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doc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567856
  • 上传时间:2022-05-05
  • 格式:DOC
  • 页数:17
  • 大小:11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doc》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高一上 学期 期末试卷 精选 汇编 文学 文本 阅读 专题 下载 _必修 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湖南省邵阳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中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后继刘亮程那年我带母亲回甘肃老家。母亲逃荒到新疆40年,第一次回老家。我们从父亲工作过的金塔县城,到他出生长大的山下村,在叔叔刘四德家落脚。我们一到叔叔家,叔叔便带着我们去上祖坟。我们刘家的祖坟,我父亲这一支的都迁到叔叔家的耕地中间,爷爷辈以上先人合到一座墓里,祖先归到一处,墓前有祖先灵位,剩下爷爷辈的、父亲辈的坟都单个有墓。叔叔带着我走进坟地,说这是归到一起的祖先灵位。我跪下,磕头,上香。叔叔说,后面是你爷爷的坟,旁边是你二爷的,你二爷因为膝下无子,从另外一个兄弟那里过了

    2、一个儿子过来,顶了脚后跟。顶脚后跟原来是这么回事。一个人膝下无子会从自家兄弟那里过继一个儿子来,待你百年后埋在地下,有人给你上坟扫墓,将来过继来的儿于去世。就头顶你的脚后跟埋在一起,这叫“后继有人”。我这才知道后继有人的人不是活人,是顶脚后跟的那个土里的后人。叔叔又指着我爷爷的坟说,你看你爷爷就你父亲一个独子,逃荒到新疆,把命丢在新疆没回来,后面这个地方还留着。叔叔接着说,你父亲后面那块地就是留给你的。这句话一说,我的头突然轰的一下,空掉了。觉得自己在外面跑那么多年,父亲带着我们逃荒千里到新疆,父亲把命丢在了新疆,但是我爷爷后面的位置还给他留着。我在新疆出生又在外求学,好像把甘肃酒泉那个家乡给

    3、忘掉了,那个家乡好像跟自己没有关系了,但是祖坟上还有一个位置给我留着,当我过完此生还有一段地下的生活。在地下的祖先还需要我,等着我顶脚后跟,后继有人。我们要走的时候,叔叔拉着我的手说,我是你最老的叔叔了,你的爷爷辈已经没人,叔叔辈里面剩下的人也不多了,等你下次来,我不在家里,就在地里。我明白,他说的是跟祖先埋在一起的那个地里,我叔叔说这些话的时候轻松自若,仿佛生和死没有界限,不在家里就在地里,只是挪了个地方,在我叔叔对死亡轻描淡写的聊天中,死亡是温暖的,死和生不是隔着一层土,只是隔着一层被他轻易捅破又瞬间糊住的窗户纸。我原以为甘肃的那个老家只是我母亲的家乡,是我死在新疆的父亲的家乡,他跟我没有

    4、关系,我是在新疆出生长大。可是当我站在叔叔家麦田中那块祖坟上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它是我的家乡。小时候见到坟头害怕,当我坐在老家祖坟地坐在叔叔给我留下的那块空地上,竟觉得那么温暖,像回到一个悠远的家里。我想即使以后我离开世间,从那个村子里归入地下,跟祖先躺在一块儿,好像也不会失去什么。那样的归属就在自己家的田地中,坟头和村庄相望,亲人的说话和喊叫时时传来,脚步声在坟头上面来回走动,一年四季的收成堆在旁边,那样的离世,离的不远,就像搬了一次家。我们在家乡构筑了一方千秋万代的乡土,这乡土包含我们的前世今生,过去未来,这个能够安顿我们身体和心灵的地方,是我们的家乡。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家乡,在土上有一生,在

    5、土下有千万世。厚土之下,仙逝的人们,一代的头顶着上一代的脚后跟,在后继有人的过一种永恒生活。因为有他们在,我们地上的生活才踏实。在那样的家乡土地上,人生是如此厚实,连天接地,连古接今,生命从来不是我个人短短的七八十年或者百年,而是我祖先的千年,我的百年和后世的千年,是世代相传。有家乡的中国人,都会有这样的生命感觉,千秋万代都是我们的血脉。未出生之前,我已在祖先序列中,是家乡土地上的一粒尘土,待出生后我是连接祖先和子孙的一个环节。家乡让我把生死融为一体,因为有家乡,死亡不再恐惧;因为有家乡,我可以坦然经过此世,去接受跟祖先归为一处的永世。每个人的家乡都在累累尘埃中,需要我们去找寻,认领。我四处奔

    6、波时,家乡也在流浪。年轻时,或许父母就是家乡。当他们归入祖先的厚土,我便成了自己和子孙的家乡。每个人都会接受家乡给他的所有,最终活成他自己的家乡。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家乡,身体之外,唯有黄土;心灵之外,皆是异乡。(选自散文选刊2019年第5期)11. 理解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温暖:_。(2)永恒:_。12. 赏析文中的画线句。13. 作者详写叔叔对祖坟的介绍,有何用意?14. 结合全文,探究文中“家乡”的多重意蕴。【答案】11. (1). 不可怕、不畏惧。 (2). 世代相传 12. (1)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描写了自己离开世间,回归家乡的情景;(2)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离开人间比喻成像搬了一

    7、次家,比喻新颖,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依恋,以及家乡给予自己的归属感;(3)句式长短结合,富于变化。 13. 内容上:对祖坟的详细介绍,表现了叔叔对落叶归根的传统习俗的重视,对家乡的依恋;也表现出祖坟让家族成员对家乡有一种归属感。结构上:为后文叔叔对死亡的看法做铺垫,引出作者对家乡文化的探讨和思考。 14. (1)家乡并不是我们个人生活的那块小地方,任何一个乡村都可能保留我们共有的家乡,这个家乡中有我们完整的民俗,有青山绿水,有美丽的让人看上去非常温馨、愿意住下来的农家。(2)所谓的家乡,不仅仅是家乡,而是一代代人的回忆,也是一代代人的传承。(3)每个人的家乡都在累累尘埃中,需要我们去找寻,认领(

    8、4)家乡是一个能够安顿我们身体和心灵的地方(5)家乡让我把生死融为一体,坦然去接受跟祖先归为一处的永世。【解析】【分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词语和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就是将题干中的词语回归到原文中的位置,在此基础之上,联系上下文,既要瞻前,又要顾后,确定答题的有效区间,然后再仔细品读题干的具体要求,精读划定的语段区间,抓出答题的要领,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将答案表达出来。第一个词语“温暖”所在的原句是“死亡是温暖的”,“温暖”原来是形容天气温暖,使人感到温暖,现在作者用“温暖”来形容“死亡”,说明死亡并不可拍,也说明叔叔看淡生死。第二个词语“永恒”所在的原句是“一代的头顶着上

    9、一代的脚后跟,在后继有人的过一种永恒生活”,“永恒”即永远、恒久的意思,而此处是指后继有人的的一种生活状态,即指世代相传的意思。【12题详解】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语言表达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题时应当抓住最为鲜明、最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品味,可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句式等角度分析。从“我想即使以后我离开世间”可知,这段文字是作者想象以后自己离开人世的感受和想法,属于想象虚写;“那样的离世,离的不远,就像搬了一次家” 把离开人间比喻成像搬了一次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依恋;“亲人的说话和喊叫时时传来,脚步声在坟头上面来回走动,一年四季的收成堆在旁

    10、边”这几句句式整齐,且属于长句,“那样的离世,离的不远,就像搬了一次家”这几句句式较短,可从句式长短结合,富于变化角度分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有些时候也要注意语言表达)。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有: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详写叔叔对祖坟的介绍,可见叔叔对祖坟的重视,对死后回归祖坟的传统习俗的重视,也是为了表现叔叔对家乡的依恋。文章后半部分重点描写了叔叔对死亡的看法,“在我叔叔对死亡轻描淡写的聊天中

    11、,死亡是温暖的,死和生不是隔着一层土,只是隔着一层被他轻易捅破又瞬间糊住的窗户纸”,以及“我”对家乡的重新认识,“可是当我站在叔叔家麦田中那块祖坟上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它是我的家乡”,这些看法都是因为受叔叔对祖坟介绍的影响,所以结构方面可从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角度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人文精神的发掘。作品意蕴的发掘,可以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本题要求探究文中“家乡”的多重意蕴,其实就是要求学生概括出文中作者对“家乡”含义的不同理解,结合文章后半部分的段落来分析,要抓住具有总结性的句子来概括。如“我们在家乡构筑了一方千秋万代的乡土,这乡土包含我们的前世今生,

    12、过去未来,这个能够安顿我们身体和心灵的地方,是我们的家乡。”“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家乡,在土上有一生,在土下有千万世”“ 有家乡的中国人,都会有这样的生命感觉,千秋万代都是我们的血脉”“家乡让我把生死融为一体,因为有家乡,死亡不再恐惧;因为有家乡,我可以坦然经过此世,去接受跟祖先归为一处的永世”“每个人的家乡都在累累尘埃中,需要我们去找寻,认领”,结合这些关键句子,通过关键句重组法进行重新组织语言,分条概括即是答案。【点睛】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角度: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

    13、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4、从写作艺术手法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常见的句式特点有:

    14、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刘姨的口罩朱权刘姚祖籍湖北,十年前,一场变故让她孑然一身留在了客城。她是环卫所临时工,为了生计,还在小区做钟点工。原本,刘姨想春节回一趟久别的老家,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计划。看着确诊人数不断攀升的消息,刘姨内心焦急又难过。对于疾病、灾难与死亡,她在十年前就已撕心裂肺地感受过,那种情景,十年来一直在眼前挥之不去。她仿佛已身处湖北一个空旷的街角,身迹有人在呼救,而自己眼睁睁地看着他将要窒息却无能为力当人们不断传播着城区所有药店的口罩售罄

    15、的信息时,刘姨的鼻粱上还挂着戴了两天的一次性口罩。此时,刘姨是不缺口罩的,没有疫情之前,她每月在环卫所领取的30个口罩,几乎都省下过半,加上前些日子在一医药公司搞卫生时,老板送了她一大盒。刘姨心里在盘算,自己留在出租屋里的口罩少说也有三百多个,按照现时的价格,至少能卖一千多元,这可是一个月的收入呢!长年的体力劳累,使刘姨的日子过得节俭与精打细算。其实,刘姨几年前就开始在工作时戴口罩了,确切地说,这一习惯是从她为吴医生做家政开始的。记得第一天到吴医生家做家政时,刘姨就被吴医生要求戴口罩,按照吴医生的意思,“戴口罩做清洁时能防尘防菌,比较卫生和安全”。而在刘姨看来,戴口罩虽然呼吸不畅,但可以不与人

    16、说话,工作时会更加专心致志,也就是所谓的“少说话多做事”。因为“少说话多做事”,小区里越来越多人请刘姨搞卫生,有公务员、私企老板、教师、公司白领、房产中介等。刘姨将所有口罩摊在桌子上数了两遍,好家伙,每一个都有独立包装,一共326个。刘姨一边琢磨着怎么卖口罩,一边用力捏紧鼻梁上的口草金属条,呼吸有点急促,手心一直冒汗忽然,手机铃声响起!是吴医生来电。“刘姨!我下午要去湖北医院帮忙,这个月工资先付给你,你近期不用来家里搞卫生。对了,我留了个口罩在门卫处,你自己去取,外出记得要戴口罩”放下手机,刘姨觉得眼睛一热,眼泪顺着口罩直往下滴落,耳根被口罩的松紧带勒得发烫。一瞬间,刘姨就作了决定,要将300

    17、个口罩给吴医生,湖北疫区医院比自己更加需要这些口罩。余下的26个,刘姨想留给身边需要的人。在去往医院的路上,刘姨给雇主们打电话,她想问问他们需要口罩吗?公务员张姐在统计社区外来人员,陈老板在筹集复产的物资,王老师在准备网课,李经理正用视频安慰在河南接受隔离观察的女友他们都没有及时接听刘姨的电话。倒是房东叶女士的手机短信发了过来:刘姨,这两个月免收房租,祝安康!在医院停车场,几十位医生与护士整装待发,好不容易,刘姨才找到吴医生,并将300只口罩交到她手里。两辆满载医护人员的大巴车稳稳地开出,此时此刻,出征湖北的人们与送行的人们,都整齐如一地着口罩,口罩之上,一双双眼睛,是那么明亮,那么清澈,那么

    18、温暖!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交代刘姨的身份,客居他乡十年的环卫所临时工刘姨,孑然一身,为了生计,在小区做钟点工,表现了她生活的艰辛。B.十年来客居他乡的艰难生活,刘姨回想起来,内心焦急又难过,那些撕心裂肺地感受过的情景,一直在她眼前挥之不去。C.刘姨几年前就养成了戴口罩的习惯了,这习惯让她更加专心致志地工作,“少说话多做事”,小区里请她搞卫生的人越来越多。D.刘姨听到所有药店口罩售罄的消息,想到自己节省下来的三百多个口罩,至少能卖一千多元,这个价钱让她激动不已。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口罩”为线索展开情节,围

    19、绕“口罩”层层铺垫,层层推进,展现疫情期间刘姨周围人的表现,行文自然紧凑。B.小说塑造形象既有正面描写,又结合侧面描写,人物相互映衬,既突出了主要人物,又展现了英雄群像,时代烙印鲜明。C.小说善于通过对比来展现人间真情,文中写房东叶女士给刘姨发来免收两个月房租的手机短信,让人读来感人至深。D.小说语言颇具特色,平易朴实,口语通俗,清新自然;长句与短句交错,整句与散句结合,极具节奏感,极富感染力。8.简要概括刘姨的性格特点。(4分)9.小说结尾写出征湖北,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6.B(刘姨内心焦急又难过

    20、的原因是,看着新冠疫情确诊人数不断攀升的消息。)7.C(“对比”有误,应该是细节映衬、侧面描写。)8.参考答案:坚强勤劳能干。工作认真尽责(工作专心致志)。生活节俭、精打细算。善良有爱心评分细则:4分。每个要点1分。另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以酌情给分。9.参考答案:刘姨终于实现了捐赠口罩给湖北疫区的心愿,小说由此自然收尾,水到渠成。丰富了人物形象,刘姨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找到援鄂的吴医生,彰显了刘姨的人性光辉。升华了小说的主题。灾疫面前,无论是如刘姨般的众多普通百姓,还是如吴医生般千千万万的逆行者,都是温暖人心的抗疫力量。他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令人感动。补充丰富了小说的背景。小说的所有情节都是在人

    21、们出征湖北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展开的。评分细则:6分。以上四点,每点2分,任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愿作兰州一游子唐军一条河,一座桥,一本杂志,一个坐标,一份远方的呼唤,兰州在我的心里就有了独特的气质和风情。李修平的兰州味道,更像一封邀请函,于是在某个盛夏的清晨,我迎着黄河而上。列车载着久居江南的我,一路飞奔,这一路是扎眼的横无际涯的黄土;这一路是连绵不断的“黄”山;这一路是三三两两散落于山坡、山谷、山洼间土黄而低矮的民房或村庄,间或看见一星点的溪水或山泉,这使得

    22、我不敢相信即将奔赴的城市被叫作“金城”。置身于如意形状的甘肃大地,黄河一般蜿蜒悠长的兰州,我感于它虽没有北京宫阙的厚重,没有上海高楼林立的繁华,没有南京六朝古都的沧桑,却似曾相识。若说黄河是中华的根,那么中山桥则是兰州的魂。我解下行囊,奔向中山桥。一场雨却不期而至,偌大的凉爽感扑面而来,即便是盛夏,兰州的太阳也没了脾气,兰州城变得如此清凉。雨不紧不慢地下着,我在雨中散步,酷热难解的心绪、俗世纷扰的感伤,在雨丝自上而下的洗濯中,得以排解,作茧自缚的心性也随之消弭。这里没有沉闷的空气、燥热的气流,有的是清风习习、尘嚣尽落,郁郁枝叶间,鸟韵虫鸣弥漫。隔栏观望滚滚的黄河水,心中怦然涌起一丝淡淡的依恋,

    23、从巴颜喀拉山脉涓涓汇聚的水流,不远千里万里向着遥远的大海,蜿蜒曲折着,一分一秒不肯停下追逐的脚步,又在年年岁岁、分分秒秒地滋润着炎黄子孙坚强不屈的脉搏、歌唱着华夏儿女的生生不息。向西遥望,黄河水不急不缓地流淌,浪花激起片片涟漪,耳际不时响起水流相互击打的哗哗声;两岸绿植或高或低地迎风招扬,蝉站在树上,在黄河岸边的浓荫里欢唱黄河南岸,我信步于稀稀疏疏的市民中间,好一幅恬淡闲适、静谧祥和的图画:人们悠然淡定,神情从容,悠悠长长融于蓝天、净土、黄水间这里还能感受兰州人特有的水车情怀,忽然一辆或者几辆微缩水车扑入眼帘,它们虽不如当年的水车那样雄峻壮观,但也玲珑可爱,或如车轮、磨盘大小,或如锅盖、牛肉面

    24、海碗一般,它们都在鲜活的水流中转动。水花闪闪,芳草萋萋,水车在太湖石和黄河奇石的映衬下,吱吱咕咕,唱出古朴的韵律。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这里孕育了生命,它饱含着某种嘱咐,一粥一饭都是尘世里的修行,渐渐地,这里形成了特有的美食。一般说来,在中国说起吃面食,人们想到的不是包子、饺子、馒头,更不是舶来的饼干、蛋糕、面包,而是面条。就像时下热门的宫廷神剧中,美若桃李的都叫娘娘,可被尊奉为皇后的唯有一个。兰州拉面就是兰州人与万物不可名状的契合。正宗的兰州拉面有“汤净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不仅如此,这面里还大有乾坤,蕴含着“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玄学。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

    25、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油亮),看似简单,却让兰州拉面色香味鲜皆具,入口浓烈却不腻。一艘依黄河岸而泊的船吸引了我的目光,其实它并非船,而是一间与众不同的面馆。我选择了一个临窗的座位,从巨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对岸白塔山的全貌,也可以感受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世态光景有静有动,大抵如此。据说,浆水面发源于陕西汉中,相传该名是汉高祖刘邦与丞相萧何在此吃面时所起。然而兰州浆水面不同于汉中,其汤清且酸爽,将细面捞入冰爽的浆水,上面只放呛好的一抹香菜、几粒花椒,色香味俱全。颤抖着双手接下这大碗,碗中的面条仿佛就是我的整个世界,面香、牛肉香,还有葱香、辣油香,一股脑地涌上鼻头,嘈杂的

    26、面馆似乎也在浓香中安静下来。一座城好比一个人,在悠长的时间里,也有了它的表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应该是指一个地方会用空气、温度、风、水、土质以及最重要的食物,塑造出一款款与众不同的民风和民性。是不是就因为西北的人们把荒漠之地长成的蓬草,撒进这麦子粉里,并融入自己的食物中,兰州人才有着这样如蓬草般的坚强生命力,让拉面走过了世间的沟沟坎坎,遍布于世间的角角落落呢?在千百次对拉面的揉捏拍打间,他们把生命拉得如此细密绵长,分明有力。这个盛夏,我立于黄河岸边,不想走了。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希望开始漫延悠远,诗意苍苍的生活。风,携着黄河的气息,漫过曲径街巷,漫过四季日月,使山水环绕的金城越发显

    27、出一种宏大的格局来。我在黄河边上坐着,像一个归乡的游子,久久不想离开。(选自金山2020第7期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游览中山桥时遇上下雨,对下雨时自己心境变化的描写体现了兰州环境的舒适,以及这样的环境对人的心灵的治愈作用。B.文中借对流过兰州的蜿蜒曲折的黄河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炎黄子孙坚强不屈”以及“华夏儿女的生生不息”的歌颂与赞美。C.文章对黄河南岸周围环境的描写,体现出兰州人热情奔放、朴实敦厚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兰州生活的喜爱和向往。D.文章最后一段照应标题,作者借“游子”这一情感丰富的词语,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兰州城的依依不

    28、舍与深切眷恋之情。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运用正衬手法,以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重要特点作为描写兰州的铺垫,突出了兰州独具特色的气质与风情。B.作者借用“美若桃李的都叫娘娘,可被尊奉为皇后的唯有一个”的类比,目的是突出兰州拉面在面食中独一无二的地位。C.文章在描写兰州拉面时运用了色彩描写,“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用词简洁鲜明生动形象,为的是突出其味道之鲜美。D.“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既是排比又是用典,借用诗经中的诗句,既突出兰州自然之美又增添文化底蕴。8.本文记兰州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9.本文在构思方式上有

    29、何显著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6【答案及解析】C(“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是错误的。由原文“黄河南岸,我信步于稀稀疏疏的市民中间,好一幅恬淡闲适、静谧祥和的图画:人们悠然淡定,神情从容,悠悠长长融于蓝天、净土、黄水间”可知,这里体现的应是兰州人淡定从容的特点。)7【答案及解析】D(A“衬托手法”“铺垫”错误,应是对比手法,将兰州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对比;B“突出兰州拉面独一无二的地位”是错误的。由原文“一般说来而是面条”可知,这里的类比是为了突出面条在中国面食中的重要地位;C“为的是突出其味道之鲜美”,应是突出兰州拉面的色质和用料之纯正)8【参考答案】写饮食,就是写兰州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

    30、及其历史传承;写饮食,就是写兰州城与兰州人坚强有韧性的品格。(4分,每点2分)9【参考答案】文章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以空间转换展开对兰州城所见景观的描写;文章中作者由对兰州自然景观的关注到对人文景观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对兰州的情感变化;从开头的期盼到结尾的留恋,首尾照应的结构形成了回环之美。(6分,每点2分)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幽人苏家桥土家野夫幽人之谓,语出易经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孔颖达疏解为“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此即谓仅仅是幽居岩户还不能唤作隐士,还必须践履大道、守正

    31、不阿才行。当世江湖林泉俱为国有,隐逸的客观条件已然无存。然则内心像幽人一样生存于此俗世的人,其实尚未绝迹。以此衡之友侪,苏家桥兄庶几近之。其人好读书,尤擅于旧学;初时痴迷于魏晋,故言行风度颇类于竹林人物。既有拔剑四顾的自雄,也多穷途而哭的绝望。然则哭笑歌行之内,却是心底的悲悯和温良恭让。某夜深雪覆盖寂寂小城,除夕将至,我与他醺然还家,路遇一老丐蜷缩某机关门前。他拉着我上前询问,老丐曰当年水灾,其家颗粒无存,只好年关进城行乞,言毕泣下。老翁勾起我们各自童年颠沛的记忆,顿时三人抱头痛哭于当街;我们倾尽囊中散银,再三拱手揖别。那是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恍惚还残存这样一点古风。那时,他在故乡利川一乡镇

    32、中学教书。他的授课别具一格。经常兴致所至,便抛开教科书大谈某些课文的拙劣。然后从怀中掏出我们诗社的地下油印诗刊,给孩子们开讲其中的佳妙。他的课堂,我称之为“茶馆式教学”;经常组织孩子们自由讨论,他只负责启发思路并偶尔参与评判。最初校长颇为忧虑,不免有些讽谏之词;哪知年年期末会考,他的科目却往往拔得头筹。再后来,则谁也不敢不刮目相视了。1988年,我再次毕业分到海南。回山辞别,那时他也调到了州府某中专任教。他从利川送我到恩施,过家门而不入,又陪我坐货车到武汉。想到旅途迢遥,孤乘无趣,他遂陪我坐火车到湛江。还是不忍看我独行远引,又颠沛到海安;最后干脆一帆渡海,万里相送到了海口,次日才又独自踏上漫长

    33、归途。那时我们都是囊无余钱的人,这样的友道深情,不啻于桃花千尺矣。后来,中文系毕业的苏家桥,竟然成为了银行的经济师;终于步入了他日渐安稳的中年。行长曾经是其父一手栽培的旧部,他的同学也多已成为州里的要员。唯独他坚持不党不群,身于经济时代的洪潮浪底,凭手艺悄无声息地枯澹生活着。他现在是银行唯一最老资格的科员,独往独来,绝不逢迎于任何上司。单位福利甚好,时常瓜分蔬菜水果;他总是在一众挑拣离开后才去看看,倘有残余便随兴取一点回家。他完全与世无争,且幽默豁达,与人为善,自然便成了众人欢喜的怪物。大家戏称其为行长,就是面对真的行长,他也一样朗声模拟官腔应诺。领导知其向无野心,不以为忤,同事则暗佩其浑无体

    34、制之俗。他若宿酒未醒,午餐兴致好时,会在食堂把领导叫来陪坐。故意问:你们是党员吧?领导茫然点头。他又问:读过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吗?领导赧然摇头。他会笑着说:那我来给你们上上党课吧。领导只当他是嘻哈疯癲之徒,不以为意,也就顺便听他倾倒满腹掌故。他可以口若悬河地从马恩开讲,从国际共运扯到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老布与托派的区别,斯大林与毛泽东的同异,一直讲到领导瞠目结舌为止。苏家桥日夕坐拥书城,是鄂西不多的藏书小家之一。他腹笥深厚,笔锋暗藏,乃吾侪之中最先泡网的虾客。但他从不投稿梓世,更不以本尊现身,乃至迄今知其何人者无几。他亦新旧文体悉能熟练操刀者,散文之淡雅且冷幽默走丰子恺一路。苏家桥的旧诗词功底也非

    35、同寻常,其文白夹杂苦笑冷嘲,则酷似聂绀弩杨宪益一辈之披风刀法。当年我在槛中时,他曾遥寄贺新凉一阕,词曰别后相思久。点支烟,挑灯枯坐,吃杯烧酒。江上飞寒风且大,未晓冬衣可有。怕只怕,杜郎穷瘦。一别经年何日见,偶回来欲语兄寻走。思往事,空垂首。外头过活兄安否?待书来,看它几遍,莫教离手。自是危楼休独倚,怕说吹箫屠狗。但记取,死生师友。留得故园三分地,俟功名料理归田后。我与汝,再相守。许多年来,我曾经为他扼腕而惜,总认为以他的才华品性,埋没深山是一种浪费。现在,我开始慢慢领会他那种生活的自适了。自古读书人多要为“出”与“处”的矛盾而纠结,多半是在出而未果的情形下,再选择做一个处士。而他却是,从青春时

    36、代开始,就早早放弃了他在尘世的一切有为,选择了这种不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方式。东坡词谓: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每念及此,我就想起他那时隐时现在故乡人丛中,无人曾识的面容。(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家桥为行乞的老翁倾尽囊中钱财,体现了他的善良悲悯,而后与老翁“再三拱手揖别”,则展现了他温良恭俭的君子之风。B.苏家桥为“我”远赴海南一送再送,一直送到目的地再孤身返回。这种看似浪费时间和金钱的痴傻举动,正是他重情轻财的体现。C.苏家桥宿酒未醒,强拉领导听他讲党课,直至领导瞠目结舌,说明苏家桥虽平时不争不抢,内心却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幽愤。D.对于友人苏

    37、家桥的满腹才华和名士风度,作者赞赏有加,但对友人“不求上进”的人生选择,作者曾经难以理解也不认同。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引用易经和孔颖达的注疏,点明了“幽人”的涵义,为后文读者理解苏家桥的性格特点和人生选择提供了依据。B.对于苏家桥“茶馆式教学”,校长的态度发生了较大转变:从忧虑讽谏到刮目相看,由此正面突出了苏家桥的个性与才华。C.文章完整转录苏家桥写给作者的贺新凉一词,不仅直接展现了苏家桥深厚的古诗词功底,也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D.文章最后引用东坡词,既呼应了开头“幽人”一说,也借孤鸿这一形象抒怀,表达了对友人人生选择和人格品质的赞许

    38、。8.苏家桥被作者称为“幽人”,文中他“幽人”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4分)答:_9.作者土家野夫的语言很有特色,曾获“2009当代汉语贡献奖”。请就本文的语言进行赏析。(6分)答:_6.C(文章写苏家桥宿醉未醒后上演精彩党课一事,主要是生动展现苏家桥的学问才华,而不是向领导鸣不平。作为现代“幽人”.苏家桥是无意于名利场的。)7.B(校长对苏家桥态度的转变,是对苏家桥形象的侧面叙写,不是“正面”叙写。)8.(1)苏家桥幽隐的人生选择: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在银行工作,不求升迁,不逢迎领导;诗文俱佳,却从不投稿寻求发表。(1分)(2)苏家桥践履大道、守正不阿的体现:悲悯善良。对乞丐倾囊

    39、相助。特立独行,幽默豁达。教书方法与众不同,成绩显著;对于大家的“行长”戏称,欣然接受,且模拟官腔招呼真行长。满腹才华。饱读诗书,古诗文功底深厚,给银行领导上党课,专业精深。重情重义。千里送友,遥寄诗词安慰好友。(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9.文白融合,凝练自然,有古风。(2分)如文中“友侪”“庶几”“其人”“类于”等都属于文言词汇与用法,作者把它们大量自如地融进现代汉语中,语言就具有了古朴凝练而又自然的特点。(1分)语言精练而情感浓烈,读来余韵绵长。(2分)如“还是不忍看我独行远引,又颠沛到海安;最后干脆一帆渡海,万里相送到了海口,次日才又独自踏上漫长归途。那时我们都是囊无余钱的人,这样的友道

    40、深情,不啻于桃花千尺矣”,这段文字简洁凝练,一气读来,铿锵有力,情味绵长。(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千口古枣园魏胜先豫北内黄县六村乡千口村,有一处闻名遐迩的古枣园千口千年古枣园。千口千年古枣园,北靠晋豫鲁铁路干线,西傍颛顼、帝喾二帝陵,南邻梁庄镇,东接硝河坡。古枣园占地一千余亩,枣树万余棵,其中中心区一百零二亩,现存古枣树一千两百余棵,许多树龄在千年以上,树围在一百七十厘米左右。被林业部门鉴定命名的“千年枣树王”,树龄约一千五百多年。步入园

    41、内,一望无垠的古枣树纵横交错,苍劲茂盛。棵棵树干表面沧桑斑驳,色如火山石,状若鳄鱼皮。树冠八方张开,虬髯盘旋,气宇轩昂,新枝绿叶间串串玛瑙似的枣随风摇曳。置身于树下,仰首可摘枣,俯身能刨花生,既赏美景,又饱口福,惬意无比。五十多年前,孩提时代的我,每年秋天都跟着大人们来这儿拾红枣、刨花生,那时觉得这里不过就是个枣园而已。然而,今天我驻足园内,却有不一样的感受。我遇到一位老者,姓刘,八十五岁,性情耿直,看管古枣园已有半个多世纪。他饶有兴致地给我讲起了古枣园的历史,以及与古枣园有关的故事内黄,因黄河而得名。汉代以前,古黄河曾流经这块土地的南面,故称内黄。早在秦汉时期,这里的先民就在黄河故道栽种枣树

    42、。漫漫黄河故道,成就了内黄红枣的美名。自2002年以来,县里多年举办红枣节,吸引了数十万名海内外游客。千口,地处内黄县南端,也因黄河而得名。这里曾是古黄河上的一个渡口,因旧时黄河常年决口,先民频频搬迁,故名“迁口”。后人为了书写方便,逐渐变为“千口”。精神矍铄的刘老汉凝望着硕果累累的古枣园,在锄把上磕磕烟斗,告诉我,他小时候枣园就是这个样子。祖辈们都说,这儿自古以来就是块好地,沙质细软,枣树长得好。先辈们从试种酸枣开始,经过一代代人的反复试验,终于培育出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盛花期长、果实肉厚、香甜可口的优良品种扁核酸。扁核酸,因核状扁、味酸甜而得名。其鲜果酥脆多汁,酸甜可口;干果皮薄肉厚,香

    43、甜缠绵。古枣树上结的果,经过专业测定,果酸含量为其他品种的五倍,不仅是滋补营养之佳肴,还是中药的药引子。蜜蜂在古枣树上采集的枣花蜜,晶莹剔透,味正醇厚,润肺明目,被誉为蜜中上品。曾经,这里的先民靠一行行枣树防风固沙;遭自然灾害,靠红枣充饥救急;遇兵匪战乱,靠枣林天然屏障护身保命。作为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据点,千口村古枣林一带培养和保护了许多地下共产党员、游击队员。新中国成立后,千口古枣园重焕生机。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对园内枣树进行逐棵登记。枣树总数达十万余棵。国家修建汤濮地方铁路时,专门在千口村设站。县里专门在千口车站建起了红枣系列产品收购门市部。这里流传着一首民谣:“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

    44、五枣动杆,九月十五枣下箔,十月十五捞不着。”每年枣熟季节,枣园内,道路旁,一排排用高梁秆编织成的枣箔上,厚厚的红枣,在阳光照射下鲜艳夺目,宛若一方方红色的地毯;土产门市部,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收购红枣、枣蜜的商贾络绎不绝;院内小山一样的枣垛,源源不断地装上小火车车厢,运往全国各地。“枣儿香,枣儿甜,三分种,七分管;剪枝砍皮防枣锈,灭虫翻土疙瘩山。”这是当地枣农对枣树管理的精辟总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里每家每户都有了自己承包的土地和枣园。老枣农如鱼得水,将毕生经验全部倾注在枣树管理上。且不说每年至少五次修剪荒枝嫩条,光是枣树灭虫就是一场重头戏。为保证果品绿色无公害,枣农们常常用榔头击打树

    45、枝上的枣尺蠖。男人们在前面抢着木杆击打,妇女和小孩儿跟在后面,用指将打落在树根下的尺蠖一一消灭。有的尺蠖在强震下应声落地,而大部分则吐丝垂吊,缓缓坠地。待复活后又爬上树干。智慧的枣农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并用木板将土坡拍打光滑,尺蠖欲爬不能,等来的则是集中就擒。三年前的一个冬天,南方一位做古董家具生意的经营者看中了这里的古枣树,千里迢迢赶来,并托人向刘老汉说情,表示想出巨资挖走园中几棵最大的枣树。爱树如命的刘老汉听说后火冒三丈:“无论给多少钱都不能挖,那可是老祖宗给俺们留下的无价之宝啊!他们要挖走的不单是树,而是全村人的命根”对方最后只好悻悻离开。2018年底,村两委牵头,动员了十二名具有

    46、丰富枣树管理经验、勤奋好学的青壮年,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将古枣园中心区一百零二亩土地,从原先三十多个承包户手中流转出来,成立了古枣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投资修建起古朴典雅的千年古枣园大门牌坊,拉起透景篱笆墙,硬化了古枣园门前道路和停车场。千年古枣园而今更风光。为了古枣园的今天而世代相守、默默耕耘的沙区人民,他们有古枣树一样铁骨铮铮的品格,让人看到了这片土地更加美好的明天(摘编自2020年08月22日人民日报)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口古枣园古枣树数量多、树龄长、树围粗,纵横交错,苍劲茂盛,古枣园历经岁月变迁仍充满活力。B.内黄、千口皆因黄河而得名,

    47、这里沙质细软,适合枣树生长。先辈们代代实验,终于培育出优良枣树的品种。C.枣农们用榔头击打树枝上的枣尺蠖,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体现出当地农业技术的原始落后。D.文章写古枣园传承千年而生生不息,赞美了为古枣园的今天而世代相守、默默耕耘的沙区人民。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色如火山石,状若鳄鱼皮”“虬髯盘旋,气宇轩昂”,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古枣树的沧桑与遒劲。B.“七月十五枣红圈”“枣儿香,枣儿甜”等民谣写出了枣农对古枣树的深刻感情,既体现了乡土特色,又富有韵味。C.文章写刘老汉听说有富商想出巨资挖走古枣树后“火冒三丈”,严词拒绝,表现出刘老汉不为利益所动的耿直性格。D.文章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描绘了古枣园的美丽风光,叙述了古枣园的历史和相关的故事。8.文章后半部分用不少笔墨写枣农管理枣树,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9.“今天我驻足园内,却有不一样的感受”,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6分)6.C “体现出当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56785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