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教科版 小学 科学 一年级 下册 教案 下载 _一年级下册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 教科教科版版一一年级年级科学下科学下册册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2020 年 02 月 1 发现物体的特征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 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 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 小组玻璃珠、螺母、乒
2、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每组一套 全班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个人“轻重”两字打印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 5 分钟) 1.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 2.提问: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比如铅笔细长,橡皮 白色,桌子很大等) 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探索 1:单个物体观察(预设 10 分钟) 1.认识几种常见的物体 过渡:老师今天准备了 8 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出示幻灯) 根据图片的顺序,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认识 8 种常见的物体。 2.激趣:老师今天
3、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观察一下? 3.说明要求: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讨论:万一几个人要观察同一种物体,那该怎么办?(引导:可共同观察,但 若能分类观察更好。 ) 4.组长领取实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5.组织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 2 三、探索 2:两个物体比较观察(预设 18 分钟) 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介绍主要观察方法和能观察到的对应特征。 看一看:颜色、形状、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 闻一闻:气味 摸一摸:粗糙程度、厚薄等 掂一掂:轻重 说明: 观察方法后的特征不要求全部罗列, 只要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
4、基础上概 括就可以了。 活动手册最后一面没有 “轻重” , 老师可以提前做好打印, 分发给学生。 2.活动手册指导说明 翻开活动手册第 1 面,要求学生先写上日期,再说明“水”和“空气”这两列 以后再补充,然后指导贴图,并提示可以更改物体的名称,把“木块”改成自己观 察的其他物体。 3.强调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比较观察。 扶:抽 2 个学生进行对比观察演示,并指导粘贴或书写记录。 4.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和记录。 四、研讨(预设 7 分钟) 1.展示学生的活动记录,填到全班记录表上,有争议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2.机动:你有什么收获?还想研究什么? 【教学后记】 谁轻谁重谁轻谁重 【教学目标】 科
5、学概念目标 知道不同的物体轻重不同,物体的轻重是可以测量的。 知道可以通过预测、掂量、称量等方法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称量比预测和 掂量能更准确的比较物体的轻重。 知道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物体,它们的轻重可能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会使用简易天平,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 标准物。 会用一定的方式记录不同物体的轻重。 3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预测、掂量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增强探究物体轻重的欲望,并寻求科学的 解决问题的办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工具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
6、体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 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各一份,简易天平 1 台(含称量盘) 、 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上节课制作的表格,对于这些物体,我们如何知道它们的轻重呢? 板书:轻重 2.学生说一说如何知道轻重,了解学生已有的前概念。 3.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物体的轻重,揭示课题谁轻谁重。 二、探索 1:预测物体的轻重 1.观察 ppt 上的五个物体,说说它们的大小如何。 木块和塑料一样大,橡皮有大有小。 2.预测五个物体谁轻谁重,用数字 1-5 表示,最轻的用 1 表示,最重的用 5 表 示。 3.展示学生的预测,说说这
7、样预测的理由。 4.对比不同小组的不同答案,引出排序的结果不一样。 三、探索 2:掂量物体的轻重 1.过渡语:大家对五个物体的轻重预测不同,那么我们来掂一掂的方法,比较 它们的轻重。 2.下发物体,学生掂量物体的轻重 3.用数字 1-5 记录,最轻的用 1 表示,最重的用 5 表示。 4.交流: 介绍自己组掂量的方法 说一说五个物体掂量时遇到的问题 发现木块和塑料很难用掂量的方法得出结果。 5.展示几个组不同的结果,引出掂量得出的结果还是不能统一。 四、探索 3:称量物体的轻重 4 1.过渡语:我们掂量了五个物体的轻重,结果还是不一样,古时候人们用一种 简单的工具古代衡器,看看这个仪器能不能帮
8、助我们解决问题? 2.介绍古代衡器的制作原理。两边一样重,平衡。哪边重,哪边就下垂。 3.古代衡器已经很难找到了,看看这个简易天平能不能代替古代衡器,称出谁 轻谁重? 4.演示:利用简易天平来比较木块和塑料的轻重。 5.思考:利用回形针,怎样的称量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的知道五个物体的 轻重。 6.利用简易天平称量五个物体 7.交流汇报,五种物体的轻重达成共识。 五、研讨 1.展示一位学生的记录表,看看我们的三次排序都一样吗? 2.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看法。 拓展 1.出示两个碗形状相似、大小相同,一样重吗? 2.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不同,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吗? 【
9、教学后记】 认识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认识到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意识到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5 能用简单的方法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了解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不 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 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
10、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教学准备】 小组方盒子每组 4 个;乒乓球、木块、橡皮和螺母每组若干;收纳盒每组 1 个。 全班课件、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 5 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 1 课的活动, 出示图片后提问: “我们在第一节课比较不 同的物体时,发现物体的形状都一样吗?”学生看图回忆后将会说出: “物体的形状 可能不同,有些物体是球形的、有些是方形的” 2.教师依次出示四种材料并提问: “它是什么形状的?” 3.教师引出课题: “形状、轻重,都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物体的形状 。 ” (板书课题) 4.提出问题。教师出示盒子,提问: “这里有四
11、个同样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这 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学生交流装盒子的方 式,教师肯定学生说出的多种装入的方法,最后统一规定用“平铺一层”的方式进 行。 二、探索 1:把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子里不同形状的物体平铺的数量不 同。 (预设 15 分钟) 1.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平铺方法的指导。 (课件出示:乒乓球、螺母平铺一层后的 效果图) 2.组织分组活动:把四种物体分别放入盒子里。教师提醒学生记录在活动手 册第 3 页。 3.小组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将装有物体的四个盒子有序摆放在桌上,统计 6 各小组的数据,填好班级记录表。 (将会出现的结果:乒乓球和木块,各组的数
12、据会 相同;而螺帽和橡皮,由于各组可能会用不同的侧面去平铺,数据可能会不同。 )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班级记录表。提问: “现在,每个盒子里都分别平铺这四种 物体,大家平铺的结果一样吗?” “还能继续平铺进去吗?为什么不能了呢?”学生 回答后教师梳理与提升: “现在,大家盒子里都不能继续平铺进去物体了,因为盒子 就这么大,这些物体的形状又都是固定的,所以就挤不进去了。 ” 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单中的乒乓球和木块, 提问: “这两个物体的大小其实 差不多,我们来比一比:放的数量一样多吗?” “为什么木块的数量要多呢?”学生 回答后教师梳理与提升: “乒乓球与木块的形状不同,乒乓球平铺时中间有
13、空隙,无 法填平盒子的空间,而木块平铺后中间没有空隙,基本填平了盒子的空间。 ” 三、探索 2:换一种方法把四种物体分别铺在盒子里同一物体用不同的方 法平铺,数量可能会不同。 (预设 15 分钟) 1.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班级记录表。提问: “为什么螺母和橡皮的 数量,各个小组会不一样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猜测: “可能是螺母和橡 皮的摆放方式不同造成的(有的是“躺着”的,有的是“立着”的) 。 ” 2.组织分组活动。教师提问: “同一种物体,怎样平铺会装得更多呢?让我们再 来试试! ”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再次摆放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用不同的方法把四种物体 分别铺在盒子里,并把
14、数据记录下来。 (课件出示:螺母的两种平铺方法。 ) 3.各组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填好班级记录表。 (将会出现的结果:乒乓球和木 块,各组的第 1、2 次数据都会相同,螺母和橡皮的第 1、2 次数据会不同) 四、研讨、拓展(预设 5 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观察班级记录表,说说每种物体前后 2 次摆放的结果,提问: “同一种物体的两种平铺方法,结果一样吗?”引导学生发现:乒乓球和正方体的 两次平铺数量相同,螺母和橡皮的两次平铺数量不相同。 2.教师提问: “这是怎么回事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 的形状都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怎么摆平铺一层的数量不会有变化;螺母和橡皮的侧 面形状
15、不同, “躺”着摆或“立”着摆的时候,用来平铺的那个“面”形状不一样, 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 3.教师提问:“如果再给你一个别的物体 (如: 泡沫块) , 怎样平铺能装得更多?” 引导学生回答: “观察一下这个物体各个面的形状是否相同,如果不同,用立着 的方法来平铺能装得更多。 ” 【教学后记】 7 给物体分类给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
16、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器材准备】 乒乓球、 大木块和小木块、 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 大螺母和小螺母、 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 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老师想去买点水果,你觉得哪张图片里摆放的水果,更方便老师挑选呢?说 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分类) (播放课件
17、) 2.回想一下,你曾经有给自己的东西分过类吗?说说你是怎么给他们分类的? (出示课题:给物体分类) 二、探究 1.描述物体特征。 这些都是我们之前研究过的材料, 今天我们也要来给它们分分类。 但在分类前, 老师想先请大家来描述一下它们都有哪些特征?(板书学生说的特征) 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吗? 2.小组讨论。 (1)小组讨论决定:选择其中一项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请一个小组向全班示范如何分类。 (3)交流如何更好的进行分类(教师适时引导要对物体进行“编号” ) 8 3.小组活动 (1)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明确实验要求) (2)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
18、动。 (教师适时指导) 三、研讨 1汇报: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汇报时可以穿插解密活动:只 说分类结果,不出示分类标准) 2讨论: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 3交流:相关分类标准的细化,如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 分类。 4.完善: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填写完善。 四、拓展 1.观察生活中的分类:来看看,我们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的分类。 (出示课件) 2.看图交流: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便利的? 【教学后记】 观察一瓶水观察一瓶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 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
19、容器中。但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 的形状。 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 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 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9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和洗发液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难点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教学准备】 小组一瓶水,一瓶洗发液,相同
20、的透明小瓶 2 个,不同形状的容器 2 个、木 块若干块 全班一大瓶水,塑料测速板,油、水和洗发液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 5 分钟) 1.教师出示一瓶水,请同学们说一说,关于水都知道什么? 2.学生观察一瓶水,并自由发表,说一说水有什么特征。 3.板书揭题:观察一瓶水 二、观察比较水与洗发液(预设 15 分钟) 1.观察方法的研究 如果老师给你们一小瓶水和一小瓶洗发液,你们会怎么观察? 学生自由发表, 回忆前几节课学过的观察方法, 比如用眼睛看、 鼻子闻、 手摸 (教师及时提醒不能用“尝”的方法,强调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 猜猜他们是怎么观察的,让学生先看图说,教师适当补充。
21、(图片分别为用眼睛 看、用鼻子闻、用手摸,倾斜瓶子观察瓶中水和洗发液的形状变化。这里还要重点 介绍扇闻的正确操作方法。 ) 2.学生观察比较水和洗发液 提示学生观察水和洗发液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然后拿出活动手册第一面 进行填写说明。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观察发现 按活动手册上的顺序进行交流,不仅要说出观察到的特征,还要说说用什么方 法观察到。 (比如,水的颜色为无色,洗发液乳白色,用眼睛看出来的;水的气味为 无气味,洗发液有气味,用鼻子闻出来) 教师板书并总结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并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 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
22、不透明、能流动 三、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预设 15 分钟) 1.过渡: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水和洗发液有相同之处,也有着很多不同。 如果把它们和木块比较,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2.教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让学生与木块对比观察。 10 3.学生交流观察结果。不同点有水与洗发液能流动,木块不能流动,水和洗发 液的形状随容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固定形状,木块的形状不随容器的变化发生改 变。相同点有它们都有形状。 四、总结拓展(预设 5 分钟) 1.小结:水是怎样的物体?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水的特征? 2.机动实验: “水、油、洗发液”流动比赛 【教学后记】 他们去哪里了他
23、们去哪里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能溶解。 知道盐、红糖在水中看不见的现象叫做溶解,能用溶解一词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颗粒。 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有些物体能溶解,有些物体则很难溶解; 难点观察和描述溶解前、中、后物体和水的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3 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
24、 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 糖(块状) 、小石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1 1.故事引入:我们都知道小马刚好能过这个河。一天,妈妈把小马叫到身边, 让小马把一袋盐、一袋红糖、和一袋小石子背过河,你觉得小马能背过去吗?盐、 红糖、小石子会有变化吗? 2.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变 化?食盐、红糖或小石子会发生变化吗? 3.揭示课题它们去哪里了。 二、探索:描述并记录现象。 1.老师为每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品,盐、红糖和小石子,布置观察要求。 放入前,先仔细观察并记录。 领取一杯水,放
展开阅读全文