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教版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七 适应自己的性别角色-教案、教学设计-.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闽教版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七 适应自己的性别角色-教案、教学设计-.doc》由用户(老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健康教育 闽教版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七 适应自己的性别角色_教案、教学设计_ 闽教版 六年级 下册 心理健康 教育 适应 自己 性别 角色 教案 教学 设计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闽教版_心理健康_小学
- 资源描述:
-
1、 我爱我的性别 适应自己的性别角色 【目标】 1.了解自己和他人性别的特质和差异,能接纳自己的性别,欣赏自己的性别 特质。 2.在认同并强化各自性别角色的同时,通过对“中性”角色的讨论,学习接 纳并欣赏自己或别人身上的异性特质。 3.通过对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认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激发对创 造属于自己的未来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与状态去迎接挑战迈向成功。 【活动方案】 一、暖身操 1.反串小品表演:一名男生做一些女生特有的动作,而一名女生与之相反。 2.讨论:你有什么感受? 3.小结:所谓“男女有别” ,由于性别基因的不同,男女生在身体特征上有 许多不同。有些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也由此带来
2、了与生俱来的各种区别于异性的 特质。那么,到底是当男生更好,还是当女生更好? 二、主题辩论“当男生更好,还是女生更好” 1.正方: “男生比女生更好” 反方: “女生比男生更好” 2.宣布辩论规则: (1)双方各选取四名同学组成正方与反方。 (队员性别不限) (2)第一环节立论(阐述说明本方观点,每队各有 2 分钟时间) (3)第二环节为为自由辩(双方针对对方观点与理由,进行反驳,时间为 6 分钟) (4)第三环节为总结(每队各有 2 分钟) 3.组织同学举手投票(比较认同哪种观点,派代表说明理由) 4.有个别同学对正方反方的观点都不认同,主张男生女生一样好,鼓励表达 自己的观点。 三、认识自
3、己的性别 1.通过辩论,教师总结并补充介绍性别的差异: (1)你了解男生与女生的不同吗? (2) “男”字与“女”字造字中的奥秘。 (3)男生与女生生理上的不同。 2.介绍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小调查:你喜欢自己的性别吗?学生以手势表达自己对性别的喜恶。 “YES” 举手, “NO”向下握拳。全班统计,并交流喜恶的原因。 分享:如果可以选择,自己是否愿意改变性别?全班统计, “YES”举手, “NO”向下握拳。交流原因。 四、喜欢我的性别 1.通过资料介绍,让学生明白,生理性别与生俱来,而社会性别则是自己可 以改变的。 2.小结男生与女生的不同性别特质,并点出优秀的特质其实没有性别之分, 男生可
4、以拥有一些女生的特质,女生也可以拥有一些男生的特质。 3. 师生讨论、交流对“中性行为”的看法:在现代科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 脑力的工作越来越多,体力劳动相对减少,强度也趋向减弱。特别使电脑和机械 化的普及应用,结果导致男子的用武(强体力)之地逐步缩小,女子的施展之地 在扩大。而现代文明带来的女性解放,传统女性“足不出户” “走不动裙,笑不 露齿”的唯美标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能与男生匹敌的“假小子”也被社 会所认同。 4. 总结:性别是与生俱来的,只要充分地发挥由性别带来的先天的优势, 就能做最好的自己。 五、激励导行。 1.齐读毕淑敏的我爱我的性别节选,看老师的赠言。 2.布置作业。
5、【参考资料】 中国九成女孩教育趋男性化 2005 年 10 月,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张雷教授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 近 1000 名家长的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父母对女孩的教育方式趋于男性化。此 报告一出,便在社会各界引发教育理念的“性别大战” 。 “无论是女孩还是男孩, 父母倾向于用传统的男性价值观来鼓励独生子女在 社会中发展和竞争。 ”张雷教授在报告中表示。据了解,从职业选择来看,家长、 教师和学生都认为现在很多职业的性别特征已越来越不明显。 “ 假小子 不再只是负面的叫法, 被很多人当作个性的代名词,野蛮女友 也不会遭到唾弃,甚至成为时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莉莉教授认为,家 长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