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专升本政治辅导-ppt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637085
  • 上传时间:2022-05-13
  • 格式:PPT
  • 页数:134
  • 大小:233.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专升本政治辅导-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政治 辅导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1、 E-mail: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约约28 2、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体系。论概论体系。 约约65 3、时事政治,要求考生了解去年、时事政治,要求考生了解去年7月至今月至今年年6月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月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 约7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1、考试大纲、考试大纲 (

    2、196页页) 2、考试题型分析、考试题型分析 (206页)页) 1、观念要正确、观念要正确 2、注重对概念的理解、注重对概念的理解 3、答题思路和方法、答题思路和方法 4、考试时间的分配、考试时间的分配 5、复习时间与测试时间的分配、复习时间与测试时间的分配 6、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一讲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哲学是自

    3、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括和总结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4、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论、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1、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思维和存在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材教材4页页3点点) 1、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

    4、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叫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叫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主义。 (运动、变化、发展是辩证法的专有名词)(运动、变化、发展是辩证法的专有名词)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科学前提自自然科学前提然科学前提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5、理论来源直接理直接理论来源论来源 1、实践性、实践性 2、科学性、科学性 3、阶级性、阶级性 4、革命性、革命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成果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物质是一个抽象概念质是一个抽象概念) (一)旧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一)旧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某种具体的物质实体 2、近代西方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物质结构某一具体层次 1、首先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首先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在 2、其次物

    6、质可以被人的意识所把握、其次物质可以被人的意识所把握 3、揭示了物质标志的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揭示了物质标志的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性 1、区别 2、联系 (一)运动及其多样性(一)运动及其多样性 1、运动、运动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在运动与物质关系问题上的错误倾向)在运动与物质关系问题上的错误倾向(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1)相对静止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两种情形两种情形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3)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的错误倾向)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1)时间和空间的定义

    7、)时间和空间的定义 (2)时间、空间同物质的运动不可分离)时间、空间同物质的运动不可分离 (3)时间和空间也是相对性和绝对性)时间和空间也是相对性和绝对性 (4)时间与空间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时间与空间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一)意识的起源_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教材19页,三个决定性环节 2、意识是社会(劳动和交往)的产物。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也有客观性意识也有客观性.产生源泉的客观性和意识产生源泉的客观性和意识反映内容的客观性反映内容的客观性.(教材(教材22页)页) 意识的主观性意识的主观性 1、意识能动性的主

    8、要表现、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 (1)意识有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性。)意识有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性。 (2)意识对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对客观世界)意识对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对客观世界有改造作用,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控作用。有改造作用,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控作用。 2、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条件与途径、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条件与途径 (教材(教材23页页 考点:人工智能并不会超过人的思维而统治世界。考点:人工智能并不会超过人的思维而统治世界。(辨析题辨析题) 意识能动性原理可以用来分析为什么近代中国必意识能动性原理可以用来分析为什么近代中国必须走的革命道路。(论述题)须走的革命道路。(论述题) (一)一元论

    9、和二元论的分歧 一元论:认为世界万物有统一性,万物统一于一个本原。 二元论:认为万物没有统一性,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各自独立的本原。 (二)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精神,世界统一于精神。 旧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万物统一于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实体)或物质结构的某个层次,不能说明世界的多样统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客观实在性),世界是具有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 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与重要意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与重要意义义(简答题或论述题简答题或

    10、论述题) 一、在世界状态问题上的理论分歧一、在世界状态问题上的理论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唯物辩证法: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唯物辩证法: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总特征: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观察总特征: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观察和说明世界。(选择题)和说明世界。(选择题) 2、形而上学: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形而上学: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方法论。 (一)联系:(一)联系: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 2、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 3、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 (二)系统的定义

    11、和特征:整体性;结构(二)系统的定义和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选择题)性;层次性;开放性(选择题)(教材教材30页页) (一)发展及其一般进程和道路(一)发展及其一般进程和道路 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旧事物的灭亡和新生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和新生物的产生。 2、发展的根源、进程和道路、发展的根源、进程和道路 (1)发展的根源)发展的根源矛盾矛盾 (2)发展的进程)发展的进程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 (3)发展的道路)发展的道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一)规律及其特点(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 1、客观性 2、必然性. 3、稳定重复性 1

    12、、个别规律、个别规律各门具体科学的任务各门具体科学的任务 2、特殊规律、特殊规律各门具体科学的任务各门具体科学的任务 3、普遍规律、普遍规律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教材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教材19页)页)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 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 同一性是斗争性的前提;同一性是斗争性的前提; (1)同一性的作用)同一性的作用 第一,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

    13、一,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第二,双方各自向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第二,双方各自向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丰富完善自身。因素,丰富完善自身。 第三,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第三,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势。 第一,使矛盾双方力量消长,事物发生量变。 第二,是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旧质转化为新质的决定性力量。(3)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促进事物发展5、内因和外因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 (1)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相互区别 (2)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相互统一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活的

    14、灵魂(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中国走有(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中国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这一原理的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这一原理的运用。)用。) 理解质、量、度、质变、量变的含义理解质、量、度、质变、量变的含义 辩证的否定观的含义 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教材37至43页) 一、认识的本质一、认识的本质 (一)、认识的本质 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1)、可知论:主张人们可以认识世界。 (2)、不可知论:主张人们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世界。 (1)、唯心主义认识论: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主张先验论。 (

    15、2)、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主张反映论。 1、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消极反映论 缺陷:第一,不懂得实践,把实践排除在认识论问题之外。 第二,不懂得辩证法,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只讲摹写性)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革命能动的反映论特点:第一,把科学的实践观点引进认识论。 第二,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1、实践概述、实践概述 (1)定义: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定义: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的对象性活动 第一,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第二,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2)、实践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

    16、性。(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实践使事物的特性充分显露,为人们的认识的发生提供可能性。2、实践使人的感官与事物相接触,认识的形成由可能转变为现实。 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课题,规定了认识发展的方向。 2、实践的发展为解决新课题提供了必要的经验材料,使发展新的科学知识成为可能。 3、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出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推动着人类认识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4、实践不断锻炼和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不依人们的主观而定,客观对象也不可能自动的进行检验,只有通过人们的实践才能检验。 认识世界是为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1、

    17、感性认识及其形式和特点 (1)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2)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表面性、形象性) (1)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2)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深刻性、抽象性)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联系。(两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两方面)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因素;理性认识中也渗透着感性因素。 (1)经验论:片面强调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2)唯理论: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第一,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 第二,要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正确的逻辑加工。 (二)由理

    18、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1、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性及其根源 (1)认识受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历史、实践、科技等条件的限制。 (2)认识受主体本身各种条件的限制。 (1)客观世界、历史条件、实践水平、科技条件的无限发展性决定了认识的无限发展性。 (2)主体的实践范围实践能力、认识能力、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决定了认识的无限发展性。 (1)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规律的内容 公式:“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第一,揭示出认识发展道路的曲折性和方向的前进性的统一。 第二,揭示出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第一,要求自觉地在新的条件上把认识推到新的高度。 第二,要求人们注意防止主观脱离

    19、客观的两种错误的倾向。 (一)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 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社会实践)是客观的,也是一元的。 唯心主义的真理观的根本错误: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3、真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价值性既区别又统一。 4、反对唯心主义的真理观。“有用即真理” 1、真理的绝对性 2、真理的相对性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帮助人们克服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错误倾向。(2)帮助人们正确对待一切科学理论成果。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2)实践是检验

    20、真理的惟一标准,是由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实践标准的绝对性 (2)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3)实践标准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原理的意义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历史观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意识(感性为社会心理、理性为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问题。 3、区分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标准: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 1、神学历史观:把人类社会的本质神化。、神学历史观:把人类社会的本质神化。 2、哲学唯心主义历史观:把人类社会的本质精神化。、哲学唯心主义历史观:

    21、把人类社会的本质精神化。 根本缺陷:第一,夸大了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本缺陷:第一,夸大了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夸大少数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第二,夸大少数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3、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把人类社会自然化。、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把人类社会自然化。 其一,把人类社会的本质、根据和动力归之于它所处其一,把人类社会的本质、根据和动力归之于它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主张地理环境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面的自然环境条件,主张地理环境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面貌。貌。 其二,把人类社会的本质、根据和动力归结为人的自其二,把人类社会的本质、根据和动力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然属性。 (1)社会

    22、历史根源: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2)阶级根源:剥削阶级及其思想家的偏见。 (3)思想认识根源:认识方法的片面性、表面性、非历史性。 (1)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材61页) 意义。 (四)人类社会的本质实践 第一,实践是人类社会赖以形成和存在的基础。 第二,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并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和社会的基本结构。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决定着各种社会形态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 (五)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一)社会经济结构 1、生产力 (1)生产力的构成 第一,实体

    23、性要素 第二,非实体性要素 第三,实体性要素和非实体性要素的关系: (2)生产力的物质性和社会性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两点) (4)先进生产力及其基本特征(四点 (1)生产关系的构成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第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第三,产品分配关系(形式)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第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 (3)生产关系具有物质性和社会性 (4)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 (5)社会经济结构与阶级 阶级:历史范畴;经济范畴 (6)经济基础及其作用 1、政治结构的构成 (1)政治法律制度 (2)政治法律设施和组织 (3)

    24、政治法律设施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关系 (1)国家和国家政权 (2)国家政权与阶级统治的关系 3、国家的本质与国体、政体 1、文化及社会文化结构 2、社会文化结构的构成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1)社会心理 (2)社会意识形式 其一,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 其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不是经济基础的产物。也不具有阶级性)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 第一,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第二,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相对独立性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有不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社

    25、会意识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各种社会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代中国的中国先进文化 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及其方向。 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首先,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其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生

    26、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新的基本适合” (3)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 (4)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意义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第一、经济基础 第二,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再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第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首先,从服务方向方面看,一方面“护己”,另一方面“排他”。 其次,从服务形式方面看,对社会生活进行“控制”和“影响”。 再次,从服务效果方面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发展既有可能起促进作用

    27、,也有可能起阻碍作用。 (3)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矛盾运动规律的内容和意义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 1、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发展的推动力量。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 (1)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中各实体性要素变革的主要推动力。 第一,促进劳动资料(工具)的变革。 第二,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 第三,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第一,促使生产和经济的管理趋向科学化。 第二,推动产业结构、劳动就业结构和人们劳动方式的变化。 第三,成为生产过程中的首要和主导的环节。 第四,是现代经济的增长点所在。 2、科学技术是近现代社会关系

    28、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第一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摆脱了封建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束缚,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集中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进入了垄断阶段。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当代各国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3、科学技术是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杠杆 (1)现代科技促使人们形成了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创造性和精确性特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现代科技新的科技促使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新的观念出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能动性是统一的。“合力”观点 社会历史是人类自觉的自我创造与社会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29、1、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主要表现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一,经济条件。 第二,政治条件。 第三,思想文化条件。 (1)个人 (2)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表现四方面。 (3)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原则: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3、杰出人物历史作用和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关系两方面 (1)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是个人作用的基础。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领袖人物的领导。 4、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 (2)群众路线 一、社会发展的历史

    30、进程 (一)社会形态及其演化:质变和量变及两者的统一 (二)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前进性与曲折性 1、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但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即贡献与满足的统一,要求我们把为社会做奉献,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 1、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2、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一讲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和理论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和理论成果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

    31、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重要意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重要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实践基础 ( 1)、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

    32、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3)、马列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 (4)、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呼唤新的理论:现实需要。 (5)、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物质条件 1、萌芽阶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形成阶段:土地革命战争前期(第二次国内、形成阶段:土地革命战争前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前期)革命战争前期) 标志:标志:1930年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月反对本本主义 3、成熟阶段: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成熟阶段: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期 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解放战争

    33、时期、社、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十六大(十六大党章修改)三层涵义。党章修改)三层涵义。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34、。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理论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四)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四)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对毛泽东评价的重要性和两种错误倾向 邓小平对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贡献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3点,教材点,教材99页)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中特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根据。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理论基础。 第三、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中特理论

    35、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 第四,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是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极其指导意义(教材102页)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帝国主义操纵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政治和军事力量,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祸害和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2)中国的资本主义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封建剥削、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

    36、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着显著的优势。 (3)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力量很软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势。 (4)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是近代中国最反动的势力。 (5)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性。 (6)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日益贫困化甚至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37、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且决定了中国革命和对象、任务和性质。 (3)毛泽东总结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 (4)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锝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革命的性质:中华民族革帝国主义的命,具有民族革命的性质;反封建主义而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中国革命的步骤: (3)中国革命的两个阶段 (4)为什么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成功,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帝国主义不容许

    38、;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5)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留下的深刻的历史教训: (1)转变的必然性 (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革命发展、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及官僚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对外,对内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革命领导权问题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 革命的动力: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国体:

    39、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土地革命的总路线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性质 3、保护民族工商业 五种经济成分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40、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2)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内涵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第一,邓小平从生产力的高度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 第二,发展生产力,也要解放生产力。 第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3、社

    41、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第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和主要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提出及内容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及特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一一)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的论述要点

    42、: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出来。 第四,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伏案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1)改革的历程 (2)中国改革的成就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

    43、的关系 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于对外开放的论述1980年邓小平首次使用“对外开放”的表述,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对外开放定位基本国策。(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观点) (2)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 第一,转

    44、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第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发展的必然性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本原则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发展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1)正

    45、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教材164页)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建设创新型国家 2、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统筹区域发展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有机统一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们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 第二,人们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

    46、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中国特色(教材170页) (2)人们代表大会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符合中国的国情(教材173页)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定义:(教材175页)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1)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47、道路的科学内涵 (3)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地位和根本任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战略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迫性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依据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48、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教材191页)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和目标任务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3、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 (一)(一)“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构想构想 1、“一国两制”构想的的形成和发展 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1、“一国两制”

    49、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2、以:“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同事业 1、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 2、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1)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要求 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 (1)思想建设 (2)组织建设 (3)作风建设 (4)制度建设 (5)廉政建设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升本政治辅导-ppt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63708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