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市政学(全套课件246P).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672262
  • 上传时间:2022-05-17
  • 格式:PPT
  • 页数:246
  • 大小:8.3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市政学(全套课件246P).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市政 全套 课件 246
    资源描述:

    1、1市政学2“在未来的社会里,城市特别占主导地位,城市在未来的社会里,城市特别占主导地位,城市的未来不仅决定了各国的前途,而且将决定整的未来不仅决定了各国的前途,而且将决定整个地球的命运。个地球的命运。” -联合国前秘书长 加利3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什么这么说呢?时代,带来了发展和竞争的课题时代,带来了发展和竞争的课题 现实,带来了创新管理的问题现实,带来了创新管理的问题4第一章 绪 论市政与市政学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市政的涵义与特征 2.了解市政学的发展沿革。 3.明确市政学的研究内容。思考: 试述当前研究市政学的现实意义。5第一节:市政管理的涵义一、一、“市政市政”中中“市市”的含义的含义1

    2、 1、基本含义、基本含义城市:与乡村脱离的,人口和贸易密集的城市:与乡村脱离的,人口和贸易密集的地方。地方。2 2、行政建制含义:国家为了管理的需要,根据规定的标、行政建制含义:国家为了管理的需要,根据规定的标准和条件,按照法定程序而人为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准和条件,按照法定程序而人为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区划。区划。3 3、广域型行政建制含义:包括了农村、广域型行政建制含义:包括了农村6784、我国的市建制包括以下几种:直辖市、副省级市、省辖市、县级市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 云贵川蒙青藏新,陕甘两宁加海南, 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9二、市政的涵义与特征二、市政的涵义与特征1 1

    3、、市政的涵义、市政的涵义 市政,即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的过程。大/中/小主体 大/中/小客体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及各民族党派、人民团体关及各民族党派、人民团体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而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域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过程。10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市政,是指城市的公共权力机关公共权力机关为了解决各种问题,有效地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公共利益面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评估的过程,以及

    4、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的各种影响活动。需要把握:市政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市政管理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与评估的过程市政的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市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112 2、市政的特征(、市政的特征(P6)P6)政治性政治性系统性系统性综合性综合性动态性动态性双重性双重性12三、市政学的研究内容三、市政学的研究内容1.1.城市与城市化城市与城市化2.2.市政管理主体市政管理主体3.3.市政管理体制市政管理体制4.4.市政管理的客体市政管理的客体5.5.市政管理规律市政管理规律13市政学、市政管理学和城市管理学市政学、市政管理学和城市管理学一般情况下不对它们进行区别,在研

    5、究城市问题时等同对一般情况下不对它们进行区别,在研究城市问题时等同对待。待。但是,这三个名称还是各有强调。其中,但是,这三个名称还是各有强调。其中,市政学市政学是个老术是个老术语,建立在政府与市场二分法的基础之上,它的特点突出语,建立在政府与市场二分法的基础之上,它的特点突出在在“政政”上,强调政府对于城市公共事务的管制权;上,强调政府对于城市公共事务的管制权;市政市政管理学的管理学的特点突出在特点突出在“管理管理”上,引入了企业组织的管理上,引入了企业组织的管理理念,强调效率与效益,强调城市竞争力。理念,强调效率与效益,强调城市竞争力。城市管理学城市管理学则则是一个新的视野,它不强调政了,强

    6、调的是城市公共管理是一个新的视野,它不强调政了,强调的是城市公共管理的多主体关系,除城市政府以外,事业单位、志愿组织、的多主体关系,除城市政府以外,事业单位、志愿组织、企业、市民等等都是城市管理的参与主体。企业、市民等等都是城市管理的参与主体。 14第二节 市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一、市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一、市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1.1.西方的市政管理学研究西方的市政管理学研究(1 1)1919世纪末到世纪末到2020世纪初,西方的学者们开始了关于城世纪初,西方的学者们开始了关于城市管理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从政治学的市管理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从政治学的角度,讨论议会和政会在城市管理中

    7、的关系以及职角度,讨论议会和政会在城市管理中的关系以及职能权限等等问题。能权限等等问题。 此期一些有关市政的主要著述和代表人物有:此期一些有关市政的主要著述和代表人物有:F FJ J古德诺(古德诺(Frank JFrank JGoodnowGoodnow)19041904年的年的美国的市政美国的市政府府。古德诺是美国著名政治家、学者,即公共行政学发展史。古德诺是美国著名政治家、学者,即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著名的上著名的政治与行政政治与行政一书的作者。一书的作者。美国的亚瑟美国的亚瑟WW邓恩(邓恩(Arthur WArthur WDuwnDuwn)19091909年的年的社区与社区与市 民市 民

    8、。 这 本 书 被 沃 思 称 为 市 政 学 的 初 级 教 科 书 。 这 本 书 被 沃 思 称 为 市 政 学 的 初 级 教 科 书 。 15(2 2)2020年代左右,这种研究进一步细化,开始在城市财政税年代左右,这种研究进一步细化,开始在城市财政税收、司法、教育等方面有了针对性的研究,其中,美国芝加收、司法、教育等方面有了针对性的研究,其中,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对城市社区的研究最为出名。对中国影响最哥大学社会学系对城市社区的研究最为出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学者孟洛(大的是美国学者孟洛(W WB BMunroMunro)于)于19211921年和年和19231923年分年分别

    9、出版的别出版的美国城市的市政府美国城市的市政府和和市政府及管理市政府及管理。这两。这两本书被沃思称为市政学的标准教材。同时也是市政学学科形本书被沃思称为市政学的标准教材。同时也是市政学学科形成的标志。成的标志。(3 3)3030年代以后,关于城市管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吸收了年代以后,关于城市管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吸收了行政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行政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了多学科交叉与渗透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了多学科交叉与渗透的跨学科知识体系。2 2、中国的市政管理学研究、中国的市政管理学研究16二、城市管理理论的演进二、城市管理理论的演进1 1

    10、、萌芽(、萌芽(1919世纪末世纪末-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年代)“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英)理论:霍华德(英)“带状城市带状城市”理论:马泰(西班牙)理论:马泰(西班牙)“巨型城市巨型城市”理论:柯布西埃(法)理论:柯布西埃(法)“化整为零化整为零”理论:沙里宁(芬兰)理论:沙里宁(芬兰)172 2、形成(、形成(3030年代年代-5-5、6060年代)年代)(1)雅典宪章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理程碑,它是近代城市由单一规划理念向综合管理建设理念过渡的重要标志,标志着城市管理理论的诞生。 主张居住区应该建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不同的地段采取不同的人口密度;应有计划地确定工业

    11、与居住的关系;新建筑区应多保留空地以便绿化,在市郊保持良好的风景地带,以备市民去游憩;应将交通视为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拓宽城市的交通道路,减少交叉口过多的现象,以避免交通拥挤和减少交通事故;大城市办公大楼、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不应过分集中分布,应适当分布;城市发展应强化保持名胜古迹和古建筑等意识。 18(2)城市生态理论主张人与自然和谐,主张城市的发展与生态共存。“人宇宙的光荣因此他本身有权深入到任何风景中去,而不使风景有受任何损害的可能性” (3)城市更新理论的诞生和发展,则是城市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和城市美化运动三大运动的结果。3、确立及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依赖于经济的腾

    12、飞和管理思想的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而使城市管理的方法意识有了成熟的发展。4、西方城市管理理论的新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城市管理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理论成果有:大都市区理论、多中心结构理论等。 19第二章 城市及城市化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城市的形成及发展 了解城市的基本内涵、特征。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了解城市的功能、结构和分类思考:联系实际,试分析中国当前城市化政策的效应。以西方大城市的功能布局为例,对贵阳市的城市功能布局提出建议。20法国地理学家菲利普法国地理学家菲利普. .潘什梅尔:潘什梅尔:城市现象是一个很难下定义的现实,城市既是城市现象是一个很难下定义的现实,城市既是

    13、一种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一种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地说,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地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21 许多学科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城市概念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经济学的观点:他们认为,城市是不同等级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经济区域发展的焦点,城市是发展新工业最便利和最经济的地点,一定数量规模的人群以每个时代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着社会活动,创造着比乡村更高的生产力,享受着更高质量的生活。22二是人口学的观点。他们认为,城

    14、市是分布在特定地区的高密度人口群体;它具有人口再生产的特殊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这个群体被看作是国家总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三是社会学的观点。他们认为,城市具有一定地理界域的社会组织形式,或称之为人类社区的一种生活方式。四是城市地理学的观点。五是城市建设学的观点。六是城市生态学的观点。七是城市系统论的观点:23通过对以上城市概念定义的系统分析和陈述,可通过对以上城市概念定义的系统分析和陈述,可以看出入类对城市认识的深入,并逐渐趋于科学以看出入类对城市认识的深入,并逐渐趋于科学性。也说明,不同学科从城市不同的层次角度来性。也说明,不同学科从城市不同的层次角度来研究,都具有其客观真理性。研究,都具

    15、有其客观真理性。 因此我们把城市定义为:城市是指以人为主体,因此我们把城市定义为:城市是指以人为主体,以一定空间和自然环境为客体、以集聚经济、社以一定空间和自然环境为客体、以集聚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集聚人口、经济、科学文化为特会效益为目的,集聚人口、经济、科学文化为特点,并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的点,并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的空间地域开放的大系统;空间地域开放的大系统;24城市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有一个形成、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研究城市系统形成与发展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认情城市系统的本质结构和城市系统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一、城市的形成一、城市的形成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形成于公

    16、元前 3500年,迄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252627二、城市的发展城市是一个历史范畴。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大致分为早期城市、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和现代城市这几个阶段。28( (一一) )早期城市早期城市早期城市产生迄今已有 5000年的历史。特点:数量少,规模小、往往是一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 (二二) )中世纪城市(封建城市)中世纪城市(封建城市)公元 4761640年,前后约 11个世纪。特点: 城市数量增多、功能趋于多元化、出现了治理城市的法律条文29( (三三) )近代城市近代城市所谓近代城市,是指从所谓近代城市,是指从l640l6

    17、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端到开端到 1917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所史时期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所史时期的城市的城市。30特点:特点:(1 1)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空前发展,人口、资源、财富高)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空前发展,人口、资源、财富高度集中。度集中。(2 2)城市的结构趋于合理化,功能趋于多样化。近代城)城市的结构趋于合理化,功能趋于多样化。近代城市已成为工业生产中心、科技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市已成为工业生产中心、科技中心、商业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交通中心、行政管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交通中心、行政管理中理中(3 3)专业化分工协作得到了长

    18、足的发展。工厂企业之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工厂企业之间、城市行业之间、区域城市之间,国家之间经济联合得城市行业之间、区域城市之间,国家之间经济联合得到加强。到加强。(4 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得到明显改善。(5 5)未重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污染严重。)未重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污染严重。31( (四四) )现代城市现代城市1919世纪末和世纪末和 2020世纪初,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由资本世纪初,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进入了现代城市的发展阶段。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进入了现代城市的发展阶段

    19、。这是整个城市发展历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时期。这是整个城市发展历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出现在这个时期内,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出现前所未有的特大都市、大都市区、都市带和都市系统等。前所未有的特大都市、大都市区、都市带和都市系统等。32333435http:/www.or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ligh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

    20、ttp:/ http:/ http:/ http:/www.zg- http:/www.skf- http:/www.nsk- http:/www.fag- http:/ http:/www.ntn-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xunchi-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3637三、城市的特征三、城市的特征1 1、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性、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性2 2、城市的复杂性、城市

    21、的复杂性3 3、城市人口及文化构成的异质性、城市人口及文化构成的异质性4 4、城市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城市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5 5、城市运行的高效性、城市运行的高效性38394041 四、城市化四、城市化 在我们分析城市时,不仅要运用结构、层次、要素等在我们分析城市时,不仅要运用结构、层次、要素等原理,还要运用动态过程的发展来分析城市系统的过原理,还要运用动态过程的发展来分析城市系统的过去和现在,还要预见到它的将来的发展趋势。城市化去和现在,还要预见到它的将来的发展趋势。城市化是城市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是城市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整体发展优化的目的所在

    22、,是城市内在系统结构不断整体发展优化的目的所在,是城市内在系统结构不断完善不断调整的结果,是依据整体优化的目的而不断完善不断调整的结果,是依据整体优化的目的而不断进行的。进行的。1 1、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概念是指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转移,从而引起城市数量的增是指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转移,从而引起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化、现代化和加、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提高的过程。集约化程度提高的过程。 422 2、城市化的衡量指标、城市化的衡量指标(P25):(P25):城市化水平指标:城市化水平指标:PU=U/PPU=U/P* *100%,100%,其中,

    23、其中,U U指城指城市人口,市人口,P P指总人口。指总人口。非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总人口(总人口(贵阳市非农业人口1652673人,占47.92%.城市化速度指标:TA=1/n(PUt+n-PUt),TA指城市化速度,是城市人口比重平均增长或减少的百分点;Put:城市人口百分比。 城市化质量指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433、城市化的表现形态(1 1)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来看,城市化可分为积极型)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来看,城市化可分为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两种类型。积极型城市化,即城市化进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两种类型。积极型城市化,即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互相

    24、促进,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同程与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互相促进,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同步上升。消极型城市化,即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发展不相协调,步上升。消极型城市化,即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发展不相协调,它可以进一步分为过度城市化和低度城市化两种。它可以进一步分为过度城市化和低度城市化两种。过度城市化:即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工业化速度,过量的乡过度城市化:即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工业化速度,过量的乡村人口盲目地流向城市,造成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村人口盲目地流向城市,造成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城市化速度超出了城市发展的实际承受能力。(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超出了城市发展的实际承受能力。(城市

    25、化水平与工业发展水平比值;城市首位度)工业发展水平比值;城市首位度) 低度城市化:这个大多是国家政策选择的结果。低度城市化:这个大多是国家政策选择的结果。 http:/www.or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ligh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zg- http:/www.skf- http:/www.nsk- http:/www.fag

    26、- http:/ http:/www.ntn-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xunchi-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44(2)从城市人口的流向看,城市化可分为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两种。向心型城市化是指乡村和郊区人口向城市中心集聚的过程。所谓离心型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城市中心向外扩散的过程。离心型城市化又可分为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两种类型。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是人口

    27、、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发散化过程 逆城市化:人口从大城市向小城镇以及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 45四、世界城市化现状四、世界城市化现状形成了连接中心城市及周边城镇的大都市区。形成了由许多城市组成的大都市连绵带。形成了许多国际性城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的发展趋向4647五、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五、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 1、中国城市化进程分期、中国城市化进程分期482 2、中国城市化的特征、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1 1)政府主导城市化进程)政府主导城市化进程 (2 2)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3 3)农民工现象)农民工现象(4 4)城市化发展不均衡)城

    28、市化发展不均衡 城乡二元结构http:/www.or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ligh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zg- http:/www.skf- http:/www.nsk- http:/www.fag- http:/ http:/www.ntn-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29、/www.xunchi-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493 3、中国城市化的路径选择、中国城市化的路径选择误区:误区:官僚意识,人为建市 城镇化=城市化 全能城市路径探讨:路径探讨:a.城市规模:发挥大城市优势,强化中等城市功能,合 理发展小城市。b.理性客观:注意城市化与城市客观情况、产业升级及与提高竞争力的关系c.注意城市化内涵的多元性,促进城市的合谐发展黄亚生:中国式城市化进程仿佛大跃进黄亚生:中国式城市化进程仿佛大跃进2.02.0版版

    30、http:/ 1、城市功能:、城市功能:又称作城市职能,是指城市所起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作用。它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通常我们所说的城市功能是指城市的复合型功能。它主要包括:生产中心的功能 商业中心的功能金融中心的功能交通中心的功能信息中心的功能政治中心的功能http:/www.or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ligh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31、/ http:/ http:/www.zg- http:/www.skf- http:/www.nsk- http:/www.fag- http:/ http:/www.ntn-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xunchi-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512 2、城市结构:城市内部稳中有降个构成要素之、城市结构:城市内部稳中有降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形式和方间相

    32、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形式和方式,以及由些形成的不同要素之间的存在态势式,以及由些形成的不同要素之间的存在态势。城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流通、分配 和消费结构、企业结构城市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和人口结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布局、城市密度和城市形态525354555657贵阳市经济结构http:/ 值 4 5 0 . 3 0 亿 元 , 增 长 1 4 . 5 % 。财政总收入252.05亿元,增长12.4%,剔除政策性减收和不可比因素后,增长19.1%;地方财政收入105.36亿元,增长18.3%,剔除政策性减收和不可比因素后,增长23%。地方财政支出168.98亿元,

    33、增长18.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7.7,下降2.3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41元,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5316元,增长10.3%。新增就业岗位5.2万个,城乡统筹就业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96.6%的返乡农民工、5.9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5960http:/www.or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ligh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

    34、p:/ http:/ http:/ http:/ http:/www.zg- http:/www.skf- http:/www.nsk- http:/www.fag- http:/ http:/www.ntn-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xunchi-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6162城市的社会结构:根据贵阳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推测,2006年该市将进入老年型社会,届

    35、时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98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703%,并将逐年增加,到2010年,老年人口达到79%,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1045%,到2030年,老年人口达到1502%,有8787万人,2000年的4倍。 充分认识到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认真调查研究,寻找对策,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633 3、城市规模:、城市规模:就是人口、经济和科学技术等在一定地域的聚集规模的大小。广义:广义:人口规模、用地、建筑和设施,以及生产力规模和消费力等规模;狭义:狭义:仅指某一个城市中的人口规模。例:上海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人口160

    36、0余万.港区面积3600多平方公里,货物吞吐量近二亿吨,占全国比重18以上;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突破120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23以上;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51亿元人民币,同比实现连续十二年的两位数增长,人均达到4500美元,居全国之首。城市规模效益城市规模效益城市的规模演变与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之间的函数关系。所谓城市的合理规模,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城市经济要素合理组合,从而带来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的空间。644 4、城市类型、城市类型按城市的性质和职能分类,可以划分为综合性城市和专业性城市按中心城市的功能分类,可划分为经济中心城市、商业中心城市、金融中

    37、心城市、科技教育中心城市、文化中心城市、行政中心城市等按城市的规模等级分类,可以划分为超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世界通行的做法一般是以城市现有人口数量的多少为城市规模等级标准,但各国的标准不尽按城市的行政隶属关系分类,可以分为首都、中央直辖市、省会城市、省辖市、县级市等。65第三章 市政体制http:/www.or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ligh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38、 http:/ http:/ http:/ http:/www.zg- http:/www.skf- http:/www.nsk- http:/www.fag- http:/ http:/www.ntn-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xunchi-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66所谓体制,一般是指组织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关系的制所谓体制,一般是指组织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关系的制度化

    39、表现形式,是指组织机构、权力分配、职能配置、运度化表现形式,是指组织机构、权力分配、职能配置、运行机制以及它们之间和各系统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各种法律、行机制以及它们之间和各系统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政策的总和。规章和政策的总和。67一、城市管理体制的涵义一、城市管理体制的涵义 关于城市管理体制的涵义,目前并无统一的定义,由于对“城市管理”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城市管理体制的涵义也大致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城市管理体制认为城市管理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体现,是指为管理城市而建立的所有城市政权机关和政党组织所有城市政权机关和政党组织的组织结构、权力划分、职能配置、运作机制以及它们

    40、之间和各系统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政策的总和。 狭义的城市管理体制则主要从城市行政系统城市行政系统(市政府)的组织机构、机制和相关制度来界定其涵义:市政管理体制是市政府的组织结构、职能配置、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的总和。 68城市管理体制:是指关于城市政权机关、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责关系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它包括三层含义:市建制体制市行政管理体制城市权力系统之间及其上下级的权责关系69二、城市管理体制的内容(一)市建制体制 又称城市行政区划体制,简单理解就是设立城市的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设市的标准 2 2、市的行政地位、市的行政地位3 3、

    41、市的设置模式、市的设置模式4 4、市的下级行政建制、市的下级行政建制 http:/www.or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ligh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zg- http:/www.skf- http:/www.nsk- http:/www.fag- http:/ http:/www.ntn- http:/ http:/ http:

    42、/ http:/ http:/ http:/www.xunchi-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7019931993年年5 5月月 1717日,国务院批转了民政部日,国务院批转了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的报告,对设市标准再一次作出调整。,对设市标准再一次作出调整。(1)设立县级市的标准。(可以撤县建市的标准)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00人以上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可设市撤县:县政府驻地镇非农业人口(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包括县属

    43、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农民合同工、长年临时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登记的有固定经营场所的镇、街、村和农民集资或独资兴办的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城镇中等以上学校招收的农村学生,以及驻镇部队等单位的人员,以下同)不低于12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不低于8万;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完善,排水系统较好,其中自来水普及率达 65以上,道路铺装率达 60以上。全县非农业人口不低于15万,非农业人口所占人口比重不低于30;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1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 20;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100元,总收入不低于6000万元。7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0400人的县,设市标准为

    44、:县政府驻地镇非农业人口不低于10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达7万;自来水普及率达 60,道路铺装率达 55,城区基础设施较完善,排水系统较好。全县非农业人口不低于12万,所占比重不低于 25;乡镇以上工业产值不低于1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为70;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 8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占其中比重不低于20;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人均不低于80元,总收人不低于5000万元,并承担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务。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0人以下的县,设市标准为:县政府驻地镇非农业人口不低于8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不低于6万;城区基础设施较完善,排水系统较好,自来水普及率不低55,道路铺装率不低于

    45、 50。全县非农业人口不低于8万,所占比重不低于20;乡镇以上工业产值不低于 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不低于 60;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6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占其中比重不低于20;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人均不低于 60元,总收入不低于4000万元,承担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务。 72(2)设立地级市的标准市区非农业人口 25万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人口20万以上。工农业总产值 3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所占比更为 8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 2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占其中比重为35以上,并大于第一产业产值。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已成为若干市县范围内中心城市的县级市。http:/www.o

    46、r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ligh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zg- http:/www.skf- http:/www.nsk- http:/www.fag- http:/ http:/www.ntn-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xunchi- http:/ http:

    47、/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732、市的行政地位市的行政地位是指在国家的行政区划级别中所处的等级和行政隶属关系。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分为4个层次,即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743、市的设置模式:建制市设置的空间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切块设市模式:以县的中心城镇或其它重要城镇连同其近郊部分设置市,城市区域与乡村区域界限分明,市县并存,城乡分治。(2)多中心组合模式: 即由若干个集聚中心或城镇组合而设置市。 (3)整县改市模式:由于设市的标准发生改变,满足

    48、条件的县及其所管辖的乡村地区一起改建成“市”的模式。(4)市领导县的模式:此种模式是由一个中心城市领导若干个县。这是一种以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带动周围农村的城乡合治型的建制模式。 75764、市的下级行政建制 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县级市,辖区的市为地级市、副省级市和直辖市。 市辖区是由市管辖的行政区域单位,其行政地位相当于县。直辖市的市辖区地位高于县,或相当于自治州(即地级),或介于自治州与县之间。 http:/www.or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light- http:/

    49、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zg- http:/www.skf- http:/www.nsk- http:/www.fag- http:/ http:/www.ntn-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xunchi-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50、/ http:/ http:/ http:/http:/www.or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light-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zg- http:/www.skf- http:/www.nsk- http:/www.fag- http:/ http:/www.ntn-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市政学(全套课件246P).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67226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