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穴位概述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儿推拿穴位概述PPT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 推拿 穴位 概述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小儿推拿穴位概述:小儿推拿穴位概述:12小儿推拿特定穴: 小儿推拿常用穴部50余个,其中重点穴部22个: 面头部:天门、坎宫、太阳 上肢部:总筋、阴阳、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大肠、三关、六腑 下肢部:足三里、涌泉 胸腹部:膻中、中院、肚脐 肩背腰骶部:脊、肺俞、鱼尾、肩井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
2、sicing elit.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3小儿推拿操作程序:l 第一步:面头部(开天门、坎宫、太阳)第一步:面头部(开天门、坎宫、太阳)l 第二步:上肢部(总筋、阴阳)第二步:上肢部(总筋、阴阳)l 第三步:下肢部第三步:下肢部l 第四步:胸腹部第四步:胸腹部l 第五步:肩背腰骶部(拿按肩井)第五步:肩背腰骶部(拿按肩井)4 凡小儿推拿在头面部操作时须先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在上肢部操作时,须先按揉总筋、分推阴阳,此五者为常例,有推开治疗大门和疏通经络之意。拿按肩井有关闭推拿治疗疾病大门之意,一
3、开一关体现了小儿推拿的完整性。5 第一节 头面颈项部穴位6一、 天门(推攒竹) 【位置】眉心至前发际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自下而上地交替直推,称开天门;若推向囟门则称为大开天门,3050次。 【功效】祛风解表、开窍醒神、安神镇惊等 【主治】感冒、头痛、发热、烦躁、惊风等症。多与坎宫、太阳相配合应用。 【注意事项】施术不宜过猛,皮肤潮红为宜。7二、坎宫 【位置】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头上缘向眉稍做分推,称推坎宫。3050次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等。8三、太阳 【位置】眉梢与目外眦后一寸凹陷中。 【操作】两拇指自前向后推称推太阳;
4、用中指揉该穴,为揉太阳,也称运太阳;向眼方向揉为补,向耳方向揉为泻, 3050次 【功效】推太阳:祛风散寒、醒脑明目。揉太阳:发汗解表,祛风止头痛。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外感头痛,发热。9四、风池 【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作用】 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通窍明目。 【操作】用拇指揉或用拿(按)法。揉3050次,拿(按)35次。 【主治】头面病:头痛,眩晕,五官病:目赤肿痛,视物不明,鼻塞,鼻衄,鼻渊,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神志病:失眠,癫痫;外感病:感冒,发热,颈项强痛。10五、百会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5、 【操作】用拇指端按或揉,按3050次,揉100200次,称按百会或揉百会 【作用】按揉百会:安神镇惊,升阳举陷。治疗惊风、惊痫、烦燥等症,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等合用;用于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11六、迎香 【位置】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按揉,揉2030次,称揉迎香 【作用】揉迎香:宣肺气、通鼻窍。治疗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效果较好,多与清肺经、拿风池等合用。12七、高骨 【位置】耳后高骨下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按3-5次,揉3050次。 【功效】祛风散寒、发汗解表、止咳化痰定惊、安神除烦。 【
6、主治】感冒、头痛、烦躁不安、惊风、咳痰多等。 【临床应用】多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13八、人中 【位置】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下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甲或食指甲掐之,掐510次或醒后即止,称掐人中。 【作用】掐人中:醒神开窍。常用于急救,对于昏迷不省、窒息、惊厥或抽搐,多与掐十宣、掐老龙等合用。14九、印堂 【位置】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甲掐或按之,掐按后加揉。掐按3-5次,揉20-50次。 【功效】提神醒脑,祛风通窍。 【应用】感冒、头痛多用按揉法;抽搐、昏迷多用掐揉法。15 第二节 胸腹部穴位16一、膻中【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7、。【操作】用指腹按在穴位上揉50100次,称为揉膻中;继用两手中指指腹,从膻中穴同时向左右分推至两乳头50100次,为分推膻中;继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以三指指腹从小儿胸骨上窝向下直推至胸骨下角(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50100次,为直推膻中。【功效】推揉膻中: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治疗呕吐、呃逆、嗳气,常与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等合用;治疗喘咳常与推肺经、揉肺俞等合用;治疗吐痰不利常与揉天突、按弦走搓摩、按揉丰隆等同用。【应用】膻中穴为气之会穴,居胸中,胸背属肺,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气喘、咳嗽、呕逆均有效。17二、乳旁 【位置】乳外旁开一横指(0.2寸),左右两穴。 【操作】
8、以两手四指扶患儿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位处揉3050次,称揉乳旁。 【作用】揉乳旁: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治疗胸闷、咳嗽、痰鸣、呕吐等症。18三、乳根 【位置】乳头直下0.2寸,第五肋间隙。 【操作】以两手四指扶患儿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位揉3050次,称揉乳根。 【作用】揉乳根:宣肺理气,止咳化痰。治疗咳嗽、胸闷、痰鸣等症,临床上常与揉乳旁、推揉膻中合用。以食、中二指同时按揉,称揉乳根、乳旁。19四、腹 【位置】腹部 【操作】全掌摩腹,顺时针与逆时针各摩5分钟 【主治】腹痛、消化不良。 【功效】调理脾胃与大小肠蠕动,利于消化吸收。 【临床应用】分腹阴阳用于腹胀消化不良;摩腹用于腹痛、腹泻。20五、
9、脐l【位置】肚脐正中。【位置】肚脐正中。l【操作】用中指指腹揉转,揉中加按,【操作】用中指指腹揉转,揉中加按,100-300次;或掌摩。次;或掌摩。l【功效】温阳散寒、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涩肠固脱。【功效】温阳散寒、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涩肠固脱。l【主治】腹胀、腹痛、食积、吐泻、便秘。【主治】腹胀、腹痛、食积、吐泻、便秘。l【临床应用】常与摩腹、揉龟尾、推上七节骨配合应用。【临床应用】常与摩腹、揉龟尾、推上七节骨配合应用。21六、天枢 【位置】脐旁2寸。 【操作】患儿仰卧位。用食、中指端按揉二穴50100次,称揉天枢。 【作用】揉天枢:疏调大肠、理气消滞。用治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
10、泻、呕吐、食积、腹胀、大便秘结等症,常与摩腹、揉脐、推上七节、揉龟尾等同用。可用中指按脐,食指与无名指各按两侧天枢穴同时揉动。22七、肚角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 【操作】用拇、食、中指做提拿法。35次或用中指按揉法3050次。 【功效】行气止痛。 【临床应用】按、拿肚角是止腹痛的要法,常用于寒痛、伤食痛。本法具有较强刺激,一般拿或按35次即可,操作次数不可太多。为防止患儿哭闹影响手法的进行,可在诸手法操作完成后,再操作此穴。23八、中脘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操作】有揉、摩、推中脘之分。按100300次,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5分钟,用食、中指端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
11、或自喉向下推至中脘100300次。 【作用】揉、摩中脘:健脾和胃、消食和中,用治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等合用。 推中脘自上而下操作,有降胃气的作用,主治呕吐恶心;自下而上操作,有涌吐的作用。24第三节 背腰部穴位25一、龟尾 【位置】尾椎骨端。 【操作】拇或中指按揉。100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功效】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 【应用】龟尾穴相当于督脉经之长强穴,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常与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配合使用,可治腹泻、脱肛便秘等症。26二、大椎 【位置】又名百劳,在后正中线,当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间凹陷处,属
12、督脉之经穴,系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交会穴。 【操作】有按大椎、揉大椎、捏挤大椎、刮大椎之分。按3050次,揉大椎3050次,挤捏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瘀班为度,用汤匙或钱币之光滑边缘蘸水或油,在大椎穴上下刮之,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瘀班为度。 【作用】清热解表,通经活络。按揉大椎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项强等病症。捏挤、提拧大椎对百日咳有一定的疗效。刮大椎用于中暑发热。27三、肺俞 【位置】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分别置于两侧肺俞穴上,右顺时针,左逆时针按揉50100次,称揉肺俞。 用两拇指或中指从风门穴沿肩胛骨下缘,经肺俞向外下斜方推至两肩胛骨下角50-100次,
13、推呈“八”字型,继而从肺俞直向下推至膈俞50-100次,推呈型,称推“介”字。 推肺俞是临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常用手法,可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多痰等症。 【功效】宣肺止咳,化痰退热。 【临床应用】益气补肺,止咳化痰。揉肺俞、分推肩胛骨能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外感发热、咳嗽等病症;如久咳不愈时可加推脾经以培土生金,或揉肺俞时可加少许盐粉,以增强效果。风寒咳嗽、寒喘用揉肺俞或擦肺俞;风热咳嗽、热喘用分推肺俞。28三、肺俞29四、脾俞 【位置】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穴旁开1.5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系脾之背俞穴。 【操作】揉50100次。 【临床应用】健脾和
14、胃,消食祛湿。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病症。并能治疗脾虚所引起的气虚、血虚、津液不足等。30五、肾俞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穴旁开1.5寸处。 【操作】 揉50100次。 【临床应用】滋阴壮阳,补益肾元。常用于治疗腹泻、便秘、哮喘、少腹痛,下肢痿软乏力等病症。31六、推脊 【位置】大椎至长强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两指指腹蘸酒精从大椎直推至骶椎(长强),100-200次。 【功效】清热镇惊。 【应用】推脊常用于各种发热病症。32七、捏脊 【位置】脊柱两旁,肺俞至肾俞之间。 【操作】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肾俞朝上捏至肺俞处,3-5遍
15、。 【功效】培育元气,调理气血。 【主治】消化不良、疳积、腹泻等。 【应用】小儿保健穴;可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强身健体。常与推三关、补脾经、补肾经、按揉足三里结合应用。33八、七节骨 【位置】命门(第四腰椎)至尾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指腹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腹泻的时候就向上推,便秘的时候就向下推),100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 【临床应用】常与摩腹、揉脐、揉龟尾相配合。34九、肩井 【位置】大椎穴(第七颈棘突高点)与肩峰连线之中点。 【操作】有拿肩井、按肩井和揉肩井之分。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相对用力提拿此处的筋肉皮肤,称拿肩井,拿35次;按1030
16、次,揉1030次,掐35次。 【作用】宣通气血,解表发汗,通窍行气。常用于治疗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肩背痛,项强等病症。35第四节 上肢部穴位36一、总筋 【位置】手臂内侧,腕掌横纹的中点。 【操作】以左手轻握小儿的手掌,右手拇指按在总筋处,在与腕背抵住的食指相对用力按揉约100-300次,称按揉总筋;或用拇指甲掐1分钟,掐后加揉20次,称掐总筋。 【功效】清热熄风止痉,通调全身气机。 【应用】按揉总筋为推上肢的首推穴之一,故作常例手法。 掐揉法用于治疗口舌生疮、夜啼、发热、惊风、抽搐等病症。37二、阴阳 【位置】总筋穴两旁,小指侧为阴,又称阴池;拇指侧为阳,又称阳池。 【操作】两手握住小
17、儿手掌,两拇指并列,指面按在总筋穴上,朝左、右两边分推2030次,称分阴阳,又名手部分阴阳。 【功效】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气导滞。 【应用】分推阴阳也列为手部常规手法。多用于阴阳不调,气血不和而致的寒热往来、烦躁不安、食滞腹胀、呕吐腹泻等治疗。38三、脾经 【位置】拇指指腹螺纹面。 【操作】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拇指,用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做顺时针旋转推动为补,或将小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也为补,称补脾经;由小儿拇指尖直推向指根为清,称清脾经(只做第一节指)。补脾经和清脾经统称为推脾经。100500次。 【主治】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 【功效】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
18、;清脾经:清湿热,止吐泻。 【应用】补脾经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形体消瘦等症。 清脾经主要用于湿热内蕴、肌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及热结便秘等症。脾为后天之本,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故一般脾经以补为主。 若脾实证需用清法,需清后加补,补法操作次数为清法一半。39三、脾经40四、肝经 【位置】食指指腹螺纹面 【操作】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食指,用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食指螺纹面上做顺时针旋转推动为补,或从指端向指根直推,称补肝经;由小儿食指指根向指尖直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100500次。 【功效】清肝经:平肝泻火、解郁除烦、熄风止
19、痉惊风、抽搐、烦躁。 补肝经:宜清不宜补,若确属肝虚,需补肝经时以补肾经代之。 【应用】清肝经常用于急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目赤、口苦、咽干等症。41四、肝经42五、心经 【位置】中指指腹螺纹面。 【操作】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中指,用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中指螺纹面上做顺时针旋转推动为补,或从指端向指根直推,称补心经;由小儿中指指根向指尖直推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100500次。 【主治】身热无汗,烦躁、高热神昏。 【功效】清心泻火,除烦安神,补益气血。 【临床应用】清心经常用于心火炽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烦躁、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清后溪等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