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可持续发展分析ppt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617004
  • 上传时间:2022-05-11
  • 格式:PPT
  • 页数:56
  • 大小:31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可持续发展分析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可持续发展 分析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十三章:可持续发展分析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二、可持续发展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三、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四、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框架结构五、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1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与形成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谓源远流长,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便产生了封山育林、封网休鱼的思想。 “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2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则是基于工业化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无节制发展所带来的恶果,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环境公害的加剧和

    2、能源危机的冲击,使人们开始了全球范围内关于“增长极限”的讨论,先后提出了“有机增长”、“全面发展”、“同步发展”、“协调发展”等思想。 3 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 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任主席。联合国要求该组织以“持续发展”为纲领,制订“全球的变革日程。” 1987年,该委员会把长达4年研究、经过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 4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集世界各国首脑召开了联合

    3、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样一个高度凝聚当代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深化结晶的重要文件。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传统的狭义的发展指的是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资财富的增加,这种发展观追求的是最大经济效益,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结果是造成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 5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人们发现,发展并不是无限制的,其将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经济因素,即各生产要素的具备及其效益最大化;二是社会因素,即符合民族、国家的社会准则;三是生态因素,即应保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又

    4、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6 可持续发展在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方面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当代或一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还涉及到同后代的或国家及地区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冲突。同时,可持续发展又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其内容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及社会可持续等三个方面,它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使人类社会在每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资源、经济、社会同环境的协调发展。 7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涵: 公平性(代际公平与地区公平) 持续性(经济、社会、自

    5、然、环境) 共同性(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发展的基础是资本,对可持续发展而言,其所涉及的资本因素有: (1)人造资本(社会的财政能力和经济实力); (2)自然资本(自然、环境资源); (3)人力资本(人的受教育程度、知识、技能、卫生、健康等); (4)社会资本(社会的文化基础与制度环境)。8二、可持续发展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1.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及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大体经历了狩猎、农耕、前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等四个阶段,目前正在向信息化社会过渡。 在狩猎生活方式下,人类的生存是建立在大自然形成的自然生物环链基础之上的,人类对自然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动地

    6、接受大自然的恩赐。 9 这一生活模式具有如下特点:(1)人类仅仅是作为一个物种为了生存的本能而生活,谈不上任何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2)生产过程使用的是劳动者本身的体力,工具的制造仅仅停留在对自然物的简单加工上;(3)社会生活所耗费的资源与其可再生能力比较而言,几乎微不足道;(4)社会生产生活具有较大的地域封闭性和群体性。 在农耕生活方式下,人类为了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开始以耕作的方式对自然界的土地资源施加人类的影响,以养殖的方式开始对自然物种进行了选择,形成了以人类为中心的对自然界的生物群进行选择淘汰的过程,优选并扩大了在即定生活方式下对人类社会生活有用的生物物种,而尽力淘汰或消灭对

    7、人类有害的物种。 10 这一模式具有这样一些特征:(1)人类社会基本上是以农业、养殖业为生存和发展的产业;(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基本上是劳动者体力或畜力驱动的、较为简单的手工工具;(3)生产过程所耗费的基本上是可以永继利用的生物质可再生资源;(4)社会生产活动有着一定的地域性,活动的空间范围和规模较小;(5)社会生产活动相对较为稳定。 发端于英国的产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一次大的变迁,工业文明的诞生使人类开始步入到前工业社会生活的新阶段。 11 这一生活模式具有以下特征:(l)虽然第一产业仍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但第二产业成为反映时代特征的重要产业;(2)虽然从世

    8、界范围看,人类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还基本上是以劳动者体力或畜力来驱动的、较为简单的手工工具,但机器体系开始成为反映时代特征的生产工具;(3)从总体上看,生产过程中耗费的主要还是可以永继利用的生物质可再生资源,但不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已经有了引人注目的规模;(4)社会生产的空间范围和规模都空前增大,社会生活的节奏变动迅速。12 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开始了第三次大变迁。从世界范围看,相当一部分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铁矿石等)成为重要的甚至是战略性资源,社会生产的规模巨大且急剧膨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13 其主要特征有

    9、下述几方面:(1)从世界范围看,开始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向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的转变;(2)机器体系不仅普遍地运用于各产业的生产,其在人们生活过程中的使用也日益普遍化,自动化乃至智能化机器体系成了反映时代特征的生产工具;(3)可再生资源固然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不可替代资源,但煤、石油、铁矿石等不可再生资源成了这一时期人类特定生产和生活方式维系的战略资源;(4)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5)人类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取向是对高品质生活的理解,是消费较多数量的且是经过深度加工的产品,在传统社会只耗费极少经济资源的消费品,在现代社会却要耗费数量相当可

    10、观的资源。14 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四个模式相对应,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大体上有三种基本形态。 一是与前两种生活方式相对应的浪漫经济学或称之为牧童经济学。这一时期经济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对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及经济学的基本使命,有着十分乐观甚至是极具浪漫色彩的判断。15 二是与后两种生活方式相对应的稀缺经济学。边际革命后的经济学,大体可以看做是与之对应的经济学。这一时期经济学的最基本特征,是把资源稀缺看做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并把这一问题的化解确定为经济学的基本使命。 16 面对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种种问题,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乃至其逻辑体系无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些学者指出,可持续发展议题

    11、首先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前提经济人假定提出了挑战。因为经济人连同一代人组成的社会利益都不考虑,更谈不上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了。以研究资源跨代际配置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若仍以经济人假定为前提,无异于是在沙滩上盖大楼。 17 目前正在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对现行社会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这一经济学最基本的特征,是把资源可能枯竭确定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并将此问题的遏制和化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确定为经济学的基本使命。 18 2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特征(1)资源枯竭的遏制与化解:经济学的基本使命。就其研究的内容而言,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与替代资源的寻找;

    12、二是可再资源再生状态的维持。 (2)资源可能具枯竭前景假设:经济学体系推演的基本逻辑起点。这里所说的可能具枯竭前景的资源,不仅是现在人们所定义的不可再生资源,还包括现在人们所定义的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最关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生态资源可能具枯竭前景。 19(3)物质资源加权价值论:经济学体系构建的基础。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可能枯竭,它需要政府以纵向的分配公平、纵向的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把过去、现在和将来整个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取向,通过其在产出价值决定上的适度调控,使物质资源在产出价值决定上有相对较大的权数。 (4)资源横向尤其是纵向上的优化配置:经

    13、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处理资源横向和纵向配置磨合的基本原则,是资源在纵向得到优化配置的前提下,考虑资源在横向上的优化配置。 20三、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1)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只有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并逐步改善发展质量,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能力和条件。 (2)注重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把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 (4)转变传统的非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和实施新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法规、政策。 21(5)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a.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特别是

    14、规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政策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战略目标指标体系的建设,以及资源环境、生态综合动态监测和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统计系统、信息支撑系统,以及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施能力在内的能力建设;c.实行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结构;d.因地制宜,有步骤地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e.重点开发清洁煤技术,大力发展可再生和清洁能源;22 f.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产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压力;g.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努力实现废物产出最小量化和再资源化,节约资源、能源,提高效率;h.加速“小康住宅”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条

    15、件;i.组织开发、推广重大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污水处理,保护、扩大植被资源,以生物资源合理利用支持物种保护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努力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自然灾害。23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行动 (1)开展对现行政策和法规的全面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法律、政策体系,突出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通过法规约束、政策引导和调控,推进经济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改革体制,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能,加强部门间的协商合作,建立协调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反馈机制。24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保护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

    16、用。 (4)健全法制,强化管理,运用法律和必要的手段保证可持续发展。 (5)确立国家可持续发展优先领域和优先项目,注重可持续发展基础和能力建设。 (6)推广清洁技术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 25 (7)开发应用信息资源,建立全国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开展可持续发展评价,促进科学决策和科技发展与推广工作,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8)在调整人与自然的若干重大领域,特别是在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重大成果,并加以推广应用。(9)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地位,将其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积极推进实施。26四、可持续发展

    17、模式的框架结构 1实施绿色发展 实施绿色发展的核心是建立“绿色”核算体系。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于其存在的多方面缺陷,如其建立的基础是纯经济系统分析,对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资源环境系统未加考虑,没有体现资源价值,没有计入环境污染损失及其损耗;其投入产出核算未涉及存量及其与流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核算问题。对企业而言,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也未将环境资源作为企业的资产进行核算,使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出现利润虚增的现象。 27 2明晰全要素产权 传统的生产要素观,仅仅关注的是资金、劳动力及其他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其产权变革的目光也仅仅停留在上述要素之上,而未将资源、环境等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纳

    18、入其中考虑,更未从产权上对其进行加以明确。可持续发展模式要求建立起全要素的产权观,并使之明确清晰,通过规范的市场行为和活动,实现产权的有序让渡。 28 3重视能力建设 如科技、管理、人才技能、生态环境等。一般而言,能力建设有三种方式:一是输入型,即通过外部将所需的能力单向输入,这种建设方式需要处理好输入能力与当地现有能力基础的衔接转换、输入能力与所需能力的差异、对输入能力的过分依赖等一系列具体问题;二是控制型,即所输入的能力仍控制在输出方,如国外的跨国公司和企业等,其特点是输入层次高、能量大、作用明显。但其应处理好能力控制主体重利润、轻当地能力建设,不考虑地区经济发展,以及难以转化为内能等一系

    19、列问题;三是造能型,即通过外部输入和内部积累两种方式使本地的能力得到提高,这种方式需要处理好吸收、消化、完善、提高的关系,特别是要建立起一种有效的造能机制。294建立地区间的贸易协同关系 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现状,国内统一市场建设运行的趋势,均有可能使建立在市场运行关系基础之上的环境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为此,建立以协调各地区贸易关系的统一规则显得十分紧迫而又必要。从目前来看,这些规则至少要包含如下几方面内容:产权界定和环境税收(解决资源和环境价值问题),产品生态标识,能源合作开发项目的技术、资金、人才支持,污染产业转移的合理补偿,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等等。 305建立可持续的

    20、消费模式 传统的消费模式是一个“线性过程”,其整个过程是:获取制造消费抛弃,其结果是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类自我毁灭。因此,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应当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应从技术、经济杠杆、公众心理、法律制度等方面予以配套,如实施清洁生产技术,应用价格、税收手段,普及环境教育,制定相关法律等。316实施科技先导型发展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无论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还是人口控制、减少疾病,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参与,对能源开发领域而言,实施可持续的科技先导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327建立生态型发展方式生态型发展包含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管理思路,可从下述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工业代谢分析,即通过

    21、对产业系统中物资流和能量流的分析,借助对产业生态系统代谢机理的控制,建立起新型的生产运行模式;二是生命周期评价,即通过对具体产品、生产工艺及其活动过程中的能量和物质利用、废弃物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发现改善的机会,通过实施生命周期工程、建立新的设计理念来达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三是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建设,即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起产业物流的供给需求网络,形成物流的闭路再循环,在空间形成一个工业生态园区,实现无污染或零排放的目的。33 8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 可持续的模式必然要求相应的法律体系保障,并需要在制度上进行一定的创新,这包括:经济法规、环境法规、教育法规、人口与资源法规等,政府管理

    22、制度、企业组织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监督考核制度等。34五、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 传统的项目评价准则主要关注的是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资财富的增加,追求的是最大经济效益。 可持续发展评价强调了人类代际之间发展的公平性,提出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35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福利准则: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如果在补偿了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之后,当代人同时也得到了发展,即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影响后代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因此,如果当代人的发展导致一种自然资源的数量减少,就必须进行必要的补偿,使自然资源的产品价格体现资源补偿费;如果导致一种

    23、自然资源枯竭,就必须发现一种替代资源。(经济福利公平性准则) 36同样,如果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必须进行补偿,使其开发利用中的环境成本通过其产品的价格得到体现,从而保证后代人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福利不变性准则)根据上述准则,必须对传统的项目评价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即在传统的生产成本中将资源补偿费和环境成本考虑在内。 (收益-成本环境价值)*贴现率0 NPV=(收益-成本环境价值)/(1+I)t37产品价格与投资评估。为全面反映环境资源的价值,产品价格应当完整反映三部分成本: a.资源开采或获取的成本; b.同资源开采、获取、使用有关的环境成本(环境净化成本和环境损

    24、害成本); c.由于当代人使用了这部分资源而使后代无法使用的效益损失,即用户成本。 为此,还需要对投资的评价方式加以修正,即如果一个项目对当代人产生效益但却使后代人受损时,只有在当代人的获益可补偿后代人损失之后仍能获益时,这个项目才是可行的。38本章要点了解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本思路39奇文共欣赏超越超越GDP崇拜崇拜 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全世界,人们都叫我GDP,我的英文全名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s,中文叫国内生产总值。 我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我是万万不能的。 没有我,你们无法谈论一国经济及其景气周期,无

    25、法提供经济健康与否的最重要依据。40, 没有像我一样的灯塔般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 没有我,你们也无法反映一国的贫富状况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无法确定一国承担怎样的国际义务,享受哪些优惠待遇。 我更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衡量着所有国家与地区的经济表现。41, 最近20多年,中国比世界任何其它地方都更关注我,追逐我。我和中国人的“球籍”挂上了钩,和中国上个世纪“翻两番”、到2020年再“翻两番”的目标挂上了钩。 中国爱我,我也爱中国。我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02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4%。按2000年价格计算,预计到

    26、2020年,我将超过35万亿元,年均增长7.2%。我在见证一种神奇速度的同时,也见证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复兴。42, 我是你身边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我不是上帝,不是万能。1968年,美国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竞选总统时说,“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这种东西”。 我不衡量社会成本,也就是本来应该由企业承担却让外部承担的成本 古印度有一句格言:“空气,水和土地不是父辈给我们的礼物,而是我们向子孙的借款。”但是,为了我的增加,很多人忘记了这笔借款。43, 你采伐树木时,我在增加;你把污染排放到空气和水中,我在增加;我反映增长,却不反映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 于是,全球10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

    27、市中,中国占8个;中国城市河段70%受到污染;2/3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超标的环境中; 我在增加,但社会财富和福利水平反而可能下降。44, 我不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 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人均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石油探明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天然气人均水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但为了我的增长,中国成为世界上单位GDP创造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据估计,中国每年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为4000亿元。假如按要素生产率计算,我在中国的增加额中,靠增加投入取得的增长占3/4,靠提高效益取得的增长只占1/4。45, 我不衡量效益、效率、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 当年

    28、“大跃进”,中国一年要炼1070万吨钢,结果,树都砍了,钢材却是劣质的。 为了我的增长,悲剧依然在重演。我计算的是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至于生产效益如何,产品能否销出去,报废、积压、损失多少,真正能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的有效产品增长是多少,我是体现不出来的。46, 中国历年累计积压的库存(包括生产和流通领域)已高达4万亿元,相当于我的41%,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5%的比例。 我是一个重要的数字,但任何数字都有它的“陷阱”。 天灾人祸和灾后重建让我增长,“拉链工程”让我增长。城市不断建路修桥盖大厦,由于质量原因,没多久就要拆除翻修,马路拉链每次豁开,挖坑填坑,我都增加了一次。 卖假

    29、药的人让我增长,吃坏身体的人去看病也让我增长。47, 没有质量的生产活动,不可能带来社会财富的累积。固定资本的质量不好,没到使用期限就不得不报废,那么固定资本形成的总额再多也不能提高国民财富。当你要拆毁“豆腐渣工程”重建时,请记住这样的教训,它不仅要从国民财富统计中剔除,而且为了重建你又消耗了一次自然资源。从国民财富的角度看,国民财富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正像被砍伐的森林,“算做了当年的GDP,但对国民财富却是负积累”。48, 我不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 “欠发达国家正在以更大的气派浪费资本;所以当出现某个大型项目完成但其提供的就业却比期望的要少时,就没有什么可值得大惊小怪的了”。 闲置的生产

    30、线、荒芜的开发区、没有人流的机场、豪华的办公楼和度假村,它们能解决就业问题吗?不能。这就是为什么一边是经济增长、一边是求职艰难的原因。49, 我不衡量价值的判断,例如社会公正,例如幸福 我在统计时是根据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但这往往与幸福无关。 我按市场价格计算,但价格与幸福也关系不大。 我也不衡量闲暇。只要人们天天加班,就能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我就在增长。 追求GDP的最终目的,应是全民的不断进步的幸福生活。可是牺牲了环境,滥用了资源,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民众的健康、教育、艺术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到一些GDP增长并不快的欧洲小国会感到很祥和舒适的原因。50, 我不衡量分配

    31、我是一个生产总量的指标,我不衡量分配。 我不衡量贫富的差距。 “以基尼系数反映的居民收入总体性差距逐年拉大,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承受线。” 我不衡量就业,即使“失业已成中国的定时炸弹”。 我不衡量社会的保障,虽然我知道,光有我的增长而没有保障面广、保障水平高的社会保障网,一旦你退休、生病、失业,就会陷入困境。51, 我不衡量谁从我这里最终获益。我是以一国为依据,而不是以一国的人口拥有为依据。中国的外资多了,我就会增大,但是GNP(本国人拥有的生产总值)不会同时增大。 我重要但不至上。为求我的增长不择手段,必将陷入“增长的异化”没有发展的增长,虚假无效的增长,短期行为的增长,不能持续的增长,结构失

    32、衡的增长,配置失灵的增长,机会主义的增长,偏离公正的增长,危害社会的增长。52, 怎样超越对我的崇拜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过纯经济福利(净经济福利)的概念,他认为福利更多地取决于消费而不是生产,纯经济福利是在我的基础上,减去那些不能对福利作出贡献的项目(如超过国防需要的军备生产),减去对福利有负作用的项目(如污染、环境破坏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都市化影响),同时加上那些对福利作出了贡献而没有计入的项目(如不通过市场的经济活动像家务劳动和自给性产品),加上闲暇的价值(用所放弃的生产活动的价值作为机会成本来计算)。53, 1973年,日本政府提出净国民福利指标,主张列出水、空气、垃圾等环境污染

    33、的每项污染可允许标准,超过污染标准的,必须将其改善经费作为成本从我中间扣除。按此方法,当时我在日本的增长率就不再是85%,而是58%。 1995年,联合国环境署提出可持续发展指标,包括社会(目标是消除贫穷)、经济、环境、政府组织及民间组织等方面的指标。 在会计行业,国外也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和“环境会计(绿色会计)”的新会计理念。其计算方法是要在现有统计基础上扣除经济活动产生的外部社会成本,扣除所计量资源的耗费,以计算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54, 由新的发展观开始,可以预言,即使是在衡量经济成就方面,我的至上地位也会降低,而其它一些指标如就业、负债、效益会与我同行。我从“总分成绩”变成了“单科成绩”,当然,我还是最重要的单科。 由新的发展观开始,对地方和干部政绩的考核标准必然也会变化。生产建设型的政府必须转变为公共服务性的政府,转变为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能力、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为人民办实事的政府。 从物质为本走向以人为本,物化的中国终将进化为人化的中国,文化的中国,自然的中国,文明的中国。55参考资料1.张坤民等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年3月2.钱俊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9年2月56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可持续发展分析ppt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61700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