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7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7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届高三 生物 二轮 复习 遗传 基本 规律 人类 遗传病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第7 7讲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传病知识联网知识联网参考答案假说演绎推理测交减后期减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有性核基因遗传萨顿摩尔根伴X显性遗传伴Y遗传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产前诊断记一记记一记1.生物个体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2.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比例相等的4种配子。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两大遗传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4.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假说。6.伴X隐性遗传病具有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的特点,典型病例为红绿色盲、血友病。7.伴X显性遗传病具有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连续遗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的特点,典型病例为抗维生素D佝偻病。8.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监测和预防遗传病的主要手段。辨一辨辨一辨( )1.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2017课标,6D)()2.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
3、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2016课标,6D)( )3.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为1 1,则双亲均为纯合子。( )4.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2014海南单科,25B)( )5.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6.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 )7.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2017江苏单科,6B)( )8.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所以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9.若F1(AaBb)自交后代比例为9 6 1,
4、则测交后代比例为1 21。( )10.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2017江苏单科,6D)答案1.2.3.4.5.6.7.8.9.10.总纲目录总纲目录高频命题点1 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高频命题点2 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高频命题点3遗传设计整合高频命题点1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新题速递新题速递1.(2017北京海淀零模,3)昆虫附肢可分为基节、中节和梢节,各节中有数量不等的刚毛。研究发现,a、b、c三个基因与不同节段的发育有关,a+、b+、c+为野生型基因,a-、b-、c-为突变型基因。如图为不同基因型个体发育到同一阶段的表现型。据图分析,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A.
5、a+仅影响梢节的发育B.b+仅影响基节的发育C.基节的发育受到b+与c+的影响D.中节的发育受到a+与c+的影响答案Aa+发生突变,中节和梢节上都没有刚毛,A错误;b+发生突变,基节上没有刚毛,c+发生突变,基节上也没有刚毛,因此,b+仅影响基节的发育,基节的发育受到b+与c+的影响,B、C正确;野生型中节下面没有刚毛,a+发生突变,中节和梢节上都没有刚毛,a+影响中节和梢节的发育;c+发生突变后,中节下面有刚毛,中节的发育受到a+与c+的影响,D正确。2.(2017宁夏银川二模,32)玉米的籽粒饱满对皱缩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籽粒甜对非甜为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性
6、状均为完全显性。现有纯合籽粒饱满非甜玉米和纯合籽粒皱缩甜玉米杂交,所得F1测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测交后代籽粒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为饱满甜 饱满非甜 皱缩甜 皱缩非甜=1 4 4 1。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控制籽粒饱满与皱缩的基因A与a遵循定律;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2)为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籽粒饱满甜玉米,最好进行育种。(3)若用纯合甜玉米作母本与非甜玉米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的籽粒为非甜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合理解释:;。答案(1)分离不符合F1产生四种配子的比例不是1 1 1 1(或
7、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不是1 1 1 1)(2)单倍体(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B基因突变为b基因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解析(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籽粒饱满 籽粒皱缩=1 1,符合测交实验的性状分离比,说明控制籽粒饱满与皱缩的基因A与a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两对性状综合考虑,F1产生四种配子的比例不是1 1 11(或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不是1 1 1 1),所以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所以短时间内育种一般选择单倍体育种。(3)纯合甜玉米基因型BB,纯合非甜玉米基因型bb,F1基因型应
8、为Bb,表现为甜玉米。而出现的非甜玉米基因型为bb,所以推测原因可能是Bbbb,雌配子形成时,B基因突变为b基因,也可能是雌配子形成时,含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了,Bb_b。整合突破整合突破1.两大规律的实质与各比例之间的关系图两大规律的实质与各比例之间的关系图2.性状分离比出现偏离的原因分析性状分离比出现偏离的原因分析(1)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异常分离比异常情况基因型说明杂合子交配异常分离比显性纯合致死1AA(致死)、2Aa、1aa2 1隐性纯合致死1AA、2Aa、1aa(致死)3 0伴X染色体遗传的隐性基因致雄配子死亡(XAXaXaY)只出现雄性个体1 1异常情况基因型说明异常分离比多因一效(
9、如两对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A_B_(性状甲) A_bb、aaB_、aabb(性状乙)9 7A_B_(性状甲) A_bb和aaB_(性状乙) aabb(性状丙)9 6 1与基因种类无关,只与个体含有的显性基因个数有关,且呈现累加效应1 46 4 1含有任何一个显性基因的表现型相同,与隐性纯合子的表现型不同15 1显性上位效应A_B_和aaB_(性状甲) A_bb(性状乙) aabb(性状丙)12 3 1隐性上位效应A_B_(性状甲) aaB_和aabb(性状乙) A_bb(性状丙)9 4 3A基因不控制性状,对另一对基因起抑制作用A_B_、A_bb和aabb(性状甲) aaB_(性状乙)13
10、3(2)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异常分离比3.孟德尔定律的应用相关试题的解题策略孟德尔定律的应用相关试题的解题策略(1)基因的分离解题技巧分离定律试题的类型亲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基因型的确定技巧a.隐性突破法: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型一定为aa,其中一个a来自父本,另一个a来自母本。b.后代分离比推断法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 隐性=3 1,则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即AaAa3A_ 1aa。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 隐性=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aa=1Aa 1aa。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是显性纯合子,即AAAa或AAAA或AAaa。“四步曲”写基因型判断显
11、隐性搭架子:显性大写在前、隐性小写在后,不确定就空着看后代表现型:有无隐性性状填空(2)两对相对性状特殊分离比解题技巧观察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如9 7、13 3、123 1、1 4 6 4 1等,即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 3 3 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9 3 4可认定为9 3 (3 1),即比值“4”为后两种性状合并的结果。最后,根据异常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比例。经典再练经典再练1.(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5)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
12、(A与a、B与b、D与d)控制,研究发现当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甲所示)。某黄色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黄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有6种B.若子代中黄色 橙红色=1 3,则其为突变体C.若子代中黄色 橙红色=1 1,则其为突变体D.若子代中黄色 橙红色=1 5,则其为突变体答案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正常情况下,黄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有aaBBdd和aaBb
13、dd两种,A错误;让突变体aaBbDdd与基因型为aaBBDD(产生aBD配子)的植株杂交,若为突变体(突变体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 1 1 1),则子代中黄色 橙红色=1 3,B正确;若为突变体(突变体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 2 1 2),则子代中黄色 橙红色=1 5,C错误;若为突变体(突变体减数分裂可产生D、dd两种配子,比例为1 1),则子代中黄色 橙红色=1 1,D错误。2.(2017四川绵阳二诊,32)某种成熟沙梨果皮颜色由两对基因控制。a基因控制果皮呈绿色,A基因控制果皮呈褐色,而B基因只对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一定抑制作用而
14、呈黄色。果皮表现型除受上述基因控制外同时还受环境的影响。现进行杂交实验如表所示: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自交所得F2表现型及比例一绿色褐色全为黄色褐色 黄色 绿色=6 6 4二全为褐色褐色 黄色 绿色=10 2 4(1)某分生组织细胞中的B基因所在的DNA由甲、乙两条链构成,经间期复制后,在后期结束时甲、乙两链分布于(填“同一条”或“不同的”)染色体上。(2)根据第一组分析控制沙梨果皮颜色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研究者将第一组亲本引种到异地重复实验如第二组,比较两组实验结果,基因型为对应的沙梨果皮表现型具有差异。(4)研究者认为第二组F1全为褐色不是引种后
15、某个基因突变所致。若是某个基因突变,F1的基因型及F2子代表现型情况为,则与杂交结果不一致,从而判断可能是环境因素导致。(5)若在异地条件下的第二组F2个体自交,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都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这样的个体在F2中所占的比例为。答案(1)不同的(2)遵循(3)AaBb(4)F1基因型为AABb或Aabb,其自交后代无黄色产生(F2表现型全为褐色或褐色 绿色=3 1)(5)1/2解析(1)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间期DNA复制后,甲、乙两条链分别位于不同的DNA分子上,两个DNA分子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甲、乙两条单链位于两条子染
16、色体上。(2)第一组实验,绿色(aa_)褐色(AA_或Aabb),子一代全部是黄色(AaB_),F1自交,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6 64,一共有16个组合,说明子一代是双杂合子,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亲本为aaBB、AAbb,子一代为AaBb。(3)实验二的子二代的组合数为16,说明子一代也为AaBb,则理论上子二代褐色(AA_、Aabb) 黄色(AaB_) 绿色(aa_)=6 6 4,而第二组实验褐色 黄色 绿色=10 2 4,说明黄色有4份变成了褐色,其基因型应该为AaBb。(4)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应该表现为黄色,而实际上表现为褐色,若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基因型可能为AAB
17、b或Aabb,其后代不会出现16个组合,也不会出现黄色,与结果不符合,说明不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应该是环境引起的。(5)第二组实验中,子二代为褐色(AA_、Aabb、AaBb) 黄色(AaBB) 绿色(aa_)=10 2 4,其中AA_、aa_无论自交多少次,都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它们共占1/4+1/4=1/2。高频命题点2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新题速递新题速递1.(2017湖北武汉二中期中,8)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
18、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病概率大于女性答案B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只有Y染色体上具有该基因,含有Y染色体的为男性,则患者均为男性,A项正确;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由于该患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会随着染色体行为的改变而影响个体的性状,故其性状遗传和性别有关,B项错误;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男性患者只有X染色体具有该基因,X染色体会遗传给他的女儿,故女儿一定患病,C项正确;若为X染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