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测试卷(全册5份打包).rar
2020-2021 学年高二学年高二语语文文选择选择性必修上册性必修上册 期末期末测试测试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一、现现代文代文阅读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 20 世纪 80 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让学生对汉字生爱恋、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让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记录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B.我国汉字教学将拼音的方法作为主要的方法,其实没有完全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C.“汉字落后”论者、“汉字难学”论者与“儿童识字有害”论者都主张放弃汉字教育。D.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实现以字养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论述了汉字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将汉字教育作为战略工程的观点。B.文章以近年来出现的有关汉字教学方式的实验为例,肯定了它对完善汉字教育的积极意义。C.文章第五段在论证汉字教学可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时,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D.文章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对汉字产生了怀疑。B.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那么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会被动摇。C.许多学者不断探索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存在的问题。D.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都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一步步向数字化、科技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物“活起来”,让人们“触手可及”。今年春节期间,当人们因新冠肺炎疫情宅在家中时,全国博物馆系统狠抓防控、主动应对,推出2000 多个线上展览,涵盖在线虚拟展览、数字全景展厅、博物馆大数据平台、文物数字化展示项目等多种类型,博物馆网上展览总浏览量超过 50 亿人次。在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看来,必须用改革创新推动博物馆现代化、智慧化进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博物馆推广应用,智慧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云展览风靡互联网,博物馆成为智慧生产和知识创造的基地,博物馆走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在博物馆的公共归属无争议的情况下,广泛、平等、无差别的接触权成为博物馆积极追求的目标。“博物馆是促进社会平等、多元和包容发展的文化力量。”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告诉记者,现代博物馆的创立,就是打破知识垄断,破除社会不平等的有力举措,现代博物馆是尊重个体、启发民智、展示多元、包容万物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十三五以来,中国平均每两天新增一家博物馆,达到 25 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普惠均等成为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显著特征,多元融合助力博物馆功能和作用彰显,改革创新推动博物馆现代化、智慧化进程,交流互鉴指引博物馆迈向世界舞台”刘玉珠说。(摘编自郑晋呜未来的博物馆如何发展,光明日报2020 年 5 月 19 日)材料二材料二:(数据来源:百度博物馆日搜索大数据)材料三材料三:新华社南京 5 月 18 日电(记者朱筱、陆华东)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博物馆举办展览2.86 万个,教育活动 33.46 万场,接待观众 12.27 亿人次,比上年增加 1 亿多人次。18 日上午,2020 年“5.18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南京博物院举办。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开幕式上发布了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数据:截至 2019 年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 5535 家,比上年增加 181 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 1710 家。本次活动首次尝试采用线上线下融合传播方式,通过 5G 网络对主会场系列活动全程直播与话题推送,公众足不出户也能“身临其境”。共享博物馆发展成果。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与新华社首个合作项目“国云展”平台上线,由南京博物院联合 8 家文博机构举办的“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特展作为“国云展”首个直播项目于现场启动。2020 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第十七届(2019 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项目评选活动获奖名单于当天揭晓。(摘编自2019 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 12.27 亿人次,新华网 2020 年 5 月 18 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系统推出 2000 多个线上展览,以充分满足因疫情宅在家中的人们的文化需求。B.现代博物馆打破了知识垄断,因而在任何情况下,广泛、平等、无差别的接触权都是博物馆积极追求的目标。C.从近一年各大博物馆搜索热度来看,故宫博物院最受欢迎,国外的卢浮宫、大英博物馆也受到网友的喜爱。D.2019 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 12.27 亿人次,比 2018 年增加 1 亿多人次,这与博物馆举办展览、教育活动相关。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要让博物馆成为智慧生产和知识创造的基地,并走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必须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和行动。B.博物馆是重要公共文化机构,25 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现状就反映了目前博物馆的数量依旧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C.截至 2019 年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中有 1710 家非国家博物馆,这说明了博物馆是多元和包容发展的文化力量。D.国云展平台的上线、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项目评选等活动,展现了博物馆的发展而貌。6.博物馆借助科技给人们带来怎样的体验?请结合材料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到梨花屯去到梨花屯去何士光何士光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老赵谨慎地回答:“是。”“去包队吗?”“是。胜利大队。”“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我”“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力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哪一篇?”“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路转了一个大弯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老人家把缰收住了。“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看不见那条沟。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咹?”老人家听不清。老赵大声说:“沟挖过一条沟啊!”“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老赵的声音,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1979 年 5 月(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C.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产生的隔阂,后半部分转而描写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D.小说多次写到路,“拐弯”“爬坡”“重新展现”“越来越平坦”等,既是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传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愿景。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9.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二、文言文二、文言文阅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三、三、诗诗歌歌鉴赏鉴赏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插田歌(节选)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四、默写四、默写题题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2)李白将进酒中表现由悲而乐的转折,表面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宜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_,_。(3)师说中“_,_”两句,表明了自己只要能学到道理,就不考虑对方年龄大小的从师之道。五、五、语语言表达言表达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乐于助人就是这样一种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收获满足的事情。然而,( ),这是怎么回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被称为“同理心耗竭”。“同理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上,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同理心较强者能够从他人的表情、语言等方面判断其情绪,进而可以_地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行事依据。然而,同理心也是有限度的,而且能够被消耗。只要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那么,对于同理心较强者来说,如何避免自己的同理心消耗过大呢?一是把同理心变成“同情心”。同理心较强者在帮助别人时,往往_地将自已代入别人的情境中,而过度介入别人的痛苦和烦恼,就会造成同理心消耗过大,此时不妨化同理心为同情心。二是找到同理心的边界。没有人的同理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要找到自已同理心的边界,既不要_,也不要过分介入,而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比如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可以提出建议,也可以给予支持和陪伴,但不能过于干涉别人的选择,更不应_,代替别人痛苦和烦恼。(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导致身心俱疲,结果没有获得快乐B.有些人并没有获得快乐,而是身心俱疲,结果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C.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导致身心俱疲D.有些人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结果导致身心俱疲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过度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B.如果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C.只要不过度使用同理心,就可避免同理心耗竭,进而防止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D.如果过度地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设身处地不由自主冷若冰霜包办代替B.身临其境情不自禁冷若冰霜越俎代庖C.设身处地情不自禁拒人千里越俎代庖D.身临其境不由自主拒人千里包办代替17.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70 个字。 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如自 16 世纪末论语被译为拉丁文始,现已有数十种语言的译本,但有影响的很少。而林语堂的译本为何深受喜爱?一是他按照西方人容易理解的思维层次,把论语内容分门别类重组输出,一目了然;一是注意采纳西方汉学家观点,摆脱生硬的先入为主。更关键的是,贯穿始终的比较方法,使得西方读者容易产生共鸣。其他创下文化交流佳绩的大师,如卫礼贤、辜鸿铭等,莫不如此。如果说老子与惠特曼一样怀有宽博的慈爱,庄子则像梭罗一样具有个人主义者的坚强朴质。可以说,正是因为贴近,才容易被接受、被扩散,据此,“走出去”图书的组稿工作需要编辑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18.改改错题错题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 50 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前往,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六、材料作文六、材料作文19.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答案:(1)B;(2)C;(3)C解析:(1)A 项,“汉字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偷换概念,原文说“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并不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C 项,“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曲解文意,原文是“汉宇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简化”并不等同于放弃汉字教育之意。D 项,“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实现以字养德”逻辑错误,原文中“产生兴趣”与“以字养德”是递进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或手段与目的的关系。(2)C 项,“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说法错误,第五段没有引用论证。(3)C 项,“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存在的问题”说法错误。从原文看,“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未然变成已然,错误。4.B; 5.B; 6.借助数字科技,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物“活起来”,人们可以观看得更清楚细致。更多的线上展览,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观看。线上线下融合传播方式,可以让公众通过全程直播与话题推送的形式,参与博物馆的活动。解析:4.B 项,“在任何情况下”错,前提是“在博物馆的公共归属无争议的情况下”。5.B 项,“目前博物馆的数量依旧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错,无中生有。6.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理解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本题要寻找“博物馆借助科技给人们带来怎样的体验”,在材料一、三里可以找到相应的信息。 7.B;8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9.第一问:两个乘客的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第二问:首尾两度写到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所包含着的深刻意味。解析:7.B 项,“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错误,情节设误,赶车的老人并不认识老赵和谢主任,因此老人在有人问起时,只是表达对生产队里的人抬石头的称赞,并没有嘲讽回击谢主任的意思。8.首先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例子,如:天色好晴朗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三只白鹤显得又白又亮;路旁出现了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坝子上水田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然后具体分析其作用,归纳整合,形成答案。9.两个乘客陷入沉默,一是对自身的反省,如何真正走到农民中去,如何民主科学决策引领百姓脱贫致富;二是对农民优秀品德的重新认识。沉默的细节首尾呼应,对当今如何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10D; 11)D; 12)C解析:10)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为与上文“乐于助人能收获满足”反接,补写句子开头就应说“没有获得快乐”;为引出下文的心理学现象“同理心耗竭”,补写句子后边就应是“身心俱疲”;并且,使用相反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非但反而”,更有出人意料的对比效果。比较而言,D 项最为恰当。11)本题考查语病识别与修改的能力。原句存在不合逻辑和成分残缺的语病。A、C 两项,“危害身心”仍然存在宾语中心词残缺的问题;B 项,“如果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说法绝对,不合逻辑。比较而言,D 项修改最恰当。1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着重辨析近义成语。设身处地:设想自已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意思是替别人着想。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环境。句中是说同理心较强者能够感受和体谅别人,故选用“设身处地”更恰当。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句中是说同理心较强者受他人情绪影响,故选用“情不自禁”更恰当。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冷若冰霜:比喻待人不热情。也比喻态度严厉,不好接近。句中用以与“过分介入”对比,故选用“拒人千里”更合语境。越俎代庖:比喻越权办事。包办代替:指应该和有关的人一起商量或一起做的事,却独自办理,不让旁人参与。句中不是指为人办事,而是比喻“代替别人痛苦和烦恼”,故选用“越俎代庖”更妥帖。综上所述,答案选 C 项。 13 答案:(1)C;(2)A; (3)C; (4)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贾谊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解析:(1)“于郡中”是介词结构,前面有谓语动词“闻”,“闻于郡中”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 D 项。“吴廷尉”是“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 A 项。“门下”是状语,应为“置(于)门下”,“甚幸爱”的主语是“吴廷尉”,而非“门下”,故“甚幸爱”前应断开,排除 B 项。所以选 C 项。(2)“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在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3)“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错,事件顺序颠倒,从原文来看,是孝文帝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已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参考译文贾生名为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太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来置于自己门下,非常器重他。孝文帝刚即位,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治下政治清明,为全国第一,(吴公)以前和李斯是同乡,又经常向李斯学习做事,于是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说贾谊虽年轻,却很精通诸子百家的典籍。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纪才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孝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些问题,那些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诸生因此都认为才能比不上贾谊。孝文帝也非常高兴,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孝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设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初步制定了所有这些事项的礼仪法度,崇尚黄色,官印数字用五,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制。孝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各项法令的修改审定,以及诸侯全都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出的。于是孝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于是,孝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而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向孝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刚刚接受过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接见贾谊)。孝文帝因为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趁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孝文帝说:“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让贾谊当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贾谊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孝文帝没有听从。过了几年,梁怀王骑马时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 14.答案:(1)B;(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解析:(1)“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根据“田塍望如线”可知,田埂一眼望去如线般笔直,后一句中的“参差”一词在这里形容水光闪烁。(2)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15.答案:(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7.答案:“走出去”图书的组稿编辑应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对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并能够使用比较方法。解析:结合“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如自 16 世纪末论语被译为拉丁文始,现已有数十种语言的译本,但有影响的很少”分析,可以概括为编辑需要对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结合“一是他按照西方人容易理解的思维层次,把论语内容分门别类重组输出,一目了然;一是注意采纳西方汉学家观点,摆脱生硬的先入为主。更关键的是,贯穿始终的比较方法,使得西方读者容易产生共鸣”分析,概括为使用比较方法。结合“正是因为贴近,才容易被接受、被扩散,据此,走出去图书的组稿工作需要编辑对中外文化有-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分析,可以概括为“走出去图书的组稿编辑应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把概括出来的内容压缩为一段话,主语为“走出去图书的组稿编辑”,内容主要是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对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 18.答案:(1)“教书”,改为:“从教”或“执教”;(2)惠赠,改为:“敬赠”或“奉上”;(3)先睹为快,改为:“斧正”或“指正”;(4)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解析:表达得体要注意,这是书信,应该采用书面语,“教书”“快来了”都是口语化的语句,应将“教书”改为书面语“从数”,“快来了”改为书面语“将至”或“将临”。“惠赠”指对赠予(财物等),敬辞,只能用于他人,不能用于自己,应为“奉上”“奉送”或“敬赠”。“先睹为快”指以先看到为快事,形容殷切盼望。不能叫恩师殷切盼望看到自己的书,用于此处不得体,应改为“指正”或“斧正”。 19.答案:略解析:【写作指导】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当你发现错了,重新再来,千万不要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人生的道路从来不会一成不变,有坦途,也必然有曲径;有阳光,也必然有云雨;有过去,势必有明天。不要奢望只活在阳光里,没有雨露滋润的生命岂能成长。有一些成功伴随,也有一点波折坎坷,人生因此趋于真实与完美。参考立意:(1)淡看人生风云;(2)方向与努力;(3)敢于舍弃;(4)寻找自我。 选择性必修上册选择性必修上册 xx 学校高中学校高中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语语文文试试卷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一、现现代文代文阅读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材料一: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 5 个月发生的事情。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和起点。经过 80 多年的岁月淘洗、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任重道远。(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光明日报)材料二:材料二:80 多年前,长征的胜利促使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 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 95 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进。“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红军途经少数
收藏
- 资源描述:
-
2020-2021 学年高二学年高二语语文文选择选择性必修上册性必修上册 期末期末测试测试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一、现现代文代文阅读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 20 世纪 80 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让学生对汉字生爱恋、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让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记录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B.我国汉字教学将拼音的方法作为主要的方法,其实没有完全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C.“汉字落后”论者、“汉字难学”论者与“儿童识字有害”论者都主张放弃汉字教育。D.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实现以字养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论述了汉字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将汉字教育作为战略工程的观点。B.文章以近年来出现的有关汉字教学方式的实验为例,肯定了它对完善汉字教育的积极意义。C.文章第五段在论证汉字教学可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时,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D.文章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对汉字产生了怀疑。B.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那么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会被动摇。C.许多学者不断探索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存在的问题。D.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都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一步步向数字化、科技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物“活起来”,让人们“触手可及”。今年春节期间,当人们因新冠肺炎疫情宅在家中时,全国博物馆系统狠抓防控、主动应对,推出2000 多个线上展览,涵盖在线虚拟展览、数字全景展厅、博物馆大数据平台、文物数字化展示项目等多种类型,博物馆网上展览总浏览量超过 50 亿人次。在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看来,必须用改革创新推动博物馆现代化、智慧化进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博物馆推广应用,智慧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云展览风靡互联网,博物馆成为智慧生产和知识创造的基地,博物馆走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在博物馆的公共归属无争议的情况下,广泛、平等、无差别的接触权成为博物馆积极追求的目标。“博物馆是促进社会平等、多元和包容发展的文化力量。”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告诉记者,现代博物馆的创立,就是打破知识垄断,破除社会不平等的有力举措,现代博物馆是尊重个体、启发民智、展示多元、包容万物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十三五以来,中国平均每两天新增一家博物馆,达到 25 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普惠均等成为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显著特征,多元融合助力博物馆功能和作用彰显,改革创新推动博物馆现代化、智慧化进程,交流互鉴指引博物馆迈向世界舞台”刘玉珠说。(摘编自郑晋呜未来的博物馆如何发展,光明日报2020 年 5 月 19 日)材料二材料二:(数据来源:百度博物馆日搜索大数据)材料三材料三:新华社南京 5 月 18 日电(记者朱筱、陆华东)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博物馆举办展览2.86 万个,教育活动 33.46 万场,接待观众 12.27 亿人次,比上年增加 1 亿多人次。18 日上午,2020 年“5.18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南京博物院举办。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开幕式上发布了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数据:截至 2019 年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 5535 家,比上年增加 181 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 1710 家。本次活动首次尝试采用线上线下融合传播方式,通过 5G 网络对主会场系列活动全程直播与话题推送,公众足不出户也能“身临其境”。共享博物馆发展成果。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与新华社首个合作项目“国云展”平台上线,由南京博物院联合 8 家文博机构举办的“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特展作为“国云展”首个直播项目于现场启动。2020 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第十七届(2019 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项目评选活动获奖名单于当天揭晓。(摘编自2019 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 12.27 亿人次,新华网 2020 年 5 月 18 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系统推出 2000 多个线上展览,以充分满足因疫情宅在家中的人们的文化需求。B.现代博物馆打破了知识垄断,因而在任何情况下,广泛、平等、无差别的接触权都是博物馆积极追求的目标。C.从近一年各大博物馆搜索热度来看,故宫博物院最受欢迎,国外的卢浮宫、大英博物馆也受到网友的喜爱。D.2019 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 12.27 亿人次,比 2018 年增加 1 亿多人次,这与博物馆举办展览、教育活动相关。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要让博物馆成为智慧生产和知识创造的基地,并走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必须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和行动。B.博物馆是重要公共文化机构,25 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现状就反映了目前博物馆的数量依旧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C.截至 2019 年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中有 1710 家非国家博物馆,这说明了博物馆是多元和包容发展的文化力量。D.国云展平台的上线、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项目评选等活动,展现了博物馆的发展而貌。6.博物馆借助科技给人们带来怎样的体验?请结合材料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到梨花屯去到梨花屯去何士光何士光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老赵谨慎地回答:“是。”“去包队吗?”“是。胜利大队。”“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我”“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力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哪一篇?”“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路转了一个大弯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老人家把缰收住了。“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看不见那条沟。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咹?”老人家听不清。老赵大声说:“沟挖过一条沟啊!”“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老赵的声音,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1979 年 5 月(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C.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产生的隔阂,后半部分转而描写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D.小说多次写到路,“拐弯”“爬坡”“重新展现”“越来越平坦”等,既是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传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愿景。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9.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二、文言文二、文言文阅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三、三、诗诗歌歌鉴赏鉴赏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插田歌(节选)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四、默写四、默写题题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2)李白将进酒中表现由悲而乐的转折,表面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宜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_,_。(3)师说中“_,_”两句,表明了自己只要能学到道理,就不考虑对方年龄大小的从师之道。五、五、语语言表达言表达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乐于助人就是这样一种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收获满足的事情。然而,( ),这是怎么回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被称为“同理心耗竭”。“同理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上,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同理心较强者能够从他人的表情、语言等方面判断其情绪,进而可以_地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行事依据。然而,同理心也是有限度的,而且能够被消耗。只要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那么,对于同理心较强者来说,如何避免自己的同理心消耗过大呢?一是把同理心变成“同情心”。同理心较强者在帮助别人时,往往_地将自已代入别人的情境中,而过度介入别人的痛苦和烦恼,就会造成同理心消耗过大,此时不妨化同理心为同情心。二是找到同理心的边界。没有人的同理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要找到自已同理心的边界,既不要_,也不要过分介入,而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比如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可以提出建议,也可以给予支持和陪伴,但不能过于干涉别人的选择,更不应_,代替别人痛苦和烦恼。(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导致身心俱疲,结果没有获得快乐B.有些人并没有获得快乐,而是身心俱疲,结果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C.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导致身心俱疲D.有些人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结果导致身心俱疲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过度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B.如果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C.只要不过度使用同理心,就可避免同理心耗竭,进而防止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D.如果过度地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设身处地不由自主冷若冰霜包办代替B.身临其境情不自禁冷若冰霜越俎代庖C.设身处地情不自禁拒人千里越俎代庖D.身临其境不由自主拒人千里包办代替17.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70 个字。 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如自 16 世纪末论语被译为拉丁文始,现已有数十种语言的译本,但有影响的很少。而林语堂的译本为何深受喜爱?一是他按照西方人容易理解的思维层次,把论语内容分门别类重组输出,一目了然;一是注意采纳西方汉学家观点,摆脱生硬的先入为主。更关键的是,贯穿始终的比较方法,使得西方读者容易产生共鸣。其他创下文化交流佳绩的大师,如卫礼贤、辜鸿铭等,莫不如此。如果说老子与惠特曼一样怀有宽博的慈爱,庄子则像梭罗一样具有个人主义者的坚强朴质。可以说,正是因为贴近,才容易被接受、被扩散,据此,“走出去”图书的组稿工作需要编辑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18.改改错题错题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 50 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前往,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六、材料作文六、材料作文19.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答案:(1)B;(2)C;(3)C解析:(1)A 项,“汉字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偷换概念,原文说“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并不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C 项,“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曲解文意,原文是“汉宇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简化”并不等同于放弃汉字教育之意。D 项,“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实现以字养德”逻辑错误,原文中“产生兴趣”与“以字养德”是递进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或手段与目的的关系。(2)C 项,“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说法错误,第五段没有引用论证。(3)C 项,“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存在的问题”说法错误。从原文看,“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未然变成已然,错误。4.B; 5.B; 6.借助数字科技,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物“活起来”,人们可以观看得更清楚细致。更多的线上展览,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观看。线上线下融合传播方式,可以让公众通过全程直播与话题推送的形式,参与博物馆的活动。解析:4.B 项,“在任何情况下”错,前提是“在博物馆的公共归属无争议的情况下”。5.B 项,“目前博物馆的数量依旧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错,无中生有。6.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理解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本题要寻找“博物馆借助科技给人们带来怎样的体验”,在材料一、三里可以找到相应的信息。 7.B;8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9.第一问:两个乘客的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第二问:首尾两度写到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所包含着的深刻意味。解析:7.B 项,“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错误,情节设误,赶车的老人并不认识老赵和谢主任,因此老人在有人问起时,只是表达对生产队里的人抬石头的称赞,并没有嘲讽回击谢主任的意思。8.首先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例子,如:天色好晴朗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三只白鹤显得又白又亮;路旁出现了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坝子上水田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然后具体分析其作用,归纳整合,形成答案。9.两个乘客陷入沉默,一是对自身的反省,如何真正走到农民中去,如何民主科学决策引领百姓脱贫致富;二是对农民优秀品德的重新认识。沉默的细节首尾呼应,对当今如何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10D; 11)D; 12)C解析:10)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为与上文“乐于助人能收获满足”反接,补写句子开头就应说“没有获得快乐”;为引出下文的心理学现象“同理心耗竭”,补写句子后边就应是“身心俱疲”;并且,使用相反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非但反而”,更有出人意料的对比效果。比较而言,D 项最为恰当。11)本题考查语病识别与修改的能力。原句存在不合逻辑和成分残缺的语病。A、C 两项,“危害身心”仍然存在宾语中心词残缺的问题;B 项,“如果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说法绝对,不合逻辑。比较而言,D 项修改最恰当。1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着重辨析近义成语。设身处地:设想自已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意思是替别人着想。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环境。句中是说同理心较强者能够感受和体谅别人,故选用“设身处地”更恰当。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句中是说同理心较强者受他人情绪影响,故选用“情不自禁”更恰当。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冷若冰霜:比喻待人不热情。也比喻态度严厉,不好接近。句中用以与“过分介入”对比,故选用“拒人千里”更合语境。越俎代庖:比喻越权办事。包办代替:指应该和有关的人一起商量或一起做的事,却独自办理,不让旁人参与。句中不是指为人办事,而是比喻“代替别人痛苦和烦恼”,故选用“越俎代庖”更妥帖。综上所述,答案选 C 项。 13 答案:(1)C;(2)A; (3)C; (4)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贾谊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解析:(1)“于郡中”是介词结构,前面有谓语动词“闻”,“闻于郡中”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 D 项。“吴廷尉”是“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 A 项。“门下”是状语,应为“置(于)门下”,“甚幸爱”的主语是“吴廷尉”,而非“门下”,故“甚幸爱”前应断开,排除 B 项。所以选 C 项。(2)“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在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3)“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错,事件顺序颠倒,从原文来看,是孝文帝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已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参考译文贾生名为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太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来置于自己门下,非常器重他。孝文帝刚即位,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治下政治清明,为全国第一,(吴公)以前和李斯是同乡,又经常向李斯学习做事,于是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说贾谊虽年轻,却很精通诸子百家的典籍。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纪才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孝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些问题,那些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诸生因此都认为才能比不上贾谊。孝文帝也非常高兴,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孝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设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初步制定了所有这些事项的礼仪法度,崇尚黄色,官印数字用五,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制。孝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各项法令的修改审定,以及诸侯全都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出的。于是孝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于是,孝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而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向孝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刚刚接受过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接见贾谊)。孝文帝因为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趁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孝文帝说:“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让贾谊当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贾谊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孝文帝没有听从。过了几年,梁怀王骑马时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 14.答案:(1)B;(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解析:(1)“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根据“田塍望如线”可知,田埂一眼望去如线般笔直,后一句中的“参差”一词在这里形容水光闪烁。(2)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15.答案:(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7.答案:“走出去”图书的组稿编辑应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对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并能够使用比较方法。解析:结合“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如自 16 世纪末论语被译为拉丁文始,现已有数十种语言的译本,但有影响的很少”分析,可以概括为编辑需要对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结合“一是他按照西方人容易理解的思维层次,把论语内容分门别类重组输出,一目了然;一是注意采纳西方汉学家观点,摆脱生硬的先入为主。更关键的是,贯穿始终的比较方法,使得西方读者容易产生共鸣”分析,概括为使用比较方法。结合“正是因为贴近,才容易被接受、被扩散,据此,走出去图书的组稿工作需要编辑对中外文化有-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分析,可以概括为“走出去图书的组稿编辑应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把概括出来的内容压缩为一段话,主语为“走出去图书的组稿编辑”,内容主要是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对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 18.答案:(1)“教书”,改为:“从教”或“执教”;(2)惠赠,改为:“敬赠”或“奉上”;(3)先睹为快,改为:“斧正”或“指正”;(4)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解析:表达得体要注意,这是书信,应该采用书面语,“教书”“快来了”都是口语化的语句,应将“教书”改为书面语“从数”,“快来了”改为书面语“将至”或“将临”。“惠赠”指对赠予(财物等),敬辞,只能用于他人,不能用于自己,应为“奉上”“奉送”或“敬赠”。“先睹为快”指以先看到为快事,形容殷切盼望。不能叫恩师殷切盼望看到自己的书,用于此处不得体,应改为“指正”或“斧正”。 19.答案:略解析:【写作指导】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当你发现错了,重新再来,千万不要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人生的道路从来不会一成不变,有坦途,也必然有曲径;有阳光,也必然有云雨;有过去,势必有明天。不要奢望只活在阳光里,没有雨露滋润的生命岂能成长。有一些成功伴随,也有一点波折坎坷,人生因此趋于真实与完美。参考立意:(1)淡看人生风云;(2)方向与努力;(3)敢于舍弃;(4)寻找自我。 选择性必修上册选择性必修上册 xx 学校高中学校高中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语语文文试试卷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一、现现代文代文阅读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材料一: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 5 个月发生的事情。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和起点。经过 80 多年的岁月淘洗、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任重道远。(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光明日报)材料二:材料二:80 多年前,长征的胜利促使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 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 95 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进。“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红军途经少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