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温病条辨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病条辨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吴瑭吴瑭温病条辨温病条辨 1.o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一般认为其生于温病四大家之一。一般认为其生于1758年,年,卒于卒于1836年。江苏淮阴人。吴氏少习儒学,年。江苏淮阴人。吴氏少习儒学,后因父、侄身亡而发愤习医,专事方术,终后因父、侄身亡而发愤习医,专事方术,终至一代医学巨匠。吴氏的著作主要有至一代医学巨匠。吴氏的著作主要有温病温病条辨条辨、医医病书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吴鞠通医案等等 2.o 温病条辨温病条辨于于1798年著成的。全书共年著成的。全书共6卷,并卷首卷,并卷首1卷,计卷,计265条,附方条,附方208首
2、。首。该书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分别论述了风该书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分别论述了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伏暑、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伏暑、湿温、秋燥、寒湿以及疟、痢、疸、痹等病湿温、秋燥、寒湿以及疟、痢、疸、痹等病证治。证治。 3.(一)温病大纲 o 【原文】【原文】 1.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有冬温、有温疟。4.o 【提要】【提要】 温病的范围及病因温病的范围及病因 病因和发病季节,将温病分为九种病因和发病季节,将温病分为九种 :风温;温风温;温热
3、(实指春温);温毒;暑温;湿温;秋燥;热(实指春温);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冬温;温疟。 5.o 【原文】 2.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阴。 6.o 【提要】【提要】 温病发病的部位及受邪途径温病发病的部位及受邪途径 o 伤寒由毛窍而入,自下而上,始足太阳伤寒由毛窍而入,自下而上,始足太阳,足足太阳膀胱属水。太阳膀胱属水。o 温病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鼻通于肺,始温病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鼻通于肺,始手太阴。手太阴。7.o 【原文】 3.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数,或两寸独大,尺肤
4、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者,名曰温病 8.o 【提要】 太阴病脉证。太阴病脉证。o 吴氏太阴病的主要表现是:脉象不浮缓,不吴氏太阴病的主要表现是:脉象不浮缓,不浮紧(以别于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而是浮紧(以别于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而是躁动快速,发热,还有头痛,轻微的怕风寒,躁动快速,发热,还有头痛,轻微的怕风寒,全身发热,有汗,口渴也可不渴,发热在午全身发热,有汗,口渴也可不渴,发热在午后较明显等症。后较明显等症。 9.(二)上焦篇 o 1温热病温热病o 【原文】【原文】 4.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太阴
5、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温、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10.o 【提要】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证治及治忌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证治及治忌 o 吴氏以吴氏以“恶风寒恶风寒”和和“不恶寒不恶寒”作为药用辛作为药用辛温和辛凉的依据温和辛凉的依据.恶风寒较著系表邪偏盛,恶风寒较著系表邪偏盛,可借辛温之剂暂解其表,但不可投麻、桂之可借辛温之剂暂解其表,但不可投麻、桂之类辛温峻汗之剂,以免助热化燥。恶寒较轻类辛温峻汗之剂,以免助热化燥。恶寒较轻而热重
6、者,用银翘散之辛凉以疏解之。而热重者,用银翘散之辛凉以疏解之。 11.o 至若吴又可开首立一达原饮,其意以为直透膜原,使邪速溃,其方施于藜藿壮实人之温疫病,容有愈者,芳香辟秽之功也;若施于膏梁纨绔,及不甚壮实人,未有不败者。盖其方中首用槟榔、草果、厚朴为君。夫槟榔,子之坚者也,诸子皆降,槟榔苦辛而温,体重而坚,由中走下,直达肛门,中下焦药也;草果亦子也,其气臭烈大热,其味苦,太阴脾经之劫药也;厚朴苦温,亦中焦药也,岂有上焦温病,首用中下焦苦温雄烈劫夺之品,先动少阴津液之理! 12.o 【原文】【原文】 5.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微渴者,
7、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o 【提要】【提要】 风热犯肺证治。风热犯肺证治。o 吴氏在上焦篇治温热邪犯手太阴,均主用辛吴氏在上焦篇治温热邪犯手太阴,均主用辛凉,但有轻、平、重之分,桑菊饮乃辛凉轻凉,但有轻、平、重之分,桑菊饮乃辛凉轻剂,是治风热侵犯肺卫,邪浅病轻的方子。剂,是治风热侵犯肺卫,邪浅病轻的方子。 13.o 【原文】【原文】 6.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之。 o 【提要】热入气分,肺胃热盛证治【提要】热入气分,肺胃热盛证治o 白虎汤是白虎汤是伤寒论伤寒论阳明篇治疗邪从火化,阳明篇治疗
8、邪从火化,阳明热盛的主方,吴氏将其列为辛凉重剂,阳明热盛的主方,吴氏将其列为辛凉重剂,主治温邪入里,肺胃热盛之证。主治温邪入里,肺胃热盛之证。 14.o 【原文】【原文】 7.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o 【提要】【提要】 白虎四禁白虎四禁o 【释评】【释评】 若脉浮为病在表,脉弦为病在少若脉浮为病在表,脉弦为病在少阳,脉细为阴虚;脉沉为热结肠腑或阳气虚阳,脉细为阴虚;脉沉为
9、热结肠腑或阳气虚弱;不渴为津液未伤;汗不出为表气郁闭或弱;不渴为津液未伤;汗不出为表气郁闭或无作汗之源。这些情况均非白虎汤适应证。无作汗之源。这些情况均非白虎汤适应证。 15.o 【原文】【原文】 8.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去黄连主之。o 渴乃温之本病,今反不渴,滋人疑惑;而舌渴乃温之本病,今反不渴,滋人疑惑;而舌绛且干,两寸脉大,的系温病。盖邪热入营绛且干,两寸脉大,的系温病。盖邪热入营蒸腾,营气上升,故不渴,不可疑不渴非温蒸腾,营气上升,故不渴,不可疑不渴非温病也。故以
10、清营汤清营分之热,去黄连者,病也。故以清营汤清营分之热,去黄连者,不欲其深入也。不欲其深入也。 16.o 【提要】 手太阴肺经营分证治o 【释评】 温病始于上焦手太阴,今寸脉大,知上焦热重,也是手太阴温病应有之脉象。舌干燥,色绛知病位虽在上焦,但病邪已不在卫、气,而直入营分了。 17.o 【原文】【原文】 9.太阴温病,血从上溢者,犀角太阴温病,血从上溢者,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主之。有中焦病者,以中焦地黄汤合银翘散主之。有中焦病者,以中焦法治之。若吐粉红血水者,死不治;血从上法治之。若吐粉红血水者,死不治;血从上溢,脉七、八至以上,面反黑者,死不治;溢,脉七、八至以上,面反黑者,死不治;可用清络
11、育阴法。可用清络育阴法。o 【提要】【提要】 手太阴肺经血分证辨治手太阴肺经血分证辨治18.o 细按温病死状百端,大纲不越五条。在上焦细按温病死状百端,大纲不越五条。在上焦有二:一曰肺之化源绝者死;二曰心神内闭,有二:一曰肺之化源绝者死;二曰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死。在中焦亦有二:一曰阳明太内闭外脱者死。在中焦亦有二:一曰阳明太实,土克水者死;二曰脾郁发黄,黄极则诸实,土克水者死;二曰脾郁发黄,黄极则诸窍为闭,秽浊塞窍者死。在下焦则无非热邪窍为闭,秽浊塞窍者死。在下焦则无非热邪深入,消烁津液,涸尽而死也。深入,消烁津液,涸尽而死也。 19.o 【原文】【原文】 10.邪入心包,舌蹇肢厥,牛黄邪入
12、心包,舌蹇肢厥,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o 厥者,尽也。阴阳极造其偏,皆能致厥。伤厥者,尽也。阴阳极造其偏,皆能致厥。伤寒之厥,足厥阴病也。温病之厥,手厥阴病寒之厥,足厥阴病也。温病之厥,手厥阴病也。舌卷囊缩,虽同系厥阴现证,要之,舌也。舌卷囊缩,虽同系厥阴现证,要之,舌属手,囊属足也。属手,囊属足也。 20.o 【提要】 邪入心包证治及厥证产生的机理治法o 【释评】 舌謇,指舌体卷缩,或强硬而转动不灵。邪入心包也。o 厥证有寒热之分,病位有手足厥阴之异。寒厥多见于伤寒,乃因阳气大衰,阴寒内盛所致,可见囊缩,因肾囊前后,为厥阴肝经循行之地。热厥多见于温病,乃因邪热内闭,
13、阳气不能外达所致,可见舌卷,因舌为心窍,手厥阴包络代心用事故也。21.o 【原文】【原文】 11.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三仁汤主之。22.o 【提要】 湿温初起证治及治禁o 【释评】 湿温初起有三大禁忌。一则禁汗:若见恶寒头痛,身重疼痛,误认为伤寒而
14、用辛温发汗之药,则会耗伤心阳,湿浊随辛温之品上蒙清窍,可致神昏、耳聋、目闭等症。二则禁下;若见胸闷不饥等湿热阻滞脾胃之症,误以为胃肠积滞而妄用苦寒攻下。则脾阳受损,脾气下陷,湿邪下趋而为洞泄。三则禁润:若见午后身热等而误认为阴虚,妄用滋腻阴柔之药,势必使湿邪锢结难解,病情加重而难以治愈。23.o 【原文】【原文】 12.手太阴暑温,如上条证,但手太阴暑温,如上条证,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饮主之。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饮主之。o 温病最忌辛温,暑病不忌者,以暑必兼湿,温病最忌辛温,暑病不忌者,以暑必兼湿,湿为阴邪,非温不解,故此方香薷、厚朴用湿为阴邪,非温不解,故此方香薷、厚朴用辛温,而余则佐以辛凉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