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解决”促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以“问题解决”促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docx》由用户(阳光照进你心里)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问题解决 数学 核心 素养 发展
- 资源描述:
-
1、以“问题解决”促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何为数学核心素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从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维度对数学核心素养给出了清晰的界定。小学阶段,目前尚无定论。有研究者提出,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不妨从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十大核心词”出发,通过十大核心词”的落实,推动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亦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将十大核心词”提炼为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使其更显核心”的意味。课程标准制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则更加概括化地提出,可以从抽象能力、
2、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三个维度,对核心素养作出界定。种种尝试,由十到五,再到三,展现了大家对核心素养之核心”价值的追求,也的确更容易为一线教师所认识与把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究竟该以怎样的教学路径使其落地生根,真正在具体的教与学活动中,让数学核心素养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养,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所谓核心素养,即是指人在复杂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尽管,从当下已经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来看,这一表述忽视了“必备品格这一重要维度,但就数学学科而言,这样的表述尽管片面,但至少给我们一种重要的启示,核心素养也好,数学核心素养也罢,其最终落脚点都离不开问题解决。只有在具体的、基于真实背景的复杂
3、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人的素养抑或数学核心素养才可能得以彰显和养成。尽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目标加以了阐述,问题解决只是其中的四个维度之一,但若细思之,则不难发现:有效的问题解决,离不开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更离不开相应的数学思考;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然会得到充分的彰显。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解决实则可以理解为数学课程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更进一步,我们不难发现,数学知识的习得也好,数学技能的形成也罢,事实上都可以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展开。一旦我们试图将数学内容的学习整体纳入问题解
4、决的框架之下,我们便会发现,传统视野下为了知识与技能的数学学习形态将得到有效控制,而基于问题解决,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乃至核心素养的目标将有可能得到实现。以下,结合三个具体案例,逐一作出解读与分析。一、概念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得以落实概念学习有其遵循的一般规律,除了概念的同化以外,通常情况下,需要经历对概念原型的观察、感知、表象、抽象和概括,最终形成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把握。曾尝试着以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概念学习,既帮助学生获得了对数学概念的准确把握,而且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索能力、交流能力、质疑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发展。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认识一课为例,鉴于一年级时,
5、学生已经在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整体感受过长方形,加之日常生活中长方形的普遍存在,因而,没有遵循认识长方形的一般教学线索,而是直接引导学生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个长方形,以期学生在完成这一逻辑上貌似不可能完成的数学问题的基础上,实现对长方形概念的把握与建构。给学生提供了剪刀,圆形、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形状的纸片,钉子板和橡皮筋,等长的小棒等素材。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以不同的方式,建构自己头脑中认为的长方形。实践证明,尽管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学生还没有对长方形的相关特征获得相应的认识,比如它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它有四个直角等,然而,经验、表象此时就开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有
6、限的时间内,学生各取所需、各尽所能,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建构了他们理解中的长方形。尽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所制作出的“长方形”还略显粗糙、不规范,有时甚至还有错误存在,然而,这些不规范与错误,恰恰为后续的深度对话提供了可能。在用钉子板围长方形的过程中,你觉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任意根数的小棒都能围成长方形吗?围长方形的过程中,有什么注意点?要想用这个图形(直角梯形)剪出长方形,你有什么窍门?对于这位同学用圆形折出的长方形,你有什么需要提醒的?这位同学用这个图形(平行四边形)剪出了一个长方形,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吗?对话与追问、碰撞与交流、质疑与解惑、实验与验证,为了说明自己制作出来的的确是一
7、个长方形,学生动用了手头的一切工具,或测量长度,或比对角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制作一个长方形。尽管,在比对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发现,自己制作的长方形离真正的长方形还有距离,于是又及时进行了修补与更正。正是在这一解决问题与分享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长方形的特征有了深入、深刻的认识与把握。可以说,是问题解决牵动了数学概念的学习,是问题解决让概念学习获得了一种独特的思维张力,是问题解决让学生卷入真实的、复杂的学习情境之中。而这一过程,恰恰是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养成的重要路径。二、规律探索,在问题解决中得以建构探索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外部世界、发现蕴
8、藏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规律模型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教材在编排这一内容时,特别注重探索规律的探索意味,强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操作、归纳等过程,体验探索规律的方式方法。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也常常将这一内容分成两部分展开先探索规律,再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始终强调这样一种观点:如果没有任务或问题驱动,所谓的探索规律则是为探索而探索,学生并不了解探索规律的目的和价值何在,他们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亦步亦趋地观察、比较、操作、归纳,继而发现教师所提供的规律性材料”背后的规律。也就是说,学习的主动权并不掌握在学生手中,积极思考、主动观察、自主建模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