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与方法培训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628265
  • 上传时间:2022-05-12
  • 格式:PPTX
  • 页数:79
  • 大小:6.8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与方法培训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地质灾害 勘查 技术 方法 培训 课件
    资源描述:

    1、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与方法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与方法1.1地质灾害勘查目的和任务地质灾害勘查目的和任务 1.2地质灾害勘查分级和阶段划分地质灾害勘查分级和阶段划分1.3地质灾害测绘地质灾害测绘1.4 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1.5 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主要内容主要内容22.1 地质灾害勘查目的和任务地质灾害勘查目的和任务2.1.1 地质灾害勘察目的地质灾害勘察目的 地质灾害勘查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地确定灾害地质体的特征、稳地质灾害勘查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地确定灾害地质体的特征、稳定状态和发展趋势,为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性,论证地质灾害防定状态和发展趋势,为分析地质灾害发生

    2、的危险性,论证地质灾害防治的可行性和比选防治工程方案,最终确定是否需要治理、采取躲避治的可行性和比选防治工程方案,最终确定是否需要治理、采取躲避方案或实施防治工程等不同对策提供依据。方案或实施防治工程等不同对策提供依据。 地质灾害勘查的最终成果能够满足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地质灾害勘查的最终成果能够满足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对地质资料的需求。对地质资料的需求。 32.1.2 地质灾害勘查的基本任务和内容地质灾害勘查的基本任务和内容(续续1)1. 勘查基本任务勘查基本任务l(1)查明地质灾害体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自然演化过程)查明地质灾害体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自然演化过程或人为诱

    3、发因素,即查明勘查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或人为诱发因素,即查明勘查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l(2)分析研究地质灾害体的成因机制,建立其地质概念模型和地)分析研究地质灾害体的成因机制,建立其地质概念模型和地质力学模型,即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质力学模型,即解决为什么的问题。l(3)预测地质灾害体的发展趋势,评价其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预测地质灾害体的发展趋势,评价其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危险性,即回答未来怎么样的问题。的危险性,即回答未来怎么样的问题。 42.1.2 地质灾害勘查的基本任务和内容地质灾害勘查的基本任务和内容(续续2)2. 勘查内容勘查内容l(1)灾情调查)灾情调查l(2)区域调查)区域调查

    4、l(3)具体地质灾害体的勘查)具体地质灾害体的勘查l(4)室内外试验)室内外试验l(5)成因机制分析、研究模拟和稳定性评价)成因机制分析、研究模拟和稳定性评价l(6)进行防治工程可行性论证,提出防治工程规划方案。)进行防治工程可行性论证,提出防治工程规划方案。在以上几方面中,工作重点是在以上几方面中,工作重点是(3)、(4)和和(5)三部分。三部分。 52.2 地质灾害勘查分级和阶段划分地质灾害勘查分级和阶段划分2.2.1 地质灾害勘查分级地质灾害勘查分级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000)(1:50000)中根据危害对象

    5、的等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将调查分为重点和一般调中根据危害对象的等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将调查分为重点和一般调查区,并规定了调查的基本工作量。查区,并规定了调查的基本工作量。危害对象等级危害对象等级62.2.1 地质灾害勘查分级地质灾害勘查分级(续续1)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72.2.1 地质灾害勘查分级地质灾害勘查分级(续续2)地质灾害调查分级表地质灾害调查分级表重点调查区重点调查区:采用点、线、面相结合,以遥感和野外调查结合的方:采用点、线、面相结合,以遥感和野外调查结合的方式进行。对重大灾害隐患点进行大比例尺地面和剖面测绘,辅以必式进行。对重大灾害隐患点进行大比例尺地

    6、面和剖面测绘,辅以必要的物探、钻探、山地工程等验证。要的物探、钻探、山地工程等验证。一般调查区一般调查区:采用遥感调查和线路核实调查为主的方式进行。对危:采用遥感调查和线路核实调查为主的方式进行。对危及县城、集镇、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安全的灾害点须全部核查,并进及县城、集镇、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安全的灾害点须全部核查,并进行大比例尺剖面测绘。行大比例尺剖面测绘。 82.2.2 地质灾害勘查阶段地质灾害勘查阶段 将地质灾害勘查阶段划分为将地质灾害勘查阶段划分为5 5各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勘查的目各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勘查的目的和任务不同的和任务不同 92.2.2 地质灾害勘察阶段地质灾害勘察阶段(续续1

    7、)102.2.3 地质灾害勘查方法选择地质灾害勘查方法选择 地质灾害勘查与一般事物的认识过程相同,遵循由表及里、局部全局、地质灾害勘查与一般事物的认识过程相同,遵循由表及里、局部全局、点线面相结合的一般过程。在认识过程看,从现象点线面相结合的一般过程。在认识过程看,从现象-本质,从局部现象本质,从局部现象-全全局的本质,从点上现象到面上本质;从系统角度看,认识地质灾害是从局的本质,从点上现象到面上本质;从系统角度看,认识地质灾害是从表象的功能变化到内在的结构演化,从局部要素变化到全局的演化;从表象的功能变化到内在的结构演化,从局部要素变化到全局的演化;从方法角度看,认识过程是方法角度看,认识过

    8、程是“面面线线点点线线面面”。 1. 勘查方法选择原则勘查方法选择原则 (1)针对性。)针对性。 (2)实用性。)实用性。 (3)简便高效。)简便高效。 (4)经济合理。)经济合理。112.2.3 地质灾害勘查方法选择地质灾害勘查方法选择(续续1)常见勘查方法如下:常见勘查方法如下: 地质灾害调查:遥感调查、地质测绘、资料分析等;地质灾害调查:遥感调查、地质测绘、资料分析等; 地质灾害勘查:钻探、槽探、平硐、物探、原位试验、室内试验、物地质灾害勘查:钻探、槽探、平硐、物探、原位试验、室内试验、物理模型试验等。理模型试验等。 方法多样,如何合理的组合、部署是关键!方法多样,如何合理的组合、部署是

    9、关键!122.3 地质灾害测绘地质灾害测绘l(1 1)查明致灾地质体(滑坡)及其邻近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查明致灾地质体(滑坡)及其邻近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l(2 2)核查、检验遥感解译成果。)核查、检验遥感解译成果。l(3 3)查明致灾地质体(滑坡)是否存在(古滑坡)的依据。)查明致灾地质体(滑坡)是否存在(古滑坡)的依据。l(4 4)初步查明致灾地质体(滑体)的物质组成(岩质或土质)、变)初步查明致灾地质体(滑体)的物质组成(岩质或土质)、变形阶段、性质、形成机理和时代。形阶段、性质、形成机理和时代。l(5 5)初步调查致灾地质体的形状、位置和规模,为地质灾害稳定性)初步调查致灾地质体的形

    10、状、位置和规模,为地质灾害稳定性计算和危险性评估提供边界条件。计算和危险性评估提供边界条件。l(6 6)指导钻探、坑探、物探、取样、试验、监测工作的布置。)指导钻探、坑探、物探、取样、试验、监测工作的布置。l(7 7)查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查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2.3.1 地质灾害测绘作用地质灾害测绘作用132.3.2 地质灾害测绘的内容地质灾害测绘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体及其发育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两大方面。主要包括地质灾害体及其发育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两大方面。1. 1. 地质灾害体地质灾害体 (1) (1) 灾害地质体灾害地质体 构成灾害地质

    11、体的要素有: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外部形貌,构成灾害地质体的要素有: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外部形貌,从专业术语来说,即为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下水、地质构从专业术语来说,即为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下水、地质构造、地形地貌。造、地形地貌。 (2) (2) 地质营力地质营力 地质营力有自然和人为因素两大类,包括:震动作用(地震、地质营力有自然和人为因素两大类,包括:震动作用(地震、爆破等)、地表水、降水、地下水、风力、重力、人类活动等。爆破等)、地表水、降水、地下水、风力、重力、人类活动等。 (3) (3) 动力地质作用动力地质作用地质营力与地质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地质营力与地

    12、质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 (4) (4) 危(受)害对象危(受)害对象142.3.2 地质灾害测绘的内容地质灾害测绘的内容(续续2)2. 2. 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区域稳定性和地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区域稳定性和地质构造条件、地层岩性及岩土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质构造条件、地层岩性及岩土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程经济活动等。 15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常见地质灾害测绘 调查对象大体可划分为滑坡区、滑坡体、滑坡成因、滑坡危害和滑调查对象大体可划分为滑坡区、滑坡体、滑坡成因、滑坡

    13、危害和滑坡防治五方面内容。坡防治五方面内容。 古老滑坡、新滑坡、孕育的滑坡和潜在滑坡,所保存和发生的滑古老滑坡、新滑坡、孕育的滑坡和潜在滑坡,所保存和发生的滑坡迹像不同,其测绘内容和重点是不同的。坡迹像不同,其测绘内容和重点是不同的。 1. 1. 滑坡地质测绘滑坡地质测绘 16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续1)17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续2) (1) (1)古滑坡测绘古滑坡测绘 测绘的主要任务是识别滑坡存在与否,判别滑坡堆积体与第四系测绘的主要任务是识别滑坡存在与否,判别滑坡堆积体与第四系(坡残积、坡洪积、崩坡积)和断裂带及风化带的区别(坡残积、坡

    14、洪积、崩坡积)和断裂带及风化带的区别 。 18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续3) (1) (1)古滑坡测绘古滑坡测绘 查明古滑体外围的地层岩查明古滑体外围的地层岩性,并进行详细分层。性,并进行详细分层。 查明古滑坡体的岩土类型、查明古滑坡体的岩土类型、破碎程度及空间分布。破碎程度及空间分布。 圈定可能古滑体的边界及圈定可能古滑体的边界及周界微地形。周界微地形。 两侧非动体层状地形(阶两侧非动体层状地形(阶地、剥夷面等)的分布高程地、剥夷面等)的分布高程和延展稳定性。和延展稳定性。 古滑体井泉位置及分布。古滑体井泉位置及分布。19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常见地质灾害测绘(

    15、续续4) (2) (2)新滑坡测绘新滑坡测绘 查明滑面(带)的形态、滑体物质组成及工程性质、滑体内部查明滑面(带)的形态、滑体物质组成及工程性质、滑体内部结构、厚度、边界、规模,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等。结构、厚度、边界、规模,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等。 滑坡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性质、褶皱、滑坡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性质、褶皱、断裂、水文地质条件。断裂、水文地质条件。 滑体的宏观形态及规模、边界特征、表面微地貌形态等形态要素,滑体的宏观形态及规模、边界特征、表面微地貌形态等形态要素,内部岩土体类型结构和破碎程度,裂隙发育等。内部岩土体类型结构和破碎程度,裂隙发

    16、育等。20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续5) (2) (2)新滑坡测绘新滑坡测绘 查明滑面(带)的形态、滑体物质组成及工程性质、滑体内部查明滑面(带)的形态、滑体物质组成及工程性质、滑体内部结构、厚度、边界、规模,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等。结构、厚度、边界、规模,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等。 滑动面(带)形态、位置、数目及物质组成。滑动面(带)形态、位置、数目及物质组成。 滑床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滑床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影响滑坡的动力因素。影响滑坡的动力因素。 滑坡所造成的危害。滑坡所造成的危害。 21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续6) (3) (3) 孕育的滑

    17、坡测绘孕育的滑坡测绘 对于滑坡完整单一循环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对于滑坡完整单一循环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蠕动(滑)蠕动(滑) 滑移滑移 剧滑剧滑 稳定稳定滑坡发生前形态滑坡发生前形态6月月3日前缘小坍滑日前缘小坍滑6月月15日滑坡发生后日滑坡发生后22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续7) (3) (3) 孕育的滑坡测绘孕育的滑坡测绘 变形体(可能滑体)后缘裂隙发生的位置、长度、宽度、变形体(可能滑体)后缘裂隙发生的位置、长度、宽度、深度、开始发生的时间及在发展演化过程与降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深度、开始发生的时间及在发展演化过程与降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关性。的相关性。 变形

    18、体前缘局部小型崩塌、滑坡现象。变形体前缘局部小型崩塌、滑坡现象。 变形体表面及其古墓、树木、各种工程建筑物等变形迹象。变形体表面及其古墓、树木、各种工程建筑物等变形迹象。 通过以上调查,判别滑坡的演化阶段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预通过以上调查,判别滑坡的演化阶段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预测滑面(带)的位置、形状和性质,以及稳定性演化趋势。测滑面(带)的位置、形状和性质,以及稳定性演化趋势。 23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续8) (4) (4) 潜在滑坡测绘潜在滑坡测绘 测绘任务:查明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各种动力因测绘任务:查明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各种动力因素,

    19、预测最危险滑动面的组成、位置、形态,进一步预测斜坡的稳素,预测最危险滑动面的组成、位置、形态,进一步预测斜坡的稳定性。定性。 对土质斜坡主要查明第四系的成因、土的类型及工程地质性对土质斜坡主要查明第四系的成因、土的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土体结构、各土层的厚度及空间分布。质、土体结构、各土层的厚度及空间分布。 对岩质斜坡主要查明地层岩性的类型、工程地质性质、厚度对岩质斜坡主要查明地层岩性的类型、工程地质性质、厚度和空间分布,进行岩体结构面详细测量。和空间分布,进行岩体结构面详细测量。根据测绘资料构建和预测斜坡最危险性滑动面(带)的形状和根据测绘资料构建和预测斜坡最危险性滑动面(带)的形状和位置。位

    20、置。24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续9) (4) (4) 潜在滑坡测绘潜在滑坡测绘 基岩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模式(据李铁锋)基岩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模式(据李铁锋) 252.3.3 常见地常见地质灾害测绘质灾害测绘(续续10)2. 2. 崩塌灾害测绘崩塌灾害测绘 26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续11)2. 2. 崩塌灾害测绘崩塌灾害测绘(1 1)不仅对崩塌危岩体和潜在危岩体进行调查测绘,同时,对崩塌堆)不仅对崩塌危岩体和潜在危岩体进行调查测绘,同时,对崩塌堆积体也应进行调查测绘,并分别评价它们的稳定性和危险性。积体也应进行调查测绘,并分别评价它们的稳定性

    21、和危险性。(2 2)崩塌区宜以地面测绘为主,可采用拍照录像及其室内解译。)崩塌区宜以地面测绘为主,可采用拍照录像及其室内解译。(3 3)进行岩体结构面详细测量,对于长大节理裂隙,测绘在大比例尺)进行岩体结构面详细测量,对于长大节理裂隙,测绘在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并单独编号。的地形图上,并单独编号。(4 4)在岩体结构面详细测量基础上,分析岩体结构和坡体结构的特征,)在岩体结构面详细测量基础上,分析岩体结构和坡体结构的特征,建立危岩稳定性评价地质模型。建立危岩稳定性评价地质模型。(5 5)据坡体的结构特征和受力状态,分析危岩破坏的形式(滑移、倾)据坡体的结构特征和受力状态,分析危岩破坏的形式(滑

    22、移、倾倒、坠落)。倒、坠落)。(6 6)综合分析区域地理地质环境条件,查明崩塌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综合分析区域地理地质环境条件,查明崩塌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和形成原因。 27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续12)3. 3. 泥石流灾害测绘泥石流灾害测绘28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续13)3. 3. 泥石流灾害测绘泥石流灾害测绘29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若干地质现象识别1 1滑坡的识别滑坡的识别(1 1)识别滑坡的方法)识别滑坡的方法 利用遥感资料解译,如航片、彩红外照片;利用遥感资料解译,如航片、彩红外照片; 通过现场地面调查测绘;通过

    23、现场地面调查测绘; 采用勘探方法(钻探、井探山地工程等)。采用勘探方法(钻探、井探山地工程等)。 30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续1)(2 2)识别滑坡的一般标志)识别滑坡的一般标志 微地形标志微地形标志滑体分布区及其纵坡坡度比两侧非动体低,整体呈上凹下凸的坡形,滑体分布区及其纵坡坡度比两侧非动体低,整体呈上凹下凸的坡形,与非动体地形不连续;与非动体地形不连续;滑体后缘常呈圈椅形,前缘外凸,逼近河岸或将河流向对岸推移;滑体后缘常呈圈椅形,前缘外凸,逼近河岸或将河流向对岸推移;滑坡台阶(缓坡)、反坡岩阶、水田、沼泽、池塘;滑坡台阶(缓坡)、反坡岩阶、水田、沼泽、池塘;双沟同

    24、源;双沟同源; 滑坡鼓丘;滑坡鼓丘;滑体前缘、后缘、中部及两侧运动中产生的不同性质的裂缝。滑体前缘、后缘、中部及两侧运动中产生的不同性质的裂缝。 滑体岩土特征及破碎程度滑体岩土特征及破碎程度 地物变形标志地物变形标志房屋、道路、坟墓等形变;房屋、道路、坟墓等形变; 马刀树,醉汉林。马刀树,醉汉林。 31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续2)2. 2. 滑动面识别滑动面识别(2 2) 判别方法判别方法l 勘探方法(钻探、山地工程、物探);勘探方法(钻探、山地工程、物探);l 变形观测,如钻孔测斜仪观测;变形观测,如钻孔测斜仪观测;l 据现场调查测绘资料分析,大致确定滑面的位置和形

    25、状,以便初步计据现场调查测绘资料分析,大致确定滑面的位置和形状,以便初步计算评价滑坡的稳定性;或据此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工作的布置和设计。这算评价滑坡的稳定性;或据此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工作的布置和设计。这里只介绍根据现场测绘资料,采用作图法确定滑面位置和形状。里只介绍根据现场测绘资料,采用作图法确定滑面位置和形状。 (1) 判别的标志判别的标志l 滑带土的物质组成和性质与其上部滑体和下部滑床的不同;滑带土的物质组成和性质与其上部滑体和下部滑床的不同;l 滑面(带)出露位置及其产状。滑面(带)出露位置及其产状。32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续3)ACBO123OAB21RC图14

    26、 滑面作图法(a)(b)R33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续4) 顺向岩质坡,已知沿层面呈单平面滑动,在滑坡主轴剖面上已顺向岩质坡,已知沿层面呈单平面滑动,在滑坡主轴剖面上已知知滑面任一点的产状滑面任一点的产状(倾角),沿该点滑面产状(岩层产状)延伸(倾角),沿该点滑面产状(岩层产状)延伸至与原地面线相交,即为所求之滑面位置。至与原地面线相交,即为所求之滑面位置。 原地形图15 滑坡单滑面位置的确定34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续5) 岩质顺向坡沿层面和后缘同向陡倾结构面(如断层、长大节理岩质顺向坡沿层面和后缘同向陡倾结构面(如断层、长大节理裂隙)组成

    27、的滑面滑动,当已知滑坡剪出口位置和后缘陡倾结构面裂隙)组成的滑面滑动,当已知滑坡剪出口位置和后缘陡倾结构面的位置时,在滑坡主轴剖面上,由的位置时,在滑坡主轴剖面上,由A点沿岩层层面上延,由点沿岩层层面上延,由B点沿结点沿结面倾角下延,二者相交于面倾角下延,二者相交于C点,则点,则ACB即为所求之滑面位置。即为所求之滑面位置。原地形F图16 滑坡双滑面位置的确定ABC35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续6) 判别方法可在现场判别方法可在现场沿破碎带追索,对于露沿破碎带追索,对于露头不良的部位可用探槽头不良的部位可用探槽揭露,若沿破碎带走向揭露,若沿破碎带走向延至坡顶乃至穿越地形

    28、延至坡顶乃至穿越地形分水岭时,则为断层;分水岭时,则为断层;碎破带走向发生变化,碎破带走向发生变化,并未穿过地形分水岭时,并未穿过地形分水岭时,可能为滑坡边界破碎带。可能为滑坡边界破碎带。图17 滑体侧边界破碎带与断层破碎带的判断3103203303403503603003. 3. 滑体侧边界破碎带与断层破碎带的判别滑体侧边界破碎带与断层破碎带的判别36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续7)4. 4. 滑坡形成时代的判别滑坡形成时代的判别 (1 1)滑坡运动中破坏的最新地层;或被滑坡堆积覆盖的最新地层,则)滑坡运动中破坏的最新地层;或被滑坡堆积覆盖的最新地层,则滑坡形成于该最新

    29、地层之后。滑坡形成于该最新地层之后。(2 2)根据滑坡剪出口的位置判断滑坡形成时代。当滑坡剪出口位于河)根据滑坡剪出口的位置判断滑坡形成时代。当滑坡剪出口位于河谷河床或斜坡的坡脚附近时,则形成的时代较新;若剪出口位置在谷底或谷河床或斜坡的坡脚附近时,则形成的时代较新;若剪出口位置在谷底或坡脚以上不同高程时,则滑坡形成时代不定,须借其他方法判别。坡脚以上不同高程时,则滑坡形成时代不定,须借其他方法判别。(3 3)据滑体上的房屋、基础设施工程、坟墓、古塔的变形破坏情况,)据滑体上的房屋、基础设施工程、坟墓、古塔的变形破坏情况,判断滑坡形成的时代。如已知滑坡体上房屋建筑时代不同,有的房屋变形判断滑坡

    30、形成的时代。如已知滑坡体上房屋建筑时代不同,有的房屋变形破坏,而有的没有变形破坏,则滑坡形成时间在这两类房屋建筑的时间之破坏,而有的没有变形破坏,则滑坡形成时间在这两类房屋建筑的时间之间。间。(4 4)据马刀树、醉汉林中最小树木的栽培时间和树岭,来判别滑坡的)据马刀树、醉汉林中最小树木的栽培时间和树岭,来判别滑坡的形成时代。形成时代。37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续8)P1mQdel(P1m)Q4dlQ3alQ4al图18 滑体堆积底面与滑面的鉴别P1mP1mP1mQdel(P1m)38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续9)5. 古老滑坡体与第四纪堆积物的

    31、区别古老滑坡体与第四纪堆积物的区别 古老滑坡体由于遭受长期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其变形古老滑坡体由于遭受长期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其变形破坏迹象和微地形特征已消失贻尽,与第四纪沉积物(残坡积物、破坏迹象和微地形特征已消失贻尽,与第四纪沉积物(残坡积物、坡洪积物、冲洪积物等)的鉴别仅靠地面调查常是较困难的。古老坡洪积物、冲洪积物等)的鉴别仅靠地面调查常是较困难的。古老滑坡体与第四纪堆积物的区别的区别在于:滑坡体与第四纪堆积物的区别的区别在于:(1 1)存在滑动面;)存在滑动面;(2 2)滑体异常破碎,结构松散,)滑体异常破碎,结构松散,有时岩块成架空现象;有时岩块成架空现象;(3 3)岩

    32、性与滑体范围内相同,一)岩性与滑体范围内相同,一般无外来岩石混杂;般无外来岩石混杂;(4 4)大致保持原来的层序。)大致保持原来的层序。39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续10)6 滑坡力学性质的判别滑坡力学性质的判别 滑坡按力学性质可分为牵引式、推移式和平移式三种滑坡,对这滑坡按力学性质可分为牵引式、推移式和平移式三种滑坡,对这几种滑坡性质的判别,可通过滑体变形破坏的特点作为依据。几种滑坡性质的判别,可通过滑体变形破坏的特点作为依据。l如滑体前部横向张裂缝发育,说明该滑坡为牵引式滑坡(如巴东某滑如滑体前部横向张裂缝发育,说明该滑坡为牵引式滑坡(如巴东某滑坡);坡);l若滑体

    33、前部形成若滑体前部形成“鼓丘鼓丘”隆起地形,则为推移式滑坡。隆起地形,则为推移式滑坡。l对于潜在滑坡力学性质分类可通过对于潜在滑坡力学性质分类可通过“滑坡源滑坡源”(始滑点)位置的预测,(始滑点)位置的预测,当滑坡源位于滑坡前缘(下部)时,可能为牵引式滑坡;当滑坡源位于当滑坡源位于滑坡前缘(下部)时,可能为牵引式滑坡;当滑坡源位于滑坡后缘(上部)时,可能为推移式滑坡。滑坡后缘(上部)时,可能为推移式滑坡。40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续11)41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续12)7. 破碎带的多解性问题破碎带的多解性问题 在滑坡勘探中,常将岩体的异常

    34、破碎、泥质含量较多、颗粒受磨光、在滑坡勘探中,常将岩体的异常破碎、泥质含量较多、颗粒受磨光、擦痕等现象,当着滑带看待。擦痕等现象,当着滑带看待。 滑体中的破碎带不仅滑坡可以形成,断裂、卸荷、风化作用也可以滑体中的破碎带不仅滑坡可以形成,断裂、卸荷、风化作用也可以形成,即破碎带存在多解性,判断破碎带是否滑面,不仅要查明是否存形成,即破碎带存在多解性,判断破碎带是否滑面,不仅要查明是否存在破碎带,还应查明破碎带产状和空间分布特征及破碎带两侧岩体的运在破碎带,还应查明破碎带产状和空间分布特征及破碎带两侧岩体的运动方向,并分析其与构造断裂产状的关系。动方向,并分析其与构造断裂产状的关系。422.3.4

    35、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续13)8. 滑坡局部变形与整体变形破坏的关系滑坡局部变形与整体变形破坏的关系 (1 1)在地形较陡、岩土体强度和稳定性较差的部位,可能产生局)在地形较陡、岩土体强度和稳定性较差的部位,可能产生局部变形破坏现象,但整体是稳定的。如滑坡体中冲沟两侧的局部崩滑部变形破坏现象,但整体是稳定的。如滑坡体中冲沟两侧的局部崩滑现象。现象。 (2 2)地表局部变形破坏现象是整体变形破坏现象的外观表象。如滑)地表局部变形破坏现象是整体变形破坏现象的外观表象。如滑体表面产生的裂缝、鼓丘隆起等现象,是滑坡整体变形破坏时各部位体表面产生的裂缝、鼓丘隆起等现象,是滑坡整体变形破坏

    36、时各部位移动速度不同所致。移动速度不同所致。 (3 3)局部变形破坏可能是整体变形破坏的前兆。如已经处于稳定阶)局部变形破坏可能是整体变形破坏的前兆。如已经处于稳定阶段的滑坡,其前缘不断遭受河流的侵蚀,或因人工切坡而产生局部变段的滑坡,其前缘不断遭受河流的侵蚀,或因人工切坡而产生局部变形破坏,当其继续发展可能诱发滑坡整体复活。形破坏,当其继续发展可能诱发滑坡整体复活。 43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续14)10. 泥石流堆积与冰碛的鉴别泥石流堆积与冰碛的鉴别沉积构造角度鉴别沉积构造角度鉴别: :1 1)是否存在流动型各种构造,冰碛中不存在任何类型的流动构造;)是否存在流动

    37、型各种构造,冰碛中不存在任何类型的流动构造;2 2)冰碛的沉积构造主要是以冰川固体性质有关的,如倾斜层构造、带状构)冰碛的沉积构造主要是以冰川固体性质有关的,如倾斜层构造、带状构造等同生构造和与推挤有关的各种次生构造;流动的泥石流内部存在着差造等同生构造和与推挤有关的各种次生构造;流动的泥石流内部存在着差异性运动,碎屑可以左、右、上、下交叉混合,不会形成带状构造;异性运动,碎屑可以左、右、上、下交叉混合,不会形成带状构造;3 3)泥石流中所发现的圆度较好的土类泥球(泥球构造)在冰碛中是没有的,)泥石流中所发现的圆度较好的土类泥球(泥球构造)在冰碛中是没有的,在冰川强有力的推挤下任何土类都会被压

    38、碎;在冰川强有力的推挤下任何土类都会被压碎;4 4)冰川沉积存在沉积旋回,但泥石流沉积旋回更为发育,泥石流频率比冰)冰川沉积存在沉积旋回,但泥石流沉积旋回更为发育,泥石流频率比冰川进退频率高得多。泥石流旋回是通过冲刷砾石层、底泥层反映出来的,川进退频率高得多。泥石流旋回是通过冲刷砾石层、底泥层反映出来的,是特有的。是特有的。44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续15)45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续16)地形地貌及环境角度鉴别地形地貌及环境角度鉴别:泥石流:泥石流: 切割强烈的地貌,不同的气候环境,更多的是热带亚热带切割强烈的地貌,不同的气候环境,更多的是

    39、热带亚热带冰川:高原地貌,寒冷的气候;冰川:高原地貌,寒冷的气候;U形谷,冰斗,羊背石,冰臼等标志性形谷,冰斗,羊背石,冰臼等标志性地貌。植被(化石)类型不同地貌。植被(化石)类型不同462.4 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 勘探常用的手段有勘探常用的手段有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及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及地球物理勘探三类。三类。 钻探和坑探工程是直接勘探手段,能较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钻探和坑探工程是直接勘探手段,能较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况。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可以简便而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可以简便而迅速地探测地下地质情况,且

    40、具有立体透视性的优点。但其勘探成果迅速地探测地下地质情况,且具有立体透视性的优点。但其勘探成果具具多解性多解性,使用时往往受到一些条件的局限。,使用时往往受到一些条件的局限。 布置勘探工作时应综合使用,互为补充。布置勘探工作时应综合使用,互为补充。2.4.1 2.4.1 常见勘探方法和适用条件常见勘探方法和适用条件 47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续1)48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续2)平硐平硐竖井竖井石门石门浅井浅井探槽探槽探坑探坑斜井斜井常用坑探方法示意图常用坑探方法示意图 1. 坑探坑探49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

    41、条件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续3)名称名称特点特点适用条件适用条件探槽探槽在地表深度小于在地表深度小于3-5米的长条形槽子米的长条形槽子剥除地表覆土,揭露基岩,划分地层岩剥除地表覆土,揭露基岩,划分地层岩性,研究断层破碎带;探查残坡积层的性,研究断层破碎带;探查残坡积层的厚度和物质、结构厚度和物质、结构 试坑试坑从地表向下,铅直的、深度小于从地表向下,铅直的、深度小于35m的圆形或方形小坑的圆形或方形小坑 局部剥除局部剥除 覆土,揭露基岩;作载荷试验、覆土,揭露基岩;作载荷试验、渗水试验,取原状土样渗水试验,取原状土样 浅井浅井从地表向下,铅直的、深度从地表向下,铅直的、深度515m的的圆形

    42、或方形井圆形或方形井 确定覆盖层及风确定覆盖层及风 化层的岩性及厚度;作化层的岩性及厚度;作载荷试验,取原状土样载荷试验,取原状土样 竖井竖井(斜井)(斜井)形状与浅井相同,但深度大于形状与浅井相同,但深度大于15m,有时需支护有时需支护 了解覆了解覆 盖层的厚度和性质,作风化壳分盖层的厚度和性质,作风化壳分带、软弱夹层分布、断层破碎带及岩溶带、软弱夹层分布、断层破碎带及岩溶发育情况、滑坡体结发育情况、滑坡体结 构及滑动面等;布构及滑动面等;布置在地形较平缓、岩层又较缓倾的地段置在地形较平缓、岩层又较缓倾的地段 平硐平硐在地面有出口的水平坑道,深度较大,在地面有出口的水平坑道,深度较大,有时需

    43、支护有时需支护 调查斜坡地质结调查斜坡地质结 构,查明河谷地段的地构,查明河谷地段的地层岩性、软弱夹层、破碎带、风化岩层层岩性、软弱夹层、破碎带、风化岩层等;作原位岩体力学试验及地等;作原位岩体力学试验及地 应力量测,应力量测,取样;布置在地形较陡的山坡地段取样;布置在地形较陡的山坡地段 石门石门(平巷)(平巷)不出露地面而与竖井相连的水平坑道,不出露地面而与竖井相连的水平坑道,石门垂直岩层走向,平巷平行石门垂直岩层走向,平巷平行 了解河底地质结构,作试验等了解河底地质结构,作试验等 50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续4)2. 钻探钻探 钻探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

    44、,直接观察岩心和取样,勘探精度较高;钻探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直接观察岩心和取样,勘探精度较高;能提供作原位测试和监测工作;勘探深度大,效率较高。与一般的矿产能提供作原位测试和监测工作;勘探深度大,效率较高。与一般的矿产资源钻探相比,地质灾害钻探有如下特点:资源钻探相比,地质灾害钻探有如下特点: (1)钻探工程的布置,不仅要考虑自然地质条件,需重点考虑地质)钻探工程的布置,不仅要考虑自然地质条件,需重点考虑地质灾害的特点,以揭露地质灾害重点部位岩土结构为主要目的。灾害的特点,以揭露地质灾害重点部位岩土结构为主要目的。 (2)除了专门地质问题钻探外,常采用小型、轻便的钻机。)除了专门地质问题钻探

    45、外,常采用小型、轻便的钻机。 (3)钻孔多具综合目的,不能盲目追求进尺。钻探除揭露地质灾害)钻孔多具综合目的,不能盲目追求进尺。钻探除揭露地质灾害体的岩土结构,还需考虑钻孔内原位试验等工程的布置,关键层位需取体的岩土结构,还需考虑钻孔内原位试验等工程的布置,关键层位需取原状样等。原状样等。 (4)在钻进方法、钻孔结构、观测编录等方面,均有特殊的要求。)在钻进方法、钻孔结构、观测编录等方面,均有特殊的要求。 51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续5)钻探方法钻进地层勘察要求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岩石直观鉴别、采取不扰动试样直观鉴别、采取扰动试样回转螺旋钻探+ +-+ +

    46、 +无岩芯钻探+ + + + +-岩芯钻探+ + + + + + +冲击冲击钻探-+ + +-锤击钻探+ + + +-+ + +振动钻探+ + + +-+ +冲洗钻探+ + +-注:注: + +:适用;:适用;+-:部分适用;:部分适用;-:不适用:不适用52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续6)3. 物探物探 物探是根据各种岩土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对岩土层进行研究,以物探是根据各种岩土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对岩土层进行研究,以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勘探方法。其中,电法勘探以不同岩土具有不同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勘探方法。其中,电法勘探以不同岩土具有不同的电学性质为基础的一种

    47、勘探方法;地震勘探利用振动方法使地基土的电学性质为基础的一种勘探方法;地震勘探利用振动方法使地基土产生振动,根据土的振动原理来勘探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振动,根据土的振动原理来勘探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物探方法常用于解决下述工程地质问题:物探方法常用于解决下述工程地质问题:(1) 查明地层界线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和变化;查明地层界线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和变化;(2)查明基岩的埋藏深度和风化层的厚度;)查明基岩的埋藏深度和风化层的厚度;(3)探查岩溶、断裂破碎带的分布和发展规律;)探查岩溶、断裂破碎带的分布和发展规律;(4)测定地基土的动力特性;)测定地基土的动力特性;(5)查

    48、明地下水的水位、流速和流向等。)查明地下水的水位、流速和流向等。 53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续7)4. 勘探网部署的基本顺序和部署原则勘探网部署的基本顺序和部署原则 通常情况,勘探工程需部署为通常情况,勘探工程需部署为线状和网状线状和网状,勘探网的布置同样需,勘探网的布置同样需要考虑地质和工程布局的情况,部署的顺序:主要勘探线要考虑地质和工程布局的情况,部署的顺序:主要勘探线勘探网勘探网控制性勘探点控制性勘探点次要勘探线次要勘探线网网一般性勘探点。先确定线网,再确一般性勘探点。先确定线网,再确定勘探点。下面是一般岩土工程勘查部署的原则:定勘探点。下面是一般

    49、岩土工程勘查部署的原则: (1)勘探布置应随建筑物的类型和规模、总体轮廓、荷载作用的特)勘探布置应随建筑物的类型和规模、总体轮廓、荷载作用的特点以及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问题不同,有所区别。点以及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问题不同,有所区别。 线型工程:勘探线垂直勘探剖面线型工程:勘探线垂直勘探剖面 房屋建筑与构筑物:按基础轮廓布置和基础型式房屋建筑与构筑物:按基础轮廓布置和基础型式 桥基以单个桥墩进行布置的梅花形型式。桥基以单个桥墩进行布置的梅花形型式。 54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续8)4. 勘探网部署的基本顺序和部署原则勘探网部署的基本顺序和部署原则 (2)勘探布

    50、置应考虑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勘探布置应考虑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 沿着地质条件等沿着地质条件等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密度应视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而定;基准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密度应视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而定;基准坑孔(深度比一般的大)坑孔(深度比一般的大) 地貌单元及其衔接地段: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界限,每个地地貌单元及其衔接地段: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界限,每个地貌单元应有控制坑孔,二个地貌单元之间过渡地带应有钻孔。貌单元应有控制坑孔,二个地貌单元之间过渡地带应有钻孔。 断层:在上盘布坑孔,在地表垂直断层走向布置坑探,坑孔应断层:在上盘布坑孔,在地表垂直断层走向布置坑探,坑孔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与方法培训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62826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