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01-第一章-文物保护学概论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574284
  • 上传时间:2022-05-06
  • 格式:PPT
  • 页数:57
  • 大小:234.5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01-第一章-文物保护学概论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01 第一章 文物保护 概论 课件
    资源描述:

    1、 泉州师院 宋叶参考书目 教材:王蕙贞:文物保护学, 文物出版社,2009年3月 参考书目: 1、康忠鎔主编:文物保护学基础,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2、复旦大学文博系编:文物保护基础; 3、马清林等编著:中国文物分析鉴别与科学保护,科学出版社,2001年; 4、王成兴、尹慧道:文物保护技术,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 5、宋迪生等编:文物与化学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章 文物保护学概论 第一节 文物的基本内容及分类 第二节 文物保护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方法 第三节 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及基本原则 第四节 文物保护学的发展趋向 文物保护与文物保护技术 文物保护技术是研究文物

    2、制成材料变化规律和保护文物的技术方法的学科。前者包括研究其材料的内因和外因,后者包括两个方面即改善文物的保护条件、文物修复技术。 文物保护是通过研究文物制成材料变化规律,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方法和管理手段,对文物进行防护、保养和修缮。补充 二者最大区别在于其外延不同。文物保护的外延大于文物保护技术。它包括文物保护技术和文物保护管理两大部分,文物保护技术主要是从科学角度研究如何保护文物,构成文物保护的骨架,是硬件部分;而文物保护管理是从管理角度探讨如何保护文物,形成文物保护的肉体和血液,是软件部分。 第一节 文物的基本内容及分类第二节 文物保护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方法 一 鉴定文物的真伪 二 研究

    3、古代文物的制作工艺 三 分析测定文物的成分、结构及表面性质 四 研究文物损坏的原因及锈蚀腐败的机理 五 研究文物保护材料 六 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一 鉴定文物的真伪 过去:直接观察,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文物标本 现在:现代分析技术二 研究古代文物的制作工艺 Eg.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秦剑三 分析测定文物的成分、结构及表面性质 1.文物的成分分析 A文物成分的化学分析 B文物中的现代仪器分析法四 研究文物损坏的原因及锈蚀腐败的机理 (一).研究文物毁坏的原因A 人为因岁的破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B 自然因素的破坏 1.重大自然灾害的破坏 2.经常性缓

    4、慢积累性破坏 3.生物对文物的破坏 4.文物材料自身老化变质对文物的破坏(二)研究文物腐蚀机理五 研究文物保护材料 1.文物保护材料 2.文物保护材料的特殊要求 A B C D E F六 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 1. 2. 3. 4. 5. 6. 7.第三节 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及基本原则 一 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 二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一 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不仅是文物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文物保护的基本指导方针。 从文物保护研究的主要内容可知,文物保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保存环境对文物的影响,控制环境因素,防止环境因素对文物的破坏,进而研究如何采

    5、用新的、性能良好的保护材料和新的保护方法来提高文物抗老化(变质)能力,使已遭到损蚀破坏的文物得以抢救性保护处理,使文物材料的病害清除,强度增强,重新变得稳定。 这种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是作好文物保护工作的依据。防是主动防止,即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文物的侵蚀和破坏,防患于未然,防的本质就是延缓文物材料老化进程,尽量延长文物的寿命二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保存或恢复文物原状的原则 保持文物原貌,即保存或恢复文物的原状,整旧如旧,是文物保护修复的一条基本原则。 3.清除病害保护文物安全的原则 ,首先要调查文物的病害,分析引起文物病害的有害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损

    6、蚀破坏文物的祸根。 4.保护文物价值的原则 文物保护的目的就是以科学理论指导的技术和方法,防止文物的损坏及消除已损文物的病害使文物健康保存。 严防任何有损文物价值的“保护性”损害行为和事件的发生。 5.文物保护修复中应用现代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遵守的原则 A文物保护修复中以使用原材料为主的原则 B选用文物保护材料应坚持与文物强度、颜色协调的原则 C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古为今用”。 6.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文物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保护是前提,利用是目的,管理是保证。所以说,保护是第一位的,是前提和基础,是合理利

    7、用发挥文物作用,保障文物安全,减少文物损害的必要措施。第四节 文物保护学的发展趋向 一 文物保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二 文物环境研究逐步深化 三 文物材料成分、结构分析手段现代化 四 文物保护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五 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精深化 六 文物保护设施的现代化 七 文物保护研究单位工作的专门化、系统化 八 文物保护研究单位研究工作的协作化 九 文物保护教育的普及化、深入化一 文物保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我国将文物保护工作以“五纳入”的原则列入文物保护法二 文物环境研究逐步深化 例如2005年10月1 7日至21日在西安召开的“古迹遗址周边环境在不断变化的城乡景观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科学研讨

    8、会及“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形成了“西安宣言”,强调周边环境对古遗址的意义;理解、记录、解释不同条件下的周边环境;通过规划手段和实践来保护和管理周边环境;监控和管理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变化;扩大地区间、各学科间和国际间的合作以及提高保护周边环境的意识等5个方面充分认识在各个领域中古迹遗址周边环境的重要性。认为在作任何决定时都应当充分考虑其对所有有形和无形的古迹遗址周边环境的影响。三 文物材料成分、结构分析手段现代化四 文物保护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文物保护越来越多地借鉴化学、物理、生物、微生物、医学、地质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相关技术五 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精深化六 文物保护设施的现代化

    9、七 文物保护研究单位工作的专门化、系统化 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湖北武汉); 壁画彩绘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敦煌研究院); 彩绘陶器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秦俑博物馆); 砖石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所)等专门的不同重点科研基地。八 文物保护研究单位研究工作的协作化九 文物保护教育的普及化、深入化 1.加强政府和文物保护单位领导文物保护知识的普及提高 2.加强现有文物保护队伍建设 3.加强继承和发扬传统保护修复技术的教育 4.加强文物保护科技创新教育 当前文物保护科技发展中人当前文物保护科技发展中人才培养问题才培养问题1

    10、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人员的整体缺乏与大量亟待保护的文物之间的矛盾。 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受到过本科以上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培训的科学与技术保护工作人员不过百余人,技术成熟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员不过400余人,远远不能满足文物保护科技工作的需要。2 缺乏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和学术带头人 单霁翔局长在报告中也已明确指出:“学术带头人和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人员特别匮乏。” 文物保护学术带头人的培养!3 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才匮乏。 这方面的人才,不但没有增加的趋势,而且就连传统修复技术本身也快成为保护抢救的对象。 一些原来掌握传统工艺技术有绝活的老师傅、老专家已相继去世,后继无人的状况日益显著,4 文物保护科学技术

    11、研究人才也急需培养。 目前,我国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较为零散,需要解决的文物保护的技术难题还很多,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与国外相比,取得的一些科研成果科技含量不高,无法形成创新保护技术的理论支柱。致使我国的文物保护只能是抢救式的,无法向积极的预防性的保护过渡。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我国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人员的现状分不开。我国目前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人员人数很少,而且布局、分布不够合理。当然,还有经费等问题。5 缺少文物保护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就是既懂得现代科学技术,又懂得文物修复技术的人。文物保护与研究的历史文物保护与研究的历史发展概况发展概况 世界 1 、14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

    12、级开始出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舞台。欧洲的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早期的语文和美术史研究的兴趣,开始注意收集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雕刻和铭刻。之后,又扩大到巴勒斯坦地区,直到近东地区的埃及、两河流域等地的古迹、古物。在此期间,文化珍品的收藏,开始从皇室、贵族和教会扩大到社会上的市民阶层,于是在欧洲的德、法、意、荷等国家数以千计的收藏家出现了。此后许多古物爱好者搜集文化珍品的活动日趋频繁,其中一些人主要是以攫取珍宝为目的,采取非科学性的手段,对一些著名古遗址进行发掘。 2、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进入了高潮。资本主义的文明,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到19世纪中叶,进化论逐步成为

    13、欧洲思想界的主流。科学的进步,把人们的思想从上帝造人的神话桎梏中解放出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宇宙,认识自然,也重新认识人类自身发生发展的历史。正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考古学首先是史前考古学产生了。也正是在 19世纪,以收藏为主要职能的博物馆在类型和职能上都有了新的发展。一种兼备收藏、科研、教育三种职能的现代形态的博物馆在欧美各国普遍发展起来。同时,对古建筑的保护作为一门专业科学,也是从19世纪中叶才开始的。 3 考古学 博物馆学 古建筑学对文物保护与研究的促进 A 考古学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的出现,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在理论上、方法上有了很大发展,田野考古发掘技术有了显著提高,使人们认识到对地下

    14、埋藏的文物进行非科学性的发掘的破坏性和危害性。从而促使各个国家在制定文物保护法规的时候,都严格禁止对地下文物的非科学性发掘。 B 20世纪,现代博物馆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对于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C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 1964年 5月31日在意大利威尼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工作者协会(ICOMOS)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保护古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威尼斯宪章,这正是雅典宪章的继承和发展。它进一步明确了古建筑的概念,即它不仅包含建筑物本身,并且包含着与之相关的环境,因而,“不得整个地或局部地搬迁古建筑”,并且强调利用一切科学和技术来保护和修复古建筑,使它能传之永久。 中国 从古至今 商周 汉代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01-第一章-文物保护学概论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57428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