是汤腐败产生微生物。是汤腐败产生微生物。巴斯德消毒法巴斯德消毒法:低温维持法,低温维持法,63 、30min;高温瞬时法,高温瞬时法,72 、15s。4 发展期发展期时间:时间:1897-1953实质: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实质: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开创者:开创者:E. B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生物化学奠基人特点:特点:对无细胞酵母菌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标志);进行生化研究(标志);发现微生物发现微生物的的 代谢统一性;代谢统一性;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代表人物是美国加里福尼亚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代表人物是美国加里福尼亚 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大学伯克利
16、分校的M. Doudoroff););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 谢产物;谢产物;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标志:标志:1897年德国人年德国人E. Bchner用无细胞酵母菌压榨汁中的用无细胞酵母菌压榨汁中的“酒化酶酒化酶” (Zymase)对葡萄酒进行酒精发酵成功。)对葡萄酒进行酒精发酵成功。5 成熟期成熟期时间:时间:1953-至今至今实质: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实质: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开创者:开创者:J. Watson和和F. 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分子生物学奠基人特点:广泛运用分子生物
17、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特点: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 命活动规律;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命活动规律;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 水平;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微生水平;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微生 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各领域飞速发展;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各领域飞速发展;微生 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标志:标志:1953年年4
18、月月25日,日,J. Watson和和F. Crick在英国的在英国的自然自然杂志上发表杂志上发表 关于关于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结构的双螺旋模型。微生物学史简表微生物学史简表分分 期期史前期史前期初创期初创期奠基期奠基期发展期发展期成熟期成熟期时间时间/ /年年约约8000年前年前-16761676-18611861-18971897-19531953-至今至今实质实质朦胧阶段朦胧阶段形态描述阶形态描述阶段段生理水平研究阶段生理水平研究阶段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开创者开创者各国劳动人民。各国劳动人民。其中尤以我国的其中尤以我国的制曲、酿
19、酒技术制曲、酿酒技术著称著称列文虎克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微生物学的先驱者先驱者巴斯德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基人;科赫细菌学细菌学奠基人奠基人E. Bchner生物化生物化学奠基人学奠基人J. Watson和和F. Crick分子分子生物学奠基人生物学奠基人特点特点未见细菌等微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生物的个体;凭凭实践经验利用微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生物的有益活动(进行酿酒、发(进行酿酒、发面、制酱、酿醋、面、制酱、酿醋、沤肥、轮作、治沤肥、轮作、治病等病等自制单式自制单式显微镜,观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微生物的个体;体;出于出于个人爱好对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
20、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进行形态描述。述。微生物学开始建立;微生物学开始建立;创立了一整套独特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科赫);方法(科赫);开开始运用始运用“实践实践-理论理论-实实践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研究;建立了许多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细应用性分支学科(细菌学、消毒外科术、菌学、消毒外科术、免疫学、土壤微生物免疫学、土壤微生物学、病毒学、植物病学、病毒学、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理学和真菌学);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对无细胞酵母菌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酒化酶”进行生进行生化研究;化研究;发
21、现微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生物的代谢统一性;普通微生物学开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代表人物始形成(代表人物是美国加里福尼亚是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 Doudoroff););开展广泛寻找微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物;青霉素的发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进。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动规律;以基因工程为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提高
22、到发酵工程新水平;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飞速发展;微生物学的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各领域飞推动了生命科学各领域飞速发展;速发展;微生物基因组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时代的到来。标志标志1676年列文年列文虎克用自制虎克用自制的单式望远的单式望远镜观察到细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菌的个体1861年巴斯德根据曲年巴斯德根据曲颈瓶试验彻底推翻生颈瓶试验彻底推翻生命的自然发生说并建命的自然发生说并建立胚种学说(立胚种学说(germ theory)。
23、)。1897年德国人年德国人E. Bchner用无细胞酵用无细胞酵母菌压榨汁中的母菌压榨汁中的“酒化酶酒化酶”(Zymase)对葡萄对葡萄酒进行酒精发酵成酒进行酒精发酵成功。功。1953年年4月月25日,日,J. Watson和和F. Crick在英国的在英国的 自然自然 杂志上发表关于杂志上发表关于DNADNA结构的结构的双螺旋模型。双螺旋模型。三、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三、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一)医疗保健战线上的六大(一)医疗保健战线上的六大“战役战役”1 外科消毒术的建立:外科消毒术的建立:1864年时英国一般的医院外科手术的死亡率高达年时英国一般的医院外科手术的死亡
24、率高达80%,其中最好的爱丁堡医院为,其中最好的爱丁堡医院为45%,因此,当时的外科医生常被称为,因此,当时的外科医生常被称为“刽刽子手子手”。当。当J.Lister发明外科消毒术(石炭酸消毒)后,发明外科消毒术(石炭酸消毒)后,1868年,爱丁堡年,爱丁堡医医院的外科手术死亡率已降低到院的外科手术死亡率已降低到15%左右左右2 寻找人畜病原菌:在寻找人畜病原菌:在19世纪末至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世纪初的30年间,炭疽芽孢杆菌、麻年间,炭疽芽孢杆菌、麻风分支杆菌、肺炎链球菌、伤寒沙门氏菌、结核分枝杆菌、逗号弧菌、破风分支杆菌、肺炎链球菌、伤寒沙门氏菌、结核分枝杆菌、逗号弧菌、破伤风梭菌、鼠疫巴
25、斯德氏菌(目前已改称鼠疫耶尔森氏菌)、痢疾志贺氏伤风梭菌、鼠疫巴斯德氏菌(目前已改称鼠疫耶尔森氏菌)、痢疾志贺氏菌菌3 免疫防治法免疫防治法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疫苗(种痘最早起源于我国宋朝真宗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疫苗(种痘最早起源于我国宋朝真宗(9981022)年代的人痘。)年代的人痘。1796年英国医生年英国医生E.Jenner首次为一男孩接种首次为一男孩接种牛痘苗并取得很大的成功,从此,种牛痘就成为预防天花最有效的措施牛痘苗并取得很大的成功,从此,种牛痘就成为预防天花最有效的措施了)、菌苗、类毒素及抗血清、了)、菌苗、类毒素及抗血清、卡介苗卡介苗等。等。4 化学治疗剂的发明和普及:化学治疗剂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