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知识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育心理学知识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知识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四章 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2第一节 学习的迁移 学生对其学得的东西,不仅能重复、应用或表现,而且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推广类化。这种现象就是学习迁移。 研究和掌握学习迁移的实质,揭示其规律,对教材的选择、编排,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合理组织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提倡“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 3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 迁移一词最初来源于桑代克。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而,也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学习迁移表现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在知识和技能的相互影响方面。 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相比,学习态度的
2、迁移易被忽视。 学习方法的迁移主要表现在从事某种学习时所用的方法,一经养成习惯,以后此种方法也可应用于其它的学习。 4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根据学习迁移的性质、方向以及学习材料的特点,可以对学习迁移进行不同的分类。分析不同类别学习迁移的特点、表现和作用。有助于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促使或避免它们的发生,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正迁移和负迁移 根据是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就是使两种学习之间相互促进。 相反,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也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 在记忆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中,正迁移又叫做前摄易化或倒摄易化
3、,负迁移又叫做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 5 (二)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又可把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是逆向迁移。不论是顺向还是逆向迁移,称有正负之分。 6 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以把迁移分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两类。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叫垂直迁移。垂直迁移又分为由下而上的迁移和由上而下的迁移。由上而下的迁移也叫原则迁移,指较复杂的学习对较简单学习的影响。 难易相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水平迁移。因为两种学习均属同一难易层次,所以其影响作水平方向进行。 关于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的分类主张最初
4、是由加涅提出的(Gange,RM,1965)。 7 三、学习迁移的简单测量 表4l 迁移测验设计的简单模式 教学课题教学课题A A 测验课题测验课题B B 实验组实验组 控制组控制组 X X O O X X X X 8 表中X表示进行过学习或测验活动。O表示未进行过学习或测验活动。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分组时必须满足等组化的要求。如果两组均测验课题B,其成绩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归因于先前学习A对后期学习的B的影响。两组成绩差异量越大,迁移也就越大。若实验组的成绩高于控制组,是正迁移。反之,为负迁移 上面讲的是顺向迁移的测量。若要测量逆向迁移,可以让两组先学习课题A,然后实验组学习课题B,控制组不学
5、习或从事与课题B无关的活动以防止被试复习。最后两组均测验课题A。如果两组成绩出现了显著差异,这一差异可归因于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9表4-2格思里的实验结果(注:括号内的各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各组成绩等 第 教 学 测 验 学习训练课题的速度 课题A 课题B 课题C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规则一例子组例子组例子一规则组控制组规则一例子组控制组例子一规则组例子组 例子组例子一规则组控制组规则一例子组例子组例子一规则组控制组规则一例子组10 四、学习迁移现象的理论解释 (一)形式训练说 对于学习迁移现象最早的系统解释,则是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形式训练说
6、的心理学基础乃是官能心理学。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是由“意志”、“记忆”、“思维”和“推理”等官能组成的。“心的各种成分(官能)是各自分了于的实体,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如利用记忆官能进行记忆和回忆;利用思维官能从事思维活动。各种官能可能像肌肉一样,通过练习增强力量(能力)。” 从形式训练的观点来看,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的各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想象力等而实现的。 形式训练说把训练和改进心理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它认为学习的内容不甚重要,重要的是所学习的东西的难度和训练价值。 11 (二)共同要素论 桑代克(Thorndike)在1913年以实验驳斥了形式
7、训练说的谬误,并从其实验归纳出共同要素说以解释正迁移作用的原因。根据共同要素说,一种学习之所以能促进另一种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完全相同的共同要素。学习迁移的产生与共同要素关系密切,而且大致成正比例。例如,学会加法之有助于乘法,仅仅因为乘法中具有能用加法处理的共同部分。 桑代克所指的共同要素,不仅包括学习内容的相同,也包括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习惯、态度、情绪、方法相同。它们都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原因。 12 (三)概括化理论 贾德(Judd),1908年提出了解释学习迁移的类化理论。贾德认为,只要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境到另个情境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他倾向于把两个情境的共同要素的重
8、要性减到最低,而强调经验概括化的重要性。 贾德的概括化理论强调原则的类推和应用,并不重视两种学习之间是否具有完全相同的因素。这种理论不仅被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而且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和发展。但是,概括化理论对学习迁移的解释是有限制的。 13 (四)关系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迁移概括化理论中的另一元素,他们认为顿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是获得一般训练的根本东西。苛勒(Kohler,1929)曾用小鸡和一个3岁小孩做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14 上述各种理论看来都各自强调了一个侧面。共同要素强调的是客观刺激物间有无共同要素的存在,认为学习的迁移取决于两种情境中所具有的共同要素。概括化理论强调的是主体对已有的知
9、识经验的概括,认为学习的迁移全在于主体的概括能力或水平。关系理论则可视为概括化理论的补充,认为一般说来,主体越觉察事物之间的关系,概括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共同要素”、 “概括化”、“关系”等对学习的迁移无疑各有其一定的作用。30年代以来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力图把各种理论结合起来,应当说这是比较接近客观实际的。15 五、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学习迁移常常产生于两个相似的学习情境之间。 (二)学习材料的性质 如果两种学习材料本身彼此相似,使学习者很容易对相似的刺激予以同样的反应,有助于迁移的发生。学习材料的应用价值也要影响学习迁移,越是具有应用价值的材料,越能产生迁
10、移作用。 16 (三)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学习者在学习中采用的方法或感受到的刺激越是多样,就越能有助于该学习的迁移。 (四)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熟练的学习是迁移发生的重要条件。 (五)年龄特征 (六)智力水平 实验证明,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是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 17 六、学习迁移的促进 (一)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 学习材料相似的程度、组织与结构的状况,是影响学习迁移发生的重要因素,为了控制和利用这一因素,在考虑课程安排和教材组织时,首先应突出重点,以若干能够基本起到组织作用的材料为核心。 其次,为了增强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便于理解,在编写教材或组
11、织呈现教学内容时,应尽量以浅近的文字或符号强调教材或方法的要点。 最后,还应尽量将内容和要求相似的教学单元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排列。 18 (二)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上面谈到,对原则原理概括化是学习迁移发生的根本原因,概括化水平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因而提高概括水平对促进迁移避免干扰极为重要。 从促使学生迁移的角度看,理解与熟练所学习的内容同等重要。但是,缺乏理解的熟练常不能持久,也难于产生迁移作用。 19 (三)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 课外活动应尽量与课内学习相配合,课内学习要有充分应用于课外的机会。 (四)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不仅要重视内容,而且应讲求如何学习教材。
12、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使用比较的方法。 (五)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学生的心理准备状态也影响迁移。心理准备状态首先表现在信心、紧张程度、斗志等方面。如果充满信心,镇定自若,斗志旺盛,意志坚强,就会顺利实现迁移;反之,缺乏信心,过分紧张、恐惧、意志脆弱,注意力涣散等都会造成迁移的障碍。其次表现在应用知识经验方面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可以促进迁移,也可以产生干扰,这种心理准备状态就是定势。 20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盖奇和贝尔林纳(Gage and Berliner,1992)认为,学习迁移指导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尽可能使学习的情境和实际生活致。 2在要求学生能够迁移所学知识前提供大量有关的实践机会。 3,
13、当刺激类似但要求做出的反应各异时注意防止负迁移。 4强调迁移所需的准备性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5.当提出一个原则或概括时,给学生提供一组的广泛例证。 6.要求学生自己设法应用知识。 7.要求学生在试图解决问题时出声思维。21第二节 学习的保持和遗忘 完整的学习过程从一个侧面可以看作是记忆的过程,它可分为学习(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三个阶段。 关于学习的保持和遗忘的研究在学校教育心理学中份量很重,其成果对课堂教学意义很大。根据研究的年代、性质和材料的不同,可以将其成果分为以下三大类:22 一、传统的遗忘和保持理论 (一)遗忘的主要规律 1.遗忘曲线或保持曲线1 1 参见潘菽主编:教育,亡
14、、理学),11一114页。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1865)首先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然而,艾宾浩斯是使用无意义音节做为研究材料的,在有意义学习的课堂上是否仍然遵循这条规律是有疑问的。 2324 2.保持内容的质变或歪曲 保持内容的质变或歪曲,常受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般而论,保持内存变化的倾向是同学习者的认知体系和价值体系或习惯相一致的。当然来自其它类似的保持内容的干扰也会引起保持内容变化。 3.记忆恢复 记忆恢复即学习后间隔一定
15、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关于记忆恢复原因有两种假设:一种假说认为,学习后经过一定时间,学习者把材料经过加工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另一种假说认为,识记时有积累抑制,过了一定时间后抑制解除,便出现了记忆恢复。对记忆恢复现象的了解对课堂教学的测评有一定意义。 2526 (二)遗忘产生的原因 1生理原因 气温骡变、血糖过低、脑部血流不充分或某些药物作用等,均可导致短暂的失忆现象。 2记忆痕迹衰退 根据消退理论的解释,大脑中的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这种理论假定:学习会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除非定期地使用复述信息,否则这种信息就会逐渐衰退,最终完全消失。现在也有人把这种遗忘
16、理论称之为“失用理论”,也就是说,不常回想起的或不常使用的信息,往往容易从记忆中失去。 27 3干扰 干扰理论认为,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输人和归类,提取线索就愈加困难,因为相互之间存在干扰,所以因不能提取而导致遗忘。消退理论把遗忘归结于贮存的失败,而干扰理论则把遗忘归结于提取失败。干扰主要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倒摄抑制是指以后学习的内容干扰以前学习的内容。 28 (三)克服遗忘的传统策略 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 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4复习 复习是学习保持和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
17、。 5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指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过度学习是当前教师防止学生产生遗忘,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手段。 29 6记忆术 所谓记忆术并不是什么特别神秘莫测的东西。它是通过表象化、结构化和组块化的方法来提高记忆能力的特殊方法。 环境连结法:就是将需记忆的全部项目放在一定环境里,使之连结,便于回忆的方法。 连锁法: 数字一文字变换法:这是一种组织化的编码方法,具体说就是赋予无意义的数字以某种含义的记忆方法。 总之,学习保持的状况因人而异,实质上是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 30 二、动机性遗忘理论 弗洛依德提出了动机遗忘的理论,他称之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