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伤寒论背后的理论体系解析-PPT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563479
  • 上传时间:2022-05-04
  • 格式:PPT
  • 页数:78
  • 大小:1.4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伤寒论背后的理论体系解析-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伤寒论 背后 理论体系 解析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1、伤寒论背后的理论体系解析缪正清上海交通大学 2014-5-16让高深而神秘的伤寒论走向大众让西医了解中医没有障碍让学者了解中国古代人体科学的巨大成就摘 要 伤寒论继承和发展了神农本草经药证相对的经验,通过规范疾病部位(三部)、证状和病性(虚实寒热),使得证治体系与病因脱钩,而得到大幅度简化。证状反映病性,病性连接治法、治法连接主药。归纳出12种简单证,组成六种基本病(六经病),成为构建复杂病的基本单元。复杂病分成三种类型:基本证的组合;基本病的组合;基本病与基本证的组合。这种组合基本可以囊括各种实际的疾病种类。同时,由于诊治体系与病因无关,因此,体系本身就表明它是广义伤寒论,无需论争。伤寒论因

    2、此可以扩大到一切疾病的证治范围。 关键词:伤寒论,与病因脱钩,三部六病,简单证,基本病,复杂病,疾病的分解与合成,广义伤寒论。0.引 子 让我们先看一个伤寒论治病的例子1: 病证: 发热恶寒 类似证状:身热战寒,鼻煽喘急,脉浮数,头项强痛 治法:解表 开方(主药方):葛根甘草汤(葛根60g,甘草10g) 解释1:具有上述 特征证状,可以采用解表的方法,具体就用葛根甘草汤治疗。 疑问1:这是出现在伤寒论中的病证,是否只适用于伤寒前提下的这类病证的诊治呢?历史上很多医生都持有这样的疑问。据此,伤寒论就是狭义伤寒。 疑问2:从历史上的医疗实践来看,只要具有这一病证,这种治法不论病因是否伤寒,同样有效

    3、。问题是如何理解伤寒论的药方可以治非伤寒的病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这也是历史上伤寒论的狭义与广义之争的由来。0.引 子 伤寒论的本意是:(不管是什么病因引起的疾病,不管是什么病因引起的疾病,只要只要)具有上述 特征证状,(就就)可以采用解表的方法,具体就用葛根甘草汤(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 这一方法就是伤寒论的方法。简单得让人不太相信、不太放心。但是,经过历代的验证,它十分有效,因此,后人纷纷竭尽才智,对伤寒论进行多角度猜测、解读。然而,很多还是背离了伤寒论的本意,渐行渐远。 即伤寒论既是狭义的,又是广义的。 在后世医家们看来,治病总得找出病因,治疗才有针对性,才符合正常的治病

    4、逻辑。知道病因还不够,还得弄清楚疾病的机理,要弄清疾病的机理就离不人体的生理机制作为参照。而病因、病机最权威的还是内经。因此,引进内经病因、病机学说解读伤寒论就成为二千年来的主流。结果,人们只看伤寒论还觉得很简单,再一看历代名家对伤寒论的解读,就坠入云里雾里,对伤寒论觉得高大得只能顶礼膜拜、深奥得唯有束之高阁了。 伤寒论真的需要这样复杂化,真的需要学遍名家解读才能靠近吗? 张仲景为何自己不把它弄得复杂些,省得后世医家再将其复杂化呢 ? 其实,只有一个解释,伤寒论就是要把治病变得很简单,复杂化没有必要。张仲景早就知道治病方法不是复杂的好,而是越简单越好。 张仲景早就看到早于他之前的内经对于病因、

    5、病机的认识很深刻,但那套治病方法很复杂,不是我们今天看到它复杂,张仲景早我们二千年就知道它的复杂了。 既然二千年来张仲景得了医圣的桂冠,那他就一定有他非凡的简化复杂问题处理的能力。这就是他超越内经研究医学的高级方法。 让我们来看看张仲景是如何超越内经,如何找到简单识病、有效治病的妙法的。1.人类认识复杂事物的一般方法2.人类早期诊治疾病的经验法3.内经疾病诊治的一般体系4.伤寒论诊治总纲5.伤寒论诊疗体系 5.1 疾病的基本属性 5.2 12种基本证 5.3 六类基本病的理法方药 5.4 基本证与基本药、复合证与复合方的关系 5.5 复杂病的分解与合成 5.6 基本证的组合举例 5.7 基本病

    6、的组合举例 5.8 基本病与基本证的组合举例 5.9 引子中例子的治病原理6. 总结 目 录 生活中大家熟悉这样的现象,一栋房子是由砖块按照一定的设计方案堆砌起来的。 其实,复杂的问题(或事物)也都是按照某种原理(规律)由简单的问题(或事物)构成的。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同时,找到简单问题到复杂问题的合成路线。 医学面对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法是一个复杂问题。如何认识复杂疾病,如何解决复杂疾病的治疗方法,就是医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从复杂疾病中,抽象出基本疾病,在认识基本疾病的基础上,解决基本疾病与复杂疾病的关系,进而认识并解决复杂疾病。1.人类认识复杂事物的一般方法2.人类

    7、早期诊治疾病的经验法部位证状药方 这是人类早期实验医学的雏形;人类早期对于疾病的治疗来自经验,经验最可贵处乃是其实效性; 证状是疾病的外观表现的特征,易于识别; 经验方可以跨越复杂的病因、病机这需要千年、万年才能研究清楚的困难;经验方与证状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无数次的人体实验来积累; 证状(疾病当前态势)连接疾病的内在,即疾病的缘起病因历史,及疾病的本质病性; 经验既有实效,就必有至理存在;经验医学与科学医学之间的鸿沟只在于能否解释产生证状的病因、病机、证状与治疗证状的药或者药方之间的内部规律。科学医学为经验医学插上理论的翅膀。 疾病一般就表现为一系列的症状或者证状,两者在中医学中往往通用。但

    8、是,证状的学术性更多一些。因为所有疾病的外在表现都可以叫做症状。但是证状是与某种特定的疾病的特征相联系的症状,用于辨识是否属于某种病。也就是说,证状是有选择性的症状。 疾病都有症状,每一种疾病都有对应的证状。简单的疾病对应简单的证状,最简单的疾病只有一种证,就叫做单证,伤寒论中的六经病还不是单证病,但也不是复杂病,是一种复合证病的最基本类型。复杂的病是由多种证、或者多种基本类型病或者基本类型病与证的复合。 复杂病对应一堆杂乱的病症,这样不加区分是无法真正认识疾病的。 经过人类长期的医药实践,是有可能从症中提炼出证的概念,并以后者作为最简单病的类型,并据此总结单证与单味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这可能

    9、就是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及其它早期单方的来历。 从复杂的病症中,认识简单证作为简单病是医学实践的一个重大的进步。 早期建立的单证与单药之间的关系,必然首先类推到复合证与复合药的关系。 某些复合证具有相对稳定性,较易以整体形式出现,就称之为基本病,比如伤寒论的六经病。 一方面从众多杂症中不断凝练出简单证与简单病对应;一方面不断地总结简单证与单味药之间的关系,前者导致医学理论的渐渐形成,后者成为药学的积累。 有了简单证与单味药的对应。从杂症中识别出数个简单证后,用各个简单证对应的多个单味药组合成复杂病的用药是一种自然的推论。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因此,古人就不断完善这一方法。 从这个意义

    10、上,也确实表明,本经就是这么积累起来的。从伤寒论的用药来考察也确实继承了本经的药证经验。 本经是最好的单证与单味药之间经验关系的总结,非常宝贵,但它毕竟停留在单方经验层面(由于以药为纲,故,里面更多的是呈一药对应多证关系)。 如何处理复杂病的处方问题才是医学需要面对与解决的迫切问题。 简单证简单病,稍稍复杂一点的病基本病,如何把复杂病化解成基本病,用基本病的方法处理复杂病? 伤寒论围绕这个问题,给了后人以很好的交代。 本经处理单证与单味药之间的关系十分简单,直截了当,十分有效。里面没有复杂的关系,没有眩的理论。治病简单、有效是最基本而重要的原则。这给伤寒论应该有同样重要的影响。 治病需要的一是

    11、识病,二是给出治疗的效方。仅此而已。中间联系环节越少越好,越简单越好。 谁做到这样了?内经没有做到这样,金元以来的时方没有做到,因为他们要辩清楚复杂的病因,复杂的病机,复杂的药理才行。 但伤寒论做到了。所以伤寒论伟大! 伤寒论不需要病因!所以简化! 伤寒论只需要识证!所以不难! 伤寒论识证就是识病性!识病性就是识治法!识治法就是得组方! 伤寒论方证相对!单证用单方,合证用合方!疗效有保障!3. 内经疾病诊治的一般体系病因部位证状病性药方1.外感2.内伤3.内外因联合阴阳(虚、实、寒、热)对应各部虚实寒热主药内经的病性是综合了病因、部位(不同于伤寒论抽象的部位)、证状(不同于伤寒论抽象的特征证状

    12、)得出的病性(与伤寒论病性相同)。治法(热则寒之、寒则温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这基本是内经的诊治法,但是由于内经只有很少几首药方,或者,总体上看, 内经是缺少治疗的药方的。 内经虽然没有给出药方,但是, 内经有完整的治法,因此即使没有药方,等于给出了药方。 重要的是内经给出了从病因到治法的完整链条。 尤其是, 内经对于病因与证状之间的关系,对于病因、病机、生理、病理的研究完整而深刻。因此。内经影响了此后的医学,或者可以说,中医方药的治疗体系有两个,一个是内经体系,重视病因的治疗法,一个是伤寒论的治疗法,与病因完全脱钩。金元以来的时方无疑属于内经体系。 伤寒论采用了与内经完全不同的诊治体系。

    13、今天只有当我们明确两类方法的不同,才能看到各自的特色。 两千年来,两类方法一直处在混淆的状态,说好听点,叫做融合,说难听点叫做两不挨。如果对于两种方法 本身不清楚,那不叫融合,叫混淆。 其实,从两种学术的年代先后来看,内经在前,伤寒论在后,根据一般学术发展的 时间先后关系,在后的伤寒论应该是对内经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倒退。 那么,伤寒论为何不采用内经的方法而要另外创立一套呢?只能有一个解释,张仲景看到了内经方法的问题和不足。那内经不足在哪里呢? 内经那种与病因相关的诊疗法,必须依靠证状去推测,一来复杂,二来还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可能这是张仲景要做改进的原因。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三部阴阳虚实寒热性

    14、质热则寒之寒则温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虚实寒热性质证状药方温热寒凉 (相反)甘草(协调) 六经病 隐含4.伤寒论疾病诊治总纲伤寒论在内经基础上,对疾病的部位抽象为三部,对三部上的虚实寒热性质的证状进行规范化与标准化,因此,使得病性只与部位及其特征证状(简称证状)相关,而与具体的病因脱钩。建立病、证与药方之间的简单关系是伤寒论的出发点和归宿 本经简单而实用的药证对应方法,内经病因、病机理论虽然深刻,而过于复杂、欠实用,但是关于病性的虚实寒热,关于治法与病性的针锋相对的原则,应该都对张仲景创作伤寒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无法知道张仲景的真实想法,但是,从他的伤寒论我们可以逆推他的思路。 如何把处理复杂病

    15、与组方的关系建立得像本经一样的简单而实用,这应该是伤寒论的主要目标。伤寒论也确实做到了。 伤寒论根据病性(阴阳、虚、实、寒、热),从繁杂的病症中,抽象出证作为识病的最基本单位,建立证与病性、病性与治法、治法与主药的直接对应关系,然后,再用复杂病分解为简单证,简单证合成复杂病的方法,构建伤寒论证治体系。 张仲景的重大改进体现在三个方面: 1)建立六经理论综合疾病部位、证状、性质的疾病分型理论。 归纳出典型证状与病性的关系。六经为三阴三阳,涵盖三部病位和各 部上的阴阳两种属性。实质是三部上的六种不同性质(阴阳性质)的疾病类; 2)治法、方药只与病性疾病的部位与性质相关; 3)病性与病因无关,而舍弃

    16、病因。 因为六经特征证状确切而简单,病性虚实寒热与特征证状完全对应,而病性又决定治法,因此这一诊治体系一目了然,易学易用。 这使疾病诊治得到大幅简化,并得以标准化、规范化。 从而创立了独立于内经诊疗体系的全新的医学诊疗体系。这一体系,着重于治病,不同于内经着重于识病。 这套体系,表面看与经验法的差异仅仅多了病性一环,实际上,其部位、典型证状的定义已是全新的。 后世医家不明白伤寒论与内经的学术差异,因而,又把伤寒论脱开的病因环节,从内经中找出来,加到对伤寒论的解读中,这种解读方法直至现在,一直被广泛采用,并且成为伤寒论释读的主流方法,这就是严重混淆了伤寒论与内经的学术差异,研究者与读者都深陷其中

    17、而不自觉。现代只有胡希恕和刘绍武等少数几位研究者才按照伤寒论的方法解读伤寒论。 把内经的病因学说加到伤寒论,一方面有违伤寒论的本意,另一方面,在复杂化伤寒论的同时,也把伤寒论研究引向歧路。 因此,出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伤寒论本身非常简单,但是,经过名家解读后的伤寒论显得复杂无比,原本实用性极强的伤寒论变得高深莫测,不敢应用。 疾病的诊疗体系一般由:病因证状(包含部位)病性治法药方组成。 但在伤寒论的治疗体系中是与病因脱钩的。原因如下:但在伤寒论的治疗体系中是与病因脱钩的。原因如下: 证状是疾病的外部表现(或者病人自觉),易于辨识; 经过张仲景提炼的三部上的典型证状是与三部上病性的虚、实、寒

    18、、热是一一对应的,即典型证状已完全反映病性,关系简单而确切,因此,识证状就知道病性。 因为治法与病性相反,所以得病性就得治法。 病性只与典型证状直接相关;即一旦典型证状确定,病性就确定了,病性确定,治法与用药就确定了。 从满足确定病性的需要来看,没有必要再牵涉病因。治病只需识病性,识病性只需要识证状 证状本身具有独立性、可见性和客观性,不因病因的可知与否而改变。 尽管病因决定证状,但是证状自立,识证状无需病因。 病因与病性无直接关系,病因不直接影响病性。 病因通过证状联系病性,但病因是隐藏的,不易识别,主要靠推理,而且,依靠证状推病因再来推断病性,是舍近求远,是多此一举。 病因存在不确定性病因

    19、与证状是多值性关系,即不同病因可以产生不同证状也可能产生同一种证状;亦即从证状反求病因还存在不确定性; 病因对于了解疾病如何形成有益,但是从据病性用药的治疗法来说,属于多余。没有必要牵涉复杂、还不确定的病因来诊疗。 病因证治法存在的推测性、多值性、隐藏性、不易识别性、多余性,这就是伤寒论中为何基本不见病因,或者说不采用病因法的缘故。证状自立,识证状无需病因 历史上对于伤寒论究竟为狭义伤寒还是广义伤寒(包括了一切杂病)一直争论不休,没有结果,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弄清伤寒论的理论体系。 证有证因,病有病因,这是毫无疑义的,最笼统的病因分类可以是内因与外因了,对应疾病的分类为外感与杂病。伤寒论既然与病因

    20、脱钩,因此,以病因分类疾病的方法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与必要。因此,也就无所谓针对伤寒还是杂病,是狭义伤寒还是广义伤寒。如果,还是非得说,那它就是治一切病的方法,或者说它适用于广义伤寒。治病无需病因,体系自成广义伤寒论 总目标: 解决病与方之间的关系 这历来是医学的核心和难题 历经数百、千年人体试验的经验方具有最可靠的疗效。 伤寒论的目地就是建立一套病药相对的理论体系。 伤寒论诊疗体系,首先对疾病的部位、证状、病性进行高度凝练与抽象。病定位于三部,根据各部病性的虚、实、寒、热规范典型证状。病性向前连接三部典型证状,向后直接沟通治则。病性为核心,但病性又极其简单。伤寒论的用药取自历代行之有效的经验

    21、方。 这套体系建立后,无论认识疾病的部位 、典型证状、疾病的性质还是立法、开方都变得十分简单。 通过这套系统,张仲景打通了从识病到用药的全过程通道。牢牢掌控了病证与经验方之间确切的关系,确保诊治疾病的准确性和最佳疗效。5. 伤寒论诊治体系 总思路:分解与合成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普遍方法 从复杂问题中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简单问题,从典型中找出规律,进而由解决简单问题而发展到解决复杂问题。这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把复杂问题化解成多个简单问题,简单问题可以合成为复杂问题。 与之对应,科学研究就是要从简单问题对应的基本模型来发展出构建解决复杂问题的模型。 比如,微积分处理复杂自然科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就是

    22、从复杂的整体中划分出微元,然后对微元建立方程,再采用积分方法回归复杂问题的处理方法,就充分体现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分解(微分)与合成(积分)的原理。 伤寒论的成就同样体现了这种科学的处理方法。 总思路:采用分解与合成构建中医学体系 所有的疾病,所有的疾病,不管是外感、内伤,还是外感内伤联合致病的疾病,按照伤寒论,据疾病发生的部位及其在相应部位上表现出证状的虚实寒热特性归类出阴阳属性,而都可以纳入六经都可以纳入六经六类疾病谱内。六类疾病谱内。 六类疾病谱具有相对稳定性; (以下内容详参刘绍武以下内容详参刘绍武三部六病三部六病学说学说) 六类疾病谱进一步可以分成六类疾病谱进一步可以分成12种典型证种典

    23、型证。 12种典型证是最基本证,是疾病类型的最小单位。相当于微积分中组成整体的微元,相当于建筑中的砖块; 有了六经病与有了六经病与12种典型证的科学识病的方法,就可以通种典型证的科学识病的方法,就可以通过分解与合成的方法来处理一般性的疾病过分解与合成的方法来处理一般性的疾病。 复杂的疾病表现为各种基本证的聚合。 复杂的疾病复杂的疾病因此可以按照三种方法处理:不同经病与经不同经病与经病的组合,不同经病与证的组合,不同证与证的组合病的组合,不同经病与证的组合,不同证与证的组合。 对应地,单证用单方,合病用合方。5.1 疾病的基本属性 疾病的基本属性包括疾病发生的部位,疾病在特定部位上反映的证状,以

    24、及疾病的本质病性三个方面。5.1.1 疾病的部位三部 疾病必有其表现证状的部位, 伤寒论对于疾病部位按照三大部分划分,即表部、里部与半表半里。 表部指身体的体表(包括头部、四肢); 里部是指身体的内表面,如呼吸与消化系统; 半表半里指除了表和里以外的体内部分,或者指五藏。5.1.3 疾病的基本证状 疾病的基本证状系于特定的部位。 三部各有虚实寒热的基本证,共12证。 表部:虚证、寒证、热证、实证 里部:虚证、寒证、热证、实证 半表半里部:虚证、寒证、热证、实证 疾病的性质具体是虚实寒热四种,抽象为阴阳两类。其中虚寒为阴类,实热为阳类。 虚实寒热与特定证状相联系。5.1.2 疾病的性质阴阳与虚实

    25、寒热*表部四证表部四证1. 虚证:手足冷、脉细2. 寒证: 恶寒、肢节痹痛3. 热证:发热恶寒4. 实证:无汗而喘 5.2 12种基本证(1)5. 虚证:腹满6. 寒证:时腹自痛7. 热证:日甫潮热8. 实证:胃家实*里部四证里部四证9. 虚证:心动悸10. 寒证:背恶寒11. 热证:胸中烦热12. 实证:胸中烦满*半表半里部四证半表半里部四证*表部四证表部四证+主药主药1. 虚证:手足冷、脉细当归、甘草2. 寒证: 恶寒、肢节痹痛桂枝、甘草3. 热证:发热恶寒葛根、甘草4. 实证:无汗而喘麻黄、甘草 5.2 12种基本证(2)对应的主药5. 虚证:腹满苍术、甘草6. 寒证:时腹自痛干姜、甘草

    26、7. 热证:日甫潮热大黄、甘草8. 实证:胃家实芒硝、甘草*里部四证里部四证+主药主药9. 虚证:心动悸人参、甘草10. 寒证:背恶寒附子11. 热证:胸中烦热黄芩、甘草12. 实证:胸中烦满柴胡、甘草*半表半里部四证半表半里部四证+主药主药1)表虚证之理、法、方、药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表部 虚、 补手足冷、脉细药方当归(补)甘草(协调) 表虚证 隐含2)表寒证之理、法、方、药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表部 寒 、 温恶寒、肢节痹痛药方桂枝(补)甘草(协调) 表寒证 隐含3)表热证之理、法、方、药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表部 热、 解热发热恶寒药方葛根(去热)甘草(协调) 表热证 隐含4)表实证之理、法、方、

    27、药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表部 实 去实无汗而喘药方麻黄(去实)甘草(协调) 表实证 隐含5)里虚证之理、法、方、药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表部 虚、 补 腹满药方苍术(补)甘草(协调) 里虚证 隐含6)里寒证之理、法、方、药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表部 寒、 温时腹自痛药方干姜( 温)甘草(协调) 里寒证 隐含7)里热证之理、法、方、药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表部 热、 去热日甫潮热药方大黄(去热)甘草(协调) 里热证 隐含8)里实证之理、法、方、药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表部 实 、 去实 胃家实药方芒硝(泻)甘草(协调) 里实证 隐含9)半表半里虚证之理、法、方、药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表部 虚、 补 心动悸药方人参(补

    28、)甘草(协调) 半表半里虚证 隐含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表部 寒、 热 背恶寒药方附子(热) 半表半里寒证 隐含10)半表半里寒证之理、法、方、药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表部 热、 去热胸中烦热药方黄芩(去热)甘草(协调) 半表半里热证 隐含11)半表半里热证之理、法、方、药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表部 实 、 去实胸中烦满药方柴胡(去实)甘草(协调) 隐含12)半表半里实证之理、法、方、药半表半里实证5.3 六类基本病(六经病)的理法方药 六经采用三阴三阳表示。是对12种基本证的基本组合。 太阳病表部的实、热性质的病; 少阳病半表半里部的实、热性质的病; 阳明病里部的实、热性质的病; 太阴病里部的虚、寒性质

    29、的病; 少阴病半表半里部的虚、寒性质的病; 厥阴病表部的虚、寒性质的病;1)太阳病之理、法、方、药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表部 热、 实解热,去实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药方葛根(去热)麻黄(去实)甘草(协调) 太阳病 隐含太阳病是表热与表实证的组合 太阳病是表部,实、热性质的基本疾病。具有恶寒、肢节痹痛和无汗而喘的证状。其中,恶寒、肢节痹痛的证状具有表热的性质,无汗而喘的证状具有表实的性质。2) 阳明病之理、法、方、药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里部 热、 实去实,解热日甫潮热 胃家实药方大黄(去热)芒硝(去实)甘草(协调) 阳明病 隐含阳明病是里热与里实证的组合 阳明病是里部,实、热性质的基本疾病。具有胃家实和日

    30、甫潮热的证状。其中,胃家实证状具有里实的性质,日甫潮热的证状具有里热的性质。3) 少阳病之理、法、方、药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半表半里部 热、 实去实,解热胸中烦满胸中烦热药方黄芩(去热)柴胡(去实) 甘草(协调) 少阳病 隐含少阳病是半表半里热与半表半里实证的组合 少阳病是半表半里部,实、热性质的基本疾病。具有胸中烦热、胸中烦满的证状。其中,胸中烦满证状和胸中烦热的证状分别具有半表半里实与半表半里热的性质4)太阴病之理、法、方、药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里部 寒、 虚 温, 补时腹自痛 腹满药方干姜(温)苍术(补)甘草(协调) 太阴病 隐含太阴病是里寒与里虚证的组合 太阴病是里部,虚、寒性质的基本疾病

    31、。具有时腹自痛和腹满的证状。其中,时腹自痛证状具有里寒的性质,腹满的证状具有里虚的性质。5) 少阴病之理、法、方、药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半表 半里部 寒、 虚 温, 补 背恶寒 心动悸药方附子(温)人参(补)甘草(协调) 少阴病 隐含少阴病是半表半里寒与半表半里虚证的组合 少阴病是半表半里部,虚、寒性质的基本疾病。具有心动悸和背恶寒的证状。其中,心动悸的证状具有半表半里虚的性质,背恶寒的证状具有半表半里寒的性质。6)厥阴病之理、法、方、药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表部 寒、 虚 温, 补恶寒、肢节痹痛,手足冷、脉细药方桂枝(温)当归(补)甘草(协调) 厥阴病 隐含厥阴病是表寒与表虚证的组合 厥阴病是表部

    32、,虚、寒性质的基本疾病。具有恶寒、肢节痹痛,手足冷、脉细的证状。其中,恶寒、肢节痹痛证状具有表寒的性质,手足冷、脉细的证状具有表虚的性质。 伤寒论从纷繁复杂的疾病中提炼出基本证(12种,据刘绍武三部六病论)组成基本病(六种),从基本病合成复杂病。 基本证对应基本病性,基本病性对应基本药物; 基本病对应基本方; 复合病分解成基本病,就可以用基本方组合成治疗复合病的复合方。 由此诊治学术体系变得十分简单而清晰。5.4 基本证与基本药、复合证与复合方的关系15.5 复杂病的分解与合成1 复杂病指多种疾病及证的组合。其中包括12单证组成的六个基本病(六经病),基本病与基本病的组合,多个基本病的组合,基

    33、本病与单证的组合,基本病与多证的组合,两种基本病与单证的组合。由于六经病只是两种基本证的固定组合,因此,实际上任何复杂病都是各种基本证的组合而已。经过数学统计,12单证的各种总组合数为4088个(见表一)。 三部六病*医学讲稿中刘绍武给出了: *60种基本证的复合(仅考虑两部证组合); *20种基本病的复合; *60种基本病与基本证的复合。 这样加上12种单证,6种基本病,总和已有158种病。5.5 复杂病的分解与合成1 表一的4088个组合证中含有许多的六经病、六经病的组合、六经病与单证或多证的组合,尚来不及统计。学会了组合的方法,不需记住组合的结果,就可以应对这4088种病了。 由此可见,

    34、伤寒论对疾病关系的认识是既简单又合理,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这4088种病还没有考虑病因的差异。如果再按照(相同证或相同病性的)不同病因来计算病种,则可以衍变出的疾病达到数万种(即使按照最粗放的同一种证状的病可能有三种不同的病因,即外因、内因和内外因联合致病,则这种最粗的分类也可以组合出12264种病了)。这就看到了伤寒论这种与病因脱钩的诊疗体系的简单性、规范性的优点了 。表一、证状的组合数5.6.1 基本证的组合(表热证+ )5.6 基本证的组合举例1. 表热证+表虚证2. 表热证+表寒证3. 表热证+半表半里虚证4. 表热证+半表半里实证5. 表热证+半表半里寒证6. 表热证+半表半里热证7

    35、. 表热证+里虚证8. 表热证+里实证9. 表热证+里寒证10. 表热证+里热证 这里仅给出单个基本病与单个基本证之间的组合共60种,其它还有单个基本病与两个基本证,两个基本病与单个基本证等。5.6.2 基本证的组合(表实证+ )11. 表实证+表虚证12. 表实证+表寒证13. 表实证+半表半里虚证14. 表实证+半表半里实证15. 表实证+半表半里寒证16. 表实证+半表半里热证17. 表实证+里虚证18. 表实证+里实证19. 表实证+里寒证20. 太阳病+里热证5.6 基本证的组合举例5.6.3 基本证的组合(表虚证+ )21. 表虚证+半表半里虚证22. 表虚证+半表半里实证23.

    36、表虚证+半表半里寒证24. 表虚证+半表半里热证25. 表虚证+里虚证26. 表虚证+里实证27. 表虚证+里寒证28. 表虚证+里热证5.6 基本证的组合举例5.6.4 基本证的组合(表寒证+ )29. 表寒证+半表半里虚证30. 表寒证+半表半里实证31. 表寒证+半表半里寒证32. 表寒证+半表半里热证33. 表寒证+里虚证34. 表寒证+里实证35. 表寒证+里寒证36. 表寒证+里热证5.6 基本证的组合举例5.6.5 基本证的组合(半表半里热证+ )37. 半表半里热证+半表半里虚证38. 半表半里热证+半表半里寒证39. 半表半里热证+里虚证40. 半表半里热证+里实证41. 半

    37、表半里热证+里寒证42. 半表半里热证+里热证5.6 基本证的组合举例5.6.6 基本证的组合(半表半里实证+ )43. 半表半里实证+半表半里虚证44. 半表半里实证+半表半里寒证45. 半表半里实证+里虚证46. 半表半里实证+里实证47. 半表半里实证+里寒证48. 半表半里实证+里热证5.6 基本证的组合举例5.6.7 基本证的组合(半表半里虚证+ )49. 半表半里虚证+里虚证:50. 半表半里虚证+里实证51. 半表半里虚证+里寒证:52. 半表半里虚证+里热证:5.6.8 基本证的组合(半表半里寒证+ )53. 半表半里寒证+里虚证:54. 半表半里寒证+里实证55. 半表半里寒

    38、证+里寒证:56. 半表半里寒证+里热证:5.6 基本证的组合举例5.6.9 基本证的组合(里热证+ )57. 里热证+里虚证:58. 里热证+里寒证:59. 里实证+里寒证:60. 里实证+里虚证5.6 基本证的组合举例二证相合举例表实+半表半里热合证之理、法、方、药部位 证状治法 病 性 表部 实 去实无汗而喘药方麻黄(去实)甘草(协调) 表实证 半表半里部 热 解热胸中烦热黄芩(去热)甘草(协调) 半表半里热证 +即具有发热恶寒、胸中烦热证状的疾病为表热证、半表半里热证的合证,处方药为:麻黄、黄芩、甘草。原来经方医生的药方是这么出来的!三证相合举例表热+半表半里热+里实合证之理、法、方、

    39、药部位 证状治法 病 性 表部 热 去热发热恶寒药方葛根(去实)甘草(协调) 表热证 半表半里部 热 解热胸中烦热黄芩(去热)甘草(协调) 里部 实 去实 胃家实芒硝(去实)甘草(协调) 半表半里热证里实证 + +即具有发热恶寒、胸中烦热、胃家实证状的疾病为表热证、半表半里热证、里实证的合证,处方药为:葛根、黄芩、芒硝、甘草。原来经方医生的药方是这么出来的!5.1.1 基本病的组合 5.7 基本病的组合举例1. 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2. 太阳病+少阳病+太阴病3. 太阳病+少阴病+阳明病4. 太阳病+少阴病+太阴病5. 厥阴病+少阳病+阳明病6. 厥阴病+少阳病+太阴病7. 厥阴病+少阴病+

    40、阳明病8. 厥阴病+少阴病+太阴病9. 太阳病+少阳病:10. 太阳病+阳明病:11. 太阳病+少阴病12. 太阳病+太阴病:13. 厥阴病+少阳病:14. 厥阴病+阳明病:15. 厥阴病+少阴病:16. 厥阴病+太阴病17. 少阳病+阳明病:18. 少阳病+太阴病:19. 少阴病+阳明病:20. 少阴病+太阴病:(1)太阳+少阳+阳明合病之理、法、方、药举例部位 证状治法 病 性 表部 热 实去实,解热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药方麻黄(去实)葛根(去热)甘草(协调) 太阳病 半表半里部 热 实去实,解热胸中烦满胸中烦热黄芩(去热)柴胡(去实) 甘草(协调) 里部 热 实去实,解热日甫潮热 胃家实大黄

    41、(去热)芒硝(去实)甘草(协调) 少阳病阳明病 + +即具有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胸中烦满、胸中烦热、日甫潮热、胃家实证状的疾病为太阳、少阳、阳明合病,处方药为:麻黄、葛根、黄芩、柴胡、大黄、芒硝、甘草。原来经方医生的药方是这么出来的!(2)太阳+少阴+厥阴合病之理、法、方、药举例部位 证状治法 病 性 表部 热 实 去实,解热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药方麻黄(去实)葛根(去热)甘草(协调) 太阳病 半表半里部 寒 虚 温, 补 里部 寒 虚 温, 补 少阴病厥阴病 + +即具有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背恶寒、 心动悸、恶寒、肢节痹痛,手足冷、脉细证状的疾病为太阳、少阴、阳明合病,处方药为:麻黄、葛根、附子

    42、、人参、桂枝、当归、甘草。附子(温)人参(补)甘草(协调) 背恶寒 心动悸恶寒、肢节痹痛,手足冷、脉细桂枝(温)当归(补)甘草(协调)5.8.1 基本病与基本证的组合(太阳病+ )5.8基本病与基本证的组合举例1. 太阳病+表虚证2. 太阳病+表寒证3. 太阳病+半表半里虚证4. 太阳病+半表半里实证5. 太阳病+半表半里寒证6. 太阳病+半表半里热证7. 太阳病+里虚证8. 太阳病+里实证9. 太阳病+里寒证10. 太阳病+里热证这里仅给出基本病与单个基本证的组合60种11. 厥阴病+表热证12. 厥阴病+表实证13. 厥阴病+半表半里虚证14. 厥阴病+半表半里实证15. 厥阴病+半表半里

    43、寒证16. 厥阴病+半表半里热证17. 厥阴病+里虚证18. 厥阴病+里实证19. 厥阴病+里寒证20. 厥阴病+里热证5.8基本病与基本证的组合举例5.8.2 基本病与基本证的组合(厥阴病+ )5.8基本病与基本证的组合举例21. 少阳病+表虚证22. 少阳病+表寒证23. 少阳病+表热证24. 少阳病+表实证25. 少阳病+半表半里虚证26. 少阳病+半表半里寒证27. 少阳病+里虚证28. 少阳病+里实证29. 少阳病+里寒证30. 少阳病+里热证5.8.3 基本病与基本证的组合(少阳病+ )5.8基本病与基本证的组合举例31. 少阴病+表虚证32. 少阴病+表寒证33. 少阴病+表热证

    44、34. 少阴病+表实证35. 少阴病+半表半里实证36. 少阴病+半表半里热证37. 少阴病+里虚证38. 少阴病+里实证39. 少阴病+里寒证40. 少阴病+里热证5.8.4 基本病与基本证的组合(少阴病+ )5.8基本病与基本证的组合举例41. 阳明病+表虚证42. 阳明病+表寒证43. 阳明病+表热证44. 阳明病+表实证45. 阳明病+半表半里实证46. 阳明病+半表半里热证47. 阳明病+半表半里虚证48. 阳明病+半表半里寒证49. 阳明病+里虚证50. 阳明病+里寒证5.8.5 基本病与基本证的组合(阳明病+ )5.8基本病与基本证的组合举例51. 太阴病+表虚证52. 太阴病+

    45、表寒证53. 太阴病+表热证54. 太阴病+表实证55. 太阴病+半表半里实证56. 太阴病+半表半里热证57. 太阴病+半表半里虚证58. 太阴病+半表半里寒证59. 太阴病+里实证60. 太阴病+里热证5.8.6 基本病与基本证的组合(太阴病+ )5.9 引子中例子的治病原理 病证: 发热恶寒 类似证状:身热战寒,鼻煽喘急,脉浮数,头项强痛 治法:解表 开方(主药方):葛根甘草汤(葛根60g,甘草10g) 解释:(不管是什么病因引起的疾病,只要不管是什么病因引起的疾病,只要)具有上述 特征证状,(就就)可以采用解表的方法,具体就用葛根甘草汤(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 解释:

    46、伤寒论根据发病的部位与证状,首先确定疾病的性质,据病性确定治法,进而开出处方,伤寒论治病就这么简单。 表部发热恶寒(表热)(解表热)葛根甘草汤。 图解如下: 表热证证治部位证状治法病性 表部 热、 解热发热恶寒药方葛根(去热)甘草(协调) 表热证 隐含表热证证治 表热证是表部的 热性证。具有发热恶寒的证状。6.总结1. 伤寒论是祖国医药学中的璀璨明珠,历经两千年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 历史上对于伤寒论理论体系的研究从未间断,但是将其复杂化的多,能将其解剖开的少,以至于一代一代的学者耗费了巨大的精力仍不能窥其堂奥。3. 笔者20多年前开始接触伤寒论,时断时续,一直不得要

    47、领,后有幸读到刘绍武三部六病论,感到其解读开来的伤寒论,比较符合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因此,容易理解了。也感到这是最接近伤寒论本意的解读了。但是伤寒论中为何不见病因?伤寒论不用病因是真实的吗?伤寒论不用病因就与内经与金元后的时方就完全不同道了,那这有什么优点吗? 6.总结4. 伤寒论与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的继承性与区别何在? 5. 本文 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结合三部六病学识对伤寒论背后的理论体系进行了解析。6. 伤寒论继承了内经对于疾病病性的理论和本经药证相对的经验,通过规范疾病部位(三部)、证状和病性(虚实寒热),使得证治体系与病因脱钩,形成证状反映病性,病性连接治法、治法连接主药的十分简单的证治

    48、体系。7. 归纳出12种简单证,组成六种基本病(六经病),以此可以构建出4088种疾病。8. 由于诊治体系与病因无关,因此,伤寒论是通治伤寒与杂病的统一体系,亦即通用于广义伤寒。参考文献1. 苏庆民,李浩. 三部六病医学讲稿. 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9.5)2. 汤本求真. 皇汉医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1版 (2007.10) 3. 冯世纶.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1)4. 冯世纶. 胡希恕病位类方解.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7) 5. 刘渡舟. 伤寒论讲稿.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 缪正清.伤寒论选择六经分类而采用病因分类的原因. 百度文库2014-3-21.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伤寒论背后的理论体系解析-PPT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56347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