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课件-第37章不当得利.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民法课件-第37章不当得利.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法 课件 37 不当 得利
- 资源描述:
-
1、 第五分编第五分编 不当得利之债不当得利之债第第三十七三十七章章 不当得利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的含义l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而获得利益并使他人利益受到损害的事实。取得不当利益的一方称为受益人,受到损失的一方称为受害人或受损人。l法律规定,取得不当得利的一方当事人应将其所取得的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受损失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取得利益的一方返还其不当得到的利益。不当得利为债的发生原因,基于不当得利而产生的债被称为不当得利之债。l不当得利之债既不同于合同之债,也不同于无因管理之债。不当得利不是当事人双方间的合意,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法律为纠正不当得利的现象而直接赋予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当得利
2、从其性质上说属于事件而非行为。不当得利可因各种原因发生,但作为债的发生原因,不论其原因如何,只要发生不当得利的后果,就在当事人间产生不当得利之债。不当得利的性质不当得利的性质l不当得利作为引起债发生的法律事实,与人的意志无关,因而其不同于与人的意志有关的法律行为、无因管理及侵权行为等。不当得利不应属于行为,而应属于事件。l受益人取得不当利益的主观状态如何,并不影响不当得利事实的成立。在不当得利中,受益人的义务是法律直接规定的。l法律规范侵权行为的目的是要预防侵权行为的发生,制裁不法行为人。而法律规范不当得利不是为了制裁不当得利人,而是为了纠正不正常的财产利益转移,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不当得利与
3、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l甲正在市场卖鱼,突闻其父病危,急忙离去,邻摊菜贩见状遂自作主张代为叫卖,以比甲原每斤10元高出5元的价格卖出鲜鱼200斤,并将多卖的1000元收入自己囊中,后乙因急赴喜宴将余下的100斤鱼以每斤3元卖出。些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乙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B.乙收取多卖1000元构成不当得利C.乙低价销售100斤鱼构成不当管理,应承担赔偿责任D.乙可以要求甲支付一定报酬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一)一方受有利益l是指一方当事人因一定的事实而得到一定的财产利益。包括财产的积极增加和消极增加。l财产的积极增加是指财产权利的增加或财产义务的消灭。财产的消极增加是指财
4、产本应减少而没有减少。(二)他方受有损失l是指因一定的事实使财产利益的总额减少,既包括积极损失,也包括消极损失。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三)一方受利益和他方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l关于受利益和受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有直接因果关系说和非直接因果关系说。l直接因果关系说为德国、日本所采纳,认为受益与受损必须基于同一原因事实。如果受利益和受损失是由两个不同的原因事实造成的,即使二者有牵连关系,也不应视为具有因果关系。l非直接因果关系说认为受利益与受损失不限于由同一原因事实造成。即便由两个原因事实造成,如依社会观念认为二者存在牵连关系,也应认为二者间构成因果关系。(四)没有合法根据l不当得
5、利构成的实质性条件。当事人取得利益时虽有合法根据,但其后该根据丧失的,该利益的取得也认为没有合法根据。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l下列何种情形中,乙构成不当得利?A.甲欠乙500元,丙在甲不知情的情况下自愿代为偿还B.甲大学新建校区,当地居民乙的房屋大幅升值C.甲以拾得的100元还欠了乙的债务D.甲雇人耕田,雇工误耕了乙的数亩待耕之田因给付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因给付而发生的不当得利l若当事人一方为实现给付的法律目的而为给付行为,而后该法律目的又欠缺时,另一方因该给付所取得的利益就属于无合法根据的利益。因给付而发生的不当得利主要包括以下情形:1.给付的目的自始不存在,又称为非债清偿,是指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