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应象大论-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阴阳应象大论-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阴阳 应象大论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素问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1PPT课件 阴阳的含义阴阳的含义 A A 哲学概念哲学概念规律规律 B B 阴阳二气阴阳二气阴精阳气阴精阳气 C C 相互关联对立的两类具体事物,如天地、相互关联对立的两类具体事物,如天地、 男女、左右、水火。男女、左右、水火。 此处是指此处是指阴阳的规律阴阳的规律。是我国古代哲学家认。是我国古代哲学家认 识宇宙事物规律的科学抽象。是自然界一切识宇宙事物规律的科学抽象。是自然界一切 相互联系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相互联系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题题 解解2PPT课件 形象,征象。形象,征象。 一致,应验。一致,应验。 阴阳应象阴阳应象
2、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升降的规律在自然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升降的规律在自然 界(包括人体)有征象可以应验。界(包括人体)有征象可以应验。 本篇是讨论人体脏腑阴阳之气的运动,采用本篇是讨论人体脏腑阴阳之气的运动,采用“取类比取类比 象象”方法,取法于自然界阴阳五行变化的道理,所以方法,取法于自然界阴阳五行变化的道理,所以 用用“阴阳应象阴阳应象”名篇。名篇。 大论大论 :篇幅较长;内容广。讲述自然和人的关系篇幅较长;内容广。讲述自然和人的关系题题 解解象象应应3PPT课件1 1阐明阴阳的基本概念、指出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阐明阴阳的基本概念、指出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 自然界事物运
3、动、变化、发展的本源。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本源。2 2阐发了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指出了阴阳运动变化的阐发了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指出了阴阳运动变化的 基本规律(对立、互根、升降、消长、转化、聚散等)基本规律(对立、互根、升降、消长、转化、聚散等) 以及各种具体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以及各种具体事物的属性和特点。3 3运用运用“取类比象取类比象”的方法,将人与自然的有关事物进的方法,将人与自然的有关事物进行行 五行属性归类,提出了五行属性归类,提出了“四时五脏阴阳四时五脏阴阳”的整体观。的整体观。4 4取法天地阴阳变化规律,论证了人体生理、病理、养取法天地阴阳变化规律,论证了人体生理、病理、养
4、 生、治疗等一些理论原则。生、治疗等一些理论原则。主要内容主要内容4PPT课件1 1、掌握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及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基本概念及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 2、理解人体形、精、气、化的转化关系。、理解人体形、精、气、化的转化关系。 掌握掌握阴阳学说在生理、病理中的运用。阴阳学说在生理、病理中的运用。3 3、掌握掌握根据阴阳的盛衰制定的原则。根据阴阳的盛衰制定的原则。 4 4、掌握掌握“四时五藏阴阳四时五藏阴阳”理论在理论在内经内经理论体理论体系系 中的重要意义。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5PPT课件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阴阳者,天地之道
5、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 清气在下,则生飱泄;浊气在上,则生清气在下,则生飱泄;浊气在上,则生chenchen胀胀清阳实四支,清阳实四支, 浊阴归六府。浊阴归六府。”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风胜则动风胜则动冬生咳嗽。冬生咳嗽。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年四十年四十涕泣俱出矣。涕泣俱出矣。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感则害皮肉筋脉。感则害皮肉筋脉。 故善用针者故善用针者以
6、诊则不失矣。以诊则不失矣。 病之始起也病之始起也气虚则掣引之。气虚则掣引之。 背背 诵诵6PPT课件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及在医学中的应用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 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 也,也, 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原文原文 7PPT课件1 1、阴阳者,天地之道、阴阳者,天地之道阴阳是自然界的一般法则阴阳是自然界的一般法则 泛指自然界泛指自然界 (1 1)本义:指道路)本义:指道路 (2 2)引申:规律、规范、法则)引申:规律、规范、法则 (3 3)老子的
7、哲学概念。)老子的哲学概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天地道道(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内经内经阴阳学说总纲阴阳学说总纲8PPT课件2 2、万物之纲纪、万物之纲纪事物的纲领事物的纲领 网之大绳网之大绳 网目、浮子。网目、浮子。 古人常以网络比喻纷繁的事物,以纲古人常以网络比喻纷繁的事物,以纲 比喻事物的要领比喻事物的要领纲举目张纲举目张纲纲 纪纪 9PPT课件 3 3、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的变化在于阴阳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的变化在于阴阳变变化化 物之渐变谓变物之渐变谓变量变;
8、形散为气,谓之变量变;形散为气,谓之变 物之突变谓化物之突变谓化质变;气生成形,谓之化质变;气生成形,谓之化 父母父母 本源、根本。阴阳是形气转化的本源。本源、根本。阴阳是形气转化的本源。 本始本始 本源、起始。本源、起始。 生杀生杀 生:新生;杀:消亡、毁灭生:新生;杀:消亡、毁灭 “阴阳交,则物生,阴阳格则物死。阴阳交,则物生,阴阳格则物死。” “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 10PPT课件 “神明之府神明之府”事物变化的内在动力事物变化的内在动力 神神本义指天地变化的主宰。本义指天地变化的主宰。 明明彰露于外,表现出来。彰露于外,表现出来。 神明神明使自然万物发生运动变
9、化的内在力量。使自然万物发生运动变化的内在力量。 府府 府舍、场所。聚物、居住之所。府舍、场所。聚物、居住之所。 神明之府神明之府 神明出于阴阳,阴阳是万事万物发生运动神明出于阴阳,阴阳是万事万物发生运动变化的内在力之所在。变化的内在力之所在。11PPT课件 泛指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泛指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 诸方面的总体认识。诸方面的总体认识。 阴阳阴阳 张志聪张志聪素问集注素问集注 “本者,本于阴阳也。人之藏府气血表里上下皆本乎本者,本于阴阳也。人之藏府气血表里上下皆本乎 阴阳。而外淫之风寒暑湿,四时五行亦总属阴阳之气,阴阳。而外淫之风寒暑湿,四时五行亦总属阴阳之
10、气, 至于治病之气味,用针之左右,诊别色脉,引越高下,至于治病之气味,用针之左右,诊别色脉,引越高下, 皆不出阴阳之理,故曰治病必求其本。皆不出阴阳之理,故曰治病必求其本。”(二)阴阳学说的中医应用(二)阴阳学说的中医应用“治病必求其本治病必求其本”治病治病 本本 12PPT课件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 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 生寒。生寒。 二、以阴阳的征象阐明阴阳属性及其相互关系二、以阴阳的征象阐明阴阳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原文原文 13PPT课件 天由无形的清阳之气上升,不断积
11、聚而成天由无形的清阳之气上升,不断积聚而成 阳积至大为天阳积至大为天“阳化气阳化气” 地为有形之质沉凝下降,浊阴之气积聚而成地为有形之质沉凝下降,浊阴之气积聚而成 阴积至厚为地阴积至厚为地“阴成形阴成形”(一)积阳为天,积阴为地(一)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地形成天地形成14PPT课件 (二)阴静阳躁(二)阴静阳躁阴阳的运动属性(互藏、对立运动)阴阳的运动属性(互藏、对立运动)阳性刚躁:阳性刚躁:“太极动而生阳,然动极而静太极动而生阳,然动极而静” 阳中有阴阳中有阴阴性静柔:阴性静柔:“静则生阴,然静极而动静则生阴,然静极而动” 阴中有阳阴中有阳 (静是动的条件)(静是动的条件)15PPT课件 1
12、 1、含义:、含义:(1 1)指事物在四时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正常发)指事物在四时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正常发 展规律展规律气候、物候规律气候、物候规律 春夏:天之阴阳春夏:天之阴阳主主阳生阳生、阴长阴长 阴阳中复有阴阳阴阳中复有阴阳 秋冬:地之阴阳秋冬:地之阴阳主主阳杀阳杀、阴藏阴藏(2 2)体现了阴阳之间的互根规律)体现了阴阳之间的互根规律阳生则阴长,阳阳生则阴长,阳 杀则阴藏,孤阳不生,孤阴不长杀则阴藏,孤阳不生,孤阴不长(3 3)体现了阴阳之间阳气占主导地位。)体现了阴阳之间阳气占主导地位。 (三)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三)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互根互用互根互用 16PPT课件 2 2
13、、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阳生则阴长阳生则阴长气血关系:气旺则生血气血关系:气旺则生血 血虚补气血虚补气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补血汤(黄芪3030,当归,当归6 6) 阳杀则阴藏阳杀则阴藏火能灼津,泻火可以保津火能灼津,泻火可以保津 当归六黄汤:生地、黄芩等,治疗阴虚盗汗。当归六黄汤:生地、黄芩等,治疗阴虚盗汗。 (三)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三)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互根互用互根互用 17PPT课件生理:化气:由固体、液体生理:化气:由固体、液体气体气体 向上外运动,向上外运动, 属阳(分解代谢)属阳(分解代谢) 成形:由气体成形:由气体固体、液体固体、液体 向下内运动,向下内运动, 属阴(合成代谢)
14、属阴(合成代谢)病理:阳盛(化气增强)病理:阳盛(化气增强)津液耗伤津液耗伤(四)阳化气,阴成形(四)阳化气,阴成形阴阳的聚散作用阴阳的聚散作用 18PPT课件 (1 1)通过自然现象的观察)通过自然现象的观察四时气候变化四时气候变化 以四时为例:春夏属阳,气候温热,夏热之极以四时为例:春夏属阳,气候温热,夏热之极夏至,阴生,夏至,阴生, 气候由热变寒,为气候由热变寒,为“热极生寒热极生寒”;秋冬属阴,气候寒凉,冬;秋冬属阴,气候寒凉,冬 寒之极寒之极冬至阳生,气候由寒变热,为冬至阳生,气候由寒变热,为“寒极生热寒极生热”。 (2 2)这是以寒热互变为例,说明阴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这是以寒热互
15、变为例,说明阴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的规律。极,是转化的条件。转化的规律。极,是转化的条件。(3 3)根据这一原理,用于解释人体病理)根据这一原理,用于解释人体病理 (五)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五)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阴阳的转化阴阳的转化 19PPT课件 【原文原文】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飱泄;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飱泄;浊气在上,则生浊气在上,则生chenchen胀。此阴阳反作,病之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故清
16、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三、以阴阳升降运动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三、以阴阳升降运动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20PPT课件素问集注素问集注卷二卷二注云:注云:“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虽在下,而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虽在下,而地气地气上升为云上升为云,天虽在上,而天虽在上,而天气下降为雨天气下降为雨。夫。夫由云而后有雨,是雨虽天降,而实本地气所由云而后有雨,是雨虽天降,而实本地气所生之云,故生之云,故雨出地气雨出地气。由雨之降,而后有云由雨之降,而后有云之升,是云虽地升,而实本天气所降之雨,
17、之升,是云虽地升,而实本天气所降之雨,故故云出天气云出天气。此此阴阳交互之道阴阳交互之道也,而人亦之。也,而人亦之。” (一)(一)“清阳为天清阳为天云出天气云出天气” 借云雨的形成说明阴阳升降、互根、转化规律借云雨的形成说明阴阳升降、互根、转化规律 21PPT课件 (一)(一)“清阳为天清阳为天云出天气云出天气” 借云雨的形成说明阴阳升降、互根、转化规律借云雨的形成说明阴阳升降、互根、转化规律 天气下降天气下降 气腾于上(云雾)气腾于上(云雾)地气上升地气上升 气流于地(雨露)气流于地(雨露)升降不息,升降不息,阴阳协调阴阳协调 22PPT课件 第一对清阳与浊阴:第一对清阳与浊阴: 含义:清
18、阳含义:清阳 指呼吸之气及发声、视、嗅、味、指呼吸之气及发声、视、嗅、味、 听、五官发挥功能的精微物质听、五官发挥功能的精微物质 浊阴浊阴 指二便指二便 生理:生理: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二)清阳出上窍(二)清阳出上窍浊阴归六府浊阴归六府 用阴阳升降规律说明人体的生理用阴阳升降规律说明人体的生理 23PPT课件 第一对清阳与浊阴:第一对清阳与浊阴: 病理:病理:(1 1)清阳不能出上窍)清阳不能出上窍 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乏力、头昏、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乏力、头昏、 视物不清、耳鸣耳聋、舌淡、脉细弱视物不清、耳鸣耳聋、舌淡、脉细弱 益气升阳益气升阳益气聪明汤益气聪明汤
19、(2 2)浊阴不能出下窍)浊阴不能出下窍 大便秘结、小便癃闭大便秘结、小便癃闭承气汤承气汤 、十枣汤、十枣汤 (二)清阳出上窍(二)清阳出上窍浊阴归六府浊阴归六府24PPT课件第二对清阳与浊阴:第二对清阳与浊阴:含义:含义:清阳清阳 指温养皮肤肌肉组织的卫气指温养皮肤肌肉组织的卫气 浊阴浊阴 指五脏所藏之精血津液指五脏所藏之精血津液生理:生理: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病理:病理: (1) (1) 清阳不能发腠理清阳不能发腠理 卫阳遏闭卫阳遏闭恶寒、无汗、周身痛、脉浮恶寒、无汗、周身痛、脉浮 紧紧宣发卫阳宣发卫阳麻黄汤麻黄汤 表虚自汗表虚自汗益气固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玉屏
20、风散)(二)清阳出上窍(二)清阳出上窍浊阴归六府浊阴归六府25PPT课件第二对清阳与浊阴:第二对清阳与浊阴: 病理:病理:(2 2)浊阴不能走五脏)浊阴不能走五脏 五脏精气亏损(气虚、精亏、血弱、津伤)五脏精气亏损(气虚、精亏、血弱、津伤) 精气不纯精气不纯浊气不能输于六腑,清浊相干浊气不能输于六腑,清浊相干 精血津液代谢失常(不畅)精血津液代谢失常(不畅) 精瘀、气精瘀、气 滞、痰饮水湿、瘀血滞、痰饮水湿、瘀血(二)清阳出上窍(二)清阳出上窍浊阴归六府浊阴归六府26PPT课件第三对清阳与浊阴:第三对清阳与浊阴:含义:含义:清阳(实四肢)清阳(实四肢)水谷化生的精气(充养水谷化生的精气(充养
21、四肢)四肢) 浊阴(归六腑)浊阴(归六腑)食物糟粕、尿液食物糟粕、尿液生理:生理: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病理:病理:清阳不能实四肢清阳不能实四肢 (1 1)脾虚气弱,精气不能充养四肢,四肢萎软无力;)脾虚气弱,精气不能充养四肢,四肢萎软无力; 治痿独取阳明治痿独取阳明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 (2 2)阳气不能达于四肢,四肢厥冷)阳气不能达于四肢,四肢厥冷温阳法温阳法 (四逆汤)(四逆汤)(二)清阳出上窍(二)清阳出上窍浊阴归六府浊阴归六府27PPT课件以脾胃之气为例,说明阴阳升降的病理。清气升散,应在人体上部,现清阳不升而陷下,可发生泄泻而完谷不化之证;浊阴沉降,应在人体下
22、部,现壅滞于上而不降,则胸腹胀满。 (三)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三)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chenchen胀胀用阴阳说明人体阴阳升降失常病理用阴阳说明人体阴阳升降失常病理28PPT课件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
23、薄则通;气薄则发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涌泄为阴。 四、药食气味与阴阳四、药食气味与阴阳原文原文29PPT课件 阳为气,阴为味;阳为气,阴为味;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一)药食气味的阴阳分类(一)药食气味的阴阳分类 原
24、文原文30PPT课件1 1、根据气与味的形质不同分阴阳:、根据气与味的形质不同分阴阳: 气无形而升腾,故为阳;味有质而降,属阴。气无形而升腾,故为阳;味有质而降,属阴。 2 2、根据气味之浓薄不同分阴阳:、根据气味之浓薄不同分阴阳: 气(阳):厚气(阳):厚阳中之阳(纯阳);薄阳中之阳(纯阳);薄阳中之阴阳中之阴 味(阴):厚味(阴):厚阴中之阴(纯阴);薄阴中之阴(纯阴);薄阴中之阳阴中之阳 甘甘味薄(阳);苦味薄(阳);苦味浓(阴)味浓(阴)3 3、根据其在人体中的作用趋势不同分阴阳:、根据其在人体中的作用趋势不同分阴阳: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25、辛(发散)辛(发散)阳;酸(收敛)阳;酸(收敛)阴;阴; 苦(泄下)苦(泄下)阴;甘(补和)阴;甘(补和)阳;阳; 咸(软坚)咸(软坚)阴;淡(泄下)阴;淡(泄下)阳阳 划分依据划分依据31PPT课件 味:味: 药食之味及其形质。药食之味及其形质。气:气: 药食之气及其作用:药食之气及其作用:“气归精气归精”、“精精 食气食气”、“气伤精气伤精”; 人体真气及其功能:人体真气及其功能:“形归气形归气”、“气气 生形生形”、“精化为气,气伤于味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形:形: 人身可视、可察、可以触及的形体。人身可视、可察、可以触及的形体。 精:精: 泛指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机能精微物质。泛指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