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二章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二章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胡寿松 第二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第第2 2章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2.1 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3数学模型数学模型1.定义定义: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统内部各个变量之间关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统内部各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就称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的数学表达式就称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为什么要建立数学模型:为什么要建立数学模型:对于控制系统的性能,只是定性地了解对于控制系统的性能,只是定性地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大致的运动过程是不够的,希望能够从理论上对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大致的运动过程是不够的,希望能够从理论上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计
2、算。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建立系系统的性能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计算。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它是分析和设计系统的依据。统的数学模型。它是分析和设计系统的依据。4 另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许多表面上看来似乎毫无共同之处的控制系统,许多表面上看来似乎毫无共同之处的控制系统,其运动规律可能完全一样,可以用一个运动方程来表示,我们其运动规律可能完全一样,可以用一个运动方程来表示,我们可以不单独地去研究具体系统而只分析其数学表达式,即可知可以不单独地去研究具体系统而只分析其数学表达式,即可知其变量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代表数学表达式相同的任何系统,其变量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代表数学表达式相同的任
3、何系统,因此需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因此需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比如机械平移系统和比如机械平移系统和RLC电路就可以用同一个数学表达式分电路就可以用同一个数学表达式分析,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可以进行析,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可以进行仿真仿真研究)。研究)。52. 1 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指描述系统或元件输入量、输出量以及内部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而把描述各变量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动态模型。常用的动态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及动态结构图。建立数学模型,可以使用解析法和实验法 解析法建立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是解析法建立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4、 6 表示形式表示形式 (经典控制理论中最常用的)(经典控制理论中最常用的) a.微分方程;微分方程;b.传递函数传递函数; c.频率特性频率特性三种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三种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线性系统线性系统微分方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传递函数频率特性频率特性拉氏拉氏变换变换傅氏傅氏变换变换同一个系统,可以选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同一个系统,可以选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如研究时域响应时可以用传递函数,如研究时域响应时可以用传递函数,研究频域响应时则要用频率特性。研究频域响应时则要用频率特性。7建立方法建立方法a.分析计算法分析计算法 分析计算法是根据支配系统的内在运动规律以及系统的结构分析计算法是根据支配系
5、统的内在运动规律以及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推导出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数学表达式,从而建立数和参数,推导出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数学表达式,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学模型适用于简单的系统。适用于简单的系统。b.工程实验法工程实验法 工程实验法是利用系统的输入工程实验法是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来建立数学模型的输出信号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通常在对系统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采用这种建模方法。方法。通常在对系统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采用这种建模方法。黑盒黑盒输入输入输出输出8 机械系统指的是存在机械运动的装置,它们遵循物理学的力学定机械系统指的是存在机械运动的装置,它们遵循物理学的力学定律。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相应的位
6、移称为线位移)和转动(相律。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相应的位移称为线位移)和转动(相应的位移称为角位移)两种。应的位移称为角位移)两种。例例 一个由弹簧一个由弹簧-质量质量-阻尼器组成的机阻尼器组成的机械平移系统如图所示。械平移系统如图所示。m为物体质量,为物体质量,k为弹簧系数,为弹簧系数,f 为粘性阻尼系数,外为粘性阻尼系数,外力力F(t)为输入量,位移为输入量,位移x(t)为输出量。为输出量。列写系统的运动方程。列写系统的运动方程。 xmFk例例 1 机械系统机械系统9解:在物体受外力解:在物体受外力F的作用下,质量的作用下,质量m相对于初始状态的位移、速度、相对于初始状态的位移、速度、加
7、速度分别为加速度分别为x、dx/dt、d2x/dt2 。设外作用力。设外作用力F为输入量,位移为输入量,位移 x 为输为输出量。根据弹簧、质量、阻尼器上力与位移、速度的关系和牛顿第二出量。根据弹簧、质量、阻尼器上力与位移、速度的关系和牛顿第二定律,可列出作用在上的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为定律,可列出作用在上的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为 )()()()(22tFtkxdttdxfdttxdmkxdtdxfFdtxdm22xmFkk和和f分别为弹簧的弹性系数和阻尼器的粘性摩擦系数。分别为弹簧的弹性系数和阻尼器的粘性摩擦系数。负号表示弹簧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反;负号表示弹簧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反;粘性
8、摩擦力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反。粘性摩擦力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反。10例例2 电气系统电气系统w 电气系统中最常见的装置是由电阻、电感、电容、运算放大器电气系统中最常见的装置是由电阻、电感、电容、运算放大器等元件组成的电路,又称电气网络。仅由电阻、电感、电容等元件组成的电路,又称电气网络。仅由电阻、电感、电容(无源无源器件器件)组成的电气网络称为无源网络。如果电气网络中包含运算放组成的电气网络称为无源网络。如果电气网络中包含运算放大器大器(有源器件有源器件),就称为有源网络。,就称为有源网络。例例 由电阻由电阻R、电感、电感L和和电容电容C组成无源网络。组成无源网络。ui输入,输入,uo输出,求
9、微输出,求微分方程。分方程。LCui(t)uo(t)i(t)+R11( )( )( )( )oidi tLRi tututdt( )( )oduti tCdt)()()()(22tutudttduRCdttudLCiooo解解 设回路电流为设回路电流为 i ( t ) 如图所示。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得到如图所示。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得到式中式中i ( t )是中间变量。是中间变量。i ( t )和和u o( t )的关系为的关系为消去中间变量消去中间变量i (t ),可得,可得LCui(t)uo(t)i(t)+R12 比较上面两个例子可见,虽然它们为两种不同的物理系统,比较上面两个例子可见,虽
10、然它们为两种不同的物理系统,但它们的数学模型的形式却是相同的,我们把具有相同数学模型但它们的数学模型的形式却是相同的,我们把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不同物理系统称为的不同物理系统称为相似系统相似系统,例如上述,例如上述RLC串联网络系统和弹串联网络系统和弹簧簧-质量质量-阻尼器系统即为一对相似系统,故可用电子线路来模拟阻尼器系统即为一对相似系统,故可用电子线路来模拟机械平移系统。在相似系统中,占据相应位置的物理量称为机械平移系统。在相似系统中,占据相应位置的物理量称为相似相似量量。)()()()(22tutudttduRCdttudLCiooo)()()()(22tFtkxdttdxfdttxdm1
11、3UrUciRC 试列写图示的RC无源网络的微分方程 idtCRiUr1idtCUc1根据电路理论的克希霍夫定律,列写方程 其中i为中间变量,Ur为输入量,Uc为输出量,消去中间变量得: UrUcdtdUcRC令RC=T(时间常数),则有:UrUcdtdUcT RC无源网络的动态数学模型为一阶常系数线性无源网络的动态数学模型为一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微分方程。14解析法建立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根据实际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确定系统作情况,确定系统和各元件的输入、和各元件的输入、输出量;输出量; 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将与输入有关的各项放在将与输入有关的各项放在等号的右侧,即将与输出有关的各项放
12、在等等号的右侧,即将与输出有关的各项放在等号的左侧,并按照降幂排列。号的左侧,并按照降幂排列。 从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的传递时序从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的传递时序及方向,根据各变量所遵循的物理、化学及方向,根据各变量所遵循的物理、化学定律,列写出变化(运动)过程中的微分定律,列写出变化(运动)过程中的微分方程组;方程组; 消去中间变消去中间变量,得到只包含量,得到只包含输入、输出量的输入、输出量的微分方程;微分方程; 最后将系数归化为具有一定物理意最后将系数归化为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形式。义的形式。12345152 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js0)(dtetfst0)()()(dtet
13、ftfLsFst为复变量,其线性积分如果存在,就称其为函数 f(t) 的拉普拉斯变换(简称拉氏变换),记作并称 F(s) 为 f(t) 的象函数或变换函数,f(t) 称为 F(s) 的原函数。有函数f(t),t为实变量几种典型函数几种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的拉氏变换)()()()()()(212121sbFsaFtfbLtfaLtbftafL线性定理2.微分定理F(t) 及其各阶导数在t-0 时的值都为零则有)()(sFsdttfdLnnn)(1)(.sFsdttfLnnn 3.积分定理F(t) 及其各重积分在t-0时的值都为零则有4.位移定理)()(sFetfLs)()(asFtfeLat实域位
14、移定理 复域位移定理5.终值定理)()(limlim0ssFtfst函数名称时间曲线数学表达式拉氏变换阶跃函数F(s)=1/s斜坡函数F(s)=1/s2加速函数F(s)=1/s3指数函数F(s)=1/(s-a)正、余弦函数F(s)=/(s2-2)F(s)=s/(s2-2)0001)( 1)(ttttf0f(t)t10f(t)t000)(ttttf000)(221ttttf000)(ttetfat000sin)(ttttf000cos)(ttttf0f(t)t0f(t)t0f(t)t1正弦余弦16Atf)(sAtALtALsF)( 1 )( 1)( ttf)(2)( 1)()(settLsFst
15、etftsin)(22)(sin)(steLsFt已知已知,求,求F(s)。这里。这里A是常数。是常数。解:因为解:因为A是常数,所以是常数,所以,根据线性定理则有,根据线性定理则有已知已知,求,求F(s)。解:根据实域位移定理则有解:根据实域位移定理则有例二例二17拉拉氏氏反反变变换换拉氏变换的逆运算 jjstdsesFjsFLtf)(21)()(1称为拉氏反变换,该式是拉氏反变换的数学定义,而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的方法是: 先将先将F(s)分解为一些简单的有理分式函数之和,这些函分解为一些简单的有理分式函数之和,这些函数基本上都是前面介绍过的典型函数形式;数基本上都是前面介绍过的典型函数形
16、式; 然后由拉氏变换求出其反变换函数,即原函数然后由拉氏变换求出其反变换函数,即原函数f(t)。nnnnmmmmasasasbsbsbsbsAsBsF1111110.)()()(设F(s)的一般表达式为(通常都是s的有理分式函数)式中的a1、a2. an以及b1、b2. bm为实数,m、n为正数,且mn。根据上式分母的根,分为以下两种情况来讨论18A(s)=0有重根有重根19用拉氏变换求解系统微分方程或方程组的步骤如下:用拉氏变换求解系统微分方程或方程组的步骤如下:20345)(2ssssF13) 1)(3(5)(21sCsCssssF115)()3(limlim331sssFsCss235)
17、() 1(limlim112sssFsCss已知:,求其拉氏反变换。接下来是确定两个待定系数确定两个待定系数,解:将将F(s)进行因式分解后得到进行因式分解后得到1231) 1)(3(5)(ssssssFtteetf32)(这时有将上式进行拉氏反变换拉氏反变换得到21)3() 1(2)(2sssssF)(tf31) 1()(43122sCsCsCsCsF32)3() 1(2)(2003limlimssssFsCss121) 1(2)()3(2334limlimssssFsCss21)3(2)() 1(limlim111212ssssFsCss43)3(2)() 1(limlim111211ss
18、sdsdsFsdsdCss311211321143) 1(121)(2sssssFttteetetf3121324321)( 已知:,求原函数解:将F(s)进行因式分解进行因式分解后得到将所求得的系数代入F(s)中这时将上式进行反拉氏变换得到22)(2222txdtdxdtxdccc12)(2)(2cccXssXsXs1) 1(1221)(22ssssXctesXLtxtccsin)()(1已知系统微分方程为Xc在t=0时刻的各阶导数均为零。求系统的输出Xc(t)。解:对该系统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得到输出量的拉氏变换表达式为所以使用复域位移定理求出系统的输出为23 3 非线性方程的线性化处理
19、非线性方程的线性化处理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很困难。忽略弱非线性环节(如果元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很困难。忽略弱非线性环节(如果元件的非线性因素较弱或者不在系统线性工作范围以内,则它们对件的非线性因素较弱或者不在系统线性工作范围以内,则它们对系统的影响很小,就可以忽略)系统的影响很小,就可以忽略)。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近似地转化为线性微分方程,可以使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近似地转化为线性微分方程,可以使系统的动态特性的分析大为简化。实践证明,这样做能够圆满地解统的动态特性的分析大为简化。实践证明,这样做能够圆满地解决许多工程问题,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决许多工程问题,有很大的实际意义。24小偏差线性化
20、的概念小偏差线性化的概念 (小偏差法,切线法,增量线性化法小偏差法,切线法,增量线性化法) 偏微法基于一种假设,就是在控制系统的整个调节过程中,偏微法基于一种假设,就是在控制系统的整个调节过程中,各个元件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只是在平衡点附近作微小变化。这各个元件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只是在平衡点附近作微小变化。这一假设是符合许多控制系统实际工作情况的,因为对闭环控制一假设是符合许多控制系统实际工作情况的,因为对闭环控制系统而言,一有偏差就产生控制作用,来减小或消除偏差,所系统而言,一有偏差就产生控制作用,来减小或消除偏差,所以以各元件只能工作在平衡点附近各元件只能工作在平衡点附近。 因此,对于不太严重的
21、非线性系统,可以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因此,对于不太严重的非线性系统,可以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线性化处理。工程上常用的方法是将非线性函数在内线性化处理。工程上常用的方法是将非线性函数在平衡点平衡点附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去掉高次项以得到线性函数。近展开成泰勒级数,去掉高次项以得到线性函数。25举例举例 一个自变量一个自变量 y=f(r)r元件的输入信号,元件的输入信号,y元件的输出信号元件的输出信号0r0r0+ry0y0+yyAB略去高次项,略去高次项,00220002( )1( )()()()2!rrrrdf rd f ryf rrrrrdrdr000( )()rrdf ryyrrdr设原运行于某平衡
22、点(静态工作点)设原运行于某平衡点(静态工作点)A A点:点:r=r0 , , y=y0 , ,且且y0=f(r0)B B点:点:当当r变化变化 r, y=y0+ + y函数在(函数在(r0 , , y0 )点连续可微,在)点连续可微,在A A点展开成泰勒级数,即点展开成泰勒级数,即0( ),rrdf rKdryKr26 两个自变量两个自变量 y=f(r1, r2) 静态工作点:静态工作点: y0=f(r10, r20) 在在y0=f(r10, r20) 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即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即10201102201222221102202212(,)()()1()()2!ffyf rrr
23、rrrrrffrrrrrr1122yKrKr 函数变化与自变量变化成线性比例关系。函数变化与自变量变化成线性比例关系。272.2.3 系统线性化的条件及步骤系统线性化的条件及步骤 1.1.条件条件 系统工作在正常的工作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点系统工作在正常的工作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点; 在运行过程中偏离且满足小偏差条件在运行过程中偏离且满足小偏差条件; 在工作点处,非线性函数各阶导数均存在,即函数属在工作点处,非线性函数各阶导数均存在,即函数属于单值、连续、光滑的非本质非线性函数。于单值、连续、光滑的非本质非线性函数。 28建立步骤建立步骤 按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列出系统各个部分的微分方
24、程。按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列出系统各个部分的微分方程。 确定系统的工作点,并分别求出工作点处各变量的工作状态。确定系统的工作点,并分别求出工作点处各变量的工作状态。 对存在的非线性函数,检验是否符合线性化的条件,若符合就对存在的非线性函数,检验是否符合线性化的条件,若符合就进行线性化处理。进行线性化处理。 将其余线性方程,按增量形式处理,其原则为:对变量直接用将其余线性方程,按增量形式处理,其原则为:对变量直接用增量形式写出;对常量因其增量为零,故消去此项。增量形式写出;对常量因其增量为零,故消去此项。 联立所有增量化方程,消去中间变量,最后得只含有系统总输联立所有增量化方程,消去中间变量
25、,最后得只含有系统总输入和总输出增量的线性化方程。入和总输出增量的线性化方程。 29关于线性化的几点说明关于线性化的几点说明 线性化方程中的参数与选择的工作点有关,因此,在进行线性线性化方程中的参数与选择的工作点有关,因此,在进行线性化时,应首先确定系统的静态工作点。化时,应首先确定系统的静态工作点。 实际运行情况是在某个平衡点附近,且变量只能在小范围内变实际运行情况是在某个平衡点附近,且变量只能在小范围内变化。化。 若非线性特性是不连续的不能采用上述方法。若非线性特性是不连续的不能采用上述方法。 线性化以后得到的微分方程,是增量微分方程。线性化以后得到的微分方程,是增量微分方程。302.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