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连词与介词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代汉语连词与介词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连词 介词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2整体概述概述二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概述一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概述三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古汉语常见虚词工具书n清王引之经传释词(收词160)n清吴昌莹经词衍释(收词183)n清刘淇助词辨略 (收词476)n杨树达词诠(收词469)n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收词290)n吕叔湘文言虚字(收词27)n白玉林、迟铎古汉语虚词词典(中华书局,2004)n本校图书馆古汉语虚词工具书.华南师院中文系古代汉语虚词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280页.社科院语言所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商务印书馆,1999,909页).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语文出版社,2006,668页)5第一节 介词一、介词是
2、虚词, 不能单独使用,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介词的作用是把名词、名词性短语、代词等一类的体词介绍给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形容词性短语。介词及其“介绍”的成分组成“介宾结构”(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主要充当状语或补语。6古汉语常用介词有“于(於)、以、为、与、用、由、自、从”等。其中“于(於)、以、为、与”用特别复杂多样。二、重点介词: 以、于(於)、为、与7(1)动词的“以”“以”本来是动词。说文解字:“以,用也。” 动词“以”的意思是“用”,或“认为”、“以为”、“根据”等。如: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10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宪问)当“认为”、“以为
3、”讲的“以”,可以单用“以”,也 可 以 使 用 “ 以 为 ” 或“以为”的格式。如:9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孟子梁惠王下)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管晏列传)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10有时“以为”或“以为”是“任命为”的意思。例如:周田子方,魏文侯以为师。 (史记魏世家) 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介词“以”1)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或凭借的条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拿”、“凭”、“把”等。如:介词“以”是由动词“以”衍化而来。介词“以”的主要用法有以下四种:12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许行)以管仲之智,为能谋
4、天下乎?(韩非子)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庄子) 13: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孟子)143)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略等于“于”。如: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记孟尝君列传)田文(孟尝君)生于五月五日。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离骚)我匆匆奔走于前后啊,希望追上前代明王的足迹。 15(3 3)“以”的宾语位置和“以宾”结构的位置1)介词“以”的宾语位置,可前置,也可后置(现代继承后置式)。例如:以乱易整,不武。(左传)吾道一以贯之。(论语)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僖公4年)一言以蔽之:思无邪。A.后置:以名(
5、宾语)。如:B. 前置:名(宾语)以。如:17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许行)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新序杂事)武以平乱,文以经务。(十六国春秋北燕录 )18 此外,“是以”、“何以”、“奚以”中的代词“是、何、奚”作“以”的宾语,通常也都置于“以”之前。如:是以不传。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何以战?2)“【以宾】”结构的位置,可在动词前,也可在动词后。以责赐诸民。(战国策)否,以粟易之。(许行)这种“介宾状语+动词中心语”形式为现代汉语所继承。A.在动词前作状语:,如:食 。(战国策)投我 ,报之 。(诗魏风木瓜)(她)送给我木桃,(我)回报她琼瑶。
6、B. 在动词后作补语:如:21授之 , ,足解一日之饥; ; 授之 , ,足食终身之鱼。 导之 ,而民和睦。(汉书 礼乐志)晓之 ,诲之 。224)当介词“以”的宾语是上文中已出现过的事物,这个宾语常常省略。如:小有人母,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将以()衅钟。(孟子)左右皆笑之,以()告。(战国策)23(1)“于”和“於”的关系“于”和“於”在古代文献中本来是两个字。“於”和“于”的用法大致相同,但二者上古的语音不全相同。在 甲 骨 文 中 用 “ 于 ” , 不 用“於”;24尚书、诗经中用“于”字占绝大多数,只有少数地方用“於”; 左传中“于”、“於”的使用频率大致
7、相等;其他先秦古籍如论语、孟子、荀子等诸子著作中, “於”字用例占绝大多数。(参何乐士:左传的介词“于”和“於”(左传虚词研究78-111页,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版。)25到了汉代,“於”字基本上取代了“于”。现代汉语中“於”字又简化成“于”(【注意】作姓氏、地名及“於戏、於菟”等读w的词的不简化)。26(2)“于(於)”字的用法主要有四种。1)介绍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从、到”等。如:遂寘姜氏 。海运则将徙 。 壬戌,战 。(韩之战)青,取之 而胜 。(后一“于”字表比较,详下面) 27【注意】“於是”经常不是表示“在此”,而是表示“在此时”,可译为“当时”、“从此”。如
8、:於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左传)遂墨以葬文公,晋於是始墨。(左传) 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於是乃摩燕乌集阙。(战国策) 282)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在方面”等,如:当仁,不让 。(论语)卫灵公问陈 。(论语)陈:同阵,军队布列的阵势。君子 ,盖阙如也。(论语)293)引进比较的对象。这种用法的“于”(於)用在形容词谓语之后。如: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 。(管晏列传)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 也。(寡人之於国也)苛政猛 。(礼记)蜀道之难难 。(李白诗)304)介绍出动作的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 。(许行)治于人
9、者食人,治人者食 。(许行) 31【注意】(1)介词“于”,在古籍中又写作“乎”,这是由于“于”和“乎”音近而借用。“乎”字用法和“于”字基本相一致。例如:32浴乎沂,风 。(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 。(论语先进)此虽免 ,犹有所待者。(庄子)鸡鸣狗吠相闻而达 。(孟子公孙丑上)33(2)“诸”在动宾之间是“之于”的合音字。如:请更诸爽垲者。(晏子)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大戴礼记)介词“为”的作用主要有三种(二个读音)。1)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替谁(什么事物)而发,可译为“给”、“替”、“向”、“对”等。如:为之请制。(左传)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10、(论语)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352)引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因为”、“由于”。或“为了”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昔孔子为何作春秋哉?(汉书司马迁传) 363)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这种“为”可译为“被”(w w i i)。如:此二子(比干、伍子胥)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天下笑。(庄子盗跖)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所以为陛下禽也。”(史记淮阴侯列传)37【注意】(1 1)“为(介词)之”与“为(动词)之(是)”的区别【A.介词:为名词(代词)动词 状中。如: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