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培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风培训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风 培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中中 风风黄冈市三医院黄冈市三医院 孙卫军孙卫军半半 身身 不不 遂遂口角歪斜口角歪斜定定 义义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鉴别要点鉴别要点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预防调护预防调护 主主要要内内容容小结、习题小结、习题【概述】定义:定义: 别名:别名:“偏枯偏枯”、“仆击仆击”、“大厥大厥”、“薄厥薄厥”、“偏风偏风”、“身偏不用身偏不用”、“风风痱痱”等。等。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 内经: 仆击、大厥、薄 厥:卒中昏迷期; 偏枯、偏风、身偏不用、风痱:半身不遂; 对病因的认识: 灵枢 刺节针邪篇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素问调经论“血之
2、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 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 素问 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素问 通评虚实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唐宋以前,以“外风”立论,认为“内虚邪中”。 张仲景认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并分为中经中络,中脏中腑。治疗宜疏风散邪,扶助正气。千金方小续命汤和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大秦九汤为代表方。 唐宋 以后,尤其是金元时期,以“内风”立论。刘元素认为病因是热,刘河间认为“心火暴甚”,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认为“湿痰生热。” 明代张景岳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观念。 李中
3、梓将中风中脏腑分为闭、脱二证。 清王清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虚血瘀”,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 近代张伯龙、张山雷认为中风的发生是由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瘀于脑所致。3.3.疾病范围疾病范围: : 中风中风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与西医学的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与西医学的脑血管病脑血管病相似。相似。西医学的西医学的出血性出血性(15%15%)或)或缺血性缺血性(85%85%)脑血管病均可)脑血管病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心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心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第一位)率高的特点。死亡(第一位)率高的特点。【概述】 中风病古代列为四大难证(风痨臌膈)之首
4、,当今世界医学也将其列为三大死亡率(心血管、脑血管、肿瘤)及复发率致残率最高疾病之一;是最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也是人类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病的防治研究,国家列为专题放到重要位置,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从中医、西医及其他有关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从而在发病因素、病理机制、先兆证治、急诊抢救、康复措施及后遗症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本病诊断虽较易,但防治手段进展却较缓慢。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在受调查的57个国家中,急性脑血管病列为前三位的有40个,在美国发病率占2.6%,65岁以上占21%o;在日本40岁以上的患者占7.9%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患病率高 719/
5、10万,中老年人最主要和常见疾 病原因之一 发病率高 219/10万(年新发120-150万) 死亡率高 116/10万(年死亡80-100万),与心 血管病、恶性肿瘤成为三大主要死因 致残率高 近7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 瘫、失语和痴呆 卫生部公布2006年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 城市: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失及中毒。 农村: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失及中毒。 2008年北京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脑卒中发生率以每年8.7的速度在增长。 在中国,每15秒就有一例卒中新发病例,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 卫生部统计数字,目前我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
6、管病的费用估计120多亿元,再加上各种间接的经济损失,每年总支出超过200亿元。 世界卒中日: 6月24日 中国卒中教育日: 11月20日(2007) 2009年6月21日,一项“卒中筛查及防控工程”在北京正式启动。目的是降低我国脑中风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总的病理机制:总的病理机制: 阴阳失调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气血失和诱因诱因产生产生气血逆乱气血逆乱风、火风、火痰、瘀痰、瘀直冲犯脑直冲犯脑损伤脑脉损伤脑脉脑脉痹阻或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脉血溢于脑脉中风中风【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内伤积损内伤积损肝肾阴虚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阳偏亢水不制火水不制火阳亢风动阳亢风动劳欲过度劳欲过度损伤肾阴损伤肾阴饮食不节饮食
7、不节 脾失健运脾失健运 热极生风热极生风 聚湿生痰聚湿生痰 痰湿生热痰湿生热 风火痰湿风火痰湿 窜犯络脉窜犯络脉情志所伤(以郁怒为主)情志所伤(以郁怒为主) 肝气不舒肝气不舒 气郁化火气郁化火 肝阳暴亢肝阳暴亢 引动心火引动心火 阴精暗耗阴精暗耗 肝肾阴虚肝肾阴虚 气虚邪中气虚邪中风邪痹阻经络风邪痹阻经络痰浊闭阻经络痰浊闭阻经络脉络空虚脉络空虚气血上逆、上蒙清窍气血上逆、上蒙清窍 【病因病机】(二)病机二)病机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因素:病理因素:病机关键:病机关键:病性及转归病性及转归: 风风 痰痰 火火瘀瘀 虚虚 气气 【病因病机】根据有根据有无热象无热象中脏中脏 中腑中
8、腑痰火瘀热痰火瘀热根据有无神昏根据有无神昏典型的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 具有神志障碍(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愦),半具有神志障碍(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轻者可无神志症状。症。轻者可无神志症状。 起病形式:起病形式:多急性起病,骤然而至,病情复杂。多急性起病,骤然而至,病情复杂。 诱发因素:诱发因素:五志过极、烦劳过度、跌仆努伤五志过极、烦劳过度、跌仆努伤发病年龄:发病年龄:4040岁以上多见。岁以上多见。 先兆症:先兆症: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 【诊
9、断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 1)与口僻鉴别)与口僻鉴别 :F 口僻口僻【诊断与鉴别诊断】中风与口僻鉴别中风与口僻鉴别A:中风:口舌歪斜(中枢性面瘫):中风:口舌歪斜(中枢性面瘫) B:口僻:口眼歪斜(周围性面瘫):口僻:口眼歪斜(周围性面瘫) 中风与口僻鉴别中风与口僻鉴别 中风(中经络)与口僻的鉴别中风(中经络)与口僻的鉴别。 中枢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 1)与痫病鉴别)与痫病鉴别 都有卒然昏仆的见症。而痫病都有卒然昏仆的见症。而痫病为发作性疾病,昏迷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为发作性疾病,昏迷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作异常叫声,醒后一如常人,且肢体活动多或作异常叫声,醒后
10、一如常人,且肢体活动多正常,发病以青少年居多正常,发病以青少年居多(2 2)与厥病鉴别)与厥病鉴别 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般移般移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利等症。【诊断与鉴别诊断】(3)与痉病鉴别)与痉病鉴别 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可伴神昏,但多出现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可伴神昏,但多出现在抽搐以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状。在抽搐以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状。 (4)与痿病鉴别)与痿病鉴别 痿病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痿病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但多起病缓慢,起
11、病时无神昏,以双下肢瘫但多起病缓慢,起病时无神昏,以双下肢瘫或四肢瘫为多见,或见有患肢肌肉萎缩,或或四肢瘫为多见,或见有患肢肌肉萎缩,或见筋惕肉瞬。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见筋惕肉瞬。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于后遗症期由废用所致。多于后遗症期由废用所致。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1.梅尼埃综合症:梅尼埃综合症:发病年龄轻,表现为发作性恶心、呕发病年龄轻,表现为发作性恶心、呕吐,症状持续多超过吐,症状持续多超过24H24H2.2.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占位性病变:慢性病程,进行性加重,慢性病程,进行性加重,3.颅内炎症:颅内炎症:常先有发热,脑脊液检查提示炎症改变常先有发热,脑脊液检查提示炎症
12、改变4.颅脑外伤:颅脑外伤:多由外伤史多由外伤史5.全身疾病引起的昏迷:全身疾病引起的昏迷:酒精、药物、一氧化碳中毒、酒精、药物、一氧化碳中毒、糖尿病、低血糖、肝性脑病、尿毒症等糖尿病、低血糖、肝性脑病、尿毒症等【诊断与鉴别诊断】现代检查: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颅脑现代检查: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颅脑CTCT、MRlMRl等等检查,有助于诊断。检查,有助于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出血性中风(壳核出血)出血性中风(壳核出血)出血性中风(额叶出血)出血性中风(额叶出血)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 (大脑中动脉梗死)(大脑中动脉梗死)出血性中风(壳核出血)出血性中风(壳核出血) 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左大
13、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左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一、辨证要点一、辨证要点【治疗】 一、辨证要点一、辨证要点【治疗】 二、治疗原则二、治疗原则中经络以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中经络以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闭证,治疗当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腹泻热;中脏腑闭证,治疗当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腹泻热; 脱证救阴回阳固脱,内闭外脱者,醒神开窍扶正固本并用脱证救阴回阳固脱,内闭外脱者,醒神开窍扶正固本并用 恢复期、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平恢复期、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平肝熄风、化痰祛瘀、滋养肝肾,益气养血等法同用。肝熄风、化痰祛瘀、滋养肝肾,益
14、气养血等法同用。结合辨病,掌握预后。脑出血急性期结合辨病,掌握预后。脑出血急性期- -中脏腑;脑梗、脑血管痉中脏腑;脑梗、脑血管痉挛挛- -中经络。但都要密切观察防止病情恶化中经络。但都要密切观察防止病情恶化正确使用通下法,凉血化瘀,活血而不破血、动血。正确使用通下法,凉血化瘀,活血而不破血、动血。中风后遗症期,可配合针灸。中风后遗症期,可配合针灸。 【治疗】 三、分型论治三、分型论治 【治疗】无热象者,可去天竺黄,易制半夏,加全蝎、僵蚕、白附子以加强祛风化痰之功;语言不利者,加菖蒲、远志祛痰宣窍;若眩晕者,加钩藤,菊花平肝熄风;有瘀血征象,舌质紫暗者,加桃仁、红花、赤芍以活血化瘀。 三、分型
15、论治三、分型论治 【治疗】 全方共奏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之功。本证为肝经实火,气血壅盛之证,故去原方杜仲、桑寄生等,加用夏枯草、龙胆草以增泻热之力。 若眩晕头痛加桑叶、菊花清热熄风;心烦易怒加生石膏、龙齿清热安神;大便秘结加大黄通腑泻热。 三、分型论治三、分型论治 【治疗】三、分型论治三、分型论治 大黄、芒硝应视体质而定,以大便通泄为度,以免过量伤正。腑气通泄后,治宜清热化痰通络为主,可加胆南星、天竺黄、竹沥、川贝母、僵蚕、地龙、丹参、赤芍等化痰通络; 热象明显者,加山桅、黄芩; 若舌暗有瘀点可加人丹参、赤芍通络。本方还适用于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治疗。但黄芪甘温,故肝肾不足、兼有痰热或风阳痰火
16、者忌用。 若气虚明显者,加党参或人参等补气药益气通络; 血瘀甚者,可加莪术、三梭等破血通络之品,甚或可加用水蛭等药;口角流涎,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以化痰宣窍。 三、分型论治三、分型论治 【 闭证】闭证】闭证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肝阳暴张,阳升风动,气血上逆。挟痰火上蒙清窍,故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如素问 调经论所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 。风火痰热之邪,内闭经络,故见面赤、身热、口噤、手握、气粗、口臭、便闭、苔黄腻、脉弦滑数等。 1阳闭(痰火闭窍,痰火淤闭):阳闭(痰火闭窍,痰火淤闭): 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
17、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数 风阳痰火上扰,蒙蔽清窍风阳痰火上扰,蒙蔽清窍 辛凉开窍化痰,清肝息风辛凉开窍化痰,清肝息风 羚羊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羚羊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 腑气不通者桃仁承气汤加减腑气不通者桃仁承气汤加减【治疗】方中可加石决明、龟板、白芍育阴潜阳;或加僵蚕、全蝎、地龙以增熄风之力;热象重者,可加丹皮、山桅清热;若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天竺黄以清热化痰;痰多昏睡者,加菖蒲、郁金以增强化痰开窍之力;若痰热腑实,腹胀便秘者,可用星蒌承气汤加积实通腑化痰泄 热。 三、分型论治三、分型论治 (2)【治疗】兼有动风者,可加天麻、僵蚕、全蝎以平
18、熄肝风。若见戴阳证者,属病情恶化,宜重进参附汤、白通加猪胆汁汤救治。 三、分型论治三、分型论治 【治疗】若阴不敛阳,津液不能内守,汗出不止者,可加黄芪、牡蛎、龙骨、山萸肉等以敛汗固脱;若真阴亏损,虚阳浮越,面赤足冷、虚烦不安,脉浮大无根者,可加龟板、鳖甲、牡蛎、龙骨、阿胶、山萸肉、熟地、枸杞等填补真阴以纳浮阳;若元阳渐复而痰浊壅塞喉间,欲吐无力者加菖蒲、远志豁痰降逆;若肾阴大亏,虚阳浮越,足冷面赤,宜选地黄饮子滋阴补阳,引火归元。 三、分型论治三、分型论治 【治疗】若痰阻络脉,半身不遂日久难复,可加丹参、红花、稀签草、鸡血藤以祛风活血通络;兼有风阳,头痛头晕,舌红苔黄,脉弦劲,宜去白附子、羌活
19、、木香等温燥之品,加钩藤、夏枯草、石决明,以平肝熄风潜阳;风痰留阻而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者,可选用牵正散。 三、分型论治三、分型论治 中成药:华佗再造丸中成药:华佗再造丸【治疗】若气虚及阳,怯寒肢冷,可加桂枝温经通络;肾虚而腰膝痰软,可加川断、桑寄生、杜仲以壮筋骨,强腰膝; 若阳气不足,络脉瘀阻者,亦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三、分型论治三、分型论治 【治疗】左归丸功能滋补肝肾之阴,方中熟地、山药、枸杞、龟板胶滋肾补肝,山茱萸、鹿角胶、冤丝子补肝肾益精气。地黄饮子功能滋阴补阳,化痰开窍。方中熟地、石斛、麦冬、五味子、山茱萸滋阴补肾;巴戟天、肉从蓉、附子、肉桂益精助阳;茯苓、远志化痰;菖蒲、薄荷开
20、窍利咽;生姜、大枣和中。二方合用具滋阴补阳,开窍化痰之功效。若阴虚内热,舌红,脉细数,宜去巴戟天、肉从蓉、附子、肉桂等温阳之品;若腰膝痰软甚加杜仲、桑寄生、续断补肾壮腰。中风先兆 (1)头痛、头晕,中老年人中风前兆,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是中风的先兆,应及早诊治,防止中风发生。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痛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一样,程度加重并变成持续性,有时固定在某一部位,这是血压波动或脑血管痉挛血管痉挛的表现,往往是出血性脑中风的先兆。(2)各种运动障碍运动障碍:如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肌肉
21、痉挛在走路时虽末遇路障,意识也清楚,可却突然跌倒在地,或者自己想走在路中央,但却不自主歪向路边出现行走不稳症;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呛咳;口嘴歪斜、流涎。另有一种称为“一个半综合综合征征”,也是脑中风初期颇多见的症状,其表现为一侧眼球既不能上下转动又不能向左右旋展,另侧眼球除向外侧移动外,对其他方向亦不能旋转,其机理是由于一只半眼睛的眼外肌肉不能运动所致。 (3)感觉障碍感觉障碍: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肢体麻木,耳鸣、听力下降听力下降,一过性一过性视力模糊视力模糊或失明。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次性黑朦,这是中老年人中风先
22、兆最常见的症状,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中风的又一信号是反复发作、眩晕欲吐、视野缩小或复视。 (4)、原因不明的跌跤。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 (5)、说话吐辞不清。脑供血不足时,使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辞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6)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如变得孤僻寡言,抑郁焦虑或急躁多语,丧失正常的理解判断力无故发笑或哭泪,且难以自制,有时突然见到熟人明知是谁,却喊
23、不出名字,甚至连日常用品也叫不出,整天昏昏欲睡。后三种表现可以是一过性一过性的,也可以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常常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哈欠不断。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是中风病人的先兆。 中风患者常因旁边的人没有适时发现中风的征兆,延误救治而使患者脑部受损。记住 STR 三步骤 S :(smile) 要求患者笑一下 T :(talk) 要求患者说一句简单的句子 (要有条理,有连贯性),例如:今天天气晴朗。 R :(raise) 要求患者举起双手 注意:另外一项中风症兆 是:要求患者伸出舌头,如果舌头弯曲或偏向一边,那
24、也是中风的征兆。一级预防一级预防 阻止发生脑血管病阻止发生脑血管病 高血压治疗目标高血压治疗目标 一般成人 140/90mmHg 伴有糖尿病 130/85mmHg 伴有肾脏疾病 125/75mmHg *原则:应注意降压不要过急过快心脏病的防治心脏病的防治 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 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应在监测INR的情况下使用华法令(24mg/日)抗凝治疗(INR:2.03.0);年龄75岁者,INR控制在 1.62.5; 或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 /日) 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阿司匹林(50150mg/日)血脂异常的防治血脂异常的防治 1、成年人应定
25、期复查血脂;重视并采用生活方式治疗;对既往有卒中或冠心病史,且总胆固醇(TC)高于5.0mmol/L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甘油三酯(TG)增高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 2、低密度脂蛋白(LDL-C)控制目标:无CHD和2个CHD危险因素者,目标:160mg/dl;无CHD但2个CHD危险因素者,目标:130mg/dl;确定有CHD或其他动脉硬化性疾病:目标100mg/dl。糖尿病的防治建议糖尿病的防治建议 1、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定期测定血糖,必要 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 2、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活动, 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佳,应使用药物治疗; 3、积极控制血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