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关于2021年鲁卷16题迁都问题的拓展与模仿示例分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历史-关于2021年鲁卷16题迁都问题的拓展与模仿示例分析.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关于 2021 年鲁卷 16 迁都 问题 拓展 模仿 示例 分析 下载 _其他资料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关于2021年鲁卷16题迁都问题的拓展与模仿示例分析命题分析:2021年鲁卷第16题采用图片(数据)史料+文字史料的出题方式,主要考察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学科交叉能力,生态史观素养,语言组织能力等历史思维能力。难度偏中,但满分不易。目前模拟题大有模仿的趋势。介于此类题目命题难度较大,一般不会出现在月考等小考试题中。但是,其中提供的思维方式,确有重要借鉴意义。(真鲁卷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材料一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
2、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晋王亦曰:“迁都未便。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宋太祖日:“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材料二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黄泛区示意图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官方答案:利:(历史基础)历史上多个政权以开封为都城,北宋以定都开封多年。(经济对比)长安洛阳地区经济相对衰退,开封地区相对得到发展。(水运交通)地
3、处中原,交通便利,利于南粮北运,巩固统治。弊:(地形条件)开封地处平原,需要重兵拱卫,容易冗兵。(气候条件)北宋时期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易对开封造成威胁。(都城位置)黄河泛滥会给开封及其周边地区带来灾患,破坏生产。题目分析(仅供参考):题目设问方式为“利弊”,意在考察二元思维。提取材料信息,首先,“汴渠之漕,米数百万斛,兵数十万,咸仰给焉”给我们提供了“漕运(水文)”“重兵”这两个导向的积极因素,“黄泛区示意图”“去冗兵”给我们提供了“漕运(水文)”“重兵”这两个导向的消极因素。因此,答利时可答“开封有府库重兵把持,可保政治安全”“水利交通便利,有利于南粮北运(平衡地区粮食资源)”;答
4、弊时可答“开封需重兵拱卫,易导致冗兵冗费”“开封地处黄泛区,会给周边地区带来灾患,影响农业生产”。再者,看向图中河南地区,由于地理上的平原条件,也可“大做文章”。例如答利时可答“开封地处平原,附近水源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答弊时可答“洛阳地处平原,又处伊洛盆地,而开封平原给洪水带来了可趁之机”。然后,材料提到宋朝,自然想到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经济重心南移。因此,“洛阳地区经济衰退,开封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也可作为参考。最后,找到最难的分的“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气温变化可得出“北宋气候普遍寒冷,南方相较于北方更为温和,有利于耕作农业的发展”,稍有课外知识储备的考生也可回想到“北宋-辽-西夏”对峙
5、局面,北宋处于“寒冷期”,此时定都开封,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会带来威胁。补充知识:1.定都需要考虑的一般条件:政治(时代背景、军事力量,历史沿革)、经济(经济中心、农耕经济、商贸条件)、文化(民族、风俗习惯)、地理(交通、地形、水文)、粮储(粮食安全)。2.中国古代四大寒冷期第一个寒冷期(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冷期。游牧区环境恶化,少数民族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不得不频繁南下侵扰,并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第二寒冷期(200年到公元600年前后),即魏晋南北朝冷期。这个时期始于三国时期。该时期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全国人口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从公元156年的5007万,到公元208年
6、赤壁大战后的140万,再到公元221年的90万,损失了98.3%。第三寒冷期(1000年-1200年)从唐末至南宋。也是战事频繁、王朝更替的时期。公元10世纪后期,兴旺发达了300年的大唐帝国寿终正寝,黄巢起义,五代十国,由此引出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大乱。这之后,契丹和女真族崛起并挥师南下,占据中原。第四寒冷期是明清寒冷期,从公元1300年,即明、清时代以后,最冷时期大致在1640-1700年,此时清军南下入关,建立清朝。新题试做:1.(山东商河一中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迁都洛阳是兴隆之举,还是衰落之兆?材料一(493年,北魏孝文帝就是否迁都洛阳与大臣们展开了讨论)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
7、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尚书任城王澄日:“陛下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日:“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既还宫因屏人,谓澄日:“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日:“陛下欲卜宅 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日:“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摘编自资治通鉴卷138材料二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
8、,北魏中期(398494年)都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上扩 建而成的,共建都97年之久,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平城取自汉语“平成”, 因其古代处于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故而以“平”命之。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注:南北朝时期为中国古代的寒冷期(平均气温低于五千年来均温)摘编自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北魏迁都洛阳的利弊。【答案】示例利:(气候)迁都洛阳摆脱了寒冷与频繁风沙,有利于改善都城的办公与生活条件。(历史背景)迁都洛阳减少了旧势力对变法的阻挠,有利于孝文帝改革的进一步推行,也有利于国家的移风易俗。(地形)迁都洛阳使得首都深居农耕
9、区腹地,远离游牧区,有利于国家由武治向文治转变,也有利于北魏的兴隆。弊:(历史沿革)北魏以平城为首都已有近百年之久,平城已经成为当时北魏的政治中心。(时代背景)迁都洛阳必然导致劳民伤财。(时代背景)迁都阻力重重,可能会引发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治基础。2(2022青海西宁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元朝末年除兵乱之外,水旱、蝗灾、瘟疫也接连不断。黄、淮河又多次决口,使中原之地“漂没田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明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山西平均每平方公里27.52人,而河南每平方公里12.85人,河南的人口密度不足山西的一半。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