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性发展-第一章分析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儿童社会性发展-第一章分析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社会性 发展 第一章 分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儿童社会性发展儿童社会性发展2014年9月22日第一节第一节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三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三种主要理论观点主要理论观点 一、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沃尔特斯) 三、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柯尔伯格)第二节第二节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几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几个新学派新学派 一、习性学(行为学)(劳伦茨、廷伯根劳伦茨、廷伯根) 二、发展心理生物学(凯恩斯凯恩斯) 三、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布朗芬布伦纳三、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布朗芬布伦纳) 四个系统第三节 当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中的若干理论主题与新趋势 一、理论主题 (一)认知、情感与行为的关系 (二)生物
2、与环境 (三)个人与情境 (四)儿童的社会互动 (五)个人与社会系统二、当前社会性发展研究的若干新趋势 (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强调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动性 (三)研究课题从分离走向整合 (四)注重在多种不同水平上对儿童社会性发展进行分析第四节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性发展研究的两种基本类型 描述性研究 解释性研究 二、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设计 横断研究 纵向研究(追踪研究) 三、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数据收集方法 1、观察法 2、访谈法 3、问卷法 4、实验室实验 5、现场实验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精神分析理论是儿童心理发展史上第一个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学
3、派,该理论的创始人是( ) A弗洛伊德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埃里克森 2、新精神分析主义者( ),提出考察儿童发展时既要考虑生物因素又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根据个体社会化历程的不同时期中所经历的自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把个体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A弗洛伊德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埃里克森 3、( )认为,个体社会行为起源于直接学习和模仿。 A弗洛伊德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埃里克森 4、模仿作为儿童掌握社会行为的一种机制或途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有四个子过程构成,顺序正确的是 ( ) A注意保持动作表征动机 B注意动作表征保持动机 C注意动机保持动作表征
4、 D注意保持动机动作表征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沃尔特斯)。 2、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柯尔伯格)。 3、班杜拉认为儿童行为起源于以偶然强化偶然强化为中介的(直直接学习接学习)和(模仿)模仿)。 4、布朗芬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中的四大系统的分别是(宏系统)、(外层系统)、(中间系统宏系统)、(外层系统)、(中间系统)和(微系微系统)统) 5、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数据收集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室实验)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室实验)和(现现场实验场实验)
5、6、一份完整的问卷一般包括(标题)、(前言)、(指标题)、(前言)、(指导语)、(问题)导语)、(问题)和(结束语)结束语)几部分。 7、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两种基本类型有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 和 解释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8、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主要采用的两种研究设计有_(横断研究)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或(追踪研究)纵向研究)或(追踪研究)。 三、名词解释三、名词解释 1、直接强化直接强化:是儿童自己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对该行为以后重复发生的可能性的影响。(P8) 2、替代强化替代强化:是指榜样行为的结果对学习者的学习所起的强化作用。(P8) 3、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影响其生活的事件
6、能够施加控制的意念。(P8) 4、固定行为模式固定行为模式:是物种与生俱有的用以帮助其适应环境的行为反应。(P13) 5、微系统微系统:是个人在环境中直接体验着的环境。儿童的微系统之一是有父母和儿童的同胞组成的家庭,另一个微系统是学校环境,主要有教师和同伴组成。(P16) 6、中间系统中间系统:指儿童直接参与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与相互的影响。(P16) 7、外层系统外层系统: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个人有着影响的环境。(P16) 8、宏系统宏系统:指儿童所处的社会或亚文化中的社会机构的组织或意识形态。(P17)四、简答四、简答1、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精神
7、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展的主要理论观点。P2-5、P5-9、P10-12答: 弗洛伊德创始的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是儿童心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学派。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是由伊底、自我和超我三个成分组成。新生儿人格结构中的唯一成分是伊底。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弗洛伊德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早期。儿童都面临着一个满足自我身体需要与服从社会需要之间的冲突。当社会允许适当的身体满足时,这种冲突便可以获得满意的解决,但是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或满足过度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