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 5《黄河颂》.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 5《黄河颂》.doc》由用户(hbdyhf)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河颂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 5黄河颂 部编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黄河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5 黄河颂 1朗读课文,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3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体会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一、导入新课 播放导入视频。 同学们刚刚所看见的,是著名的作曲家 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谱曲的片段,为何 他在看到诗稿时如此激动?为何黄河在一个 中国人眼中有如此魅力?也许,读了黄河 颂一文,你能有所感悟。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品背景,有感情地 朗读诗歌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 原名张 光年, 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 在中学时 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后辍学, 曾做过学
2、徒、 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5 年 8 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6 年抵 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 活动。1939 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 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 风行全国。 创作背景: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时,正值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 着中国的土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 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 己创作的艺术作品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 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9 年, 诗人到延安后, 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 个乐章,此为其二。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 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 史画卷。 探究:请
3、同学们初步朗读诗歌,并结合 历史创作背景,谈谈该如何朗读本篇诗歌。 明确:(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 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 向东南。”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 面 的 四 个 分 句 注 意 重 点 词 语 “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 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 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 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总结: 既要读出对黄河热爱赞颂的深情, 又要读出黄河浩荡奔流的气势。 朗读活动: 1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
4、交流,相互做 出评价。 2 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 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 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 的朗读来表达意见。 目标导学二:由朗读到理解,整体感受 诗歌内容 一首诗拥有莫大的感染力,也依赖于它 文本语言的组织, 让我们尝试解析文本语言, 深入把握文本内容,感受其感情是如何寄托 于全诗的。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 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 作用是什么? 明确:内容是赞扬黄河精神伟大坚 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 进行了怎样的描写?由哪一个词总领?表现 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明确:对黄河进
5、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 全景式总写、 纵向描写、 横向展开; 由“望” 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 特点。 (展示黄河流向地图) 3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 魄? 明确: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 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 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素材补充: (1)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 大约在 80 万年前,我国著名的蓝田猿人就生活在今天 的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一带。此外,陕西的 大荔人、山西的丁村人、内蒙古地区的河套 人等,都证明了从远古时代起,中华民族的 祖先就已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活动了。而先 秦时期中央政权诞生在黄河流域,中国文字 也产生在黄河流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