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障碍ppt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分离障碍ppt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离 障碍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 绪论1 作者:许秀峰、沈宗霖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十二章 分离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第三节 分离性遗忘第四节 人格-现实解体障碍第五节 分离性身份障碍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分离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分离障碍诊断要点及临床表现。分离障碍的发病机制;分离障碍的治疗原则。概述第一节精神病学(第8版)引言 分离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在中国既往翻译为癔症(hysteria)。ICD-10里修订为分离(转换)障碍(dissociative(conversion)disorder)。ICD-11称为分离障碍。1. 概念的变化 患者非自主地、间断地
2、丧失部分或全部心理-生理功能的整合能力,在感知觉、记忆、情感、行为、自我(身份)意识及环境意识等方面的失整合,即所谓的分离状态;分离障碍的症状不是由于药物或物质的直接作用或影响,如戒断反应;也不能被另一种精神和行为障碍、睡眠障碍、神经系统或其他健康状况所解释,也与当地的文化、宗教不吻合。2. 共同特征 女性多见,男性少见。大多数35岁前发病。3. 流行病学特点精神病学(第8版)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家系研究发现男性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2.4%,女性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6.4%。单卵双生子和双卵双生子的研究没有发现同患分离障碍者。1. 遗传 分离性障碍患者海马及杏仁核体积减少,前额叶功能下降等,但这些
3、改变缺乏特异性。2. 脑结构和功能 对应激性事件的经历和反应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幼年期的创伤性经历:精神、躯体或性虐待。 人格特质:有暗示性、情感性、自我中心性、表演性、幻想性特征的个体易患病。3. 心理因素精神病学(第8版)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文化落后、经济状况差患病率高,文化程度低,生活在封闭环境者易患病。 特殊文化环境中特殊表现:我国南方发生的缩阳症(Koro Syndrome)。 文化程度及生活环境:文化程度较低的个体比文化程度高的个体更易患病;生活在封闭环境(如边远地区)中的个体比生活在开放环境(如大都市)中的个体更容易发病。4. 社会文化因素 心理防御机制(原发获益):个体将意
4、识中的无法调和的冲突阻抑到潜意识中,然后将冲突分离,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避免了个体主观的苦恼。 行为主义(继发获益):患者将自我出现的症状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形成条件联系,然后形成自动化反应,使症状持续存在,可得到周围社会人际环境的“继发获益”。5. 相关理论解释精神病学(第8版)二、临床分类及临床特征(一)临床分类DSM-5分类ICD-11分类1. 分离性身份障碍2. 分离性遗忘症3.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4. 其他特定的分离障碍(1)混合性分离症状,慢性和反复综合征(2)长期和强烈胁迫性说服所致身份紊乱(3)对应激事件的急性分离性反应(4)分离性恍惚1.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2. 分
5、离性遗忘3.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4. 恍惚障碍5. 附体性恍惚障碍6. 复杂分离性侵入障碍7. 分离性身份障碍8. 其他特定或未特定的分离障碍1. 多青年期起病,常急性起病,症状复杂多样;但就同一患者而言,症状相对单一,反复发作症状相对重复;2. 起病与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直接的压力、刺激、他人暗示或自我暗示又发,反复发作者可通过回忆、联想、面临相似处境等方式诱发;3. 部分患者具有表演型人格特征,或可诊断表演型人格障碍;4. 患者对疾病常常缺乏自知力,不主动求治,对症状“泰然漠视”,更关注他人对其疾病的态度,有“继发获益”的可能;5. 共病现象突出,常常与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
6、碍、抑郁症、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酒依赖等共病。精神病学(第8版)二、临床分类及临床特征(二)临床特征1. 对症状要积极关注,治疗过程中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2. 寻找诱发、维持、强化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并在治疗过程中将心理社会因素与患者的症状进行“分离”;心理治疗的重点在于引导患者进行正常生活,增加应对生活事件的能力;症状治疗可使用催眠、暗示、家庭或团体治疗等方式,精神症状应对症使用相应的精神药物治疗。3. 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形成医疗联盟,形成共识,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成长。精神病学(第8版)三、治疗原则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第二节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dissociative neurolo
7、gical symptom disorder)既往称为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dissociative motor and sensory disorders)。1. 概念精神病学(第8版)一、概述2. 重要特征临床症状类似神经系统损伤,但查无实据。精神病学(第8版)二、临床表现1. 总体特征患者呈现的运动和感觉障碍不能用目前所知的神经系统障碍或其他健康相关功能障碍解释,也不伴其他的分离障碍如分离性身份障碍。2. 常见类型 假性癫痫发作,类似于癫痫发作的状态,但没有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和相应的EEG改变,常于情绪激动或受到暗示时突然发生。发作时患者缓慢倒地或卧于床上,呼之不应,全身僵直,肢体一阵阵
8、抖动,或在床上翻滚,或呈角弓反张姿势,呼吸时急时停,可有揪衣服、抓头发、捶胸、咬人等动作,有的表情痛苦,双眼噙泪,但无咬破舌头或大小便失禁;大多历时数十分钟后症状缓解,发作后没有神情呆滞、睡眠,但可呈木僵或意识状态改变。(1)痉挛和抽搐(seizures or convulsions)精神病学(第8版)二、临床表现 对随意运动身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困难,或不能进行协调运动;如出现肢体瘫痪,可表现单瘫、截瘫或偏瘫,伴有肌张力增强或弛缓。肌张力增强者常固定于某种姿势,被动活动时出现明显抵抗。慢性病例可有肢体挛缩或呈现废用性肌萎缩。检查不能发现神经系统损害证据。(2)虚弱和瘫痪(weakness or
9、paralysis) 运动障碍症状可为震颤、肌阵挛、舞蹈病样运动、肌张力障碍、运动不能(akinesia)和运动障碍(dyskinesia),后者可表现为非故意的不规则运动,这些运动障碍与所知的神经系统功能改变所致的临床表现不一致。没有生物学相关指标如肌电图的改变。(3)运动障碍(symptoms of movement disorder) 表现为类似共济失调步态、怪异步态、没有帮助不能站稳等症状,这些症状不能用神经系统病变或其他与健康相关因素来解释,尽管有这些看似几乎无法行走或站立的姿势,但患者几乎不会跌倒或跌伤,有的患者在某些时间可正常,如没有关注别人是否关注自己时、逃离危险环境,有患者在
10、暗示下无法行走但能跑或跳舞。(4)步态障碍(symptoms of gait disorder)精神病学(第8版)二、临床表现 既往称为“癔球症”(globus hystericus),感到喉咽部异物感、梗阻感,或喉部肌肉挛缩感,导致患者感到吞咽困难,并怀疑自己是否患有喉咽部占位病变,为此焦虑不安。需与茎突综合征鉴别。(5)吞咽症状(swallowing symptoms) 患者因感到自己无法言语而表现缄默;或想说话,但发出的声音让别人听不懂,构音不清;或只能用耳语或嘶哑的声音交谈,表现出发声困难,甚至无法发声,表现为失声。检查神经系统和发音器官无器质性病变,也无其他神经损害症状存在。(6)失
11、声症(symptoms of speech production) 表现为躯体感觉的增加、减少,或与既往的触觉、痛觉体验不一致,或本体感觉异常。患者感觉改变的区域接近患者关于躯体疾病的概念,而与神经解剖不同,也与客观检查不符。(7)感觉改变(alteration of sensation)精神病学(第8版)二、临床表现精神病学(第8版)二、临床表现 特征是表现为恍惚、昏迷和其他意识改变状态。(10)意识改变(alteration of consciousness) 表现为在记忆、言语或其他认知领域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能用神经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来解释,也与分离性身份障碍不一致。患者可表现为对提
12、问“近似回答”,有的为“童样痴呆”。(11)认知症状(with cognitive symptoms)(一)诊断原则出现上述症状,并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 常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2. 症状相对稳定;3. 症状的矛盾性;4. 神经系统检查体征与症状表现不匹配,体征常常按照患者对神经系统的理解呈现;5. 神经系统症状的相应检查无异常。三、诊断与鉴别诊断精神病学(第8版)(二)鉴别诊断1. 在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全过程中,需持续寻找导致神经系统症状相关的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特别是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加重或有新症状出现时;2.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患者常常伴有抑郁症、焦虑障碍、躯体忧虑障碍等,此
13、时可以根据不同症状群进行分别诊断。三、诊断与鉴别诊断精神病学(第8版)2. 心理治疗暗示治疗:觉醒时暗示(直接暗示):向患者说明检查结果后,用简短、明确的语言向患者解释他的疾病是一种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通过治疗可以完全恢复正常,激发患者对治疗结局产生期望和信心。然后在觉醒状态下,通过语言暗示,或配合适当理疗、针刺或按摩,鼓励运用其存在并不断改善的功能。四、治疗1. 原则早期治疗,接纳患者对症状和心理社会因素的关注。诊疗计划: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一视同仁;对心理社会因素的解释要与症状分离,间接告知患者治疗的可成功性;不强化心理社会因素与症状的关联。精神病学(第8版)2. 心理治疗暗示治疗:催眠暗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