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分析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可持续发展分析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可持续发展 分析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十三章:可持续发展分析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二、可持续发展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三、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四、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框架结构五、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1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与形成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谓源远流长,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便产生了封山育林、封网休鱼的思想。 “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2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则是基于工业化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无节制发展所带来的恶果,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环境公害的加剧和
2、能源危机的冲击,使人们开始了全球范围内关于“增长极限”的讨论,先后提出了“有机增长”、“全面发展”、“同步发展”、“协调发展”等思想。 3 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 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任主席。联合国要求该组织以“持续发展”为纲领,制订“全球的变革日程。” 1987年,该委员会把长达4年研究、经过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 4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集世界各国首脑召开了联合
3、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样一个高度凝聚当代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深化结晶的重要文件。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传统的狭义的发展指的是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资财富的增加,这种发展观追求的是最大经济效益,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结果是造成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 5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人们发现,发展并不是无限制的,其将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经济因素,即各生产要素的具备及其效益最大化;二是社会因素,即符合民族、国家的社会准则;三是生态因素,即应保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又
4、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6 可持续发展在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方面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当代或一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还涉及到同后代的或国家及地区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冲突。同时,可持续发展又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其内容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及社会可持续等三个方面,它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使人类社会在每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资源、经济、社会同环境的协调发展。 7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涵: 公平性(代际公平与地区公平) 持续性(经济、社会、自
5、然、环境) 共同性(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发展的基础是资本,对可持续发展而言,其所涉及的资本因素有: (1)人造资本(社会的财政能力和经济实力); (2)自然资本(自然、环境资源); (3)人力资本(人的受教育程度、知识、技能、卫生、健康等); (4)社会资本(社会的文化基础与制度环境)。8二、可持续发展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1.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及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大体经历了狩猎、农耕、前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等四个阶段,目前正在向信息化社会过渡。 在狩猎生活方式下,人类的生存是建立在大自然形成的自然生物环链基础之上的,人类对自然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动地
6、接受大自然的恩赐。 9 这一生活模式具有如下特点:(1)人类仅仅是作为一个物种为了生存的本能而生活,谈不上任何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2)生产过程使用的是劳动者本身的体力,工具的制造仅仅停留在对自然物的简单加工上;(3)社会生活所耗费的资源与其可再生能力比较而言,几乎微不足道;(4)社会生产生活具有较大的地域封闭性和群体性。 在农耕生活方式下,人类为了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开始以耕作的方式对自然界的土地资源施加人类的影响,以养殖的方式开始对自然物种进行了选择,形成了以人类为中心的对自然界的生物群进行选择淘汰的过程,优选并扩大了在即定生活方式下对人类社会生活有用的生物物种,而尽力淘汰或消灭对
7、人类有害的物种。 10 这一模式具有这样一些特征:(1)人类社会基本上是以农业、养殖业为生存和发展的产业;(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基本上是劳动者体力或畜力驱动的、较为简单的手工工具;(3)生产过程所耗费的基本上是可以永继利用的生物质可再生资源;(4)社会生产活动有着一定的地域性,活动的空间范围和规模较小;(5)社会生产活动相对较为稳定。 发端于英国的产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一次大的变迁,工业文明的诞生使人类开始步入到前工业社会生活的新阶段。 11 这一生活模式具有以下特征:(l)虽然第一产业仍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但第二产业成为反映时代特征的重要产业;(2)虽然从世
8、界范围看,人类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还基本上是以劳动者体力或畜力来驱动的、较为简单的手工工具,但机器体系开始成为反映时代特征的生产工具;(3)从总体上看,生产过程中耗费的主要还是可以永继利用的生物质可再生资源,但不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已经有了引人注目的规模;(4)社会生产的空间范围和规模都空前增大,社会生活的节奏变动迅速。12 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开始了第三次大变迁。从世界范围看,相当一部分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铁矿石等)成为重要的甚至是战略性资源,社会生产的规模巨大且急剧膨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13 其主要特征有
9、下述几方面:(1)从世界范围看,开始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向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的转变;(2)机器体系不仅普遍地运用于各产业的生产,其在人们生活过程中的使用也日益普遍化,自动化乃至智能化机器体系成了反映时代特征的生产工具;(3)可再生资源固然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不可替代资源,但煤、石油、铁矿石等不可再生资源成了这一时期人类特定生产和生活方式维系的战略资源;(4)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5)人类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取向是对高品质生活的理解,是消费较多数量的且是经过深度加工的产品,在传统社会只耗费极少经济资源的消费品,在现代社会却要耗费数量相当可
10、观的资源。14 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四个模式相对应,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大体上有三种基本形态。 一是与前两种生活方式相对应的浪漫经济学或称之为牧童经济学。这一时期经济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对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及经济学的基本使命,有着十分乐观甚至是极具浪漫色彩的判断。15 二是与后两种生活方式相对应的稀缺经济学。边际革命后的经济学,大体可以看做是与之对应的经济学。这一时期经济学的最基本特征,是把资源稀缺看做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并把这一问题的化解确定为经济学的基本使命。 16 面对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种种问题,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乃至其逻辑体系无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些学者指出,可持续发展议题
11、首先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前提经济人假定提出了挑战。因为经济人连同一代人组成的社会利益都不考虑,更谈不上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了。以研究资源跨代际配置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若仍以经济人假定为前提,无异于是在沙滩上盖大楼。 17 目前正在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对现行社会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这一经济学最基本的特征,是把资源可能枯竭确定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并将此问题的遏制和化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确定为经济学的基本使命。 18 2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特征(1)资源枯竭的遏制与化解:经济学的基本使命。就其研究的内容而言,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与替代资源的寻找;
12、二是可再资源再生状态的维持。 (2)资源可能具枯竭前景假设:经济学体系推演的基本逻辑起点。这里所说的可能具枯竭前景的资源,不仅是现在人们所定义的不可再生资源,还包括现在人们所定义的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最关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生态资源可能具枯竭前景。 19(3)物质资源加权价值论:经济学体系构建的基础。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可能枯竭,它需要政府以纵向的分配公平、纵向的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把过去、现在和将来整个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取向,通过其在产出价值决定上的适度调控,使物质资源在产出价值决定上有相对较大的权数。 (4)资源横向尤其是纵向上的优化配置:经
13、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处理资源横向和纵向配置磨合的基本原则,是资源在纵向得到优化配置的前提下,考虑资源在横向上的优化配置。 20三、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1)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只有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并逐步改善发展质量,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能力和条件。 (2)注重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把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 (4)转变传统的非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和实施新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法规、政策。 21(5)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a.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特别是
14、规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政策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战略目标指标体系的建设,以及资源环境、生态综合动态监测和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统计系统、信息支撑系统,以及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施能力在内的能力建设;c.实行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结构;d.因地制宜,有步骤地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e.重点开发清洁煤技术,大力发展可再生和清洁能源;22 f.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产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压力;g.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努力实现废物产出最小量化和再资源化,节约资源、能源,提高效率;h.加速“小康住宅”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条
15、件;i.组织开发、推广重大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污水处理,保护、扩大植被资源,以生物资源合理利用支持物种保护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努力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自然灾害。23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行动 (1)开展对现行政策和法规的全面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法律、政策体系,突出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通过法规约束、政策引导和调控,推进经济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改革体制,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能,加强部门间的协商合作,建立协调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反馈机制。24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保护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
16、用。 (4)健全法制,强化管理,运用法律和必要的手段保证可持续发展。 (5)确立国家可持续发展优先领域和优先项目,注重可持续发展基础和能力建设。 (6)推广清洁技术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 25 (7)开发应用信息资源,建立全国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开展可持续发展评价,促进科学决策和科技发展与推广工作,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8)在调整人与自然的若干重大领域,特别是在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重大成果,并加以推广应用。(9)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地位,将其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积极推进实施。26四、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