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汇总.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汇总.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基础 全套 课件 汇总
- 资源描述:
-
1、北京出版社北京出版社生理学基础生理学基础5/12/20221生理学基础生理学基础 绪论1 13 34 45 5细胞的基本功能2 27 7血液3 36 6血液循环4 43 34 45 5消化与吸收6 6呼吸5 5 肾的排泄8 83 34 45 5感觉器官的功能9 9生理学基础生理学基础3 34 45 5内分泌11113 34 45 5 能量代谢与体温7 7 神经系统的功能1010 生殖1212生理学基础生理学基础 绪论1 17 76 6 绪论第一节概述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1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2 2掌握内环境及其稳态。掌握内环境及其稳态。3 3掌握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掌握神
2、经调节与体液调节。4 4熟悉正反馈与负反馈。熟悉正反馈与负反馈。5 5了解生理学任务和研究方法。了解生理学任务和研究方法。一、生理学的任务一、生理学的任务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正常状态下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包括生命活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正常状态下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从而阐明各种生理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从而阐明各种生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 (一)生理学的实验方法(一)生理学的实验方法1
3、1动物实验动物实验 通常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类。通常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类。2 2人体实验人体实验(二)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二)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极其复杂,对生命活动的研究需要从整体、器官和系统、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极其复杂,对生命活动的研究需要从整体、器官和系统、细胞和分子三个不同的水平上进行。细胞和分子三个不同的水平上进行。1 1器官和系统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2 2细胞和分子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3 3整体水平整体水平(三)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三)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生理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用整体的、动态的、对立统一学习生理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用整体
4、的、动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去看待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角度来综合观的观点去看待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角度来综合观察和理解机体的生命活动。察和理解机体的生命活动。 学习中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一方面要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中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一方面要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实验技能,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创新思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实验技能,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维和动手能力。 绪论第一节概述 绪论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多种多样,生物学家通过对各种生物体的研究,发现生
5、命活动至生命活动多种多样,生物学家通过对各种生物体的研究,发现生命活动至少有三种特征,即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少有三种特征,即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一、新陈代谢一、新陈代谢 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二、兴奋性 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一)刺激(一)刺激 (二)反应(二)反应 (三)兴奋性的指标(三)兴奋性的指标三、生殖三、生殖 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
6、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生殖是生物体得以繁衍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生命特征为生殖。生殖是生物体得以繁衍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生命特征 。绪论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环境是机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机体所面临的环境包括外环境和环境是机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机体所面临的环境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内环境。 一、外环境与适应一、外环境与适应 外环境是整个机体生存的环境,对人类而言,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外环境是整个机体生存的环境,对人类而言,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外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
7、都会对机体产生不同的刺激,外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对机体产生不同的刺激,机体也不断地做出反应,以适应外环境的变化,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机体也不断地做出反应,以适应外环境的变化,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人类不但有被动适应环境的能力,而且还有客观地认识环境和能动地改人类不但有被动适应环境的能力,而且还有客观地认识环境和能动地改造环境的能力。造环境的能力。 绪论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二、内环境与稳态二、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一)内环境 内环境是指体内各种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内环境是指体内各种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二)稳态(二)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8、称为内环境稳态,简称稳态。它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简称稳态。它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在机体的生存过程中,内环境稳态总是受到双重因素的影响。在机体的生存过程中,内环境稳态总是受到双重因素的影响。绪论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 人体各系统的功能活动能协调一致,保持其自身的稳态和对内外环境的适应,人体各系统的功能活动能协调一致,保持其自身的稳态和对内外环境的适应,是因为机体具有比较完备的调节机制,它能对各种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其调节的是因为机体具有比较完备的调节机制,它能对各种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其调节的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
9、自身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一、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一、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1 1基本方式基本方式2 2反射类型反射类型(1 1)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2 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3 3调节特点调节特点 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并具有高度的协调和整合功能。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并具有高度的协调和整合功能。 所以,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所以,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二)体液调节(二)体液调节1 1基本方式基本方式 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
10、功能进行的调节。其化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其化学物质主要是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体液调节可分为全身性和学物质主要是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体液调节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种方式。局部性两种方式。(1 1)全身性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2 2)局部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2 2调节特点调节特点 体液调节作用缓慢、范围广泛、持续时间较长。体液调节作用缓慢、范围广泛、持续时间较长。(三)自身调节(三)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由自身对刺激产生的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由自身对
11、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不随动脉血压的变化而改变等。自适应性反应。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不随动脉血压的变化而改变等。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但对维持某些生理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但对维持某些生理功能的调节具有一定意义功能的调节具有一定意义。 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二、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二、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实际上为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实际上为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根据反馈信息的性质和作用不同,反馈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类根据反馈信息的性质和作用不同,反馈分为负
12、反馈和正反馈两类 (一)负反馈(一)负反馈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二)正反馈(二)正反馈 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一致的反馈。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一致的反馈。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生理学基础生理学基础3 34 45 5细胞的基本功能2 2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1熟悉细胞膜物质转运的主要方式及特点。熟悉细胞膜物质转运的主要方式及特点。2 2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3 3了解骨骼肌的收缩功能。了解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细胞是人体最
13、基本的功能单位。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是在细胞的基础上细胞是人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是在细胞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阐明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等,进行的。因此,要阐明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等,必须首先从细胞生理开始学习。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执行不同的功能,但许多必须首先从细胞生理开始学习。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执行不同的功能,但许多基本的功能活动是共同的。本章主要介绍细胞具有的共同的基本功能,包括细基本的功能活动是共同的。本章主要介绍细胞具有的共同的基本功能,包括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和肌细胞的收缩功能。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
14、和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生物膜,也称为质膜。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生物膜,也称为质膜。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以下几种方式: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以下几种方式:(一)单纯扩散(一)单纯扩散 (二)易化扩散(二)易化扩散1 1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 2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具有以下特征: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具有以下特征:特异性:特异性:饱和现象: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三)主动转运(三)主动转运(四)出胞与入胞(四)
15、出胞与入胞 对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可通过出胞和入胞进行转运。对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可通过出胞和入胞进行转运。 1 1出胞出胞 出胞是指细胞内的大分子或团块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出胞是指细胞内的大分子或团块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2 2入胞入胞 入胞指细胞外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如侵入体内的细菌、病毒、异物或入胞指细胞外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如侵入体内的细菌、病毒、异物或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内的过程。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内的过程。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二、细胞膜的
16、受体功能二、细胞膜的受体功能(一)受体与配体(一)受体与配体受体是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它们能选择性地与激素等化学物质受体是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它们能选择性地与激素等化学物质相结合,而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相结合,而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配体是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效应的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和药物配体是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效应的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和药物等。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可逆性等特点。等。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可逆性等特点。(二)受体的功能(二)受体的功能受体的功能一是能识别和结合体液中配体;二是能转发化学信息。受体与激素
17、受体的功能一是能识别和结合体液中配体;二是能转发化学信息。受体与激素等化学物质结合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在等化学物质结合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在MgMg2+2+的共同催化下,细胞内的的共同催化下,细胞内的ATPATP被转变为环一磷酸腺苷(被转变为环一磷酸腺苷(cAMPcAMP)。)。cAMPcAMP可激活细胞内许多酶系统,产生生理效可激活细胞内许多酶系统,产生生理效应。应。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物电现象是指生物细胞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电变化,简称生物电。生物电现象是指生物细胞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电变化,简称生物电。 现以神经纤维为例介绍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现以神经纤维为例介绍细
18、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一)静息电位(一)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静息电位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离子的跨膜转运。静息电位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离子的跨膜转运。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一)动作电位(一)动作电位 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可传播的电位变化,称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可传播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为动作电位。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
19、象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三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三、骨骼肌收缩的形式三、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骨骼肌的收缩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其意义在于完成一定的躯体运动。肌肉骨骼肌的收缩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其意义在于完成一定的躯体运动。肌肉兴奋后引起的收缩可因不同情况而有不同的收缩形式。兴奋后引起的收缩可因不同情况而有不同的收缩形式。(一)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一)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二)单收缩和强直收缩(二)单收缩和强直收缩四、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四、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前负荷、后负
20、荷和肌肉收缩能力。(一)前负荷(一)前负荷(二)后负荷(二)后负荷(三)肌肉收缩能力(三)肌肉收缩能力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三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生理学基础生理学基础7 7血液3 36 6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血细胞的功能。掌握血液的组成和血细胞的功能。2 2掌握血液凝固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掌握血液凝固的过程及影响因素。3 3掌握血型的分型及输血原则。掌握血型的分型及输血原则。4 4熟悉血浆渗透压的作用和血细胞的生理特性。熟悉血浆渗透压的作用和血细胞的生理特性。5 5了解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了解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它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在血液是由血浆和
21、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它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从而完成物质运输、维持内环境稳态、免疫与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从而完成物质运输、维持内环境稳态、免疫与防御等功能。防御等功能。血液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由液态的血浆和混悬于血浆中的血细胞组成。血液是由液态的血浆和混悬于血浆中的血细胞组成。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一)血液的比重 (二)血液的黏度(二)血液的黏度(三)血浆(三)血浆pHpH值值 (四)血浆的渗透压(四)血浆的渗透压 血液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浆指的是血细胞的细胞外液,是内环境中最活
22、跃的部分,也是机体内外环血浆指的是血细胞的细胞外液,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也是机体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境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血浆的主要成分为水,占血浆的主要成分为水,占91%91%92%92%,其余为溶质。,其余为溶质。(一)无机盐(一)无机盐血浆中的无机盐绝大部分呈离子状态血浆中的无机盐绝大部分呈离子状态(二)血浆蛋白(二)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的总称。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的总称。(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血液第二节 血浆二、血浆渗透压二、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渗
23、透压是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一)血浆晶体渗透压(一)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血浆中的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其中80%80%来自来自NaNa+ +和和ClCl- -。(二)血浆胶体渗透压(二)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约为由血浆中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约为3.3 kPa3.3 kPa或或25 mmHg25 mmHg。 血液第二节 血浆一、红细胞一、红细胞(一)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一)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红细
24、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99%99%。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 O2 2和和COCO2 2,其运输,其运输O O2 2的功能主要靠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的功能主要靠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现;COCO2 2的运输主要表现为的运输主要表现为HCOHCO3 3- -的形式。红细胞内有多种缓冲对,具有一定的缓冲的形式。红细胞内有多种缓冲对,具有一定的缓冲酸碱度变化的能力。酸碱度变化的能力。(二)红细胞生理特性(二)红细胞生理特性红细胞具有悬浮稳定性、可塑变形性和渗透脆性,它们都与红细胞的双凹圆碟形红细胞具有悬浮稳定性、可塑变形性和渗透脆性,它们都与红细胞的双凹圆
25、碟形有关。有关。1 1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血液中的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血液中的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2 2可塑变形性可塑变形性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红细胞的这种特性称为可塑变形性。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红细胞的这种特性称为可塑变形性。3 3渗透脆性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可用来表示红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可用来表示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血液第三节 血细胞(三)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三)红细胞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