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老子五章-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老子,姓李老子,姓李,名耳,字名耳,字伯阳,楚国人,伯阳,楚国人,春秋春秋时期时期伟大的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学派创始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问礼。 老子哲学老子哲学与与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一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起构成
2、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 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想而被尊为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中国哲学之父”,主张是主张是“无无为而治为而治” 。老子。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儒家家和和佛家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从;从列仙传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 在社会历史观上,老子主张在社会历史观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无为而无不为为”,回到,回到“小国寡民小国寡民”的时代。老子哲学思想的时代。老子哲学思想可归结为
3、客观唯心主义。他的思想和学说,在中可归结为客观唯心主义。他的思想和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国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老子哲学的精髓是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他的朴素辩证法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博学多才,老子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阳向老子问礼。后退隐后退隐, ,著著老子老子。 (函谷)关令尹喜曰:(函谷)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4、言道德之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意,五千余言而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关于关于老子老子 老子老子 又称又称老子五老子五千文千文 、道德经道德经或或道德真经道德真经。 原为先秦诸子中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道家的的代表作,后为代表作,后为道教道教奉为主奉为主要经典。要经典。 老子老子以以“道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道”是其的核心思想(是其的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提出了道德经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无哲学概念,
5、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 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道”,老子反对天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有目的地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不是有目的地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的规律。( (顺其自然的出现世界万物顺其自然的出现世界万物) ) 课本中所选的老子五章集中体现了他的课本中所选的老子五章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是其思想的内核和精华。哲学思想,是其思想的内核和精华。
6、 三、三、课文讲解课文讲解节选一:道可道节选一:道可道 (第一章)(第一章) 道道可可道道,非常非常道。道。 名名可可名名,非常,非常名名。无,名天地之始。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徼( ? )。此两者,)。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又玄,众妙之门。 【关键词】【关键词】道;非常;名;徼道;非常;名;徼jio道;非常;名;徼道;非常;名;徼【关键字词】【关键字词】这里的这里的“道道”指的什么?有什么特点?指的什么?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特点?。有什么
7、特点?(1 1)“道道”具有不可言说性,精深玄妙;具有不可言说性,精深玄妙;(2 2)“道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 【解析】【解析】在这里,在这里,“道道”指一切存在的根源,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源,是自然宇宙的本体,自然宇宙的本体,“道道”先于天地万物,至高无先于天地万物,至高无上,不依赖任何东西,上,不依赖任何东西, “道道”不是一个实体,不是一个实体,难难以用语言解释、描述、说明,以用语言解释、描述、说明,具有不可言说性,具有不可言说性,不可以概念化,如果一定要用语言来说明它,只不可以概念化,如果一定要用语言来说明它,只能说它是能说它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本源。天地万物的根源和
8、本源。 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著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著作老子中认为作老子中认为天地万物大的本原为天地万物大的本原为“道道”,老子设立老子设立“道道”这一个最高范畴,主要是为了方这一个最高范畴,主要是为了方便阐述其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便阐述其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 全书围绕全书围绕“道道”这一范畴展开这一范畴展开。“无无”和和“有有”都是对都是对“道道”的说明,说他的说明,说他“无无”,是因,是因为天地初生时,除了为天地初生时,除了“道道”,什么东西都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有;说它说它“有有”,万事万物萌发于此。因此说:,万事万物萌发于此。因此说:“道道”生生“无无”,
9、是一切存在,是一切存在(状态)(状态)的根源,的根源,“无无”生生“有,万物由此产生。有,万物由此产生。也可以说也可以说“道道”是是“无无”中中“有有”,“有有”中中“无无”。“道道”永远存在,永远存在,运行不息。可以说运行不息。可以说:“道道是中国古典哲学无是中国古典哲学无可争议的最高范畴,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可争议的最高范畴,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缩缩影影”。 老子曰: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理解】【理解】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则以随遇自在(自然)作为法则。道则以随遇自在(自然)作为法则。
10、“自然自然” ” :“自自”便是自在的本身,便是自在的本身,“然然”是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是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自然自然”,是指道的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道是,道是“自然自然”如此,如此,“自自然然”便是便是“道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道道”是本来如是,原来如此,所以谓之是本来如是,原来如此,所以谓之“自然自然”。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含意的含意是什么?这表现了老子怎样的宇宙观?是什么?这表现了老子怎样的宇宙观? 在老子看来,在老子看来,“无无”,是天地万物发生的最,是天地万物发生的最原始原始状态状态;“
11、有有”是天地万物发生的是天地万物发生的根子根子。“有有”属于属于物质范畴物质范畴,而,而“无无”则是和物质概念相对立则是和物质概念相对立的一种哲学概念。如果把的一种哲学概念。如果把“有有”界定为具体的物界定为具体的物质,那么,质,那么,“无无”就是具体的物质之所以存在的就是具体的物质之所以存在的结构方式、时空关系、运动和变化结构方式、时空关系、运动和变化形式形式等等,也等等,也可以用可以用“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来概括。来概括。“有有”和和“无无”不不可分,有可分,有“有有”就有就有“无无”,有,有“无无”就有就有“有有”,纯粹的,纯粹的“有有”和纯粹的和纯粹的“无无”是不存在是不存在的,它们相互
12、对立、相互依存,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也就是老子所说的的“有无相生有无相生”。一章结束!一章结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不去。节选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节选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13、第二章)(第二章)阅读理解阅读理解【解释关键词】解释关键词】 天下皆知美天下皆知美之之为美,为美,斯恶斯恶已;已; 皆知善皆知善之之为善,斯不善已。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故有无相生生,难易相,难易相成成,长短相,长短相形形,高下相,高下相倾倾, 音声相音声相和和,前后相随。,前后相随。 老子认为,道是绝对的、永恒的,但是老子认为,道是绝对的、永恒的,但是自然界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的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是相对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动的、变动的。美与丑、。美与丑、善与恶、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等等善与恶、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等等称谓、概念与价值判断,都是在相对的关系中产称谓、概念与价
14、值判断,都是在相对的关系中产生的,生的,同时这种相对关系也不断地变动。同时这种相对关系也不断地变动。“有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和、前后相随”,说明一切事物在相对的关系中,说明一切事物在相对的关系中,显现相成的作用,互相依赖,相互补充。显现相成的作用,互相依赖,相互补充。 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解析】【解析】【思考】【思考】 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应当如何对待呢? 【解析】【解析】 老子提出了老子提出了“无为无为”的观点。的观点。 此处所讲的此处
15、所讲的“无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而是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让让万事万物都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顺着自然之本性萌生、发展。之本性萌生、发展。 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要有所作为,但,但不不要妄为(胡作非为)要妄为(胡作非为)。 用一句话概括老子这段话表达的思想:用一句话概括老子这段话表达的思想: 圣人治国应圣人治国应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不恃功而骄。,不恃功而骄。2022-5-16 【思考】我们如何看待老子的【思考】我们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无为”思想?思想? 无为的思想,又是包含一种矛盾
16、的思想:人无为的思想,又是包含一种矛盾的思想:人有思虑,有知识,有情欲,有作为,都是自然而有思虑,有知识,有情欲,有作为,都是自然而然的,然的,“有为有为”,本就是人类生活之必然趋势。,本就是人类生活之必然趋势。而故意放弃思虑,抛弃知识,放弃情欲,放弃作而故意放弃思虑,抛弃知识,放弃情欲,放弃作为,实在违反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所以人为是为,实在违反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所以人为是自然,而抛弃自然,而抛弃“人为人为”以返回以返回“自然自然”,却正好,却正好是反自然,正是最大的是反自然,正是最大的“不自然不自然”。2022-5-16 【思考】我们如何看待老子的【思考】我们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无为”思
17、想?思想? 但是道家教人不以得失祸福毁誉穷达使心忧但是道家教人不以得失祸福毁誉穷达使心忧伤,摆脱名利思想,依此修养,实可以得到一种伤,摆脱名利思想,依此修养,实可以得到一种精神的解脱;道家教人不要过分地伤毁自然,让精神的解脱;道家教人不要过分地伤毁自然,让万物万物按照其自然规律生长,按照其自然规律生长,不胡乱地消耗,这也不胡乱地消耗,这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道家在政治上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道家在政治上极力反对强力干涉,反对苛政扰民,反对专制,反力反对强力干涉,反对苛政扰民,反对专制,反对分等级,也有它的重要意义。对分等级,也有它的重要意义。 二章结束!二章结束! 绝绝圣圣弃弃
18、智,民利百倍;智,民利百倍;绝绝仁仁弃弃义,民复义,民复孝慈;孝慈;绝绝巧巧弃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以为文,文,不足不足。故令有所。故令有所属属:见见素素抱抱朴朴,少思寡欲,少思寡欲,绝学绝学无忧。无忧。 放弃放弃聪明和智慧,百姓才会有百聪明和智慧,百姓才会有百倍的利益;抛弃了倍的利益;抛弃了“仁仁”和和“义义” ” ,百姓才能回,百姓才能回到孝慈。放弃追逐巧利,盗贼就会消失。以上三到孝慈。放弃追逐巧利,盗贼就会消失。以上三条条作为作为原则法度提出是原则法度提出是不够不够的。所以要使人的认的。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识有所从属从属:表现表现单纯单纯、持守持守朴素朴素,减少私
19、心与减少私心与欲望,放弃学问,没有忧愁。欲望,放弃学问,没有忧愁。节选三:绝圣弃智节选三:绝圣弃智 (第十九章)(第十九章) 【理解】【理解】 这章具体陈述老子的治国主张,有这章具体陈述老子的治国主张,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天地大道,本无仁可言。天地大道,本无仁可言。 讲求仁义,表明大道已失。讲求仁义,表明大道已失。 对百姓怀有对百姓怀有“仁仁”也属多事,必然会打扰干也属多事,必然会打扰干涉百姓生活,百姓、国家就不宁静。涉百
20、姓生活,百姓、国家就不宁静。 人的天性就讲孝慈。不讲仁义,百姓自然能人的天性就讲孝慈。不讲仁义,百姓自然能回复到上慈下孝的状态。回复到上慈下孝的状态。 老子以为老子以为智谋智谋巧巧虑虑的产生就意味着的产生就意味着纯真本性纯真本性的迷失,所以我们要防止的迷失,所以我们要防止智巧谋虑智巧谋虑,恢复,恢复自然本自然本真真的状态,见素抱朴(的状态,见素抱朴(表现单纯、持守朴素表现单纯、持守朴素)。)。 【深入解析】【深入解析】 【延伸理解】【延伸理解】在这一章中,老子主张抛在这一章中,老子主张抛弃弃知识、智慧知识、智慧,抛弃,抛弃仁义等道德规范仁义等道德规范。他他认为认为“圣圣”、“智智”产生法制巧诈
21、,用法产生法制巧诈,用法制巧诈治国,便成为扰民的制巧诈治国,便成为扰民的“有为有为”之政。之政。抛弃这种扰民的政举,人民就可以得到切抛弃这种扰民的政举,人民就可以得到切实的利益,自然就会产生实的利益,自然就会产生“无为无为”治理效治理效果。果。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不要扰民,(不要扰民,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发展)发展)不要去管它(无为),他就自然成长(有为)。不要去管它(无为),他就自然成长(有为)。 老子老子第十九章中提出了怎样的改造社会的第十九章中提出了怎样的改造社会的主张?你如何看待这一主张?主张?你如何看待这一主张? 【提示】【提示】老子认为要想使社会风气淳厚清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