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最新版教育心理学精品课件12-品德的形成.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657601
  • 上传时间:2022-05-15
  • 格式:PPT
  • 页数:22
  • 大小:202.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最新版教育心理学精品课件12-品德的形成.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最新版 教育 心理学 精品 课件 12 品德 形成
    资源描述:

    1、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品德的形成品德的形成一、品德的概念一、品德的概念(一)含义(一)含义 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进行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进行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道德:道德: 社会为了调整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社会为了调整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品德:品德: 个体的道德品质个体的道德品质道德与品德的关系道德与品德的关系联系联系区别区别1 1、品德与道德的联系、品德与道德的联系(1 1)品德是社会道德的个体表现)品德是社会道德的个体表现(2 2)品

    2、德是在社会道德的影响下形成的)品德是在社会道德的影响下形成的(3 3)品德对社会道德有一定的反作用)品德对社会道德有一定的反作用2 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品德与道德的区别(1 1)性质:)性质: 品德是个体现象,道德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道德是社会现象(2 2)内容:)内容: 品德是道德的部分表现品德是道德的部分表现(3 3)表现方式:)表现方式: 品德以个人信念、理想等方式表现,道德以传品德以个人信念、理想等方式表现,道德以传统、公德、舆论等方式表现统、公德、舆论等方式表现(4 4)范畴:)范畴: 品德是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是社品德是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是社会学、伦理

    3、学的对象会学、伦理学的对象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一一) )品德心理结构的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基本成分 ( (二二) )品德心理结构的品德心理结构的特点特点(一)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一)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1 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 2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 3 3、道德行为、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个体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个体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情感:个体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他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个体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他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道德行为道德行为:道德认识和其它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道德

    4、认识和其它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一一) )品德心理结构的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基本成分 ( (二二) )品德心理结构的品德心理结构的特点特点( (二二) )品德心理结构的特点品德心理结构的特点1 1、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2 2、品德心理结构的矛盾性、品德心理结构的矛盾性三、品德发展的理论三、品德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一)皮亚杰(一)皮亚杰(Piaget)的道德发展理的道德发展理论论 访谈法访谈法 探讨儿童对过失行为的判断探

    5、讨儿童对过失行为的判断 John开门时推动了门后的椅子,摔碎了椅开门时推动了门后的椅子,摔碎了椅子上的子上的15只杯子只杯子 Henry想偷吃果酱,碰翻了柜子里的想偷吃果酱,碰翻了柜子里的1只杯子只杯子 谁的过失更重?谁的过失更重?道德认识发展的三阶段道德认识发展的三阶段 前道德阶段(前道德阶段(5岁之内)岁之内) 他律阶段(他律阶段(68岁)岁) 自律阶段(自律阶段(911岁以后)岁以后)他律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自律阶段认为规则是不可以改变的认为规则是不可以改变的对规则的看法是灵活的对规则的看法是灵活的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来决定的(客观过失)来决定的(客观过失)对

    6、错误的评定会考虑犯错者对错误的评定会考虑犯错者的动机(主观过失)的动机(主观过失)根据要禁止或惩罚的事情来根据要禁止或惩罚的事情来定义错误定义错误根据违背了合作精神而定义根据违背了合作精神而定义错误错误攻击行为应受到外部权威的攻击行为应受到外部权威的惩罚惩罚攻击行为应受到受害者方面攻击行为应受到受害者方面的报复性行为的惩罚的报复性行为的惩罚服从规则的原因在于规则是服从规则的原因在于规则是权威者制定的权威者制定的服从规则的原因在于大家应服从规则的原因在于大家应关心其他人的利益关心其他人的利益惩罚是报应(是过失者所必惩罚是报应(是过失者所必须经受的与他所犯过失相一须经受的与他所犯过失相一致的遭遇)

    7、致的遭遇)惩罚是改变人的行为的一种惩罚是改变人的行为的一种手段手段极端的评判是非的标准(非极端的评判是非的标准(非此即彼、非善即恶)此即彼、非善即恶)非极端的评判标准非极端的评判标准5 5岁以内:前道德阶段岁以内:前道德阶段“无律期无律期”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主义(二)柯尔伯格(二)柯尔伯格(Kohlberg)(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的道德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道德两难故事道德两难故事 海因茨偷药海因茨偷药 布朗与海因茨布朗与海因茨 对或错?为什么?对或错?为什么? 不关注道德判断本身,而关注背后的原因解释不关注道德判断本身,而关注背后的原因解释水平水平阶段阶段心

    8、理特点心理特点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9 9岁以下)岁以下)逃避惩罚取向逃避惩罚取向力图逃避惩罚力图逃避惩罚习俗水平习俗水平(10-2010-20岁)岁)功利主义取向功利主义取向力图满足自己的需要力图满足自己的需要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2020岁以上)岁以上)寻求认可取向寻求认可取向努力得到他人的认可努力得到他人的认可维护秩序取向维护秩序取向强调社会秩序强调社会秩序社会契约取向社会契约取向尊重法律但不囿于法律尊重法律但不囿于法律(规范是可以改变的)(规范是可以改变的)良心原则取向良心原则取向遵循内心原则遵循内心原则(良心、良知和正义)(良心、良知和正义)道德判断与社会规范无关,道德判断与社会规范

    9、无关,而与个人需要有关而与个人需要有关基于社会规范而进基于社会规范而进行道德判断行道德判断道德判断的原则超道德判断的原则超越了社会规范越了社会规范理由举例理由举例赞成海因茨偷药的理由赞成海因茨偷药的理由 如果他拿不到药,他的妻子会责备他(招致惩罚的行为是不如果他拿不到药,他的妻子会责备他(招致惩罚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好的行为) 如果他的妻子死了,他会很伤心(他需要妻子的陪伴才会感如果他的妻子死了,他会很伤心(他需要妻子的陪伴才会感到快乐)到快乐) 他是为了得到妻子需要的东西才这么做,他不是一个自私的他是为了得到妻子需要的东西才这么做,他不是一个自私的人(给别人带来愉快的行为是好的行为,好孩子取

    10、向)人(给别人带来愉快的行为是好的行为,好孩子取向) 他如果不这么做的话,他要为妻子的死负责任(尽义务、重他如果不这么做的话,他要为妻子的死负责任(尽义务、重责任的行为是好的行为)责任的行为是好的行为) 法律在一个人由于服从它而可能失去生命的情境中是不太合法律在一个人由于服从它而可能失去生命的情境中是不太合理的(法律可能是不正确的)理的(法律可能是不正确的) 如果他眼看着妻子死去,就不能实现内心的某些准则,比如如果他眼看着妻子死去,就不能实现内心的某些准则,比如“生命的价值胜过金钱或声誉生命的价值胜过金钱或声誉” 反对海因茨偷药的理由:反对海因茨偷药的理由: 他会被抓住,关进监狱(招致惩罚的行

    11、为他会被抓住,关进监狱(招致惩罚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 他会给家庭带来耻辱(给别人带来不愉快他会给家庭带来耻辱(给别人带来不愉快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 他触犯了法律(守秩序的行为是好的行为)他触犯了法律(守秩序的行为是好的行为) 偷窃有违道德准则,比如偷窃有违道德准则,比如“偷窃是可耻的偷窃是可耻的” 道德认识水平的高低不决定于对或错这一道德道德认识水平的高低不决定于对或错这一道德判断本身,而在于为这一判断提供了怎样的解释判断本身,而在于为这一判断提供了怎样的解释四、品德教育的方法与技术四、品德教育的方法与技术(一)说服(一)说服(二)角色扮演(二)角色扮演(三)小组道德讨论(三)小组道德讨论(四)榜样学习(四)榜样学习(五)奖励惩罚控制(五)奖励惩罚控制(六)道德行为训练(如抗拒诱惑实验)(六)道德行为训练(如抗拒诱惑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最新版教育心理学精品课件12-品德的形成.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65760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