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几个常考时段-历史解释、时段划分题解题方法2.0.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历史-几个常考时段-历史解释、时段划分题解题方法2.0.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几个 时段 解释 划分 题解 方法 2.0 下载 _其他资料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几个常考时段阶段划分题、历史解释题 本资料适用于新旧高考地区历史解释题,按照答案编排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 考察不同时段的阶段特征。这类题目通常从小切口出发加以考察,考察方式通常或是图表,或是2020年后新兴的“三图对比判断”,这类题目考生往往可以得到部分分数,但由于知识盲区和发散性联系不够而导致丢分,如被无数出题人青睐的“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形成始末。2、 考察对某个时段、某个实践亦或是某个人物(媒体)观点的评述。这类题目通常要表明态度,概括观点,提取材料信息,中间部分展开对材料的阐述,最后辩证性的结合唯物主义观点评价。评述正文的结构一般遵循背景/原因史实结果、影响、评价的逻辑。在做此类题
2、的时候,应注意材料来源、时代思潮、人物立场、史料研究方法等方面。如“评述两税法”时,要谈两税法施行的原因(均田制被破坏,土地兼并严重,财政收入锐减,租庸调制难以继续施行)、史实(公元780年,唐德宗采用宰相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量出而制入”,不分主客户,户税与地税同步征收,分夏季和秋季两季征收)、影响(简化税收明目,减轻人民负担,改变了自战国以来按人头收税的惯例,但未能抑制土地兼并)亦如“评价郑观应的海防思想”结合此人属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人物立场来谈,而他的思想也为时代所囿,只停留在器物层面,要辩证看待。附下表:考虑方面对比类型对比项目历史事件类背景时代、原因、条件、目的等过程阶级、人
3、物、组织、纲领、措施、方式等结果结局、性质、功绩、局限性、影响等历史现象类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积极作用、历史局限性等方面考虑历史人物人物所处的时代、所属阶级或阶层、主要功绩、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考虑政治、经济制度类实施的时代背景、目的、性质、内容、结果、影响及地位等角度考虑3、 考察史料价值这类题目是试卷常考题型,主要从史料来源、材料内容、信息提取、史料价值等方面入手。附下表:史料价值题的一般性模板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总说:是研究何时何地何事件的(一手、重要)史料,具有(一定的、很高的)史料价值,(或可和其他材料相互印证,对于研究何事是一个重要的史料补充)材料内容具
4、体材料A,反映了.可用于研究.材料从.和.角度反映何时何地何事的状况,.是.的一个缩影。下面,笔者将从前两种题型经常考察的时段特征出发,介绍体系化的基础知识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产生:19世纪60、7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产主义出现。初步发展: 19世纪末: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短暂的春天”:20世纪10年代20年代: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较快发展:
5、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国民政府的政策推动。日益萎缩: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在沦陷区日军的摧毁和吞并,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压制民族工业牟取暴利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人民困苦不堪,民族工业纷纷关闭。2.中美关系对抗时期(19491969年)二战结束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出台杜鲁门主义,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政策,遏制孤立新中国。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缓和、正常化时期(19691989年)这一时期美国在越战中严
6、重耗费了国力,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迫使美调整战略和对华关系。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紧张、缓和并存时期(1989年代以来)美国加紧对中国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和国际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加深。3.殖民化与去殖民化史新航路开辟之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见雏形。该时期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活动为主,在美洲,进行以“欧洲非洲北美”为主要线路的三角贸易(贩卖黑奴活动)。在拉丁美洲实行总督体制,开采金银矿,发展农奴制种植园经济,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奴,禁止殖民地与其他国家贸易。在亚洲,16世
7、纪中叶,葡萄牙攫取了中国濠镜澳的主权,建立商站;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马尼拉设为商站,开展“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亦称丝银贸易);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展开对印度的殖民活动,挑唆印度人打印度人,侵占土地,征收巨额土地税,19世纪中后期,基本控制印度全境。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在北非,英法控制了苏伊士运河的航运权,英国于1882年发动侵埃战争,对苏丹进行武力扩张,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对突尼斯和摩洛哥进行武力扩张。1884年,召开臭名昭著的柏林会议,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确立了“有效占领”的原则。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殖民体系正式形成。改变了殖民地传统的经济结构,给殖民地国家带来深
8、重灾难,但客观上,移植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发展与进步。18世纪末19世纪初,早期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法国大革命传播了启蒙思想、自由平等观念,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拉美人民。1792年,在杜桑的领导下,法属海地独立,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努力下,西属拉美其他殖民地也纷纷独立。”1822年,葡属巴西独立,实行君主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战争激化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同时,宗主国忙于战争,一定程度放松了控制,使得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工业有所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队伍得以壮大,拉丁美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出现,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
9、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伊朗立宪革命等著名斗争,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逐渐瓦解。二战削弱了西欧诸国的实力,美苏对于中间地带的争夺以及联合国的推动,在战争中得到锻炼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非洲,东南亚,南亚,东亚诸国普遍获得独立。同时,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恢复和发展本国经济。1990年,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两极格局瓦解后。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浪潮席卷下,第三世界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新兴民族国家为争取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
10、秩序而奋斗。4.世界霸权的更迭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称霸时期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在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通过殖民扩张掠夺大量财富,使得国家迅速强大;17世纪荷兰通过海上运输业等优势积聚巨额财富,成就大国地位。英国世界霸权由辉煌到衰落(1840-1914)18世纪后期,英国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后打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成为霸主,被誉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战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基于其发达的工业制造力,在世界市场竞争中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金融货币政策方面实行金本位制,英镑成为主要世界货币。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美德
11、崛起。随着新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日趋激烈,帝国主义国家间形成了以英德矛盾为主导的协约国与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激烈对峙局面,进而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战使英国实力受到的削弱,其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二战后,英国元气大伤,欧洲中心英国霸权的格局彻底结束。美国世界霸权由建立到受到冲击(19141979)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参战,通过向欧洲销售军火和提供贷款而大发战争财,一战后,美国变为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进入一个短暂的繁荣时代”;通过华盛顿体系拆散英日同盟,取得与英国相同的
12、地位。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工业总产量下降,社会矛盾尖锐,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混乱,各国纷纷采取货币贬值和提高关税等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美国过罗斯福新政,经济走出低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先采取中立纹策,后颁发租借法案,战争后期主导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并处理联合国。战后通过控制联合国,推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等措施,在组织,经济、军事各方面掌握世界霸权。20世纪60、70年代,随着欧洲的联合、第三世界国家不结盟运动,日本经济的发展等因素的冲击,加上美国出现经济滞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苏争霸等因
13、素的影响,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冲击。5.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重商主义时期(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殖民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殖民国家以垄断性贸易、殖民屠杀、贩卖奴康等方式,对美洲、非洲、亚洲进行政治控制和渗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见端倪。这是由工场手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的。市场上,重商主义盛行。此时期处于欧洲奴隶制度瓦解(中古时期)向封建专制王权的民族国家建立的转型阶段。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与工商业资产阶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西欧建立起开明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工商业资本的发展。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要求,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文化上,
14、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理性主义启蒙运动盛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殖民上,英国、法国等殖民国家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输出等方式向东亚、南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使亚洲、非洲、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变为其经济附庸。到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这与工业革命开始后西方主要国家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相关。市场上,(古典)自由主义盛行,主张对经济发展完全自由放任。高中教材通常认为,该思想正式提出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发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殖民上,这一时期,
15、欧洲列强和美国、日本等殖民国家通过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等方式把非洲内陆以及亚洲内陆等广大地区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市场上,是自由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出现了以托拉斯、辛迪加、康采恩等为首的私人垄断组织。此时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市场上,采用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工业总产量下降,社会矛盾尖锐,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混乱,各国纷纷采取货币贬值和提高关税等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美国罗斯福新政,依靠凯恩斯主义,国际干预经济
16、。“黄金时期”(1950、1960年代)。战后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得以缓和;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与日本的崛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世界贸易走向了制度化和体系化。1970年代,新自由主义时期(经济“滞胀”时期)。以第四次中东战争、两次中东石油危机为导火线,导致整个世界陷入了“滞胀”(高通胀、高失业、低经济增长)的困境。面对“滞胀”,凯恩斯主义政策束手无策。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上台,采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思想,进行放宽国家对经济直接干预的改革,与此同时,1971年布雷顿森
17、林体系宣布瓦解。6.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分期细化改革开放的开始探索阶段(1978-1992年),在这一阶段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改革从农村开始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这一阶段开放也迈出重大步伐,1980年决定在深圳等设立经济特区。这一阶段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任务是拔乱反正.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探索建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制度改革阶段(1992-2012年):在这一阶段改革在邓小平南巡谈话后,思想进一步解放.并在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税收等
18、体制改革。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说明了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制度性开放的新时期。这一阶段的体制改革大大推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深度和广度,也大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到现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确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7年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家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草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6.城市化进程(了解即可)起步阶段(1840年一甲午战前)。鸦片战争以后,城市化率整体不高,但也有缓慢提升,且主要在沿海、沿江的部分地区进行,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后,列强加紧
19、对华商品输出,近代城市化进程启动。60年代,洋务运动促使沿海、沿江城市内的近代工业逐渐兴起,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从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直至中法、中日战争,许多城市、城镇不同程度地遭受战争摧残。初步发展阶段(甲午战后一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这一时期城市化获得初步发展。把马关条约签订看作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性转折点,是因为它不但刺激了通商口岸城市数量的增加,而且刺激了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实业救国高潮出现的同时,也迎来了一个铁路铺设、开矿设厂的时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随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民族工业和
20、城市化均获得较快发展。曲折发展阶段全面抗战爆发1949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对城市化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上看,半壁河山沦陷于日寇之手,大多数城市,特别是若干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和近代兴起的主要工商业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相继被日军占领,城市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从局部看,东北与西南两个局部区域的城市化却得到了很大发展。日本为了适应对华战争的需要,将东北作为战争基地,加大了对东北的投资。抗战胜利后,东北成为中国重工业基地及其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全面抗战期间,民族工业和华北高校内迁,推动了西南地区的城市发展。但这远不足以弥补战争对整个中国城市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