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讲座幻灯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讲座幻灯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营企业 法律 风险 防范 讲座 幻灯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5/14/20221民民 营营 企企 业业法律风险防范法律风险防范 5/14/2022制作:陈喻伟、张海涛2主讲人 陈喻伟 湖北诚昌律师事务所主任 市政协委员 中国法学会会员 市律师协会常务理事 市工商联执委 市侨联常委 中共宜昌市委政法委执法巡视员 三峡晚报、三峡商报、三峡广播电视总台电视新闻中心广播中心、三峡传媒网顾问团成员5/14/2022制作:陈喻伟、张海涛3目 录前言第一部分 民营企业及企业家当前主要法律风险 第二部分 民营企业及企业家法律风险防范方案 结语5/14/2022制作:陈喻伟、张海涛4前 言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说:所谓创新,就是在不改变现有资源占有量的前提下,改变资源的配置
2、而使之更加有效率,从而产生更大的利益,这就是创新。改革开放三十年,市场经济环境日益复杂,掌握法律这种规则(或技巧),并与其它规则相配合,将会更加有助于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控制风险、促进事业的成功。5/14/2022制作:陈喻伟、张海涛5第一部分 民营企业及企业家当前主要法律风险 5/14/2022制作:陈喻伟、张海涛6 存在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潜在的法律风险而不自知。 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往往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一、民营企业法律风险种类5/14/2022制作:陈喻伟、张海涛71、产权不清晰的风险。2、人力资源风险。 3、资合与人合不分的风险。 4、融资的风险。5、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或商业秘
3、密风险。6、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的风险。7、税收、广告、环保等风险。8、民营企业家个人风险。5/14/2022制作:陈喻伟、张海涛8二、防范刑法风险应为民营企业工作重点 5/14/2022制作:陈喻伟、张海涛9民企面临前所未有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现实威胁。民企自己也常常游走在刑法陷阱的边缘。未建立日常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当前刑法高风险产生的原因5/14/2022制作:陈喻伟、张海涛10三、民营企业与企业家三、民营企业与企业家常见刑法罪名常见刑法罪名5/14/2022制作:陈喻伟、张海涛11概念。刑法第271条的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产非
4、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疑难问题。股东侵占自己出资企业的财产会构成职务侵占罪。员工因为薪酬纠纷等原因而擅自截扣公司款项的行为有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 非本企业人员共同作案构成共同犯罪。 1、职务侵占罪5/14/2022制作:陈喻伟、张海涛12定罪量刑。我国刑法第271条规定,构成职务侵占罪的,量刑起点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十万元以上),处五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5/14/2022制作:陈喻伟、张海涛13概念。刑法第272条的规定,指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
5、,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疑难问题。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是犯罪的高发群体。企业非正常资金调配也可能构成本罪。2、挪用资金罪5/14/2022制作:陈喻伟、张海涛14定罪量刑。 刑法第272条规定,构成挪用资金罪的,量刑起点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挪用单位资金数额巨大(一般为1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或者数额较大(1万元至3万元以上)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5/14/2022制作:陈喻伟、张海涛15 概念。 刑法第224条规定,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疑难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