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社会学概论新修全套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677211
  • 上传时间:2022-05-17
  • 格式:PPTX
  • 页数:243
  • 大小:2.2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社会学概论新修全套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社会学 概论 全套 课件
    资源描述:

    1、社会学概论新修普 通 高 等 教 育 “ 十 一 五 ” 国 家 级 规 划 教 材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出 版 社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第 一 节 社 会 学 的 研 究 对 象 第 二 节 社 会 学 的 学 科 地 位 第 三 节 社 会 学 的 功 能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作为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是关 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 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一、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 世纪30 40 年代产生,决定 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二、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如果结合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实际,就能够

    2、把社 会学的对象问题说得更清楚。来看待社会历史的角度的影响这个角度就三、社会学对象的中国特色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首先表现在它跟中 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社会运行的 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学术传统长期以 来看待社会历史的角度的影响,这个角度就 是注重考察社会的治乱兴衰。结果回顾和了解国内外在这个问题上的观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社会学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争论 颇多的问题。提出社会运行论,是对其他社 会学定义进行考察并从不同方面受到启发的 结果。回顾和了解国内外在这个问题上的观 点,将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社会学对象和社 会运行论。立的关系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

    3、学的基本 问题。所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指两者互 生、互动的过程,而不是那种僵死的二元对 立的关系。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孙本文概括的关于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种 种观点,大体上反映了这个问题的历史演变 过程。(1 )“总和说”。(2 )“综合说”。(3 )“普遍说”。(4 )“平等说”。(5 )“共通说”。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一)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社会学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 的关系。(二)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 理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 性科学与单科

    4、性科学的关系。(三)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如历史学、 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四)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 系,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这一方面是 因为对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现在理论界的 意见也不是一致的。归结起来有两种主要意 见,一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 政治学或政治科学;一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 一门综合性的科学。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一、认识和改造社会(一)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二)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二、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社会学不仅有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理 性科学功能,而且还有增

    5、促社会进步、减 缩社会代价的人文价值功能。三、构建和谐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进程中, 社会学研究将会提供理论的支撑。思考问题1 .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2 .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如何正确加以把握?3 .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4 .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5 .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 是何关系?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第三节 社会学的中国化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综观 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便可明白,探求达到一 个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发展以维护社

    6、会正 常运行的规律,乃是任何历史时期社会学的 重要任务。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完成另一、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自18 世纪末叶起,西方社会发生了两次 大革命,一次是以1789 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 的政治和思想大革命,到19 世纪30 40 年代, 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完成。另 一次是18 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19 世纪扩展 到整个欧洲和美国的产业革命。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的一个突出特 点,就是始终表现为一种维护型的社会学, 即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以多方面的 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

    7、协调发展的条 件和机制为对象。的学科体系基本成型第二社会学研究的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西方社会学的形成时期大约在19 世纪末 到20 世纪30 年代。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第一, 社会学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和方法,独立 的学科体系基本成型;第二,社会学研究的 问题越来越具体化和专门化。所未有的发展其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第四、当代西方社会学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时期大致从20 世 纪40 年代至今。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第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学得到了前 所未有的发展,其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第 二,理论多元化;第三,分科化;第四,方 法科学化;第五,马克思主义学说对西方社 会学的影响越来越大。第

    8、二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在19 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由此也奠定 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基石。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 格斯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 观点。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立 足于实践原则。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19 世纪末,西方社会学开始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前后又传来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与其他国家相同,中国也并存着西方社会学 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两种不同传统。一、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二、社会学的中断和重建三、社会学中国化探索思考问题1 .社会学是在

    9、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2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哪些特点?3 .社会学是如何传入中国的?4 .简述早期中国社会学的主要社会调查与社会实 践活动。第三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 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第三节 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 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理论和知识得以不断积累和拓展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学科,社会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和积累了相对独立的、 系统的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正是依托这些系 统方法,社会学的特殊视角逐渐形成,学科 理论和知识得以不断积累和拓展。第一节 社会学方法论研究方法与研究实践和过程相统第三一、社会学方法体系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社会学的方法

    10、体 系有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为方法论原则, 具有指导研究方向的意义;第二层次为具体 研究方法,与研究实践和过程相统一;第三 层次为技术手段,是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主 要工具。二、社会学方法的特征第一,动态性。 第二,整体性。 第三,经验性。研究共同体成员在进行常规科学研究过程中三、社会学研究的范式范式(pa ra dig m)概念是由库恩首先提 出来的,用来表达科学研究活动的一般特征 和规律。所谓范式,是指一定时期内,科学 研究共同体成员在进行常规科学研究过程中 所共同遵循的规范和理论与方法论模式。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的科学活动过程对于一门学科来说,专业性的研究和知识的获得,通常都是在一个系

    11、统的、严密的 研究过程中实现的,研究过程是指研究者从 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和提出研究结论的完整 的科学活动过程。一、研究的逻辑过程科学研究活动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理性目 标指导下,通过不断的演绎和归纳,揭示事 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二、社会学的解释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对社会运行及协调 发展的理论解释过程主要包括:概念和变量、 假设、变量测量和分析、假设检验。三、 研究的基本程序大致可分为八个主要阶段:( 1 ) 提出和界定问题;( 5 ) 整理和分析资料;( 2 ) 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 ;( 6 ) 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 3 ) 进行研究设计( 7 ) 得出结论( 3 ) 进行研究设计;( 4 )

    12、 收集资料;( 7 ) 得出结论;( 8 ) 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资料收集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 )资料必须具有可信性(2 )资料必须具有针对性(3 )收集资料要注意时效性(4 )所收集的资料必须具有系统性发表和出版研究成果的意义主要有:(1 )公布研究结论以便于其他研究者加以检验 和评估;(2 )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应用;(3 )有利于知识积累;(4 )帮助研究者确立学术地位。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s urve y)是社会学研究中 用于收集资料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场域在与研究对象起生活的过程中进二、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fie ldwork),也叫田野工 作,

    13、是人类学、考古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生活的 场域,在与研究对象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进 行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以求达到对研究对 象及其文化的全貌性研 究和深刻理解。研究之中所谓实验法就是在控制某些条三、实验法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典型方法,特别是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实验法具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目前,实验法也较多地引入社会科学 研究之中。所谓实验法,就是在控制某些条 件的情况下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也常常借用历史方法和跨文化的比较方法四、历史比较法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现象是一般意义上 的当时现象或现在时现象。为了探讨社会现 象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变迁规律,社会学研究 也常

    14、常借用历史方法和跨文化的比较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社会指标是一种量的数据,用来作为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社会状况的指数,使我们 在价值和目标方面,能判别出现在处于何处, 正去往何处,以及评价某项专门计划与后果。一、社会指标的类型和功能从不同的目的出发,人们通常将社会指 标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社会指标 具有不同的功能。是指为综合反映与说明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状二、社会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发挥社会指标的上述特长与功能,首 先必须建立起不同领域的、适应不同目的和 用途的社会指标体系。所谓社会指标体系, 是指为综合反映与说明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状 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三、社会指标体系的应用(1

    15、 )社会指标体系最直接的应用就是定期提供 社会报告。(2 )在生活质量研究中的应用。(3 )在社会运行研究中的应用。(4 )在社会决策中的应用。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是社会学定量研究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是社会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如何使收集的资料对 总体具有代表性,如何利用调查数据揭示社 会运行规律,抽样技术和数据处理及分析尤 为重要。一、抽样技术所谓抽样,就是按照一定的方式,从总 体中抽取能代表总体的一部分元素,即样本, 然后根据样本中所包含的信息对总体的状况 进行估计和推算的过程。二、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最为直接地体现了抽样的 等概率、随机性的原则,因而也

    16、是最为基本 的概率抽样形式,事实上,其他抽样方式也 是以简单随机抽样为基础的。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单变量分析、双变量 分析以及多变量分析。1 社会学研究主要有哪些范式?思考问题1 .社会学研究主要有哪些范式?2 .田野调查在社会学研究中有何意义?3 .试述怎样建立社会指标体系。4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P P S 抽样。第四章 社会的构成第一节 社会及其构成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 第三节 社会类型第一节 社会及其构成的人们的有机总体一、社会的本质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 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 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 的人们的有机总体。二、社会

    17、的特征第一,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第二,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第三,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第四,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第五,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第六,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环境文化三、社会的要素社会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就具体 社会存在而言,它是由一些基本要素结合而 形成的,这些要素主要包括:人口、资源、 环境、文化。四、社会的功能第一,整合的功能。 第二,交流的功能。 第三,导向的功能。 第四,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迁的趋势和内容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联系

    18、模式, 即社会系统的静态构成状况。社会结构反映 的是社会静态的状况,同时又预示着动态变 迁的趋势和内容。社会制度以及世界体系就代表社会的宏观结一、宏观社会结构宏观社会结构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 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 构、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具体说来, 社会制度以及世界体系就代表社会的宏观结 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模式如在日常生活二、微观社会结构与宏观社会结构不同,微观社会结构主 要是由各种具体的、基本的社会单位构成现 实社会的形态。微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个体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模式,如在日常生活 中人际互动的模式、个人在一定社会领域扮 演社会角色的模式等。三、社会运行与社

    19、会转型(一)社会运行所谓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 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 的发挥。(二)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纵向运行, 一般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或 者说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第三节社会类型社会类型是对社会的基本性质及典型特 征的归结、 概括和划分, 用来表征特定社会 及其现象的基本性或典型性。一、社会生存方式社会的存在离不开人类基本生活需要的 满足,人类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 就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获取相应的物质资料。基础上的社会区域共同体二、公社社会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将社会区分为两种

    20、 类型:公社社会和社团社会。公社社会是指 多数社会关系都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 基础上的社会区域共同体。三、社团社会社团社会是指建立在非人情的、正式的、 契约化的和专业化的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如 现代城市社会。思考问题1 .社会是怎样构成的?2 .怎样理解社会的功能?3 .什么是宏观和微观社会结构?4 .试比较公社社会与社团社会。第五章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 文化及其特征 第二节 文化的分类第三节 文化的构成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文化联系着社会生活和社会运行的各个方面,因此,文化是 考察和理解社会的重要维度,是社会学中的 重要概念。第一节 文化及其特征的意义上说文化是与自然

    21、现象不同的人类一、什么是文化“文化”一词英文为culture ,来源于拉 丁语,原意是指“耕耘”、“耕作”,其最 初含义与农业文明有直接的联系。在最广泛 的意义上说,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 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 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产品 的综合。第四文化具有全括性二、文化的特征第一,文化具有可习得性。 第二,文化具有共享性。 第三,文化具有象征性。 第四,文化具有全括性 第五,文化具有整体性。 第六,文化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第二节文化的分类一、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 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非物质文化, 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

    22、念等。影响极大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部分成员二、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 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 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 影响极大。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 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三、主文化与反文化这是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 从对立、冲突的角度对文化做的区分。是比较容易鉴别其价值的文化四、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所谓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坏、高下之分 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 孰优孰劣的文化。一般说来,评比性文化都 是比较容易鉴别其价值的文化。第三节文化的构成文化虽然是复杂的系统,各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

    23、的差异,但是各种文化系统都 有一些基本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主要是: 象征符号、价值观念、规范体系和物质文明。一、象征符号象征符号是人类通过意识控制而创造或 建构起来的象征体系,用来引导人们的互动、 交流、思维、情感、学习和控制。善恶好坏自我与他人利益关系的观念和二、价值观念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 不同的价值观是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文化 价值观是指社会成员共同持有的关于是非、 善恶、好坏、自我与他人利益关系的观念和 倾向。正式规范三、规范体系文化的规范体系为社会秩序奠定了基础。 文化中的规范体系是按照一定的价值原则建 构起社会行动规则系统,包括正式规范和非 正式规范。饰书籍等人工制品

    24、四、物质文明每一种文化都包含各自的物质文明,它 是由该文化中的社会成员所共同创造的物品 集合体,包括技术、工具、住宅、食物、服 饰、书籍等人工制品。第四节文化的功能一、认同功能二、规范功能 三、整合功能四、涵化功能思考问题1 .什么是文化? 文化有哪些类型?2 .怎样理解文化的基本特征?3 .文化由哪些要素构成?4 .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第六章 人的社会化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第四节 社会角色扮演任何社会都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社会有利于社会良性运 行和协调发展的人格和角任何社会都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离不开个体的参与和

    25、 建设。因此,社会学必须考察:人是如何从 一个生物个体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 个体的人 格和角色技能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怎样培养 有利于社会良性运 行和协调发展的人格和角 色? 如此等等,都与人的社会化相关。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一、社会化的定义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 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 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 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 程。二、社会化的类型1 .基本社会化2 .预期社会化3 .发展社会化4 .逆向社会化5 .再社会化体的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三、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形

    26、成每个人独特 的“人格”。“人格”“指的是特殊的思想、 感觉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 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作为生物个体的人经过社会化,能够成为具备社会知识、掌握社会规范的社会人, 需要一定的生物条件,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 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人的。类社会生活离开了人类特有的生物素质一、社会化的生物及社会条件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 基础的。在生物界中,只有人类个体能够接 受社会化的训练而具备社会属性,并参与人 类社会生活,离开了人类特有的生物素质, 社会化的活动就无法进行。单位同龄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二、社会化的主体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系列个人

    27、、群 体和机构,其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 社会化的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工作 单位、同龄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第三节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一、早期社会化早期社会化包括儿童期和青年期的社会化。主要是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的发展社会化或继二、成人继续社会化在成年期,人在生理上已经完全成熟, 并将面临许多重大生命事件的发生,比如恋 爱、结婚、生子、就业等。成年人的社会化 主要是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的发展社会化或继 续社会化。三、代沟问题代沟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 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 突。四、社会化的内容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基本内容主要 包括生活和劳动技能的学习、道德规范的学

    28、习和角色扮演的学习三大方面。第四节社会角色扮演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一、社会角色及其类型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 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 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 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范去作出行动时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二、社会角色扮演过程所有社会成员,都会承担某种社会角色。 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 任这一角色,并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 范去作出行动时,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这就是角色三、角色冲突与协调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从来都不是一帆 风顺的。正像社会的运行常会产生不协调因 素一样,在社会

    29、角色的扮演中也常会产生矛 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这就是角色 的失调。思考问题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些1 .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概念在社会学史上前后有哪些发展?2 .社会化主要有哪些类型? 各自的含义是什么?3 .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和社会主体各有哪些? 各自 的作用及特点是什么?4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5 .什么是社会角色和角色扮演?6 .如何处理社会角色失调问题?第七章 社会互动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第四节 集合行为织制度的转折点社会互动(s ocia l inte ra ction)是社会学基本的分析单位,是微观社会

    30、学的主要课题。 它是个体层次与社会结构层次及文化层次的 中介,是由个人走向群体乃至更大的社会组 织制度的转折点。做出反应如回答他人的提问对他人给予一、社会互动的含义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与各种各样的人 打交道,要么是对他人采取行动,如给同学 写信,向教师提问题;要么是对他人的行为 做出反应,如回答他人的提问,对他人给予 的帮助表示感谢。这种社会交往过程就是社 会互动。歧二、社会互动的理论在社会学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互动理 论。长期以来,互动理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 局面,即使在同一学派中,也有概念上的分 歧。第二节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引起社会互动模式的重要变革社会互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情境不同

    31、,人们的互动方式往往不同。不同的 情境、不同类型的互动在过程上也有不同的 表现形式。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会转型必然 引起社会互动模式的重要变革。并选择与具体情境相协调的行为方式了解一、社会互动的情境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强调要“审时度 势”、“入乡随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 歌”,其意思都是说要明白自己所处的情境, 并选择与具体情境相协调的行为方式。了解 情境及情境的要求,是社会互动的基础。二、社会互动的过程社会互动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 不同情境、不同类型的互动在过程上往往差 别很大。这里我们介绍两种观点。1 .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2 .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型必然引起互动情境和互动方式的根本

    32、变革三、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关系。一方面,社会转型必须通过长期的、 广泛的社会互动来实现。另一方面,社会转 型必然引起互动情境和互动方式的根本变革。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一、社会互动的维度二、社会互动的类型第四节集合行为集合行为(colle ctive a ction)又称为集 体行动或集群行为。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 自发的无组织行为。一、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1 )人数众多。(2 )无组织性。(3 )行为者相互依赖。提出了很多理论观点来解释这种行为的机制二、集合行为的理论集合行为,尤其是那些显然是非理性的 并且往往带有破坏性的行为,历来是社会学 家和社会心

    33、理学家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他们 提出了很多理论观点来解释这种行为的机制 和过程。三、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1 .恐慌2 .谣言3 .流行思考问题1 .为什么说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 形成的?2 .社会互动的情境关系有哪些?3 .社会互动有哪几个维度?4 .社会互动的基本类型有哪些?5 .集合行为有哪些特征及社会影响?第八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 社会网络 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第四节 婚姻与家庭第一节社会网络社会互动是社会形成的基础,人们在互 动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组成社会网络, 结成社会群体,从而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一、什么是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

    34、联系。可以是多样的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邻二、社会网络的类型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 组织乃至国家)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组成 网络的结点可能是单个的人,但关系的种类 可以是多样的,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邻 居关系等,因此而形成多种社会网络。三、社会网络的功能第一,社会资源获取功能。 第二,组织管理辅助功能。 第三,日常生活联系功能。四、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是一套理论、方法和技术, 社会网络分析有助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结构和 社会关系。第二节社会群体的人们所意识到一、什么是社会群体所谓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 一群个人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的存在,不 仅个人自己能够意识到,而且也被群体

    35、以外 的人们所意识到。二、社会群体的类型1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2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3 .内群体与外群体4 .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5 .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员间的关系都是这种结构模式中的要素三、社会群体结构和过程社会群体作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其内部已因成员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了一定 的结构模式。规范、地位、角色、权威及成 员间的关系,都是这种结构模式中的要素。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一直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初级群体研究是社会学和社会 心理学感兴趣的一个热点,并已分化出许多 流派。一、 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1 ) 成员有限( 2 ) 成员间有直接的、

    36、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3 ) 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 表现了全部个性。( 4 ) 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5 ) 成员难以替代。( 6 ) 群体整合程度高。( 7 ) 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二、初级群体的功能(1 )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2 )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3 )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活产生重要影响三、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 转型期。随着这一转型过程的推进,初级群 体的性质和地位都将发生变化,并对社会生 活产生重要影响。第四节婚姻与家庭从社会意义上说,婚姻家庭是一种社会设置,就个人意义上说,家庭是个人置身于 社会关系中的首属群体。理解婚姻家庭的意

    37、 义、发展、关系、问题以及与婚姻家庭相关 的性与性别问题,对完善这一基本社会制度、 更好地组织社会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中婚姻的含义一、婚姻家庭及其发展婚姻是社会成员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形式。 现代社会主流的婚姻就是男女双方因结婚而 成立的一一对应的夫妻关系,这也是社会学 中婚姻的含义。关系叔嫂关系等二、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家庭关系是指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 如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父母儿媳关系、 祖孙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妯娌关系、姑嫂 关系、叔嫂关系等。而演变但是变中也有不变的存在三、家庭功能与家庭问题家庭功能与家庭问题的研究,是理解家 庭的必然性和现存状况,及其与社会交互关 系的重要方面。家庭的

    38、功能随着社会的演变 而演变。但是,变中也有不变的存在。思考问题1 .什么是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2 .什么叫群体凝聚力? 如何分析影响群体凝聚力 的各种因素?3 .试析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4 .试析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5 .如何分析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 的变化?6 .如何理解婚姻家庭制度的功能?第九章 社会组织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特征 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的特征一、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即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它们的相互关 系和联系构成了社会组织的基本结构。二、社会

    39、组织的类型(一)常见的组织分类(二)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第二节社会组织结构一、组织结构(一)组织结构的含义(二)组织结构的内容二、组织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一)组织的正式结构(二)组织的非正式结构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三、科层制科层制(bure a ucra cy)是由德国社会学 家韦伯从理想类型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所谓 科层制是指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 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第三节社会组织的管理成某种协议在团体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技术和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技能而出现 了分工。由此,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基础上, 为安排和协调各种不同的工作任务就必须达

    40、 成某种协议。一、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 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其主 要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二、组织管理理论(一)传统组织理论(二)行为科学组织理论(三)现代组织理论三、组织管理方式(一)家长制的管理方式(二)科层制的管理方式(三)官僚主义问题第四节当代中国社会组织一、单位组织及演变(一)单位组织的含义和特点(二)单位组织的改革和发展二、民间组织(一)民间组织的含义和特征(二)民间组织的分类和功能(三)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状况思考问题1 .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2 .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 .如何理解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4 .简述科层

    41、制理论及其应用过程中的问题。第十章社会制度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第一节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民俗行为模式如法律制度家庭制度等一、社会制度的含义社会学中,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制 度是用来安排人们的活动、满足诸如秩序、 信仰、生产等社会需要而设立的一套习俗、 民俗、行为模式,如法律制度、家庭制度等, 也就是说,制度是满足社会有机体的功能需 要的。分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一般来说,社会制度的基本成分是社会 规范体系,而社会价值观、维护制度的权威、 社会制度的实际承载体系等,也与之密不可 分。三、社会制度的特征(1 )可重复性。(2 )集体性约束。(3 )制度的自我维护特

    42、性。四、社会制度的类型从社会制度的历史过程来看,可以把全 部社会制度分为本原的和派生的两种。第二节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社会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社会制度作为一套社会规范体系,它一方面为人类行动提供了一系列的参考框架, 直接影响着人类行动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另 一方面其后果也对社会整体目标、社会效益、 社会秩序产生重大影响。可能性一、社会制度的功能首先,我们从社会整体层次水平来看, 社会制度具有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 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提高社会效益或绩效的 可能性。二、考察社会制度功能的角度首先,从社会制度的功能耦合网的角度 考察。特定社会制度的后果都将对系统产生 影响。思考问题1 .什么是社会制度

    43、? 主要有哪些类型?2 .导致社会制度功能变迁的因素有哪些?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 社会分层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论第三节 社会分层的机制 第四节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的相关概念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 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 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 的过程与 现象。行为表现也常常出现很大差异一、社会地位及其差别在现实社会中,面对同样的社会现象, 人们常常抱持不同的态度、给予不同的评价; 在同一社会情境中,面对同一事态,人们的 行为表现也常常出现很大差异。位的过程二、社会分化及其类型社会分层研究所说的社会分化特指社会 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

    44、功能的某一社会 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 位的过程。社会分化具有两个重要特征:1 .功能专一化2 .地位多样化的人群三、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 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 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 的人群。第二节社会分层理论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二、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第三节社会分层的机制一、分层的方法和标准(1 )主观法。(2 )声誉法。(3 )客观法。分层的标准有两类:第一,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 第二,以潜在地位为标准。际交往的障碍二、阶层关系与分层结构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倾向于 和那些与自己同质因素较多的人交

    45、往,而社 会差别所造成的人们之间的异质性则构成人 际交往的障碍。第四节社会流动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一、社会流动的含义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 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 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 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 动。的流动与骤变的流动等类型二、社会流动的类型社会流动可以划分为:垂直流动与水平 流动、个人流动与群体流动、结构型流动与 非结构型流动、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渐进 的流动与骤变的流动等类型。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1 )先赋因素。(2 )人力资本。(3 )文化资本。(4 )社会资本。思考问题1 .试比较马克思主义

    46、社会分层理论与西方社会分 层理论。2 .如何理解阶级分析?3 .如何理解社会分层的合理性?第十二章 社区第一节 社区的概念与理论 第二节 社区要素与发展第三节 社区建设与协调发展 第四节 虚拟社区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学家常把它作为研究大社会的起点,实地调查也往往以 社区为单位来进行。因此,社区研究是社会 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与理论社区(community)兼有人群与地域两大要素。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出 不同的社区类型。随着对社区研究的深入, 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一、什么是社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 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 活动区

    47、域。二、社区的类型第一,传统社区。 第二,发展中社区。 第三,现代社区或发达社区。近平常所说的乡村传统小社会而“社会”三、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社区研究可溯源至德国社会学家斐迪 南滕尼斯。他所说的“社区”指的是一种基 于血缘关系或自然情感的社会有机体,颇接 近平常所说的乡村传统小社会;而“社会” 则是由契约关系和选择意志造就的机械结合。社区要素与发展第二节一、社区地域环境信网建筑群各种城乡设施等)三部分社区地域环境包括地理环境(社区的位置、面积、气候等)、资源环境(水资源、 能源、土地、矿物等)、人工环境(交通通 信网、建筑群、各种城乡设施等)三部分。四是人口密度五是人口流动和迁移二、社区人口社

    48、区总是由一定的人口组成的。人口与 社区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 人口数量;二是人口结构;三是人口素质; 四是人口密度;五是人口流动和迁移。方式后者主要包括人们的价值结构信仰三、社区文化文化是人类对环境的调适。社区文化包 括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两方面。前 者主要是指人们衣食住行以及工作和娱乐的 方式;后者主要包括人们的价值结构、信仰 结构和规范结构诸方面。第三节社区建设与协调发展社区建设是现代化社会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中,政府、市场、社会 三者应当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协调配合, 社区建设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一、农村社区与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主要有如下特点:(1

    49、 )人际关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2 )人口的同质性强,社会整合程度高;(3 )具有较强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4 )以传统道德和礼俗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城市为显著特征的城市化运动城市在数量二、城市化与城市社区建设随着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城市作为文明 的一大标志出现了。近代工业革命以后,在 工业化的推动下,出现了以人口由农村流向 城市为显著特征的城市化运动,城市在数量 和规模两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面表现为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三、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不 断缩小直到完全消灭城乡对立的过程。城乡 对立一方面表现为发展水平的差距,另一方 面表现为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第四节虚拟社区一

    50、、什么是虚拟社区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 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 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二、虚拟社区的特征(1 )交往具有超时空性。(2 )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3 )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 频繁。(4 )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准则。虚拟社区与实在社区之间无疑有着密切的三、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的关系虚拟社区是信息技术发展之后形成的崭 新的人类生存空间,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更接 近滕尼斯所谓共同体的那种“天然的状态”。 虚拟社区与实在社区之间无疑有着密切的、 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两者也有着鲜明的区 别。思考问题1 .社区与社会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社会学概论新修全套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67721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