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北京市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

  •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 文档编号:2578755
  • 上传时间:2022-05-06
  • 格式:PDF
  • 页数:18
  • 大小:901.3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北京市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北京市 北师大 附属 实验 中学 九年级 期中 语文试卷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8 页 期中语文试卷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1.默写_ ,人迹板桥霜。(温庭德商山早行)醉翁之意不在酒, _ 。(欧阳修醉翁亭记行路难 结尾, 诗人在沉郁中振起, 坚定信心, 重鼓勇气的诗句是, _ , _ 。李白行路难二、其他(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4.0 分)2.学校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庆祝祖国七十华诞” 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礼乐光辉盛,山河气象新。 10 月 1 日,新中国迎来 70 华诞。盛大的庆典即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国旗飘扬、

    2、鲜花似锦、军容雄壮、人民欢腾历经 条的天安门,见证着 70 年来中华大地令人惊叹的巨大变迁,也见证着中国人民满怀豪情的光荣岁月。 在“中国奇迹“中国自信“的背后,沉淀着国家面貌的巨变,更流淌着崇高伟大的中国精神。 始终发扬伟大创造精神。从第一辆汽车、第一颗卫星、第一颗原子弹,到实现第一次 就人航天、第一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创造精神前所未有地适发出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人间奇迹。 始终发扬伟大奋斗精神。“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从于敏、中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等英雄模范,到每一个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劳

    3、动者,中国人民气壮山河的奋斗意志、感夭动地的奋斗故事,凝结成新中国 70 年的壮丽史诗。 始终发扬伟大团结捋神。风雨同路,守望相助,中国人建起了青藏铁路这样的“雪域天路” ,成胜了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创造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生活 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展示出 往直前、无坚不榷的磅礴之力。 始终发扬伟大梦想捋神。因为有梦想,中国人接力绘制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宏图;因为有梦想,中国人将荒漠变为林场,把“干沙滩“变成“金沙滩”;因为有梦想,中国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 就要变为现实。怀抱追梦的万丈豪情,中国人推动伟大事业不断前行。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

    4、项是 _ A载人航天(zi)迸发(bng)B载人航天(zi)迸发(bng)C载人航天(zi)迸发(bng)D载人航天(zi)迸发(bng)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_ A沧勇B苍勇C沧永D苍永第 2 页,共 18 页3.一位同学准备去做“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的国旗下演讲,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演讲词。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风雨兼程 70 年,中国意义向历史倾诉、向世界倾诉、向人民倾诉。A 历史是最好的证明人。新中国从 5000 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中走来,也从近代百年的屈辱史中走来。新中国成立 70 年,艰辛探索,成就辉煌,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面对世界百

    5、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自信宣告:“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 5000 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B,人民最有发言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七十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从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到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从取消延续 26.0 多年的农业税到全面 4,、康一个不少,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强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自豪近 14亿中国人深深体会到【甲】国家富强是人民幸福的坚实基础。C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70 年栉风沐雨,在吐代发展潮流中发展的共和国,有足够理由为自己庆祝【乙】70 年不懈奋斗,在历史前进逻

    6、辑中前进的中国人,有足够信心走好接下来的路。 D 在这个幸福的时刻,我们衷心祝福年轻的中华人氏共和国永远繁荣富强! 光荣,年于新中国!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一一【乙】,他想在演讲稿中加入以下内容,结合语境,放入文中 ABCD 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_ 世界的感受更独特。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给予中国高度评价:“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世界独一无二。”美国时代周刊,在封面用中英两种语言写道:“中国赢了”。我们向世界证明,中国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路径,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 给那些既希望加快

    7、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我们向世界开放,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也欢迎各国人民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4.学校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准备做一期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推送, 向同学们征集图文资料。阅读同学们的来稿,完成各题。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四幅书法图片。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_ 第 3 页,共 18 页 A字体属于篆书,笔画均匀,圆转流畅。 B字体属于草书,连绵回绕,自由飘逸。 C字体属于楷书,结构匀整,端庄通畅。 D字体属于隶书,体态宽扁,古朴典雅。观看七十年国庆盛典,四位同学联系本学期学过的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分别写下感 受,其中修辞

    8、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_ A忆往昔屈辱历史,谱今朝辉煌乐章。 B面对焚烧圆明园的卑劣行径,雨果勿忘国耻、仗义执言,表现了凛然正气。 C昨天,圆明园的瓦砾弥漫着你的忧伤;今天,大阅兵的庆典展现了你的力量! D烧名园,掠珍宝,恬不知耻两强盗;作书信,斥罪行,仗义执言一作家。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 五千年弦歌不 ,七十 历久弥新 A停年B辍年C停载D辍载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5.名著阅读下列选项中,出自论语的词句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_ A李文子三思而后行。 情境:小明体育

    9、成绩-:直不理想,老师建议他每天锻炼一小时,但是他-宜在思考如何安排训练,迟退未能开始,他可真是做到了“三思而后行”啊。 第 4 页,共 18 页B我不欲人之加诺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情境:语文课 E,两位同学在大声讨论老师提出的上一个问题,周围的同学觉得他们的讨论不顾别人,影响大家听课,所以小明不客气地提醒他们:“别再说话了!听课!”这两位同学回敬道:“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情境:语文课上,师生就论语 中的一句话进行讨论。大家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老师觉得小明的想法很新颖,是自己没有考虑过的,所以请他分享以启发大家。事后,小明觉得老师真是 敏而好学,

    10、不耻下问“。 D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类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情境:小明很不喜欢做诗词背默的作业,多次不交,但跟老师保证下次二定认真做并按时上交。一日,小明又没有交作业,他找借口说自己的作业肯定做了,只是忘带 T老师无奈地说:“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为政中说:“见义不为,无勇也。”经典名著中,有许多“义”字当先的人请从水浒传中选取一个人物,结合他的经历,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80 字左)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6.阅读水调歌头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

    11、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水调歌头 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词人看到美好皎洁的月亮,生发出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而“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欲” 和“恐“则呈现出词人 _ 的心理,继而又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词的下片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问,好像是对月有怨慰之意,其实是抒发 _ 情感,最后词

    12、人由郁结,到心胸开阔,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同样借月抒怀,所表达的内容有何不同?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嗟夫! 予号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之为,何哉?不四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如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卧薪尝胆B或异二者

    13、之为或多或少C不以物喜以身殉国D是进亦忧,退亦忧各行其是翻译文中两处划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_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翻译: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 理解:作者虽然肯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但更追求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豁第 5 页,共 18 页达情怀和高尚情操。 B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理解:表达了作者要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有如朋友的慰勉之情。结合上面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 【链接材料】 清白堂记范仲淹嘉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统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

    14、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有删改)【注释】统(t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饵:吃。襟灵:心灵。师:效法。规:楷模。忝( tin):玷污。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5.0 分)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圆明三园中的长春园最北部有一片欧式风格的园林,俗称“西洋楼”。西洋楼以建筑及喷泉作为主要内容,采用规则的几何形构图,体态端庄完整,装饰糖细华美。建筑形式

    15、具有欧洲文艺复兴后期的巴洛克以及洛可可风格, 造园形式具有勒诺特风格。同时它也是对欧洲建筑形式进行的一次本土化套试,沿用了自宋代就已成 的石作技术。对西洋样式的建筑装饰理念进行了新尝试,并且引入了全新的装饰题材,将巴洛克风格自由的装饰理念与中国传统的装饰理念予以融合,形成独特的华丽装饰风格。以水力钟喷泉为例,其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雕像,每天按十二个时辰的顺序各自轮流喷水,正午时刻 -起喷水,周而夏始,可谓欧式水法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杰作。 【材料二】 西洋楼“海晏堂”中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建成于沸就隆二十四年( 1759 年),当时正值乾隆盛:世,清王朝国力强盛,制作工艺也处于撤峰。首先,它所用的

    16、铜,系宫廷专门炼制的合金铜,内念诸多贵重金属,与北京故宫。 颐和园陈列的铜槌等所用铜相同,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第光,历经风雨而不锈蚀,堪祢一绝。其次,它由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宫廷工匠精心制作,铸工糖整。这些兽首雕促高 50 厘米,表现为写实风格造型,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都是精细饕工刻划,细微之处皆一凿一凿锻打而成,兽首鼻、眼、耳等重点部位及鼻上和颈部皱褶皆表现得十分细腻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更让人称道的是,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由中国宫廷匠师制造,而设计者是郎世宁等来自欧洲的艺术家,因此铜像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也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稀世珍品。 【材料三】 西洋楼是按照皇帝的喜好而建

    17、造的,乾隆才是西洋楼的总规划师,其建筑的建造顺序、位置安排都由乾隆定夺,建筑样式则由传教士 ,乾隆进行指导或指令修改。 乾隆是满族人,但是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深的造诣。他能写诗、填词、作文、绘画,书法也有一定的水平。具有相当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对于造园,他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他在清漪园记中说:“湖之成以治水,山之名以临湖。既具湖山之胜概,能无亭台之点缀?事有相因,文缘质起。“他认为,有了昆明湖、万寿山这样优美的自然景观,还必须有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来加以点缀。建筑之于湖山,是文和质的关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是,这种点缀,并不是草率从事,而是刻意经营。圆明园的 100 多个景区,都是建

    18、筑和山水、花木有机地结合,第 6 页,共 18 页构成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从圆明园的造景,我们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出圆明园与中国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 而且可以清楚地看出建筑在形成圆明园风貌中的重要作用。依据上下文, 在 【材料一】 和 【材料三】 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 都正确的一项是 _ A体系绘图、设计B风格设计、绘图C风格绘图、设计D体系设计、绘图阅读【材料二】,说一说为什么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能代表清王朝最高的制作工艺水平。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中说:“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而圆明园则融东方艺术与

    19、欧洲艺术为一体,清你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圆明园是如何做到的。 示例:参与阿明园设计建造的既有中国人又有欧洲人。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就是由中国宫廷匠师和来自欧洲的郎世宁等共同完成的。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苏轼向南林那北公元 1097 年的海南是孤悬海外的一个岛,像一个被关在家门外的落拓弃儿,漫无边界的海水箱出貌似柔软却比岩石更坚硬的边界,路延伸到这里戛然断了,不再通向远方,仅能够年复一年默默眺望。 那一年七月, 62 岁的苏轼必须继续向南。从汴州到惠州再到琼海的德州,向南,再向南,向海之南。家越来越远,步履越来越沉重。 他以为登上岸时,双脚所踏必定是一片荒芜凄凉的不毛之地。可当船驰近黑薮殴

    20、的岛时,他惊呆了:植物多么兴盛,浓密的树木高矮错落次第排开,藤更是恣意纵横缠绕。那些骄傲地高高聂立的椰子树,居然如同一管大笔,羽毛状的叶子在风中摇曳有致,仿佛憋着一股劲,向着天空抒写无尽的诗蚤。而天则蓝得饨净而饱满,恰似一张幽远深厚的大纸,酣畅铺展。双脚踏上岸时,苏轼微微吁了一口气。既然这里能够万物生长,他为什么不能呢? 初抵海南岛时,他住的是一间废弃的官舍,残垣断壁,瓦片四处破损,但最终他连这样的房子也住不下去了,朝廷不许他住,扫地出门。不让住那就不住了吧,兜里还剩几个碎银子,都掏空了,在椰树林里搭个简陋的小屋子。屋子落成之时,他绕看走几圈,觉得与前辈杜少陵那个为秋风所破的茅屋相比,自己的新

    21、居简直可以称为豪宅了啊,何况周围有槟榔树与椰树相掩相伴,环境上佳,空气绝好,心情不免就畅快了起来。 夜深人静时,透过窗子看到外面与海浪一起翩然起舞的椰树,几分凄然之下,又有几多安密。他喜欢这树,那么笔直地一路向上伸长,全凭一己之力,骄傲地把累累果实挂在最高处,不枝不蔓,不虚与姿蛇,不矫情做作,也绝不向世俗低头俯就。这些都那么合 他胃口,自始至终,他都要求自己如此做人。既然世间找不到太多高洁的同道之人心与树为伍,也是一种幸运。 种椰树的当地黎族百姓有着那么多与宫廷间阴谋算计格格不入的敦厚善良 他们。问他来自何处,也不问有着怎样的跌宕身世,仅当成一位普通的远方来客,笑脸相迎礼统相待。有时候早上门

    22、-开,会猛然见到-坨鹿肉赫然摆在那里。他忽然觉得自巳应该为这些质朴的人做点什么。 他曾在岛上凿过井。那时他刚到达海南,见当地无洁净的水可饮,于是绕着城墙低头细查。起先没有人相信这个卷夫子有这能耐,以为装腔作势,以为装神弄鬼。不料 他手指某处说有泉,再指一处说也有泉。居然真的有,一下子就凿出两口井,清澈而甘甜。这是他献给这个岛的第一份礼物。 第 7 页,共 18 页奇怪的是他竟然也通医术。岛上无医无药,病倒了,当地人唯一的办法是到庙里祷省,并把从大陆运来的牛杀掉祭祀神明。他很着急,他必须以一己之力有所改变。热带丰沛的阳光与雨水之下,植物一年到头兴旺生长。群山上、野地里,人们看到这个姓苏的高个子,

    23、穿着短衣短衫终日忙忙碌碌。他采草药,也研究草药,甚至发现一种古医书里曾提及却没有人发现的一种药材。他给人看病,他采药让他们服下,治好他们的病。在一个个有力的事实面前,当地人终于相信,这个说着一口奇怪四川话的汉人,是上苍派来拯救他们的神仙。 他开始挥毫写诗作赋,并且诗句里款款跳动起轻快、诙谐与热腾腾的田园气息。纸不够,他随手在泥土上比来划去也兴致盎然;墨缺少,他心血来潮自己动手研制也乐趣横生。墨香从挽榔庵飘出,这是岛上稀罕的气味,它们丝丝缕缕随风荡开,把那些渴望读书识字的年轻人次第吸引。 苏轼有事可做了。沐着椰风,顶着烈日,他已经有一个很光鲜的角色:教书先生。传道授业释疑解惑,书香顿起,憋了一肚

    24、子的墨水猛然间开了闸。日子不再难捱,从来缺少四季变化的海岛,没有寒冬与冷秋,眨眼间一天天就飞快逝去了。他做得很投入,或许也已经冉冉涌起几分陶醉了。偶尔抬眼北望,烟雾迷蒙,除了亲情的牵挂尚且割舍不下之外,他不再有其他丝毫念想。 三年的时光里,他在这个岛上共写诗一百二十七首,词四首,各种表、赋、颂、碑铭、论文、书信、杂记等一百八十二篇。真不算少,垒起来都快等身了。 人家让他死,他却好好地活着,活得越来越好。 在他离去后的第九年,他的弟子符确赴京城会试,登己丑科进士,填补了白隋朝科举设考以来海南岛从无进士的空白。这只是一个起点,之后士子蜂起,接二连三,有宋代代,岛上共出了十二位进士 -这其是苏轼献给

    25、海南的又一个礼物吧?当初向南,再向南,他心灰意冷过,但岛安慰了他,于是他也回馈了岛。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在海南岛上看到植物纵横交错遍地疯长,每一寸绿都绿出明亮而蓬勃的油光。忽然想,会不会正因为苏轼目光抚过这些树木、双脚踩过这片上地,于是万物才获得更多的生机?文章首先叙述了苏轼初登岛时的经历,然后分三个方面,依次写了苏轼 _ 、 _ 、 _ 为岛造福的事。请从手法或词语运用的角度,任选其一,筒要分析第段是如何生动的描写苏轼初登岛时所看到的景象的。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体会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人家让他死,他却好好地活着,活得越来越好。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金风送爽,秋菊溢香,岁岁重阳

    26、,今又重阳。城郊处处可见老者身影,或由社团单位组织踏野赏景,或在儿孙们陪伴下登高望远。闹市中亦不忘营造“老人节” 气氛:置办寿星宴,慰问福利院,看望孤寡者,就连商场超市亦不失时机打出“老人牌”,倾力推销匕敬老礼品“ 本来,借助重阳佳节倡导敬老、爱老新风尚,是件大好事。然而,有的单位或个人不切实际讲究排场,有的说多做少“走马观花“,有的过分造作或炒作,形形色色,弄得老人们很不自在。难怪有老者发出这样的感叹:一年三百六十天,敬老何须待重阳!也有老人对送钱送物不领情,觉得对自己的生活是一种打扰,敬老成了“惊老”。 重阳节敬老爱老,离不开各种主题活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少和生活质量的逐步改

    27、善,老龄群体不断扩大,家庭规模日渐缩小,敬老爱老的时代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枸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这是我们今天敬老的重要含义和应有的作为。在新时代,敬老爱老重在平时和细节,只有延伸传统文化中“孝” 文化的内涵,让敬老爱老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体现在朝朝暮暮的第 8 页,共 18 页细微之处,才能让重阳节的价值在每一天都能存在: 敬老爱老应成恒久常态。 重阳敬老是对敬老的一种提示, 但敬老并非只在重阳节,更不是重阳节才敬老。尊老敬老是一种诚心的举动,而不能仅仅当活动做给他人看,更不能打着尊老旗号,敲锣打鼓作秀。

    28、一些团体和个人教老助老的爱:艾们篁该去质疑和怀疑,但是平时不注重行尊老爱老之举,只在节日里大张旗豉地搞愆问,“定难脱功利主义之嫌,这样的热闹就成了一种折腾,敬老也就摘成了“ 惊老重阳敬老贵在恒久常态,恒久常态的前提是真心关爱,用心敬老,也只有发旬内心的感恩去故老爱老,才能让老人真正感受到“夭夭都是重阳节“ - 敬老爱老重在细微之处。重阳节,不少人把敬老町在了购物送礼上,却忽略了老年人的内心感受。其实,现在多数家庭的老人物质条件都不错,老人缺乏的不是物质给养,而是亲情陪伴,陪伴是最直观的孝心,也是最好的慰问。因此,敬老还必须关怀老者的点点滴滴和方方面面:不仅要让他们吃得好、穿得暖、睡得香,享受现

    29、代的物质生活;还要投其所好,听其倾诉,美其心境,想方设法使之精神富足,驱散心中的暮气,走出孤寂的迷谷,提升生命的质量,尽享美好的杂榆晚景。同时,陪伴也不光体现在子女身上,有关郴门营造敬老的节日气氛,让老人们欣赏到好的节目、为老人举办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是一种陪伴模式,这种社会陪伴体现的一种细心,可能更符合老人的心理。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过重阳节,也是在提醒人们,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人人敬老,家庭才能幸福,社会才能和谐。重阳敬老是一种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紧贴时代不断创新。只有把重阳敬老的传统铭记在心,体现在平时和细节中,更加注重解决好老人们生活中的痛点,才会将这个传统

    30、节日发扬光大。 (北京青年报 2019.10.08)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文章思路。 第一段,先交代重阳节炒作敬老爱老,打扰老人生活的社会现象,再交代十九大报告的相关内容,然后提出本文中心论点:“ _ 。“第段,从“敬老爱老应成恒久常态”和“敬老爱老重在细微之处”两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第段,发出号召,将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发扬光大。梳理第段的论证过程。下面古诗都与重阳节有关,从中你可以看出某些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北京某社区要举办重阳节活动,请你根据所举诗词中有关重阳节习俗的内容,给社区提 -个关于重阳节活动内容的建议。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九月九日忆

    31、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注释:茱萸:一种香草,古人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七、作文(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90.0 分)11.题目: 杨万里有句“映日荷花别样红”,辛弃疾有句“人间别样春”,唐寅有句“带 月看花别样姿”这些诗句里的“别样”都是与众不同的意思。 总有一些人,会带给我们别样的感受;总有一些风景,会带给我们别样的情思;总有 一些事情,会带给我们别样的感触;总有一段生活,会带给我们别样的体验 请以“别样”为题,写一篇 600-800 字的记叙文。第 9 页,共 18 页12.题目:假如_是我的同桌、 请以本册语文书中所涉及到

    32、的人物为填写对象,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故事,注意故 事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字数在 600-800 字之间。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第 10 页,共 18 页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 1】鸡声茅店月【小题 2】在乎山水之间也【小题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答案: (1)鸡声茅店月(重点字:茅) (2)在乎山水之间也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重点字:济)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做好本题要保证不

    33、出现错别字还要理解句意恰当使用。2.【答案】【小题 1】B【小题 2】A【解析】答案: (1)B (2)A(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载人航天”中的“载”应读作“zi”,“迸发”中的“迸”读作“bng”。 故选:B (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cng 桑”中的“cng”应写作“沧”。“yng 往直前”中的“yng”应写作“勇”。 故选:A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

    34、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3.【答案】【小题 1】A【小题 2】B【解析】答案: (1)A (2)B(1)本题考查标点使用。甲处,“国家富强是人民幸福的坚实基础”是人们体会到的具体内容,所以此处应用冒号。乙处,“70 年栉风沐雨,在吐代发展潮流中发展的共和国,有足够理由为自己庆祝”与“70 年不懈奋斗,在历史前进逻辑中前进的中国人,有足够信心走好接下来的路。” 语义相关,格式相同,且都出现了分号,所以此处应用分号。 故选:A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充句子。细读材料可知,“世界的感受更独特”与 B 处的习近平总书记的宣告紧密承接。“也欢迎各国人民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

    35、与 B 处“人民最第 11 页,共 18 页有发言权”联系紧密。而其余三处前后句之间的语义联系紧密,不能插入。 故选:B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4.【答案】【小题 1】C【小题 2】B【小题 3】D【解析】答案: (1)C (2)B (3)D(1)本题考查书法赏析。 ABD正确。 C有误,这幅书法作品笔画连绵,行

    36、云流水,很明显是一幅行书作品,而不是楷书。 故选:C (2)本题考查词语使用。 ACD正确。 B有误,“勿忘国耻”的意思是不要忘记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雨果是一个法国人,不是中国人,所以这个词语使用不当。 故选:B (3) 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对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应使用书面语,而不能过于口语化。“辍”为停的意思,但比“停”书面意味要浓一些。“载”是年的意思,比“年”的书面意味要浓。 故选:D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 ,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

    37、、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 ,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5.【答案】【小题 1】D【小题 2】【解析】(1)本题考查句名的理解与运用正误的判断。 A“三思而后行”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可是情境表述的是小明进行体育锻炼迟迟没有行动,明显用错对象。 B“我不欲人之加诺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意思是: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情境中表现这两位同学的讨论影响到了大家正常听课,小明的提醒是正确的。这两位同学用这样的

    38、话回敬,意思是自己不想停下讨论,引用不当。 第 12 页,共 18 页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情境中老师不是向小明求教,只是觉得他的想法新颖,让他分享给大家,所以运用不当。 D理解与运用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积累。根据阅读记忆,写出水浒传中有关“义”的情节,结合人物的经历,表述自己对“义” 的理解即可。比如鲁提辖在酒店喝酒,遇到金氏父女,问清情况后去怒打镇关西,让金氏父女得以有时间逃脱。这表明了小说中的“义”是一种惩恶扬善的正义。 答案: (1)D (2)示例:我对“义”的理解是有正义感。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39、救助素不相识的金氏父女,表现了他富有正义感、嫉恶如仇。本题考查名著的综合阅读。平时课外阅读要扎实,要善于做笔记,对名著中的人物、情节、细节、主旨等进行分类归纳,强加记忆。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6.【答案】【小题 1】矛盾(犹豫)【小题 2】思念亲人【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词的主旨。“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

    40、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 (2)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感情。 苏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借月的阴晴圆缺表达面对种种生活际遇的旷达胸襟和乐观情怀。杜诗运用了以景衬情的表现手法,写出了白露节气的清寒,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到故乡的明月的描写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地深切思念。 答案: (1)矛盾(犹豫);思念亲人。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流露出词人

    41、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

    42、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 1076 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第 13 页,共 18 页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 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7.【答案】【小题 1】B【小题 2】B【小题 3】【解

    43、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尝:曾经。/尝:品尝。 B均为“或许”的意思。 C以:因为/以:用。 D是:这样。/是:对的、正确的。 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和理解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44、。 A理解有误,作者没有肯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而是肯定古仁人的悲喜观。 B正确。 故选:B。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岳阳楼记】 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从【链接材料】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可以看出范仲淹清正廉洁、品德高尚。 答案: (1)B; (2)B; (3)范仲淹有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

    45、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同时又清正廉洁、品德高尚。参考译文: 【选文】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链接材料】这泉水清澈而白净,品尝井水,(味道)十分甘甜,水深有一丈多,提水没有穷尽。酷暑的时候饮用,就像是吃白雪一样,品尝着像薄冰一样的泉水,冰冷爽口

    46、。在寒冬时节,遇上有太阳的日子,这泉水又如同阳春三月,一片温热。这眼泉水或许是雨水降落、云气蒸腾,上下醇厚,浑然一体,大概是山泽相通,在名源相互呼应吧。第 14 页,共 18 页我又邀请了嘉宾,用建溪、日铸、卧龙、龙门等地的名茶试这里的泉水,果然甘甜滋润,品尝之后,让人心旷神怡。 我喜爱它的清白和有德义,(它) 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楷模。于是就在这里修建一座厅堂,叫“清白堂” ,又在厅堂的旁边修建一座亭子,叫“清白亭”。希望我居住在这座厅堂,登上这座亭子的时候,没有玷污它的名声。“以”的用法: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以:连词,来) 以

    47、塞忠谏之路也。(以:以致于) 咨臣以当世之事(以:用)8.【答案】【小题 1】D【小题 2】【小题 3】【解析】(1)首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语境进行分析。“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宋代的石作技术已十分成熟,各种建筑中都有一套完善的石作技术,形成了一套体系,所以处选“体系” ,建筑物的建设首先要设计,再把设计构思绘成图纸,即先设计再绘图。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它所用的铜,系宫廷专门炼 制的合金铜,内念诸多贵重金属,与北京故宫。颐和园陈列的铜槌等所用铜相同,” 可见其用料优异;“由专门为皇帝服务的

    48、宫廷工匠精心制作,铸工精整” ,说明其铸工精湛;“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也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可见中西结合。 (3)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西洋楼的建筑及喷泉吸收了欧洲文艺复兴后期的建筑风格,“有了昆明湖、万寿山这样优美的自然景观,还必须有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来加以点缀。建筑之于湖山,是文和质的关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与中国传统的装饰理念予以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华丽装饰风格;“圆明园的 100 多个景区,都是建筑和山水、花木有机地结合,构成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 景区中的建筑和山水、花木有机地结合,构成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又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关系密切。 答案: (1)D (

    49、2)用料优异;铸工精湛;中西结合。(所用的铜,系宫廷专门炼制的合金铜;由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宫廷工匠精心制作,铸工精整;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也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 (3)吸收了欧洲文艺复兴后期的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的装饰理念予以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华丽装饰风格;景区中的建筑和山水、花木有机地结合,构成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又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关系密切。材料一说明的是西洋楼以建筑及喷泉作为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材料二介绍了西洋楼“海晏堂” 中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材料三讲的是西洋楼当初的设计理念。第一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第二题考查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对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制作艺术的把握;第三题考查用

    50、三则材料的内容,来分析概括圆明园的建造过程。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9.【答案】【小题 1】凿井第 15 页,共 18 页【小题 2】治病【小题 3】教书【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在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从文章第段“一下子就凿出两口井,清澈而甘甜。 这是他献给这个岛的第一份礼物。” 可知第一件事是凿井;第段中“他给人看病,他采药让他们服下,治好他们的病。在一个个有力的事实面前,当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北京市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578755.html
    云出其山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