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导论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育技术学导论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技术 导论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2.3.4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术参与发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术参与教育过程,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育过程的组织的模式,改变了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教学问题的思路。.5视觉教育视觉教育17-18世纪,夸美纽斯和裴世纪,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奇等人倡导的直观教学主斯泰洛奇等人倡导的直观教学主要采用图片、实物、模型的直观要采用图片、实物、模型的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教具来辅助教学。它们可以向学生提供生动的它们可以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于是产生了所
2、谓经验视觉形象,于是产生了所谓经验的视觉教育的概念。的视觉教育的概念。.6视听教育视听教育20世纪世纪30年代后半叶,无线年代后半叶,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育中获得运用,人们感到视在教育中获得运用,人们感到视觉教育名称已经概括不了已有的觉教育名称已经概括不了已有的实践,并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实践,并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教育的术语。1947年,美国教育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听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听教育分会。教育分会。.7戴尔与戴尔与19461946年提出年提出了了“经验之塔经验之塔”理论成理论成为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为当时
3、以及后来的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8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6 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6 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抽象经验;6 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6 位于塔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位于塔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语言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经验,比上层的语言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
4、下层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直接经验的不足。.9从总体上看,视听教育的概念从总体上看,视听教育的概念和视觉教育没有很大的差异,没有和视觉教育没有很大的差异,没有质的飞跃,主要是把原先的视觉辅质的飞跃,主要是把原先的视觉辅助扩充成了视听辅助工具。助扩充成了视听辅助工具。到到20世纪世纪50年代初,传播理论年代初,传播理论和早期的系统观念开始渗入视听教和早期的系统观念开始渗入视听教育领域,逐渐引发了教育技术领域育领域,逐渐引发了教育技术领域的一次质的飞跃。的一次质的飞跃。.10视听教学论对教育技术发展的贡献视听教学论对教育技术发展的贡献 a、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与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
5、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提出了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b、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即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确具体或抽象程度作为分类依据,这对后来进行的教学媒体的分类及教学媒体的选择奠定了基础。c、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在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中得致函发展与深化。.11视听传播视听传播20世纪世纪50年代后,西方学校中视听年代后,西方学校中视听设备和资料剧增,教育电视由实验阶段进设备和资料剧增,教育电视由实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风靡一入实用阶段,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风靡一时,计算机辅助教育开始了实验研究。这时,计算机辅助教育开始了实验研究。这些新的媒体手
6、段的开发和推广使用给视听些新的媒体手段的开发和推广使用给视听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由拉斯韦尔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由拉斯韦尔等人创立的传播学开始向相关领域渗透,等人创立的传播学开始向相关领域渗透,有人将教学过程作为信息传播的过程加以有人将教学过程作为信息传播的过程加以研究。研究。.12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由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理论观念的由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理论观念的拓新,国际教育界深感原有视听季奥域拓新,国际教育界深感原有视听季奥域的名称不能代表该领域的时间和研究范的名称不能代表该领域的时间和研究范畴,因此,在当时美国视听教育协会主畴,因此,在当时美国视听教育协会主席芬恩的建议下,由伊利领导
7、成立了席芬恩的建议下,由伊利领导成立了“定义和术语委员会定义和术语委员会”,致力于领域范,致力于领域范畴、名称和定义的界定。畴、名称和定义的界定。.131970年年6月月25日,美国视听教育日,美国视听教育协会经过大会表决,根据多数代表的协会经过大会表决,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决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意见,决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14AECT 94 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定义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
8、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简称,简称AECT)对教育技术)对教育技术作了全新的定义:作了全新的定义:.15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研究任务研究形态理论实践研究对象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媒体.16电化教育的由来电化教育的由来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它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它出现于出现于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年代,19361936年,我国教年,我国教育界人士在讨论为当时推行的电影、播育界人士在讨论为当时推行的电影、播音教育的定名问题时,提出并确定了音教育的定名问题时,提出并确定了“电化教育电化教育”这个名词。同年,南京教这个名词。同年
9、,南京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举办育部委托金陵大学举办“电化教育人员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训练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这个名词。,第一次正式使用了这个名词。以后,以后,“电化教育电化教育”这个名词便逐渐被这个名词便逐渐被引用开来,一直到现在。引用开来,一直到现在。.17电化教育电化教育1985年出版的年出版的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南国农南国农)对电化教育定义表述为:对电化教育定义表述为: .18电化教育电化教育这个定义说明了电化教育的研这个定义说明了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教育媒体在教育、教究对象是现代教育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应用,并强调与传统教育学过程的应用,并强调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目标是实现教
10、育过媒体恰当结合,目标是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程最优化。.19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教育技术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教育技术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与教的理论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与教的理论为指导,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为指导,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确定所要解决的教学的需求,然后针对问确定所要解决的教学的需求,然后针对问题设计、开发教题设计、开发教/学过程的模型,寻找解决学过程的模型,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手段和方法,最后通过评价问题的策略、手段和方法,最后通过评价其效果再推广应用,从而获得有效(或优其效果
11、再推广应用,从而获得有效(或优化)的教学效果。化)的教学效果。.20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实践操作流程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实践操作流程操作过程可分为六个步骤,即鉴定、操作过程可分为六个步骤,即鉴定、设计、选择、评价和修改与推广。亦可设计、选择、评价和修改与推广。亦可概括为两个基本环节,鉴定问题和解决概括为两个基本环节,鉴定问题和解决问题,即首先确定要解决的是什么性质问题,即首先确定要解决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或需求,然后再根据问题的性质的问题或需求,然后再根据问题的性质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21系统科学的系统科学的“三论三论”的引入对教育技术学的意的引入对教育技术学的意义
12、义 信息论引入教育技术领域主要是其基本观点与方法,它启发我们以信息方法来分析教育教学系统。根据信息论的观点,教育活动中信息的传递应该是双向的,即有教师向学生传输的信息,也有从学生那里获得的反馈信息,并给予学生反馈评价,只有这们,师生配合默契,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由上述分析可知,如何对教学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如何分析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信息传播特点与规律,这都是教育技术关注的问题。信息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方法。.22控制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所形成的理论,称为教育控制论,它是研究教育系统中,运用信息反馈来控制和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达到既定目标的理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递教育信息,其出
13、发点和归宿在于教育最优化。而优化的关键就在于“信息反馈”:有了反馈,才能进行有效的调节,使教学设计有的放矢,不断完善,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通过计算机获得的反馈及时对教育信息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实现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把系统论和教育理论相结合,用以指导教育实践,就产生了教育系统论。 教育系统论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教育系统论把教育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由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方法、教育设施以及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教育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发挥,不仅需要各个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取决于系统中各个
14、部分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考虑,对教育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才是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根本途径。系统论促使我们以整体的观点、综合的观点来考察教育教学过程与现象,运用系统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23.24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合性应用科学,它综合了多门相关它综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信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它们交叉渗透,形念、新理论,它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25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
15、学的理论基础n教育技术的信息论基础;教育技术的信息论基础; 教育传播学教育传播学n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n教育技术的认识论基础;教育技术的认识论基础;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n教育技术的哲学理念;教育技术的哲学理念;人体主义与技术主义人体主义与技术主义.26教育技术的信息论基础教育技术的信息论基础-教育传播学教育传播学用传播学理论来研究媒体与教学过用传播学理论来研究媒体与教学过程,探索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程,探索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传统研究途径,并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传统研究途径,并由此诞
16、生了教育传播学。由此诞生了教育传播学。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内容,通过有效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过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程。.27教育传播系统教育传播系统 环境 过程 目标 效果教师教师学习者学习者媒体教学信息.28拉斯威尔拉斯威尔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Who谁谁教师或其他信源教师或其他信源Says what说什么说什么教
17、学内容教学内容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通过什么渠道教学媒体教学媒体To whom对谁对谁教学对象即学生教学对象即学生With what Effect产生什么效果产生什么效果教学效果教学效果Why为什么为什么教学目的教学目的Where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情况下教学环境教学环境.29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传播研究提供了简明的五分类法,初步揭示了传播过程的复杂性,在大众传播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首先,它忽略了“反馈”的要素,它是一种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模式,由于他的模式的影响,过去的传播研究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其次,这个模式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
18、的研究问题。在动机方面,有两种值得重视的动机:一是受众为何使用媒体;二是传播者和传播组织为了什么去传播。即便如此,5w模式仍不失为经典的传播模式。这一模式对传播研究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我们宏观地把握教育传播过程,进行教育传播过程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30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中,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中,学习理论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学习包括知识、理论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学习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个性品质的形成,是教育心技能的学习和个性品质的形成,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的中心问题。理学研究最多的中心问题。心
19、理学家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提法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各种学说、原理,旨在揭示人类学习出了各种学说、原理,旨在揭示人类学习过程的心理、生理机制和规律。过程的心理、生理机制和规律。.3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学习理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学习理论/心理学心理学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前半世纪,占主导地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前半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关于学习的概念是以行为主义原则为位的关于学习的概念是以行为主义原则为基础的。学习被看作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基础的。学习被看作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是能够由选择
20、性强化所形成的。因结果,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所形成的。因此,在行为主者看来,环境的条件,如刺此,在行为主者看来,环境的条件,如刺激和影响行为的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激和影响行为的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的因素,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32n普莱西(普莱西(S.Pressey)的自动教学机器)的自动教学机器n经典的条件作用学说,经典的条件作用学说, 刺激刺激反应(反应(SR)联结)联结n斯金纳(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作)的操作性条件作 用学说和强化理论。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应激性反应应激性反应”“操作性反应操作性反应”“刺激刺激反应反应强化强化”理
21、论理论.33当一个刺激被重复呈现,且都能引起适当的反应当一个刺激被重复呈现,且都能引起适当的反应时,则称该反应是受刺激控制的。建立刺激控制取决时,则称该反应是受刺激控制的。建立刺激控制取决于二个条件:于二个条件:(1)积极练习,多次练习作正确反应;)积极练习,多次练习作正确反应;(2)跟随强化,练习后紧接着给反应以强化。刺激)跟随强化,练习后紧接着给反应以强化。刺激控制可以在四个技能习得水平上建立:控制可以在四个技能习得水平上建立:n辨别:学习从若干并列刺激中确定辨别:学习从若干并列刺激中确定特定刺激;特定刺激;n泛化:学习对属于同一类的任何刺激作反应;泛化:学习对属于同一类的任何刺激作反应;
22、n联结:学习使一个适当的反应与一个或一类刺激联结:学习使一个适当的反应与一个或一类刺激相联系;相联系;n链接:学习将多个链接:学习将多个SR联结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联结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链,形成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链,形成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34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957年,乔姆斯基(年,乔姆斯基(Chomsky)对斯金)对斯金纳的纳的言语学习言语学习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之后,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之后,学习心理学经历了一场科学的变革。学习理学习心理学经历了一场科学的变革。学习理论从运用行为主义原则,转移到运用认识科论从运用行为主义原则,转移到运用认识科学的学习理论和模型。认知理论不仅认识到学
23、的学习理论和模型。认知理论不仅认识到了大脑的作用,而且研究了大脑的功能及其了大脑的作用,而且研究了大脑的功能及其过程。根据认知理论,大脑是学习的代理,过程。根据认知理论,大脑是学习的代理,因此,应该从内部思想的角度来研究学习。因此,应该从内部思想的角度来研究学习。.35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真正形成是以美国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真正形成是以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心理学家奈塞尔(U.Neisser)1976年发表年发表的的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为标志。人的认知过程是为标志。人的认知过程是认知主义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其研究目标认知主义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其研究目标是要说明和解释人在完成认知活动时是如何是要说明
24、和解释人在完成认知活动时是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包括信息的获取、存储、进行信息加工的,包括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和转换等方面。加工和转换等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西蒙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西蒙(H.A.Simon)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运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也运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借助计算机及计算机语言来描述人类信就是借助计算机及计算机语言来描述人类信息加工的过程。息加工的过程。.36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或许是从计算机工作原理中得到启发,或许是从计算机工作原理中得到启发,大多数认知理论采取大脑信息加工的
25、理论假大多数认知理论采取大脑信息加工的理论假设,由此形成一系列基本概念。设,由此形成一系列基本概念。n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n知识表征知识表征n编码与提取编码与提取n认知负担认知负担n元认知元认知n知识状态知识状态.37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突破了行为主义仅从外部环境考察人的学习的思维模式,它从人的内部过程即中间变量入手,从人的理性的角度对感觉、知觉、表象和思维等认知环节进行研究,去提示人的学习心理发展的某些内在机制和具体过程。分析把握人的认知行为,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